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综述
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综述
2001年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苏州西园寺承办的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在风光秀丽的太湖畔东山宾馆举行。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四十人,共收到论文二十二篇。先后进行了四场主题研讨,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共识。
本次会议围绕着佛教教育这一主题,分别从传统佛教教育思想、越南佛教教育概况、二十一世纪佛教教育展望等四个方面先后展开了讨论。
第一在传统佛教教育思想方面,济群法师从佛教戒律角度出发,探讨了原始佛教僧团的教育制度,重点强调了佛教教育的不共之处,指出佛教自身有着完善而又系统的教育体系。律制生活中的受戒、布萨、安居等律仪规定都是僧团教育方式的核心内容,通过如法的生活达到教育的效果。并认为佛教教育是转凡成圣的教育、断惑证真的教育、是启发智慧、完善僧格的教育。同时,济群法师还认为,佛教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在于改造生命解脱烦恼为旨归。
潘桂明教授从大慧宗杲的居士教育的背景、基本内容、禅学影响、历史贡献、主要特点等五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大慧宗杲对居士佛教教育的突出贡献。并认为大慧宗杲的佛教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善于把握时代特征,与社会实际相联系,为尔后居士佛教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杨笑天博士从永明延寿的生平及其宗教实践等方面,论述了他对僧伽教育的关联思想,指出了籍教悟宗的宗教实践、以身作则的教育实践、因时制宜的教育思想及其阶梯式的教育理念,对现代佛教教育有重要的启示。
第二越南佛教教育概况方面:清睿上座回顾了越南佛教教育的历史沿革,特别强调了越南佛教教育同国际佛教联系的重要性,同时还重点指出,现代佛教教育应该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基础之上。他还对越南佛教教育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向,提出了四点富有启发性的建议。
觉全上座对越南佛教教育基础进行了简单回顾,对二十世纪越南中部佛教教育的发展史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使我们有机会增进对越南中部佛教教育的了解,同时对我们目前佛教教育的转型,也有一定程度的启发。
嘉光上座在发表的论文中,突出强调了佛教教育对改善人们的心灵生活、纯化人们心灵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并反复强调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如何调整好佛教的自身建设与发展方向。
宝严上座论述了越南顺化佛教学院的教育方向,总结了佛教教育经验,并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建议。
第三中国佛教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杨曾文教授通过对佛教历史的回顾,指出了佛教在新世纪的当务之急是发展佛教教育,特别强调要借鉴国家教育的战略全局,指定面向新世纪的佛教教育规划。此外,还对改进佛教院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对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学术能力养成等方面,也有着许多期待。
王雷泉教授通过对中国佛教历史上的三种佛教教育模式的回顾,并针对当前佛教教育所面临的四种困境,提出了佛教教育圈运转的十六字方针即:重建主体、改善环境、收缩核心、扩展外延。并把佛教教育界定为:向社会各界传递佛法的观念、经验、礼仪、制度,并使佛教教团自身得以延续的方式与方法。
净因法师在发言中重点强调了佛教特色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佛教教育是动态的教育过程。主要阐述当前佛教教育模式对日后佛教形态的确立有着直接影响。
华方田副教授从中道理念对解决佛教教育所存在教育体制、学修问题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宋立道教授在论文中指出,佛教在关注世间的同时,必须保持自己的出世性。
周齐副教授以德清为个案,考察了僧才素质的时代性,提出了出世向度与世间向度的佛教教育结构模式。
黄夏年教授在论文中详细论述了佛学院的学与修和学者的学与修之同异,指出了学与修呈现出一体化的态势及动态的过程,强调把握学与修之间的度。
邓子美教授从中国佛教协会的三个文件论述了佛教教育的多样化与规范化,提出研究与教学结合,建设合理的佛教人才培养、使用、流动机制。
此外,杨维中教授、王仲尧教授还从禅学研究以及禅悟的角度,对佛教教育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讨论。
圣凯法师从僧格提升与人格完成、丛林教育与学院教育、禅修教育与理论教育、学术研究与弘法教务等几个方面,对二十一世纪僧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教育历程,发表了许多值得佛教界进行深刻反思的看法与建议。
通过本次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使我们对越南佛教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方向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加强了中越两国佛教界的传统友谊,密切了两国佛教教育界的交流与联系。越南佛教的许多教育理念与方法,将会对我们深化佛教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二十一世纪佛教教育的进程都会给予重要启发与借鉴。本次研讨会,两国佛教在相关主题上看法上,均有相通与相同之处,我们也希望两国佛教教育界能经常保持交流与对话,在佛教教育等相关领域内有更多机会的合作,共同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并共同推进两国佛教教育的发展。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佛教界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有关佛教教育的研讨会,集中了中越两国僧俗学者的共同智慧,必定会对未来佛教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与会专家学者的相关建议,对中国当前佛教教育走出困境与徘徊,提供了富有建设性意见。许多观点对改善佛教教育环境,完善佛教教育体制,提升佛教教育质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