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笈多王朝的佛教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圣严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王朝的兴替 笈多王朝(Gupta)系于西元三二○年,由陀罗笈多一世(正勤日王)所建,都于华氏城,领有中印度。第二主沙姆陀罗(西元三三○至三七九)即是新日王,征服印度之东部及南部。第三主陀罗二世(西元三八○五至四一四),又功略印度的西部及北部,领有印度平原及旁遮普之一部,并含加底阿乌尔半岛的地域,这是笈多王朝的全盛时代。
  然在另一方面,自西元第五世纪以来,北方的白匈奴族(即是笈哒Fphtahal),蚕食西北印度,先占犍陀罗国。自笈多朝的佛陀笈多(Budha-gupta)王死后,至西元五百年顷,白匈奴族的吐拉摩耶(Tormana),即乘笈多朝的内乱而占据了中印度,笈多王朝因此崩溃,吐拉摩 那之子摩笈逻矩罗(Mihirakula)西元五○二至五四二),即成为中印度之王。当时有摩腊婆国的耶输陀尔曼(Yasodha-rman)王,于西元五二八年征伐醯逻矩罗,并以之退到迦湿弥罗。中印地方,即由笈多王统的支裔,一个摩羯陀地方很小的候国,继续了后期的笈多王朝(西元五三五至七三○)。
  在南印方面,案达罗王朝灭亡之后,波罗毗(Pallava)族据于建志补罗(Kanci-pura),成立波罗毗王朝(西元二二五年顷至九○○)。
  婆罗门教的复兴 笈多王朝的文化特色 ,可说即是婆罗门教的复古主义之抬头。自迦腻色迦王到笈多王朝前期之灭亡,也就是西元二世纪到五世纪的约四百年之间,因无外敌的入侵,复古主义也随着王朝势力的鼎盛而勃起。
  婆罗门教,自阿育王以来,由于佛教之发展,传统的信仰便潜入于社会的底流。至此时,已经过整理、修正、结合了民间通俗信仰的湿婆、维修奴的崇拜,成为新的印度教(Hindusim)的姿态起而复兴,这是雅利安民族的文化与印度先到民族的文化之结合,它的起源,即是大战诗中的薄伽梵歌。当小乘佛教日渐变成学术思想化,且在教内大事争执义理之优劣高下之际,对于民间的生活及通俗的信仰,却日渐疏还;印度教之复兴,即是基于通俗化的信仰,并采取了佛教的哲理而予以补充其不足。大乘佛教即是为了挽救此时代的危机而出现。
  笈多朝时,对于古典梵语(Classical sanskrit)之复兴,且被采作公用的语文,与婆罗门教的复兴有关,大乘梵文佛典的完成绎写的工作,大致也与笈多王朝的梵语复兴有关。
  笈多朝的诸王信仰,也以婆罗门教为基础,例如沙姆陀罗笈多及迦摩罗多笈一世(Kumara-guptaI)二王,举行自熏迦王朝以来即未会行于中印度的马祀(Asva-medha如大祭,乃为显著的事实。故对于佛教颇为冷淡。
  但其诸王之中,以个人身份对佛教表示好感的,或进而尊崇佛教的,也不是没有。例在世亲传中,正勤日王柯罗摩阿秩多,曾施世亲三洛沙金,新日王婆罗秩底也归依了亲,世亲也受到新日王的嗣子及王妃的留请久住在阿瑜,此虽未必尽为史实,至少反映了当时的王室对佛教尚有好感。
  前面说到将白匈奴族的摩醯逻矩罗王征服逐退的,是摩腊婆国的耶输陀尔曼王,玄奘所传,征服匈奴王的,乃是后期笈多王朝的婆罗阿迭多二世(Baladitya H)。周祥光印度通史一一七页则说是二王联合击退并生擒了匈奴王,可是又把他放了回去。婆罗阿迭多王,为了纪念征战的胜利,便建了一座很大的佛寺,那便是有名的那烂陀(Nalanda)。
  北印教难 来自北方的侵略者摩醯矩罗王,极端仇视佛教,毁灭佛法。势力所至,佛教凌夷。据说当他被放回北印之后,在迦湿弥罗一地,毁坏寺塔,即达一千六百所。付法藏传所称的师子比丘,当时正在宾(即迦湿弥罗)大作佛事,而为“弥罗掘”所杀,法统因此而绝。弥罗掘,便是摩醯逻矩罗的异译。亦有译作密希诃罗(Mihirkula)。因此,史家每将此王与熏迦王朝的补砂密多罗并称。
  那烂陀寺 根据玄奘西域记卷九所载,那烂陀寺的初建,是在“佛涅后,未久,此国先王铄迦罗阿逸多(唐言帝日),敬重一乘,尊崇三宝,式占福地,建此伽蓝。”又经佛陀多王(觉护)、他揭多多王(如来)、婆罗阿迭多王(幻日)、伐罗王(金刚),历代继续增建,至戒日王时已是第六帝了。但在笈多王朝中,除了后期的婆罗阿迭多王,均无其人,戒日王乃是伐弹那王朝的人。在西藏的传说,无著世亲均曾于那烂陀寺宏通大法,但于汉译未此说,而且在法显及智猛的游印记载中,也未见言及那烂陀寺之名。
  根据多方的考察,玄奘所说的“佛涅后未久”即建此寺,乃是不确的。由后期笈多王朝的幻日王所创建,则此比较可信。在所见的资料中,住持那烂陀寺的名德,是由德慧或护法开始,护法纪为西元五三○至五六一年间的人,后期笈多王朝则照西元五三五至七三○年间。
  不过,本寺寺址,原为佛世的没罗团,佛陀曾于此处说法三个月。到了玄奘游印前后,正当戒日王在位,该寺食邑二百馀,日进大米稣乳数百名,九寺一门,周围四十八里,常住僧徒一万人,并为印度诸国所仰则,严然一所唯一的佛教最高学府。
  见于记载的此寺住持之名,先后有德慧、护法、护月、坚慧、光友、胜友、智月、戒贤、智光、月称、达磨多等诸大论师。玄奘三藏是我国第一人知有此寺,并在此寺大振声名。其次有义净、道琳、玄照、道生、安道、智宏、道希、无行,到此求学。来我国宏法的印度僧人之中,例如波罗颇迦罗密多罗、地婆诃罗、善无畏、金刚智、般剌若等,也都曾在此寺求学。
  从这些名德看来,那烂陀寺先是唯识学派盛行的学府,后来即成为密教大乘的学府。
  佛教概况 从法显传所记载当时的印度(法显于东晋隆安三年出西域,义熙十二年返扬都,即西元三九九至四一六年),大乘小乘均颇盛行:
  北印度七个国家,注明为小乘学的两个,多学小乘的一个,大小乘兼学的一个,综合起来是小乘教势盛过大乘。
  西印度四个国家,注明为小乘学的一个,大小乘兼学的一个,综合起来,仍是小乘学占优势。
  中印度十二个国家及城区,注明小乘学的一个,多小乘学的一个,大小乘兼学的一个,可想大乘较多。
  法显在东印华氏城,得到萨婆多众律、杂阿毗昙德论、诞经、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祗阿毗昙等圣典。可见东印的当时,已为大小修学的会合之处。
  据印顺法师剖析当时的概况:①无著世亲,自犍陀罗南来至阿陀(阿瑜)为中心,沿西海岸南下,与南印的学者相接。这是西系唯识学者的向南活动。②东方的摩羯陀,据法显、智猛的目击,华氏城的佛教赖婆罗门的大乘学者而住持。③放海南下到师子国(锡兰)亦是大乘及上座部二流并畅。④当时由中印度来华的昙无识、求那跋摩,多系译介真常唯心论圣典。真常大乘的根由,即是以大众部及分别说系的“心性本净”,融和了犊子系的“不即的不离蕴我”而成之真常我。(“印度之佛教”十三章一节)。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