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也谈生活禅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冯学成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也谈生活禅
冯学成
(2001年7月22日)

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参加夏令营,非常感谢上净下慧大和尚给我们创建了这么一个好的道场,而
且连续举办了九届生活禅夏令营,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通过几次亲近大和尚,已感觉到了生
活禅的气息,生活禅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大概在举办第一届生活禅夏令营的时候,我在成都写了本
书叫《生活中的大圆满法》,但我进入的角度远远没有大和尚的圆满,我仅从几个简单的入处对生
活禅进行了一些探索。这次到这里来,听了大和尚的开示,有几点感想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 现代化   佛教是智慧之学,是自在的学问,我们学佛人一定要把信念建立起来,佛教不是迷信,而是争
取生命的解脱与自在的学问。如果我们把学佛定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学佛就会与众不同。为什么要
讲生活禅?首先,禅宗本来就是融入生活的,佛教的“教”就是教化众生,是面向世间的;第二是
六祖慧能大师把佛教大众化;第三是太虚大师使中国佛教进入现代化。   现代化可不是句空话,回忆中国佛教历史,佛教最初传入中国面临的是儒家和道家的文化。鸦
片战争以后,佛教面临的是资产阶级现代科学、技术、商品社会这么一个全新局面。佛陀在世时,
作为人天师,他的精神、力量是站在印度文化的最高峰。中国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从魏、晋、
南北朝到宋、明年间的一千年来,一直执中国思想界的牛耳。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四次思想高
峰期:第一是先秦诸子时期;第二是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时期;第三是隋、唐的佛学时期;第四
是宋、明理学时期。除了先秦诸子时期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佛教在另几个时期的经济、文化、政
治等领域取得了独一无二的伟大成就。明清以来,由于封建社会在思想上、政策上越来越僵化。从
朱元璋到雍正皇帝时期的一些宗教政策,很不利于佛教的建康发展,导致宗门衰微、僧才寥落。鸦
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机械化工业生产的一套科学文明,感到有些无能为力,中国随
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不少仁人志士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其中也有一批大德高僧走上了佛
教振兴之路。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太虚大师在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共30多年的时间内,坚持不懈地
倡导中国佛教的改革运动。   佛教现代化是个很实际的问题。既然讲佛是天人师,具有最高的智慧,那我们就不应人云亦云。
你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你能搞科学技术、搞量子力学、相对论、原子弹等等,我们一
样有这个头脑,有这个六识。西方的文化也是心识所变,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在佛性面前还是人
人平等,因为佛性是相通的。我们的佛法并不就是禁锢在寺庙里,禁锢在蒲团上,真正的般若是随
方就圆、圆满无碍的大智慧。佛教不局限在一个什么地方,它是无碍的,智慧、菩提是无碍的。佛
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现代化就是现在的现实,禅宗的精神就是把握当下一念。古代治
学之人很强调“知百家之言,通古今之变”。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如不懂百家之言,那就称不上具
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智慧,因此,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回到自己的立场上,踏踏实实地搞好自己身心性
命的建设。   前几年,我在南华寺参加了一次六祖慧能大师诞辰1361年的纪念会。期间,我谈了几分钟的感
想。回顾中国学习印度佛教的历史,从汉代到唐朝的玄奘大师这七、八百年时期,象征着中国佛教
从小学到博士后的学习过程。到了玄奘大师的时代,则相当于中国佛教已经是博士后毕业了,从而
结束了中国向印度学习的历史。而六祖大师的出现,其意义在于我们中国佛教已不是当学生,而是
当老师了。当时,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都向中国学习佛教,中国已是世界的佛教中心。宋代以
后,印度基本上没有了佛法,佛教在其发源地逐渐走向消亡,原因是印度佛教没有很好地适应印度
人的需要。而我们幸亏有了六祖大师,如果没有六祖的出现和禅宗的崛起,中国的佛教乃至世界佛
教的发展就讲不清楚了。现在讲现代化,要使我们的国家发展壮大,要在不长的时间内超过西方,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涌现出更多的六祖大师这样的人物。不仅仅要在宗教上,而且要在政治、经济、
科技、文化等方面来一次全面的腾飞,重新走在世界前列,使我们早日结束跟在西方人后面学习的
过程。六祖大师在佛教里实现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创举,成为在精神思想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僧人。
要实现当今社会的现代化,需要炎黄子孙结为一体,教内教外共同努力。   佛教和各个时代的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古代高僧大德对社会各阶层非常了解,许多社
会名人与佛教也有很深的因缘,比如唐代有位一行大师,既是位天文学家,能测黄道日食,又是造
天文仪器的工程师,还是一位手能善巧的工匠。他跑了很多地方,能说、能写、能做,是非常了不
起的,也是佛教的骄傲。现在中学课本谈到古代科技时,还专门把一行大师的头像印在上面,加以
介绍。中国的茶圣陆羽从小在寺庙长大,他的学问全是在寺庙里学的。日本的茶道、花道都是从中
国的寺庙传过去的。中国文学经典《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也是和尚出身,是寺庙把他养大的,他
的学问是寺庙教出来的。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佛教的现代化。当时,印度佛教传
入中国并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学术有成、修养有成的大师,在各行各业都走在
了当时社会的前列。在现如今,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我在四川佛学院上课时曾对峨眉山来的学僧
讲,你们完全可以把峨眉山上的树重新登记一下,写一部峨眉山植物志。这样既搞了资源研究,又
可以促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民国年间也有出家人和川大民学院一起搞过峨眉山植物志,但已是事
隔多年。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哪一门学问也离不开我们的心。要谈现代化就应该立足于此。大和尚的
开示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指示。我甚至有个天方夜谈的想法,佛教徒不完全是出家的,在家的能多
有几位拿到诺贝尔奖,拿到物理、化学、医学、文学、美学方面的奖,就表现出了佛教徒应该有的
水平。苏东坡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知识分子,但他最倾心佩服的还是佛印禅师等几个老和尚。苏
轼的聪明才智可以说是无敌于天下,但就是翻不出几个老和尚的手掌心。所以,现代化不是一句空
话,而是有许多具体的可为之事,如果把我们的身心性命放在某件事情上,用我们的平常心去认真
地干,用大和尚讲的向上向善的宗旨去面对人生,面对生活,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干出一番成绩的。 二、 社会化   佛教本来就是随方就圆、运用无碍的般若智慧。社会化应理解为内外无碍、圆融无碍才行。一
谈到社会化,有些人可能有些担心,我们是出世的,本来就是躲避红尘的,怎么还谈社会化。那天
大和尚已把此点讲得很清楚,我们的依报、正报本身就是社会化的东西,离开社会,穿衣吃饭从那
里来?修行并不是在真空里,就像大家来这里,中国、石家庄、赵县、柏林寺一切都是社会化的东
西,包括这房子、大殿等等都是因缘,社会就是一个大因缘。马克思讲:“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到现在也没有过时,在佛教里也没有过时,佛教称之为因缘和合,与马克思讲的在某种意义
上没有多大区别。既然是因缘和合,那么这个因缘就无内无外,非内非外,我们不必刻意地区分教
内教外、寺里寺外。如果刻意区分,就会把我们限制、阻碍了。生命是没有壁垒的,黑格尔有句名
言:“生命就是不断的把外在变成内在,又把内在变成外在,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生命一
有壁垒,就不会有新陈代谢,生命就失去了价值,面对的就是死亡。   智慧是没有阻碍的,《华严经》展现的法界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那是多么宏大的境界。我
记得在成都文殊院有幅对联——“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无边刹海自他不隔毫端”,这就把《华
严经》无碍的境界用简明、流畅的对联形式给刻画了下来。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有阻碍,就谈不上修
行,真正的修行就是要打破阻碍,包括四大、烦恼的阻碍。如何消除化解身心性命中的阻碍,是我
们的修行生活里应该好好解决的问题。   1969年下乡时,我在本光法师座下归依。本光法师当时只谈了几条,其中一条是随所在处皆是
般若在处。无论你到何处,干什么工作,都要坚持佛教的立场,要坚持禅修禅行,这样无论何时何
地都会有安全感,有大无畏精神,这也叫无畏布施。如果离开了般若,处处就是挂碍、恐怖。现代
黑社会、走私、贩毒搞起了恐怖,而我们在夏令营能得到禅悦,随所在处建立学处,我们就有如沐
春风的感觉,因为我们远离了那些东西。   大慧宗杲禅师是南宋初期的第一祖师,当时很多士大夫跟随他参禅。士大夫们和他讲,我们每
天上朝下朝,判案送粮,回家还要孝敬父母与陪伴家室孩子,一天忙得没有清闲的时候,根本没有
时间参禅。禅师回答说:“这正好用功参禅,不论动里静时,还是公事家事,无不是用功的好时候,
烦恼与菩提不隔一线,有与无不隔一线,你们要找一个清静,哪能有什么清静?你们要找禅,哪有
什么禅。”没有寸草的地方,全世界都没有,那么没有烦恼的人也是没有的。有人讲自己参禅打坐
一念不生,一个妄念也没有;我修行三十多年,仍烦恼不断,妄想不断。所以关键是如何对待,烦
恼来时动不动心,跟不跟着走。如果来时知道它是在调皮,看到它就行了,就像赵州禅师讲的“老
僧只管看”。有了这个功夫,就可超然世外,当观众不当演员,这种不介入就是功夫。   佛教社会化,意味着学禅的人、搞生活禅的人一定要进入社会。我们面对的环境有主观与客观
两个方面,客观环境包括社会、家庭、学校、亲友等等;另外一个是自己的心境,举心动念。外面
的环境必然会转化为自己的心境,由自己的精神来承担。外面的喜怒哀乐必然是精神性的东西,比
如我们常说今天的事情办得很顺,很顺就是一个精神状态;今天的事情办得很糟糕,也由精神来体
验承担。所以,一切人的社会活动,全部要由自己的精神来承担。在谈社会化时,要用这个禅的道
理去观照。如果我们真正像老师告诫我们的‘随所在处建立学处',念念不忘把我们的禅修放在这
个地方,那么我们无论干什么,在政府机关、企业、大学、基层都可以干好事情。   我自己的经历也是很有趣的,先后当过知青、搬运工、营业员。现在正式身份还是营业员。在
成都时,一些新闻媒体对我讲:“老冯,你现在怎么不站柜台?站柜台我们好炒作一下,像你这样
的学者还站柜台,报道出去多有趣!”当年站柜台时是老老实实地站,根本没想其它什么;当搬运
工时,也是老老实实每天踩着三轮车在成都大街小巷里跑。贾题韬老师那时在文殊院讲经,我每个
星期用三轮车送他去办讲座,中午又把贾老师送回家,贾老师表扬我踩三轮车的技术还是蛮不错的。   生活禅本身就是社会化的东西,大和尚提供这个机会,让大家共同体验、学修生活禅。我们要
明白根本的一条就是内外圆融的禅行,禅行不是偏的,是圆融的、是无碍的,我们明白圆融无碍的
道理,对社会化就不会持异议。学佛的人当中也有“左”的思想,认为真正修行就是一定要天天在
寺庙打坐,这种观念是很偏激的。无论在家、出家,只要我们的心是向上、向善,我们的心用在戒、
定、慧上,用在无住上,我们就是真修行人,这不是嘴巴上说的事情。 三、 具体化   我们谈禅、谈禅修、谈道德、谈菩提、谈生活禅,到底能不能具体化?有没有可操作性?昨晚
大和尚召集一些法师、老师开了个会,静波法师就谈到现在有很多人去学密、学南传佛教,觉得汉
传佛教寺庙里没有法,没有可修证的法,原因是自己认识不到。所以,大和尚反复强调修学佛法要
有可操作性。如果离开了可操作性,大家学了许多年,一点体会都没有,什么效益都没有,那是不
行的。因此,生活禅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在成都有个朋友问我学佛到
底有什么意义,我告诉他:一是可以美化人的道德、品格、气质;二是可以优化人的智慧;三是可
以强化人的力量。有这三点可以使自己在生活、工作当中得到自在。   我们都是烦恼众生,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这是西方人的说法。佛教里也讲一面是烦恼,
一面是菩提。人与人打交道,就像刺猬一样,想靠近,又怕互相刺着了,麻烦很多。中国人在一起
容易闹内讧,很多事情办不好、办不成,原因就是内乱太多。所以我们要搞好成为人、成为君子、
成为圣人的教育。我以前也是一个很不老实的人,野气十足,后来在师父们的培养之下有所改进。
我最早亲近的是海灯法师,海灯法师也是虚云老和尚的得法弟子,1956年在江西云居山当方丈,不
是现在媒体所讲的,也不是十多年前神话般报道的那样,在我眼中,他是一位非常机智、非常幽默
的老禅师,当然,武术也是很不错的。在海灯法师、本光法师那里,我是经常挨骂的,后来到贾老
师那里也挨骂,快到四十岁时才少些。也许哪一天还会挨大和尚骂,自己有毛病就该吃药,就该经
常受善知识的锤炼,这是好事,有病没有治才可怕。   禅修的可操作性体现在我们要美化自己的气质,优化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力量。在成都我
参加过几次CEO班子座谈会。当谈到这些问题时,我讲你们当领导、当企业家的要具备“三气”。
第一要有庙堂气,当领导的吊儿郎当、说话不守信用是不行的,得有庙堂气,也就是要有稳定性、
权威性和公正性。庙堂气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贤明、贤达。四月份我来柏林寺,最大的感受是大和
尚不仅仅是位长者,而且是非常贤明的领导。大和尚的贤明让我很吃惊,再看一看寺里几位执事师
傅都很贤明,我想有其父必有其子。正是由于有这样的领导集体,柏林寺道场的中兴才会那么迅速、
顺利。孔夫子讲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就是学这个庙堂气。   第二要有山林气。当领导的、干大事业的人当然离不开庙堂气,但由于要到处做报告、搞策划,
事情太多太杂很是劳累,所以还需要有山林气。有了山林气才能超然世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
自己,观察自己所处的环境,才能使自己高明起来。中国历史上很多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有山
林气的,像张良、诸葛亮、李泌、刘伯温等等,有山林气就潇洒,功名利禄看得淡。俗话讲:“事
不关已,关已则乱。”如果陷入利害、是非、名誉之中,你的心就会失去光明,就像镜子沾上了灰
尘,不能正确反映事物,会影响到正确的判断。有了山林气,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使得我们的眼
睛与智慧保持明亮和清醒,使我们在遇到事情时保持一个准确的判断。这就是山林气带来的好处,
学佛的人更是需要有山林气。   第三要有英雄气。学佛是大丈夫所为,禅宗祖师就是有“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的气概。没有这样的英雄气,谁敢说“我就是佛”这几个字。必须有英雄气,才能谈得上明心见性、
顿悟成佛。在社会上也得有英雄气,没有英雄气就会处处受别人的欺负。英雄气也有团结人的作用。
中国人喜欢英雄,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风行,就是中国人都希望有个英雄。我们要干佛法的大事,
要荷担如来的家业,没有英雄气不行。   在成都CEO班子上,我谈到这“三气”时,很多企业家非常感兴趣,后来经常打电话给我,要深
入谈谈庙堂气如何养、山林气如何修、英雄气如何补,实际上就是把佛教的戒、定、慧换个方式讲
一讲,大家就入迷了。这也叫善巧方便,有了可操作性,大家才信服。   我在宝光寺谈法、报、化三身时,当时有个想法,觉得不应该讲那么深,应先把忠孝节义的美
德当成我们的化报来修。现代人生活得很现实,我们就应该结合现实来谈。平常一般人不知道佛教
“业”的道理,佛教讲“业感缘起”,我们之所以来到地球,来到中国这个地方,是由于我们的业
力所致。千万别小看这个业力,不承认业力就不是佛教徒,因为没有业力,就没有因果,因果的载
体就是业力。像自然科学讲的物质不灭、能量不灭一样,业力也是不灭的。明白了业力不灭的道理,
才能知道什么叫六道轮回,什么叫阿赖耶识,才能明白我们现实人生,明白我们在现代环境中的时
节因缘是什么。这样才不会打妄想去超越这个因缘,比如有张绿卡什么的就可到阿弥陀佛那里去,
自己拥有大神通等种种非分之想。大和尚提倡的生活禅,就是对治妄想的,就是把种种神怪、非分
的妄想打掉。   我在四川看到很多仙公道士、仙婆仙娘,有做法的、观山水的,搞搬运术的、有天耳通的,与
他们打交道都要累死,其实都是烦恼积聚、极其愚昧的一些人。记得有一年,国防科工委张震寰主
任,托贾老有机会把贵州一个养灵鸽的妇女带到北京,要看看她的功夫。后来那位妇女来成都时,
贾老就把她带回了家里并通知我们去。她长得胖乎乎的,是山里的一位妇女,四月份还穿件高领衫,
有很多青年人在问她。我没问但我已经明白怎么回事,我对贾老师讲这是假的,她肚子里并没灵鸽
这种神物,而是腹语。我发现她的智慧很差,她要明白你说的是什么,肚子里才能回答,她只听得
懂贵州话、四川话,连普通话也听不懂,如果有灵性,讲什么话都应该全懂;而且不是同步的,她
说话时,肚子里那个心必须休息,肚子里说话,她就得休息,如果是两个就应该可以同时说;再就
是四月份天气有些热,她都出汗了,还把领衫套得那么高。当时,我好像有些灵感就叫一个十几岁
的年轻人,用逆式呼吸(反呼吸),几分钟后也可以用肚子说话了。于是,这场闹剧就此结束了。
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社会上那些种种神怪的东西就会不攻自破,佛法里没有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佛法是清净的般若智慧,大和尚讲要有正知正见,要学习八正道,端正生活态度。如果我们按
八正道修行,我们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不会被那些过往云烟把眼睛给蒙骗。我们说到可操作性,也
就是八正道,是三十七道品,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学习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
禅宗等等。这些宗派都有丰厚的学、养、修、证的东西,真正严格地把天台、华严、唯识方面的经
典著作拿来研究,就会发现它们都有一整套细致、严密的修证方法,有很多可操作的内容。只不过
大家现在很懒,不愿意去翻《大藏经》,不愿意向祖师学习。总是想找个方便,受个什么法,受个
什么灌顶,然后自己一下就可成就。哪有这么便宜的事?结果是学学这样、摸摸那样,到头来一事
无成,我看到很多学佛学了很多年的人,没得到一点实际受用。   前几年清海无上师下面的一个人找到我,说我不错,可以做四川地区的总代理。我对他讲,如
果她比我强,我可拜她为师,如果连我都不如,我怎么拜她为师。一看我这个态度,他就再没和我
联系。我们一辈子就是要把禅宗的立场牢牢坚持住,坚持祖师的立场,不去信邪、打妄想,坚信我
们的法门就是无上菩提,在这个地方就可以得定,定不是很玄、很深的什么境界,定也是第六识的
一个内容,大家慢慢会明白这个道理。   要得定必须要有信,信可以说是因,正信是通过解、行、证而得来的,通过刻苦修证达到正信,
正信是果,就不动了。有一次,一个人问整天为什么稀哗哗的一点定力都没有,贾老师就问那个人:
“狗屎你吃吗?”那个人回答:“我不会吃狗屎的”。贾老师便说:“瞧,你看你定力多强。”所
以,我们每个人在某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定力。我们要善于观照自己,把自己的菩提种子找到。大慧
宗杲祖师听一位士大夫讲自己很笨,就问道:“你知道你笨吗?”士大夫答:“我知道我真的笨。”
祖师追问:“知道笨的那个人还笨不笨?”那个士大夫突然就悟了。知道笨的人就不笨,就怕有的
人糊里糊涂还不知道自己笨。 四、 改造命运   现在很多人喜欢谈命运,本光法师就很强调身、心、性、命的修养与锻炼。四大为身;第六识
为心;性为烦恼意识,如意志、情感、素质等;命是身、心、性三点在时间、空间中展现的轨迹。
人与人在身体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有高的、矮的、俊的、丑的、健全的、残疾的、男的、女的等
等。身体健康的人在干事情时就有一定的优势。心却是比较平等的,智慧都是平等的,如:爱因斯
坦算一加一等于二,幼儿园的小朋友算一加一也是等于二。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性上,种子的不同、
各人业障的不同引起种种差别,有的人心胸开阔,有的人心胸狭隘;有的人善,有的人恶,这些方
面的表现是无穷无尽的。就像天下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人的性格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那怕
是双胞胎之间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   我认为佛教不仅是智慧的学问,佛教也是造命的学问。一般居士来寺里烧香拜佛,是求下一辈
子如何变化,虽然也是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把改造命运的目标放在了下一生。有的人是想立竿见
影,初一、十五来寺里抢烧头柱香,想的是能日进斗金、大吉大利,这完全是个贪心,是在和佛菩
萨做生意。我们真正学佛修行的人必须是脚踏实地地在身、心、性、命上进行改变和锤炼,唯识宗
叫转识成智。如果不在性命上变更,不明白自己的长短,是没法修行的,人最难改变的是性格,正
如俗语讲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业报如此,如何改变真的是个大问题。一个人的毛病与弱点想得到改变的确艰难,但是,既然
我们走上了学佛之路,有善知识的指引,只要自己能认真、勇敢地向自己的疼处下手,就一定是可
以改变的。走次第禅门的路子可以改变,走顿悟禅门的路也可以改变,经常亲近善知识,常到寺院
反复地接受薰习,如不能改变,那么佛法就不灵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改变自己的身心性命,
要在自己的性上下功夫,要在性上下功夫就要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三归五戒的道理是很重要的,
是对治人类的弱点、烦恼的一付清凉剂。如果身心一如,经常地学习佛法、学习高僧大德的开示,
就会逐渐起步的。   我最初跟着本光法师,对儒家孔子、孟子等各家的文著进行了学习,又学习了道家老子、庄子
等书籍,还学习了西方的培根、黑格尔等思想家的著作,包括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也拿来
浏览,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对世间、出世间的学问才有些全面的了解。但学习了世间、出世间的
知识,还得用佛的般若智慧来观照,还得学中观、唯识,要用缘起性空之理使自己走出种种知见,
走出种种执著,要把这一切纳入佛教的大熔炉里进行化解、升华与提高。   大和尚提倡生活禅,就是希望大家个个成为金刚,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材,是希望用佛法
的人品、人生来强化我们的民族与国家。这样的话,社会化、现代化就有了希望。学习佛法是有很
多的具体内容,如天台宗的三谛圆融、一心三观、一念三千这样的法门,华严宗的法界观、十玄门,
真正把心用进去了,会发现贤首菩萨、智者大师、玄奘大师们的思维空间,其严密程度并不比康德、
黑格尔他们差。如果大家认真阅读《瑜伽师地论》,将会发现现代心理学、心理分析这套东西在唯
识学里只能是小儿科。生命学说在佛教里是大谈特谈的,而我们的心理老师并不知道佛教里有这么
多伟大的东西,在座的有很多是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如果真的对佛法有信心,就可以把这些
担当起来,以后就可以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之中。 五、 当下一念   修学佛法离不开生活,生活禅就是要对自己的身心性命进行优化、美化、强化。具体落实在念
头上,禅宗常讲念头功夫,强调当下一念。在四川有几座寺庙的客堂上写着“这里入道”四个字,
为什么从这里入?这当下一念是怎么回事?现在我在上面讲,大家在底下听,必须用现在的一念。
其实,吃饭也是当下吃,上卫生间也是当下了断,研究科学离不开当下,修学密宗、净土法门也离
不开当下,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当下一念。如果从时间中把当下一念给抽出来,什么天地万物、宇
宙人生就全都坍塌了,人类文明的一切都是在当下一念辛勤耕耘出来的。   记得上小学时,有首《明日歌》,就讲任何事情不能放在明天去做,放在等一会儿或者马上去
做都是错的。禅宗提倡直取当下、当下解决、当下了断。禅宗是向上一路,不通圣凡。大家知道自
然科学把物质细分到原子,再从原子里又找到基本粒子,那么包容万物的精神原点、思维原点又是
什么呢?任何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的运行都离不开一个念头到另一个念头的流动。人的精神是
由一个个念头建立起来的。我们无论是在研究小的问题,还是整个生命的投入,都必须落在现在的
时空点上,这个时空点就是精神的原点,也就是当下的一念。   因此,当下一念放在什么地方对人太重要了。比如,有的人放在杀、盗、淫、妄上,他就是做
奸犯科的人,地狱的业在等着他;有的人放在积德行善上,那么人天果报就等着他;有的人放在密
法的修行上,那就会与密法相通等等。当下一念,就像是摩尼宝珠,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这个念
头说小其小无内,说大其大无外,它可以构建整个人类文明的一切,其中有光明灿烂的,也有惨不
忍睹的;有欢乐的,也有痛苦的。我们用功也离不开当下一念,如何透脱当下一念,就是禅宗的事,
在夏令营期间不能专谈,在禅七期间,大家可以试试。   当下一念是与我们的生命密不可分的。我们感到昏沉掉举,就是当下一念提不起来,如能当下
一念提得起来,打坐时就会明明历历。本光法师曾讲:“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现得不如
当下头脑清醒。”如果一个人保持头脑清醒、安宁,是很了不起的。如果当下一念安宁,就可以保
持整个精神状态的清醒,投入到愿意干的事业之中,就会取得成功。我们的思维很麻烦,八识田中
的种子老是和我们捣乱,打坐时妄想从这儿那儿都来了,这个“猴子”刚按下去,那只“猴子”又
跳出来,一点办法都没有。从事研究的人也是这样的,老是注意力不集中,一会儿跑到别的地方,
想调动的思路老赶不上趟。这就说明我们的精力、智慧很有限,非常需要进行优化。   我们的思维不是棋盘上的棋子,可以自由调遣,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念头是什么。如果知道,那
他已经成佛了。这就是众生的不确定性、不可知性。如果当下一念是明白的,它强有力地站在那里,
那么其他的念头来来去去就没有力量。好比一个人的思想像一盏灯,世界就像博物馆,没有光明,
什么也看不见,我们思维的灯如手电筒一样照在什么地方,那个地方就明亮了。我们把注意力投放
在什么地方的时候,那个地方的人和事就清楚明白了,我们的精神就像是在一束光明之中运行。这
个光明运行的轨迹就是我们的知识,运行之后就成为过去,还没有照到的地方就是未来,有光正在
照的地方就是现在。光照的地方我们看见了就以为有,没有光照看不见的地方好像是空的,光点坐
标位置动一下,有变成了空,空的又变成了有,这正是我们精神认识的一个现实。如何把握过去、
未来、现实这个精神之光?密宗讲修根本光明,无明是这个,菩提也是这个,能经常观照到这个光
明,我们就有个真正的自由身,其他的念头在这么一个激光灯泡的照耀下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我们在学修的时候,要善于调动积极的一念,正如北京学生们曾提出的“从我做起,从现在做
起”。这句话就很有禅意,以前林彪吹捧毛泽东用的语言很多是从寺庙里搬过去的,譬如念念不忘,
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急用现学,立竿见影等等,这都是丛林里老禅师们的话头。本光老法师在
文化大革命时,胆量是很大的,他曾开示讲:“领导我们修持的力量是三归依,指导我们修行的强
大思想武器是般若、华严与周易三聚点,用念念不忘做为归依指导,要念念不忘业感缘起。”   所以我们要念念不忘我们的良知与力量,不忘对社会人生所承担的责任。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
修道,为了学禅,为了升华我们的人生,为了给自己最高的建造。我们要通过修学慢慢增加免疫力,
不求什么灵丹妙药,也不求马上降服烦恼,我相信大家能坚持不懈的努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到
达彼岸的那一天。 课堂提问   某营员:请问不二法门是因还是果?   答:不二法门说是种子也可以,说是因、说是果、说是方法、说是目标,都可以。宇宙本身就
是不二法门,道教里的太极图就有这种意味,尽管是有相的不二法门。   问:请问刚开始修行时,着相还是不着相比较好把握?   答:先着相一点好。   明海法师:我代表大家向老师提一个问题:我们年轻营员很多很有文化、很有知识,有些做法
也很好,大家来学禅,一方面来亲近师父,学师父的生活禅理念;另一方面自己发心深入禅宗的书
籍,如公案、语录,这应该从哪里下手?在读书籍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才不致于误解祖师的用意?
如何学习祖师留下的文化遗产?这方面请再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答:这是个永恒的课题,一边是世间,一边是彼岸;一边是迷,一边是悟,宗教的桥梁是怎么
回事?这个问题不在刚才的问题上,而是站在另外一个事情上。我们学习佛教的经典,学习祖师的
公案语录,并不是如何领会的问题,因为字大家都认识。   我记得成都一位优秀女知识分子叫黄智全,她曾对贾老师讲:“按我们这样的水平,当大学中
文系、历史系的教授都是绰绰有余的,可我们看《五灯会元》这样的书,怎么感觉和说评书、侯宝
林相声一样,到底是怎么回事?”贾老师回答:“这叫隔行如隔山,这不是知识的问题,也不是学
问的问题,这是个相应不相应的问题。”禅宗的语句基本是唐朝通俗的白话文,关键在自己的消化,
肠胃有没有问题。   佛法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应多多益善,但往往很多人也犯了个消化不良的毛病,尽管很刻苦用
功,却没有转化成自己的力量,所以说对佛教经典的学修、领会本身就有一个消化的问题。消化本
身就是一个学问,禅宗就是专门讲这个学问的。禅宗祖师的棒喝、机锋、转语就是在庞大、严密的
佛教经典语录状况下,帮助消化的一付良药。   深入佛法的人都知道,理论的问题要尽善尽美,学习佛法没有弄懂理论或者进入了错误的道路,
那是无法修行的,所以,理论上必须是全面、正确、系统的。消化不良的结果就是对学习到的理论
产生所知障,禅宗讲修行要单刀直入、简捷明快、提起能行、立地转身,但这种单刀直入需要有强
大、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弄不好会误导别人,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矛盾。对佛教经典、祖师
开示,很多人把它当成了知识,那它就是知识;如果把它看成实践的力量,指导我们修行的力量,
那它就是力量。老是放在对祖师智慧的疑惑上,希望离开这个法还会找到更简捷明快的法,去得个
秘诀就能立竿见影,是没有这回事的。这个就是因,这个就是法,就得在这方面修;这是因,这也
是果,即因即果。天台宗、华严宗、禅宗都讲了很多,这都是中国佛教精髓,天台宗的一心三观、
三谛圆融,可以去细细品尝那个滋味;通过次第禅门,进入摩诃止观也可以感觉一下;华严宗的十
法界观,同样可以老老实实修一修,把这几条梳成辫子,当成日常功课天天背、天天念、天天观,
试试看起不起作用。要好好反思在古人那里能起作用,在我们这里为什么不起作用。   生活禅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招牌,我们要把修行落实在生活之中结合自己,读佛经和祖师开示才
会懂得。如果我们把佛经教典当成了概念,当成词汇字典,就完了。其实,我们自己就是一本无字
天书,我们应该多翻翻自己这本书,如果我们能这样对照自己,学习佛法经典就可以看懂了,公案
也可以看懂;就怕把自己放在一边,把祖师的开示当成天上的东西,那中间就永远连不上。   现今社会变化很大,城市里到处是水泥森林,已经很难听到动物的声音,使得我们离开自己的
自然性越来越远。我们更应该优化、强化自己的六根,善于使用、调动六根的功能,在社会有关领
域发挥作用。比如耳朵功能好可以当声乐家,眼睛好可以当画家,舌头好可以当烹调师,手脚灵敏
可以在体育界有所发挥,思维功能好可以搞科学技术。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前面提到的“随所在
处建立学处”,就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发挥,努力克制自己的弱点,尽量把自己向上、向善的方
面丰富起来,尽量把天使的那一面充分发挥,别把自己魔鬼的一面表现出来。   在浩瀚的佛法宗教学海中,选择自己学修的法门要看自己的因缘,看能方便亲近哪些善知识。
在这里就有我们的大和尚,有一个方便的生活禅,大家既然能来到这里,就说明和禅宗早已结下了
不解之缘。因此,我希望各位同学认真、持久地在禅宗上走下去。禅宗法门可以说是无形无相,没
有其他教派教义上的负担,很洒脱、很光明,但全部佛教都是禅宗的基础与依据,有了这些理论根
据,我们就敢于相信禅宗,敢于在禅宗方面下功夫。禅宗的功夫是减法而不是加法,是把多余的东
西——一切妄想都除掉、丢掉,丢到最后便花开见佛、会心一笑。   本光老法师第一次和我们见面时讲:“我没什么教你们的,什么都没有,你们自己去学就行了,
但有一点可以教你们,无论你们到什么地方,你都会觉得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当时我很诧异,
我凭什么比别人高明一点?法师讲:“这叫做般若,如果学了佛法的般若智慧,不比别人高明一点
点,那是怎么学的?”当时一听就有些信心。我们真正如实地在佛法里浸泡,多听善知识的开示,
在法上能发心用功,我相信肯定会走向非常光辉的境界,夏令营的旗帜会像奥运会的圣火一样长时
间传递下去。   生活是美好的,禅生活更是美好的。我们要敢于在生活禅里找到自己的滋味,找到自己的位置,
使自己真正融于生活,并且把自己的生活融于禅境之中。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多亲近善知识,自己
善于用功,肯定会有好消息的。这个好消息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就是念头来来往往,
意识层流,断就是叫它不流,让它在时间、空间当中暂停下来,全部凝固下来;心行处灭,灭了后
是什么境界?同学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感觉,去体会桶底脱落的那个感觉。参禅必须放在相应的位置
上,离开了这个位置就无法谈参禅,这个位置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们要把自己的生命、精
神、思维放在这个平台上,看自己能不能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然后才有下一步的发言权,不然是
没有的,那个时候是有境界和感觉的。我们在谈生活禅时,还是应该在禅上与同学们作一下交流,
这样大家会觉得趣味性更大些,一方面要强调生活,离开生活哪有禅?另一方面还要谈禅,不谈禅
大家来此干什么?正是由于大家对禅有一种仰慕、对佛法有一种信心才到这里来。因此这两方面都
要兼顾,要打成一片,也就是开始所讲的不二法门,真正地把生活与禅能打成一片,那就阿弥陀佛,
恭喜啦!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