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泰国佛教>>正文内容

当今之泰国佛教见闻─以印顺导师的〈泰国佛教见闻〉为主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彭毅德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当今之泰国佛教见闻─
  以印顺导师的〈泰国佛教见闻〉为主
  彭毅德(福严佛学院初级部)
  一、前言
  在民国五十八年印顺导师回嘉义妙云兰若安住,导师搜集整理了写过的文章编集为“妙云集”。[1] 其中《佛法是救世之光》有谈到 <泰国佛教见闻>。因为时间过了蛮久的关系,当时导师在泰国一个月所见闻的情况跟现在已经过了千禧年的情况有些不同了。而且导师的“见闻”是以局外人的角度来观看。
  本文的题目与内容是依印顺导师的<泰国佛教见闻>为主,略谈现代泰国佛教的情况,而且有些地方将是泰国人──局内人的观点。最后笔者将谈到今日泰国佛教所面对的危机。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认识一个佛教国家──泰国。
  二、略述泰国的历史
  谈到泰国佛教之前,首先要谈到泰国的历史。泰国的西面是缅甸,东面是寮国和高棉,南部是半岛。泰国未立国前,佛教已传入泰境。西元前二世纪,印度阿育王护持第三次结集后,曾派遣传教师往外地弘法。其中一团由须那与郁多罗率领前往金地(即今之泰国或马来半岛)。西元六世纪泰族建立了堕罗钵底国(西元六世纪至十一世纪),但后来被柬埔寨安哥王朝所灭。西元八世纪印尼室利佛逝王朝国信仰大乘佛教,把大乘佛教传到泰境南部。西元十世纪至十一世纪,柬埔寨安哥王朝兴盛,信仰婆罗门教及大乘佛教,势力伸展至泰境 。[2]西元十三世纪缅甸建立强盛的蒲甘王朝后,把上座部佛教传入泰境北部。同时锡兰僧团也带了上座部佛教传入泰境南部。[3]
  最初泰人于西元一二五七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到此原先传自柬埔寨的大乘佛教开始逐渐衰亡,到第三代坤蓝甘享王时,素可泰全国就完全转变信仰上座部佛教。素可泰王朝衰亡后,继之兴起的是大城王朝(西元一三五○~一七六六年)、吞武里王朝(西元一七六七~一七八三年)、曼谷王朝(西元一七八二至今日)都以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唯一的信仰。
  曼谷王朝拉玛四世(西元一八五一~一八六八年),在未即王位前曾出家二十七年,创立法宗派。而原有的僧团就称大宗派。因此泰僧分成两派到今日。曼谷拉玛五世,许多欧洲强国;例如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到南洋来征服并统治了许多国家。因此国王便改善国家的制度;例如教育、政治、交通等,使泰国能保持独立到现在。曼谷王朝拉玛七世,在西元一九三二年便从君权统治制度改为民主立宪制度,但保留了国王的传统地位。到今曼谷王朝已传至第九世了。在历史的演变中,可见每位国王都信仰佛教,依佛教为主来发展国家。使得泰国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佛教国家。
  三、泰国佛教的特色
  佛教在印度由释迦牟尼佛创立,然后开展为世界的宗教。其向外传播,则始于阿育王时代。阿育王曾派传教师到各地传教。其中有一派传入南方师子国(即今锡兰)。再传入缅甸、泰国。泰国从素可泰王朝以来才为清一色的小乘佛教,或是泰国人自称的原始佛教。但印顺导师有谈到“他们的佛教制度,也就是所表现的宗教活动,都不能说是原始佛教”。[4]因为虽然是从锡兰传入的原始佛教,但有些却受到未立国前其他宗教的影响; 例如大乘佛教、密教、婆罗门教、巫教。而且又受到历代的君权统治制度,使得泰国佛教产生其独有的特色。[5]逐一介绍如下: 
  1、出家
  在泰国几乎每位男信众一生都曾出家一次。如果不适合出家的生活,也可以返俗,甚至可以往复多次。有关泰国的出家事,印顺导师说“一般出家的并不打算尽形寿出家...经过一个短时期的出家生活,就返俗回家了”。[6] 因为泰国人有个传统观念是男生如果还没出过家,就还没成熟,还不适合结婚或带领家庭。所以得先出家、修学佛法,以便能利用佛法带领家庭、开发社会。所以男生几乎都要出家,而且其中也有不少人在出家时因为深刻的体验到佛法,而不想再返俗了。
  在中国佛教有“白衣不应听闻比丘戒律的条规”。但在泰国一般在家人都有出过家,他们对佛教制度、礼节比较了解。这样便能如法的护持和配合出家众。还没出过家的人也能读诵戒律,并了解出家后所该有的威仪举止,而作好准备出家。泰国男人的人生有两件大事,即是出家和死。出家时要举行隆重的典礼,亲戚朋友都来送礼祝贺,是最难得的一种盛典。
  但泰国的女生都不能出家当比丘尼。因为女生出家先要在女众比丘尼处受戒,然后到比丘处受戒证明。但在南传佛教国家的传统想法认为,现在已没有比丘尼了[7],使得女生要出家,没有地方去受戒,也就不能产生比丘尼了。但泰国的女众可以出家受八戒当八戒女。虽然八戒女不是比丘尼,但也会受到社会的尊敬。而且有许多八戒女所表现出的能力都被社会所认同,例如服务社会女童方面的昆迎卡泥塔师父、修行方面的詹孔梛雍师父。
  2、僧官制度与僧官的名位
  泰国的僧官制度是仿摹政府的组织,而自成一系统的。最高是僧皇,底分成僧王、僧伽大臣、等阶级的僧官,分别管理省、城市、地区等,每个寺院也有住持管理。僧官的委员会目前有二十位,里面是包含最高阶的名位和被僧皇任命的僧官法师。僧官和名位的产生是要由地区僧众、信众报上来。如有出家人已经出家很久了,或因精通佛法,或善于布教,或修持禅定等等方面,被呈报到僧伽国务院,经调查属实后,国王就颁发僧官的名位给他,然后再一步一步升上去。所以到了高层的僧官,总是年高、受戒久,而又德高望重的。由此在政事仪式时,出家众是按照名位而排班的,[8]但在做僧羯磨法时才按照戒腊排班。
  可见僧官的地位与名位有密切的关系。几乎是名位越高,僧官的地位也越高。僧伽的名位和僧官的制度是从锡兰传到泰国的素可泰王朝而来。[9]这个制度是模仿佛陀时代大弟子的制度,是设立名位供给有能力、有修行的出家人,为了统制僧团将佛法发扬广大。[10]但当时的制度没有现代这么复杂。而且僧官的制度和历代的政治制度也有密切的关系。[11]例如素可泰王朝时,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皇帝,所以僧皇也有几位。到了大城王朝以后,全国只有一位泰王管,所以僧皇也跟著只有一位。
  印顺导师有谈到泰国僧官制度的优点,说“它可以奖励出家人,好好出家,励向上修学佛法。如出家以后,心向佛法,勇猛精进,其地位自然会逐渐提高...所以这种特殊的僧官制,对于泰国佛教,到现在还是好处多。”[12]再加上僧官制度还有一个特殊的好处是能集合三万间寺院、三十万出家众由同一个团体管理,使得全国僧伽的运作:弘法、教育等方面都能统一,使国民、政府都能接受它,导致佛教能在泰国发达到今日。
  3、佛像、佛塔
  泰国的寺院都有很多佛像、佛塔。印顺导师说“有缘故的。泰国人因为信佛的关系,在他们在生的时候,有权位财富的,就塑了一尊佛像,或一座塔,等到死后,就把他的骨灰放到佛像底下,或安在塔下...按理说,这是很不合法的。常人不净的尸骨灰,怎能放在清净庄严的佛塔里或佛像下!”[13]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因为泰国人都深刻的信仰佛教,一般的传统都是集合亲戚来建立家族的寺院、佛塔、佛像。在他们往生以后就把骨灰放在佛像下或塔下,以表示他们能常与佛法为伴,而且后世如果能出生当人,他们也希望听闻佛法、信仰佛教。再加上这种的观念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每年的大节日,例如泰国的过年(四月十三日的泼水节),家族里的每个人都集合来向长者拜寿,然后顺便去寺院拜祖先的骨灰。到了寺院就有机会护持寺院、受戒、听法、修行,渐渐的熏习佛法。这种方便可算是蛮特殊的。
  4、护身佛
  泰国的护身佛是佩在身上的小佛像。他们认为佩这种护身佛可以保平安,而且灵验得很。印顺导师说“泰国佛教这种普遍的信仰,不应说是原始佛教”。[14]因为在原始佛教从锡兰传入泰国素可泰王朝之前,当时本地人都信仰很多宗教:佛教的大乘、小乘,印度的婆罗门教、巫教。所以护身佛的来源也许是源于大乘的密教而来的。护身佛有一个特殊的优点是随时佩在身上,就会让人随时忆起念佛的心,或起惭愧心,达到止恶业、修善业、清净身心的目的。因此护身佛也可算是蛮特殊的一种方便。
  四、今日泰国教的一般情形
  随著时间的流转,泰国佛教也有些情形跟著改变,最后笔者想补充的是有关于泰国佛教所面临的危机。 
  1、所奉教典及其修行
  南方佛教国家信奉巴利三藏。印顺导师说“南方诸佛教国,对这三藏教典,各有所重,如缅甸,极重视七部阿毗达磨,研习的学风很盛。而在泰国,则著重经、律,研究论典的少”。[15]这是由于以前平常泰国的出家众,都是从三藏自修学习阿毗达磨的。但是今日泰国已有许多寺院有研究论典,例如拉康寺、马合塔寺,而且其他寺院的佛学院也有开辨研究阿毗达磨的。还有的两个团体:马希顿大学(MAHIDOL UNIVERSITY)、法身基金会(DHAMMAKAYA FOUNDATION)更把南传的三藏经典输入光碟来流通。[16]
  谈到修行,印顺导师有说“泰国比丘特重戒律,生活较严肃,而对于定、慧,似少有精深的造诣”和“听说泰国比丘少有修禅定的,近代曾派人去缅甸学习瑜伽,这大概是从缅甸传来的”。[17]然而,依笔者了解的泰国佛教是蛮多出家人修禅定的,例如阿参查、农普元、蒙昆贴牟尼祖师等。也有精通经论和禅修的老师,例如佛使比丘、法藏比丘等。[18]至于去缅甸修学瑜伽的是属于马合塔寺住持彼门坛的派别。后来他当了僧官,负责管理僧众事务的法师时,就想要把从缅甸学来的瑜伽弘扬光大。所以才请其他寺院去马合塔寺学习。但泰国当时却已经有了挺多的禅修派别,如北榄寺的蒙昆贴牟尼祖师等。[19]蒙昆贴牟尼祖师的北榄寺研究学院,有一千位法师向他学习。[20]
  2、佛教机构
  泰国佛教的组织,出家的有僧官制,在家居士有佛教总会团结在家信徒护持三宝,推动佛教。在政府方面也有宗教厅。僧众与人民间没有直接的经济纠纷,在家出家各有组织,各作各的事,而配合起来,恰好能住持正法,利济众生。然而佛教机构跟政府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政府的官方礼仪都包含了佛教的礼节。每个有关系佛教的节庆,政府都把它列为国家的公假,例如万佛节、结雨季安居、佛陀日等等,以让老百姓能到寺院听法、行布施。当天每个电视台都播映跟佛教有关的特别节目。而且,泰国佛教的机构与跟国王有关连的机构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国王与皇亲贵族对佛教有很深刻的信仰,可作为护持佛教的榜样。由于泰国佛教的机构与其他机构有很深刻的关系,因此泰国佛教是很稳定的一个机构。
  3、出家教育与一般教育
  古代的僧伽教育只有研究巴利学。后来到了早期曼谷王朝,就把巴利学的制度从三个阶段分到九个阶段。一般的教育在当时是还没普遍的。有些人到寺院读书,是为了可以看书及写字就足够了。到了曼谷王朝的拉马五世时代,由于许多欧洲强国到泰国来为了要征服并统治泰国,甚至改变人民的信仰。因此西元一八九二年曼谷王朝的拉玛五世为了改革国家的教育,就下了管理僧团的圣旨,由同一个管理全国的僧伽僧官,作为国家的教育统领。又在马合塔寺与巴佤尼威毗含寺,开了佛学院,后来成为摩诃朱拉龙公与摩诃码古大学。[21]到了有一般的学校创办之后,国家的教育就由一般的学校负责。但一般学校的教育还是跟佛教有关系的,例如小学到高中的每个教育阶段,都有教导佛法的课程。而且学校往往会请出家人到学校来,为了让学生熏习佛法。每个佛教节日,学校也带领学生到寺院去听法。而有能力的寺院还有开办周日佛法班,让在家人能学习佛法。
  今日出家众的教育有分为四个制度:一、佛法学,二、巴利学,三、一般教育,四、大学。在泰国每个城市的大寺院都有开办佛学院。隶属国家的佛教大学有两所,一所属法宗派创办的摩诃码古大学,目前已有七个分院、四种科系和研究所。另一所属大宗派的摩诃朱拉龙公大学。目前有十个分院、四种科系和研究所。这两所大学一般学生大部分都是出家人。
  这几年以来摩诃码古大学与政府有计划于西元2000年至2006年间开办了大学的分院,以便让大众来学习佛法。如果分院开设完成了,就能接受一万名学生来学习研究佛法了。
  4、僧众与信众的关系
  印顺导师说:“宗教的存在与发扬,主要为对于民间,做些什么事,而能与信众起著密切的关系”。[22]在泰国从出生到长大成家结婚,乃至死亡,一生都浸润在佛化生活中,例如小孩出生就请出家人来取名、祝福,做寿。有新居、新车子、新职业就去寺院,或请出家人来供养。结婚、生病、到了死亡还有请出家人来念经、开示。
  泰国男众的人生大事是出家,最少一生都曾出家一次。但是现代的社会有很多问题,其中之一项就是经济的问题,使得有些人只要学习一般维持生计的知识,或忙著上班赚钱,不想花时间来出家。这增加了社会的问题。因此,为了配合现代的社会,一般寺院就改为利用一般学校的放假时间来举办短期出家的活动,以让男学生有熏习佛法的机会,而且也有开办佛法和礼仪课程,让女学生来修学佛法。[23]这种方法被民间所欢迎,并能帮助改善现代社会的问题。
  谈到说法,以前每一个寺院都有固定弘法的日期,是以月亮的盈亏来计的。如初一、十五等。所以印顺导师才说:“每一寺院,都有固定弘法的日期,普通是每周一次(不用礼拜日,因这是西方神教所创说)”。[24]但现在,那些日期,如果不是周末就会让信众不方便,因此,僧众也跟著利用每周末的星期天来当弘法的日期了。这种方便信众也很欢迎的。
  有的说:“泰国的出家人不问世事,不办社会事业”。事实上也有许多寺院分担社会的责任,例如佛足寺有照护爱滋病人,淡卡伯寺有用草药来医治吸毒者,法身寺有举办教育青少年的活动。[25]很多寺院有推动流动医疗服务等等。由此可知泰国出家人也有直接、间接的帮助社会。
  泰国的寺院随时都开放给信众。信众可以随时来点灯、点香。每次去寺院时,他们会带食物去供僧,然后与其他信徒一起用餐。也顺便环视寺院有那些要修理、改善,就自己发心帮忙。可见泰国僧众与信众有密切的关系,能配合发展佛教。
  5、出家众的生活情况
  对出家人的生活来说,印顺导师认为:“泰国僧众的生活,可说与释尊时代的生活方式,是比较接近的...衣服简单...至于吃饭,也仍尊行佛世的托钵制度”。[26]在乡下,信众供养僧众还是很普遍,而且是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的。大清早就起床、煮菜、在家门前等出家人来托钵。但在比较大的城市,例如曼谷,大家都急著去上班,没有时间煮食物,但还是保持供僧的习惯。他们会到食店去购买供僧的套餐,也顺便在食店前面等出家人来托钵。供僧好了,食店还准备回向的工具来服务客人。信众供僧、回向好了就赶快去上班。
  虽然有些寺院有自己的大寮,但出家众还是安排一部分的僧众出去托钵,以保持托钵的文化、以及培养信众的信心,来渡化众生。
  在泰国每个寺院几乎都有少年净人,他们都是信众自愿送到寺院里服务的小孩。一方面可以帮忙出家人做事,一方面可以学习礼仪、佛法。这些少年住在寺里,饭食也是出家人化来的饭食。但现代这些少年都去上课,使得每个寺院都出现缺少这些少年净人的问题。寺院就改变方法以配合现代的要求,就是用一般学校的放假时间来开办短期出家活动、学习佛法班,为了让他们能熏习佛法。同时,也能吸引这些少年人利用下课之后、周末、放假的时间去为寺院服务、学习佛法。这种方法也能解决社会现代化后的问题。
  6、念咒
  泰国佛教有不少的寺院流行念咒,为了增长信众的信心。如信众有病患、家庭不顺等等,都请咒师念咒加持。这种观念是受到泰国未建国之前的密教和婆罗门教所影响。连现在有些宫廷事的仪式还是要请婆罗门教师来念咒。
  但也有不少寺院不同意念咒的方式,他们认为念咒是不能让信众依靠自己的智慧、福报来解决问题及修习佛法的。
  7、今日泰国佛教所面临的危机
  除了从社会的进步改变及动摇了泰国佛教的机构之外,泰国佛教还面对从外道所带来的危机。从每个时代的历史来看,可见外道总是渐渐的损害佛教。但外道不容易达到他的目的,因为这跟泰国有很强的佛教机构、稳定的国王机构和有很深刻信仰的信众,有密切的关系。
  以前曼谷时代拉玛五世,为了长远保护佛教,就下令说,泰国是佛教的国家,每个政府人员得是佛教徒才行。但自从改为民主制度以后,泰国的宪法只有谈到泰国是佛教国家而已,并没有规定政府人员必须是佛教徒。这二十年以来也有外道能当政府的重要人员,因此就继续侵害佛教,例如西元一九九七年的新宪法删除了泰国是佛教国家的条文。两年以前教育部把每个教育阶段的必修佛学课改成选修课。也因新的宪法,没有谈到泰国是佛教国家,于是便把每间学校门前的佛像搬掉。此外,也不必在出生的资料里填上宗教信仰等等。[27]而且十年以来报纸有诋毁很出名或很会弘法的法师,让信众对佛教有负面的想法。[28]现在他们还想推翻僧官制度。[29]也没有谁会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五、总 结
  地球上有许多宗教,但佛教是唯一谈到绝对真谛的宗教。而且世界上也有许多的佛教国家,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每个佛教国家都有各自的特色,以适合各地的需求。同样的,泰国也是一个佛教国家,从历史来看第三结集之后,佛教就已经传到泰国了。而后来才慢慢开展,至今成为具有特色的佛教国家。虽然历史经过了变化,但今日泰国佛教与佛陀时代的精神还是相当接近的。
  关于佛教的危机,从历史来看从佛陀的时代到今日,都会遭遇到大大小小的危机,其中之一是从外道创造的。同样的,现在泰国佛教和其他地方的佛教在面临种种危机,例如社会、经济、外道,但如果僧团内、信众内和僧众与信众能和合的共处,就能让佛教渡过这些危机。
  笔者认为到底佛教还是能让全地球得到真实、究竟和平与安乐,所以说“佛法是救世之光”。
  【参考书目】
  近代中文著作:
  1、印顺导师著,《般若经讲记》,新竹,正闻出版社,民国87年1月出版。
  2、印顺导师著,《佛法是救世之光》,新竹,正闻出版社,民国87年1月出版。
  3、Jack Komfield 著,Chang Giin Jou 译,《近代禅师》,Penang ,Unigue出版社,西元1997年6月出版。
  4、法身寺弘法处国际关系组著,《蒙昆贴牟尼祖师》,曼谷,西元1997年出版。
  5、净海法师,《佛光法苑》<南传佛教概说>,德州佛教会出版社,第113期,西元2000年9月出版。
  近代泰文著作:
  1、美蒂达摩槃法师,《泰国僧官制度》,曼谷,佛法基金出版社,西元1994年7月,第9版。
  2、须利玩卡湾沙著,《泰国佛教史》,曼谷,法众出版社,西元1998年7月,第2版。
  3、把佣金华著,《西方东方的宗教和文化之思想》,曼谷,须盆出版社,西元1996年出版,P.43。
  4、达摩难陀沙弥尼著,《与女众出家人谈话》,曼谷,太阳出版社,西元2001年6月,第2版。
  5、法身基金会编,《探索法身寺》,曼谷,巴蒂芭出版社,西元1998年12月,第2版。
  6、宾巴拉古著,《谁伤害了佛教?》,曼谷,泰国之音出版社。
  7、善斑松箕著,《住持不是政府人员!》,曼谷,联宜出版社,西元2000年出版。
  【注 释】
  [1]《般若经讲记》,P.1。
  [2]请参考:须利玩卡湾沙著,《泰国佛教史》。
  [3]把佣金华著,《西方东方的宗教和文化之思想》,P.43。
  [4]《佛法是救世之光》,P.359~P.360。
  [5]美蒂达摩槃法师著,《泰国僧官制度》, P.1。
  [6]《佛法是救世之光》,P.360。
  [7]西元2001年,禅须曼加宾拉寻博士到斯里兰卡出家为南传沙弥 尼。这件事轰动全国的佛教界。虽然这件事已成事实,但社 会对此事的反应还有待观察。请参考:达摩难陀沙弥尼著,《与女众出家人谈话》。
  [8]美蒂达摩槃法师著,《泰国僧官制度》,P.21-22。
  [9]美蒂达摩槃法师著,《泰国僧官制度》, P.17。
  [10]美蒂达摩槃法师著,《泰国僧官制度》, P.17。
  [11]美蒂达摩槃法师著,《泰国僧官制度》,P.69。
  [12]《佛法是救世之光》,P.363。
  [13]《佛法是救世之光》,P.364。
  [14]《佛法是救世之光》,P.365。
  [15]《佛法是救世之光》,P.366。
  [16]法身基金会编,《探索法身寺》,P.39。
  [17]《佛法是救世之光》,P.367。
  [18] 请参考:Jack Komfield著,Chang Giin Jou译,《Living Buddhist Masters》。
  [19]宾巴拉古著,《谁伤害了佛教?》,P.84。
  [20]法身寺弘法处国际关系组著,《蒙昆贴牟尼祖师》, P.46。
  [21]美蒂达摩槃法师著,《泰国僧官制度》,P.32。
  [22]《佛法是救世之光》,P.371。
  [23]法身基金会编,《探索法身寺》,P.23~25。
  [24]《佛法是救世之光》,P.372。
  [25]西元1989年3月18日泰国的太后有下令请法身寺协助社会上有关青少年的问题。请参考:法身基金会编,《探索法身寺》,P.5-11。
  [26]《佛法是救世之光》,P.373。
  [27]请参考:宾巴拉古著,《谁伤害了佛教?》。
  [28]法身基金会编,《探索法身寺》,P.140。
  [29] 宾巴拉古著,《谁伤害了佛教?》,P.15。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