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以佛法看人的肉身结构、认知现象及复制生物的问题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紫虚居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以佛法看人的肉身结构、认知现象及复制生物的问题
  药师山紫虚居士
  壹、前言
  今天下午有这样一个机缘能在此处与各位科技界的朋友报告一点学佛心得,希望各位对此有兴趣而不致浪费各位的宝贵时间,否则就很抱歉了。我个人是学物理的,对震波物理、电波防护与中子源探油等问题,过去在上班时也稍有研究,因此,与各位算是更有因缘。在进入主题之前,我先要请教各位一个问题,就是各位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由出生,经过成长、教育、结婚、生子而到老病死亡。在人生的过程中一般辛苦的创业以养活自己及照顾家人,人的一生是不是仅是如此?除了人生的“过程”之外,人是否还有更有意义的事可做?例如,赚很多钱?充份享受物质的快乐?得到高的知名度?享受子孙团圆的快乐等?这些固然可让我们暂时获得一些快乐,但世间无常,一旦退休,努力奋斗的目标没有了,子女也长大了,自己也年老多病,就像一部将要报废的车子,没有人会喜欢它!何况死亡的阴影逐渐接近自己,死后会怎么样?生命难道就这样消失什么都没有了吗?想到这些就会害怕。要解决人生及死后的各种问题,个人认为只有学佛,只有佛教可使我们彻底解决人生的苦空烦恼。因此,我希望能藉由今天的机会,使大家深信佛法而起信学佛。
  谈到“起信”的问题,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要使一个学物质科学的人去相信“不可言说”的“空”与去相信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佛菩萨,那实在很难。“起信”的方式有很多种,依每个人的根器或因缘而不同,例如有人由神秘经验而起信,有人由认识了解而起信,也有人因信而信,也有人由解行并进而到达“一心净信”。以下我要由科学的角度给各位介绍佛教,希望大家由认识佛教而信仰佛教,希望大家知道佛教绝不是迷信不合科学的宗教。本文谈到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一、认知问题与佛教的唯识论。
  二、肉身的结构问题,主要向大家简介基因与神经系统的奥妙,以及要告欣各位,神识是基因的操控者与肉身的制造者。
  三、复制生物的问题,主要向大家介绍佛教如何看待这种不经两性交媾而形成的动物。
  由于时间短暂,在此仅能给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若有错误之处,请各位多予指教。
  附注:本文是笔者有一次机缘在中油公司对一些朋友所讲的稿件,由于当天时问不够,只讲其中之一部份。
  贰、认知科学与佛教的唯识论
  一、认知论在科学上的英文名叫Cognition,约开始于1956年,当时是由人工智慧的研究而引发科学家对人类智能系统的兴趣,此中包括:推理、判断、感觉、视觉、语言、情感、记忆及学习等各种问题。认知论的研究涉及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哲学、数学、语言学及电脑科学等,对于认知现象,研究者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化约论(reduction theory):认为所有科学,包括认知科学之一切现象,皆可化约到物质科学(即物理与化学)。也就是认为人类的认知现象也像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现象,皆可用物质科学来解释。
  (二)表征论(representation theory):认为存在于人类认知系统的资讯(称为表征),其有“本体地位”,不能以物质科学来解释。
  认知科学的研究者不承认有“非物质”的心灵存在,他们认为所谓“心灵”或“认知”也都属物理现象,只是它们属“高层次”的现象,不能用目前的物质科学来解释,而“唯心论”或“心物二元论”的哲学家,他们认为有“非物质的心灵”存在,这与认知论研究者的看法不同。认知科学的表征论是源自大哲学家亚理斯多德,他认为世界上没有纯物质(即没有名相者)存在,也认为结构或形式(即名相)必须藉物质才能实现,他也认为心灵亦是名相之一种,也必须藉物质才能实现,因此,没有“非物质的心灵”存在。
  认知科学虽己经历数十年之研究,但其对人类认知现象的了解还是很少,到目前为止较有成就的部份,可能在研究意识产生的处所(即在脑的位置)、产生的机制以及研究行为与意识的关系等,但对“认识”的本身,则只有一些理论的构思而已,都无法加以实验证实。例如最近(1996年)加州大学的查梅斯教授提出一个“思想实验”,他假设有一个人生下来就不给他看各种颜色,但教他学习物理的光谱学及医学的肉眼剌激反应等理论,则此人是否可以藉由这些理论去“推知”他对某种颜色的“感觉”?由此可见,认知论研究者对认知现象的了解还是在构思阶段而已。
  (三)佛教的认知论
  佛教认为一切认知皆是“名相”,也就是只是一些名称、符号或形状。例如我们觉得此音乐“好听”、觉得口中“好苦”、觉得此花“好看”、觉得外面“好冷”、眼睛看到花形以及内心想到的很多“事情”,这些认知都是名相。例如,“苦”是名称,“花形”则是形状。而心中所想的“事情”则可能包括各种名称、符号或形状。佛教是以唯识的理论来说明“认知”的现象。佛教认为一切认知都是因为有“识”的作用。识是感觉器官(称为根)的知觉体,眼睛有眼识,耳朵有耳识,鼻、舌身与意(即脑器官)也都有自己的识。根与识在空间上是如泥和水般的不可分开。认知现象就是根尘为缘、识为主的结果。也就是所谓“世问诸相非根非尘亦不离根尘”。例如我们看到一朵花,这包括花的形状、颜色与感觉。对花的形状与颜色(不含名称)所有人的认知大致相同,但对此花的感觉(如好看与否)则可能每人不同。看到“花形”是花的尘相与眼根因缘和合,加上眼识(及其他相关各识)作用的结果。而“花的尘相”只是一堆聚积的分子而已(以物理的语言来说),我们认识的这个“花形”是包含“识”的作用才形成的。因此,我们说此“花形”(相)是非根非尘,亦不离根尘。
  “识”又是如何会使我们产生“认知”呢?主要原因是我们内心有一个非物质机构,它可以储存无始以来我们自己所“经历”的各种名相符号,此非物质机构称为“名色”,它是第六识(意识)运作的依据,这是众生因为“无明”执著名相符号以为实有而产生的,我们内心的认知,例如地狱、极乐世界乃至汽车、花、鸟等,皆因为名色有储存这些名相符号之故。“名色”记忆“六道”的名相符号,在人类即是“想蕴”,它是名色的一部份,只记录人界的所有名相符号,而我们大脑皮质的记录是想蕴的一小部份而已。“想蕴”是人类精神身(称五蕴身)所属。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认知,主要是第六识(即意识)的作用,当前五根对外面五尘境时,由前五识作粗略认识后就交到第六识,经第六识“比对”想蕴中的记录,于是产生认知作用。在比对过程中有时还会参考第八识(深层潜意识)的“意见”才会做成结论,第六识最后才把此结论交由“意根”(各个脑)去执行(例如产生动作或搁置)。此外还有一些内心自己的感觉,也就是一些妄想,这是第六识自己去“看”想蕴(包含大脑皮质)的记录,或由第八识现前的种子到第六识的结果,在唯识中称为“独头意识”。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大致相同的识能系统,因此都会认知到大致相同的森罗万象。佛教唯识论的进一步分析显示,我们的认知是依据过去生的记录(也就是经验),而这些都是由于无明而生的各种妄想,就像人在作梦一样,因此,可以说人是在作“白日梦”,也就是我们认知的世间根本是一种梦幻,故我们说“世间如幻”。
  众生的问题就在于把如幻的世间当成“真实”,以致发生各种贪爱执著,形成各种烦恼,乃至轮转不止。修行上若能证到诸法如梦幻与能“悟”到其体性的“空”,则可了脱生死及各种烦恼。这是佛教修行者要努力的一个方向。最后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人的“心”虽是第六识,但“知觉”者则是法身。
  参、神识与肉身结构之奥妙
  依佛教的看法,人的色身包含肉身、气身与五蕴身(即精神身)三部份。此三者皆神识(即人所有的八个识)制造出来的,目的是要表达与完成神识的“愿望”与“需要”。简单来说,五蕴身经由气身之帮助来运作肉身。气身类似机器的润滑剂,它使肉身与五蕴身得以紧密结合。佛教的西藏密宗把人的气身分为三脉五轮及布满全身的无数小枝脉。五蕴身即人的精神身,它是无始以来神识经历六道各种尘境而“累积”各种名相符号所成者(见第贰节所述)。五蕴身的色蕴身包含眼睛、眼识及其所认识之名相符号,受蕴身包含耳、鼻、舌、身诸器官、诸识及其所觉受之名相符号,想蕴身包含脑、第六识及人类之各种名相符号,其中包含我们的大脑皮质上的经验记录。行蕴身是人类有心跳、体温及内分泌等之来源,气身的中脉则属识蕴身。肉身是神识为能适应其生存环境而又要能充份表达自己的愿望而造的一部“机器”,它是极为精密与奥妙。以下我们仅就基因与神经系统两部份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详情请参考生理学(注1、注2)及相关书藉。
  (一)基因:
  1、科学上的发现
  我们都知道人体有数亿万个细胞,其结构大致相同,这些细胞组合成不同形状与功用的器官或组织。细胞的结构示于图1,细胞中的细胞核内有染色体(人类有46条,形成23对),细胞核的结构示于图2。科学家发现染色体是由“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简称DNA)所构成,DNA是长链状的大型分子,其分子量达百万之巨,其基本结构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去氧核糖及一个氮碱所形成的“核苷酸”,目前已知氮碱(又称碱基)有四种,分别称为A、T、C、G型,其分子结构示于图3。核苷酸一个接一个相连形成长链状结构,示于图4。由于化学结构之故,只有A型与T型或是C型与G型的碱基才能互相结合,于是特定的结合就形成“基因密码”,研究颢示三个连续碱基形成一个“密码字”(例如GGC),其与蛋白质形成有关(后面再说明)。
  染色体中的DNA是呈双股螺旋状,其中一段示于图5,基因是染色体上的某一段DNA,它是控制遗传特性与生理作用的源头。图6的例子显示第一号染色体中的一些基因,图中PS2(AD4)基因可能与老人痴呆症(阿兹海默症)有关。科学家已知道人类的每个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在这些染色体中含有10万到14万个基因,这些基因是由大约30亿个碱基(就如同30亿个密码)所构成。例如最近我国阳明大学研究的是第4号染色体中DNA的4q22-4q24段,此段中就含有约1千万个碱基,由此而形成的基因约300个,而整条第4号染色体中共有约2亿个碱基。最近科学家己完全解出人类细胞中所有30亿个碱基密码的化学结构序列,但这只是解开基因在生命现象奥密中之一小步而已,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基因的奥密所知还是很少,研究工作算是起步而已。目前已知人类的某些特性,如性别、肤色及超过4000种遗传性疾病可能与某些基因有关,对于基因控制人体生理的机制,较重要的是基因密码的“转录”程序(The process of transcription),在此过程中,细胞核中 DNA的秘密转录到RNA上,由RNA带这些秘密到细胞质中去制作持定的胺基酸以形成各种蛋白质,由此控制人体的生理机能。图7及图8简示“转录”过程及基因控制的胺基酸形成的秘密。此外,我们也知道DNA不是完全形成基因,DNA尚用于其他功能,但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由蛋白质所成的各种酶可催化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及合成各种化学物质,如肝糖及脂类等,这是最重要的。
  2、佛教对基因的看法
  以个人所知,基因只是记录有关肉体的一些特性,主要是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需要的一些特性,例如,为要在非洲地区生存,黑皮肤就会形成,为要抵抗病菌就有免疫系统的形成。但问题是,谁在“主导”这些工作?人类还有一个“记忆系统”,那就是“名色”(或是更基本的第八识),“名色”是一种“精神体”的记忆系统(详细见前节),它记录人的身、口、意三业,也就是人的所作、所言及所想种种皆被记录到“名色”之中,它在肉体死亡后并不消失,会随著神识带到来生。若人之所有作为皆记录到基因中,则其子女将承担父母的业障,这有失业障“自负”的公平原则,故基因只记录肉体本身的问题而已,依我个人所知,当受精卵形成时,神识进入其中,第八识依基因之记录去“制作”中脉部分的组织(延脑及脊椎部份),第七识负责分裂细胞,而前六识分别“看基因之记录”各自制作自己的器官。也就是神识依基因的记录去制作人的肉体,人类目前尚“看不懂”基因中的奥密,故对人体所知不多,就是完全了解基因,人亦不能制造一个肉体。此外,神识也藉著对基因的控制来掌控肉身的运作(包括各种生理现象及精神现象)。科学家近年来也逐渐发现,RNA的转录过程是由各自的“操纵基因”(类似指令)所控制,而很多不同的操纵基因会同时受到一个“调节性基因”所控制,也就是由少数调节性基因去控制数量庞大的操纵基因,然后形成带有各种不同密码的RNA,但问题是谁来掌控这些调节性基因?答案就是“神识”!这是科学家尚未发现的。
  (二)神经系统
  1、科学上的了解
  人的神经系统是肉体最重要的部份,它控制与协调人体各个系统(如内分泌、消化、呼吸、循环等)的运作。神经系统可用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边神经系统两大部份。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脑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与延脑六部份,其位置见图9所示,周边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与31对脊神经,这些神经分布全身各处,负责接受剌激(称为感觉神经)与传送脑下达的动作指令(称为运动神经)。各个脑与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可在一般生理学的书中找到(例如参考资料1),在此不详述,我们只提出一些与佛教理论有关的部份,首先是人类大脑皮质的部份,大脑皮质是高等动物才有的东西,动物愈高等,皮质表面积愈大。科学家很早就己发现大脑皮质表面各区域所主司的功能,图10示其概况。例如我们眼睛见一物体,此所产生的刺激信号,由眼睛传到大脑皮质的“视觉区”,经过整理判断后再经由“运动区”传出讯号,最后再由运动神经控制肌肉收缩,完成要表达的动作。现在问题是:由输入刺激信号到传出动作指令之间,在脑内做了些什么?是谁在判断、运作与操纵?神经科学家似乎并不知道其秘密。其次我们有兴趣的是“脑波”,其特性与禅定状态有关,脑波是大脑皮质活动的显示,它具有电磁波的性质,表1显示脑波不同状态之特性。还有一点也许很重要,就是愈精细的动作如唇、舌等,其相关的皮质区所占的部位就愈大。此外,我们也知道右脑主控直觉、空间、艺术及创作等,而左脑担任语言、判断及推理等工作,这一点在佛教的理论也许有意义。
  2、佛教的看法
  以我个人的了解,人类神识中的第六识是大脑皮质的操控者。人的神识(称为五蕴身)中有想蕴,想蕴与肉脑在空间上是密不可分的。当输入刺激信号到大脑皮质区后,“第六识”就会找想蕴(包括皮质)中的记录作为参考而做出判断并下达指令。与科学上的发现比较,似乎右脑与过去生的记录较有关,可以说我们的神识经由复杂的脑神经系统去操控我们的肉身。
  (三)精神与神经系统的交连
  1、科学上的发现
  在人类神经系统中,信号的传递是非常精细微妙,我们在此仅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详情请参考有关生理学的书籍(如参考资料1)。当神经或肌肉受到外界刺激时,其细胞就会产生一个“动作电压”(action potential),其大小约为数拾个mv,这些电压信号就在神经中以每秒约数米到200米的速度传到身体相关的部位(例如脑或肌肉)。这些电压信号之所以会产生,主要是细胞膜内外电解质成份与浓度不同而有一个电位差存在之故,一般细胞内以K+较多,而细胞膜外电解质以Na+较多。神经细胞的微妙结构示于图11,由上方的“树突”结构传来信号时,就由细胞体接收,再经由其下的“轴突”传出去,轴突未端形成很多分枝叫“终树”,终树的尖端为很多小突起叫“突触”,此中存有很多由细胞体送来的“神经传导物质”,这些神经传导物质主控神经中传送电流的大小与状况(见图11中的神经末梢放大圆),表2是一些我们已知的神经传导物质。最近几年,科学家对这些神经传导物质已有相当多的发现,例如,早在1940年左右发现的血清素(Serotonin ),其在组织中的量若不足,则人会出现幽郁症状。近几年又发现人类的很多行为,如攻击性、性行为、睡眠、疼痛、学习与记忆等都与神经传导物质有关,血清素在脑中的多少就直接影响这些行为。科学家又发现血清素的分解由一种叫MAO-A的酶来负责,而这些酶是由一种“基因”所制造。因此可以说基因藉著控制神经的作用来掌控人的行为。而基因的主控者是我们的“神识”。医师也发现,外界的压力会使神经传导物质的量增加,结果会有一些侵略或暴力的行为出现。科学家最近又发现有一种叫NR2B的传导物质。这种物质在人的学习或记忆行为发生之时会在神经细胞的未端放出。若在该处注入NR2B,则有助于学习与记忆,若能掌控生产此物质的基因,则可能会使人更聪明。当然,记忆力不等于智力,智力包括很多种基因共同决定,此中包含创作力、解决困难的能力、学习力与记忆力等,记忆力本身是很复杂微妙的,例如当你在开汽车之时,许多不同的记忆就由不同的神经元中出来,有的教你认识路,有的教你控制方向盘,有的教你控制油门等。问题是:谁在做这些操控?答案就是我们的神识。
  2、佛教的看法
  以我个人的了解,如此复杂的神经系统结构就是神识依基因中的“记录”而制造的,其操控与维护亦由神识在主导,神识有时会控制基因,基因控制神经传导物质的生产,由此改变人之行为。人的精神会影响到肉身的状况就是因为有神识的关系。日本有一位医师写一本很畅销的书叫《脑内革命》,书中强调人若有慈悲、无私、助人等“高尚思想”,则会使其脑内产生“脑内吗啡”等物质,由此,他就会健康愉快,人的精神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运作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但从另外一个发现来看,由体外施打血清素会使人快乐,这是否表示人的精神状况(如快乐)是源于某些物质?科学家目前对这种问题似乎很难回答。我们由佛法来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了解“快乐”的意义是什么?有一种快乐是纯内心的快乐,这是精神的领域,另外一种是“肉身形状的快乐”,例如眉飞色舞、说话高亢等。而一般我们讲“快乐”的意思是指内心与同时表现在肉身的言语及动作,因此,喜怒哀乐等“心理”现象应该是精神与肉体的共同表现。例如有些忧郁的人有想自杀的现象,这是包括其心中有此念头以及有要自杀的肉身动作。若只是纯粹想自杀之事。那就像一般人的胡思乱想,不一定是忧郁症。以佛法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快乐或要自杀,这必须其“第六识”己由其“想蕴”中取出相关的名相才会发生,第六识在取出这些名相的同时,若也想要有这些行为,则第六识也将控制血清素的生产器官(科学家己发现此器官在脑干部位叫RAPHA NCLEI),当有快乐意念发生时,血清素的产量会增加,通过神经的电流会增大,肉体快乐的相状会很明显。反之,若自第六识有自杀意念出现,则血清素产量会减少,肉体不快乐相状会出现,甚至有自杀的行为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若血清素的生产器官有毛病,此时,虽然第六识有快乐的念头,但因为血清素无法大量产生,因此,肉体上有时也看不出有快乐的相状。反之,内心稍有自杀等不愉快的意念时,由于血清素的缺乏,不愉快的相状就会更加明显,这是忧郁症的原因,攻击性等各种燥症道理也大致相同。也有一种状况就是“纯粹是内心愉快”而肉身没有任何改变,例如禅定中的喜或乐,这些是真正的“精神相状”。
  另外我们要知道“意念”是什么?这是一种精神相状,例如,当我们心中起个意念“读书”,我们心中出现这个想法,“知道”这个意念者是“第六识”,而此念头是否清楚则与肉身状况有关,人的肉身内外都会产生很多“信号”进入大脑皮质区,例如肚子饿、头痛、冷热等,这些都会影响第六识去觉知皮质上记录的“读书”信号,因此,影响到“读书”意念的清晰度。有了以上这些认识,我们就可以解释,何以“高尚思想”会使人健康愉快的理由。思想(或意念)的产生是来自我们的“神识”,神识发出高尚思想的同时,有时,也掌控某些基因以产生大量有助于健康快乐的神经传导物质。因此,就会使人健康长寿。我们可以说,科学上发现精神会影响肉身状况,在佛教就是神识主控肉身之义。
  此外,若我们进入一个尘境时,根尘接触会使“第六识”经由想蕴中的记忆而“知道”是否该表现快乐与否,若快乐则“第六识”有时控制基因增加血清素的生产而使肉体现出快乐相状。反之亦然。还有一件事就是“记忆”,科学上已知人脑有几个不同的储存系统,包括记忆“经常发生”的事、记忆“偶然的事”、“记忆已经过去的事”与“暂时记忆”等,把由外面进入的信号,判断后送去何处储存就是“第六识”在主导,而这些复杂的记忆系统(肉身)就是“第六识”依基因中的记录而制作的。
  肆、复制动物与投胎转世
  依据佛教的经典的阐述,当人在受胎之时就必须有“中阴身”加入才会有生命产生(见增一阿含经卷十二与楞严经卷四),但现代的生物科技带来一些问题,例如试管婴儿与复制人,这些都未经男女交媾的程序,也许未来还会出现一些牛人半兽的生命体或肢体不全的人或兽。那佛教如何看此问题,个人见解如下:
  (一)复制生命
  1、科学上的成就
  制造一个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复制人”已不再是梦想,从世界上第一只复制羊“桃莉”出世之后,这种梦想已成为可能,目前生物科学家有很多人相信,他们已完全掌控复制技术。复制科技的突破主要是科学家已有技术使老细胞的基因恢复原始的功能,科学家们已发现在动物器官的成熟细胞内,其细胞核中的DNA有90%已被一些蛋白质所“束缚”,只有剩下约10%具有该器官的特殊功能DNA未被蛋白质包覆,所以在成熟细胞中,只有某些特殊功能存在,细胞本有的许多其他功能都已隐而不现。复制生命的科学家们就是先将成熟细胞的包覆蛋白质剥离,使细胞恢复本有的功能,如此,这些成熟细胞也可以像胚胎细胞一样从事复制细胞的工作。在图12中我们说明由已成形的体细胞完成细胞复制的程序。其方法是把一个受过精的卵细胞核之基因抽掉,然后从外面注入由所要复制的动物之成熟细胞中取出的基因,例如由该动物的皮肤细胞核中取出基因,而该基因必须经过剥离包覆蛋白质的程序,如此就完成一个所要复制动物的卵细胞(即新的卵细胞),一般成熟细胞接受新的DNA的机会大约只有百万分之一,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培养数百万个细胞,由此得到少数几个“新的卵细胞”。在此中有一个关键技术是要在卵细胞上通入脉宽约10-6秒的脉冲电流,此电流可使卵细胞的气孔打开以接受新的DNA,并使此卵子“以为它已经受精”,分裂才会开始进行。复制动物成长之后,特性是否与其母体完全相同?答案却不是很乐观。英国爱丁保的罗斯林学院,已有四只复制绵羊长大,实验结果显示,其DNA都相同,但个性(行为)与外貌都不一样!且年龄愈大其差异也变大。其原因可能是在此复制过程中,科学家使用同一母羊的“不同卵细胞”之故。若能使用同卵双胞核,也许可得到“完全相同”的复制动物。但实际情形也许不是如此,原因很多,例如突变就会使分裂情形不同,此外,控制动物行为与成长的基因可能会受环境影响,这些基因可能会在适当时机停止运作,因此,环境会影响动物的行为与生长,长大后的复制动物之间,其特性并不一定完全相同。此外,复制动物尚有一些不好的问题存在,例如,成功率很低,桃莉羊只有约1/300复制的成功率,更重要一点是由于基因没有改变,则所成的复制动物容易被环境因素所淘汰,而一般的有性生殖在组合精卵之时,会选择好的基因以适合环境,因此,也就没有这个缺点。总之,复制人在理论上也许不是问题,但实际技术可能尚有很多问题,何况在道德层面上可能问题更多。
  2、佛教的观点
  依我个人所了解,男女的交媾是在完成彼此爱欲的愿望,精子与卵子上有身识存在,精卵之运动以至结合都是由男女的神识在掌控。结合之后因为愿望已达成,身识将回主人身上,此时若没有中阴身的神识进入受精卵,则此受精卵很快会死亡。若在受精过程中有中阴身介入,则此中阴身会在众多的精子与卵子中,找出其基因比较适合自己需要的合成受精卵。有一点常被误解的是中阴身的“性别”问题,中阴身没有男女之分,但由于其过去生的业障,其对男性的爱会使它喜欢男性身体,其对女性的爱会使其喜爱女性的身体。但投生之后是男性或女性,其影响因素很多,在入胎之前似乎早已决定。由于精子与卵子上尚遗留有男女交媾的不净业(淫业),这个就成为中脉(精神体)顶端与下端的“红菩提”与“白菩提”(详细参考资料3),中脉是第八识做出来的,然后第七识会依照基因中的记录去分裂细胞,第七识只负责把细胞分成两个排列,至于细胞分开的“动能”则是由肉身中获得,其他六个识则各自依照基因上的记录制作蛋白质,并把与其自己所做的器官不相关的基因包覆起来,如此就发展形成人体的各个器官,在此过程中,神识也制作“气身”,使“精神身”能与肉身完全结合,以使精神身能充份发挥肉身的功能。
  由以上的观点,我们来解释各种不同的肉身形成方式:
  (1)人工体外受精:
  精子与卵子被取出后,尚保留有男方与女方的身识在其上,就像一条橡皮筋一样与其“母体”的神识连在一起,精子与卵子结合之时,若有“中阴身”前来,则其亦可以感觉到男女的爱欲,这种爱欲是精子与卵子的身识所具有的,也就是说精子与卵子就是神识爱欲之一种表现方式。因此,体外的人工受精与一般男女的结合而受胎,在“神识”看来差别不太大。
  (2)无性生殖与基因改变
  由男女之结合而受胎进而形成人体的方式是人界中阴身所熟悉的运作方式,而复制人的运作方式则是人类所发现的,我个人相信此种方式将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我个人认为复制动物在做成“新的卵细胞”时也必须有“神识”进入此新的卵细胞,如此才可能进行“细胞分裂”进而形成肉身,若“没有”“神识”进入,则此卵细胞将不会分裂,很快就死亡。此种肉身的形成方式与一般两性生殖方式的最大差异是前者在“神识”入胎之前,胚胎的基因已被别人设定,而两性生殖时,“神识”中的第八识可以选择父母双方的良好基因去形成胚胎的新基因。其他各个“识”的工作方式则大致相同,若细胞中的基因被以人工方式改变,对神识而言,只是其赖以制造器官的“资料”(即基因)被换掉而已,其所制造出来的肉身就是依靠新的资料(基因)造出来的,只是这些由外面强制改变而成的“新资料”若不合乎此神识的愿望,则此动物或人可能很不愉快,甚至可能很快会死亡。此外,人工复制动物与一般有性生殖,在能量取得方式有所不同,前者以外加脉冲电流作为开始分裂细胞之能量,而后者则是来自精子的动能,前者是效率很差的一种方式,而后者则是最有效的能量取得方式。
  (3)无头人或动物
  有些科学家想控制胚胎中的基因,压制头部形成的基因,使发展成为“无头人”或动物,以作为摘取其器官之用。科学家以为没有头部,则当其被杀之时就不会有痛苦,如此就不会违反人道问题,但这是错误的想法,依我所了解,一旦形成“新的卵细胞”,要进行细胞分裂则必需有“神识”进入,此神识依基因记录制造肉身,虽没有头部并不表示就不会疼痛,很多简单的动物也没有类似人的头部,有“神识”存在的生物,当你杀他,他就会生嗔恨心,与是否有头部关系不大,要知道,第六识也可以藉肉身的其他部位行使其“知”的功用。
  伍、结论
  由业力而缘生世间的人类,其神识为能充份表达与实现其愿望,以及为了能适应其生存之环境,因此,神识就把其在地球环境中生存的经验记录下来,这就是人类细胞核中的遣传基因。当人类受精开始时,与其有缘的神识(以中阴身形态出现)就会来参与受精卵形成之工作,并入其中。利用基因之记录制作肉体,并掌控其之运作。由最初之受精到肉体成长乃至肉体老化死亡,此中所有过程,神识都是掌控者。神识掌控脑之运作,有时经由对某些基因的操控而影响各种脑神经传导物质的产生,这是“精神”会影响肉体状况的原因。人之所以能认知外界的森罗万象,主要也是有神识的关系,当因缘际会之时,有缘的尘境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根尘接触后,由于神识的作用才有认知现象发生。人的认知现象在佛法看是“非根非尘,不离根尘”的一种妄想。至于最近实验成功的一些复制动物,在佛法上看,其与自然生殖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受精卵的基因由实验者自行设定,而后者由投生的神识决定,其他过程大致相同。复制动物(或人)不论其外形如何,只要是经由细胞分裂程序所生者,其中就可能有神识存在,对其伤害(如取其器官)可能导至其神识发生怨气,甚至可能要遭杀生的果报,我们不能不小心。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三宝弟子紫虚居士合十
  2000年7月 15 日
  于药师山善觉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