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开发佛祖山的意义与初步设想(二)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开发佛祖山的意义与初步设想(二)

  但这样一个神圣之地为什么过去没有发现?一个合理的推断是:这与佛祖在中国传教的方式以及多年来中国的战乱、动乱有关。现在,中国的经济已经是空前发展的态势,建设和谐社会的环境也使众多的人信奉宗教的理想得以实现。历史给予了我们发现佛祖道场的机遇。这样,一个历史大发现就诞生了。这与佛祖舍利子重新被发现同理。
  几千年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佛祖释迦牟尼,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感召了芸芸众生。在任何一处佛教圣地,不分四季,千万游客络绎不绝。人们仰面对着佛祖的像,感受他那震撼心灵的无穷魅力。佛祖满面的摄人心魄的微笑是何等的愉悦、宁静、庄严,何等的亲切、洒脱、超然!而佛祖到过的地方和佛祖舍利子更是千万佛门弟子的终生向往。法门寺佛骨一度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崇,围绕此枚舍利而引发了整个唐代每30年一次的迎佛骨运动,成为佛教中国化的一大标志,成为大规模宣传佛教文化的一大模式。1987年,这批舍利子被发现后,再次立刻震动了中国佛教界,也震动了世界佛教界,它一度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的佛教的历史。那么释迦牟尼道场在中国天门市的发现又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会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什么?
  佛祖山圣地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佛祖又多了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在佛教历史上,佛祖一生的经历有四个最值得纪念的地方,这就是诞生地迦毗罗、得道地摩竭陀、说法地波罗奈、涅槃地拘尸那。它们都是亿万佛教信徒向往的神圣之地。传说佛陀是乘白象由兜率天降下人间并由摩耶夫人右肋入胎的。佛陀在母胎中行住坐卧一如天上,并在一日六时为诸天说法。在四月初八这一天,佛陀于迦毗罗由摩耶夫人右肋降生。出世后即能行走,东西南北各七步,步步皆生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且有龙喷香雨洗浴其身。释迦牟尼出巡四城门,分别认识到人生老病死的痛苦,深有感悟,19岁时就抛弃王位、妻儿,出家修道。经六年修行后,于摩竭陀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佛陀于波罗奈第一次向阿若憍陈如等五人说法,并使他们成为第一批佛教信徒。后释迦牟尼组建僧团,常端坐千叶莲花台上,向僧众弟子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于80高龄时,在游化时碰上雨季,患了重病,行至拘尸那迦城外河边一片茂密的娑罗树林中,右肋而卧,安然入灭。佛祖的这四个纪念地对佛教徒具有非常的意义,成为佛教圣地,吸引着大量信众去朝拜。佛祖山圣地的发现,使佛祖一生经历中又有了第五个值得纪念的地方,这就是佛祖山释迦牟尼广乘佛法地。因为只有在这个时期,佛祖悟道最深透,能量最广大----佛祖已经成为了佛!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佛祖山同样是佛教圣地之一。这一定论奠定了佛祖山在佛教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其次,佛祖山圣地的发现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提前并更加明确了。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过去人们都是笼统地说有2000年。但究竟是什么时候又由谁传入的,除了民间的传说,从来都没有找到明确的记载。现在天门方志给了我们确切的答案:中国佛教的兴起,是佛祖释迦牟尼亲自把佛教精神和思想传来的。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于公元前543年,这也是佛历元年,49年后圆寂。也就是说,佛教进入中国就在这49年之间。如果我们能够确定佛祖失踪的几年的确定时间,那么,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就更加确切了。这对于研究和发扬佛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第三、佛祖山圣地的发现证明了中国佛教来源于佛祖正宗。
  这对于中国佛教信徒无疑是个巨大的鼓舞。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有很多说法,各流派都将自己的始祖当成中国佛教最早的传入者大加发扬,也因此引起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宗教界的一些矛盾。比如藏传佛教将莲花大师视为正宗,而唐朝高僧玄奘也一度成为汉传佛教的正宗。现在,中国佛教的真正的正宗找到了,这个由来已久的争论应该可以画上句号了。
  但发现并不是目的。我们还要将这一重大的发现公诸于世界,还要给予世界佛教弟子、信徒们一个祭奉佛祖、弘扬佛法的机会和场所,并以这些举措,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维护和平与稳定的进程。因此,开发佛祖山就成了发现佛祖山之后当然的一个重大举措。
  二、佛祖山的文化积淀
  事实上,佛祖山文化作为佛教文化遗存,决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除佛教文化遗存之外,佛祖山还保存有大量儒家、道教文化及其它相关文化的丰厚遗存,呈现出一个以佛教为主体的儒、释、道等综合性的中国古文化遗存带。所以说,对佛祖山的开发并不是一个偶然或者一个奇想,佛祖山本身就有着悠久而丰厚的文化积淀。
  第一,佛祖山历史上就佛事兴盛。
  佛祖山现存有数十处佛教及相关文化遗迹,现存庙宇十数座均为解放后民间所建,反映了这一地区至今仍然具有进行正常佛教活动的迫切需要。依据康熙、乾隆、道光三种版本的《天门县志》、光绪版《京山县志》及《天门地名志》、《湖北宗教志》等史籍,佛祖山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基本与整个中国佛教同步。建于汉代的普济寺,位于佛祖山龙尾山旁的青山腰,寺内古桂传为汉代所植;晋代则有佛教“三支”之一的支遁法师长期主持佛祖山下龙盖寺(后更名为西塔寺)的法事活动。据史籍记载,明朝疏浚县河时曾发现刻有支遁事迹的石柱一尊,城西有支公台遗址。据《世说新语》记载,支遁喜养马养鹤,佛祖山则现存有养马嘴、东西走马岭等遗址,传为支公遗迹;南北朝时期建有白龙寺;唐初建于佛祖山下资福寺,贞观年间所建金盆山(现佛祖山群之子弟山)观音寺,唐末始建于佛祖山下黑流河旁的龙兴寺;宋代西龙尾山有广慈寺,广沟河旁有竹影寺,现京山县城小东门外的多宝寺等;明代有位于佛祖山北的佛祖寺,有由明初名僧智莲募捐修建的北禅寺,位于佛祖山下县河旁的圣台寺,则是明末著名高僧无念禅师的道场。无念禅师著有《黄檗无念禅师复问》,载新文丰出版之《嘉兴藏》第二十册,深得时人憨山德清、袁宏道、李卓吾等名流的高评;清代有位于佛祖山群之卧虎山下速顺河畔云岩寺。
  第二,佛祖山有深厚的儒家思想积淀。
  这方面的代表主要是陆羽与其《茶经》。陆羽是唐朝中期一位著名学者,也是我国和世界茶学的最初创建者,其身世坎坷凄凉,极富传奇色彩。他博学多能,是著名诗人,又是音韵、书法、演艺、剧作、史学、旅游和地理专家。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长于书法,因著述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流芳千古。
  陆羽的故乡天门,历代留下来的有关陆羽的名胜古迹有14处:包括西寺塔、古雁桥、陆子井、火门山、文学泉、陆子泉等,每年都有大量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游客前来祭拜。
  第三,佛祖山有众多道家遗迹。
  八仙的传说也是佛祖山神话传说中最亮丽的一笔。八仙的传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与喜爱,旧时民间庙会及节庆表演中,八仙更是不可缺少的形象。八仙当中有的是风流倜傥的书生,有的是相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乞丐,有的是皇亲国戚,有的是一贫如洗的民间歌者。八位具有不同性格、不同身份、不同时代的仙人结合在一起而成为仙人群体,至今仍为人民所津津乐道,影响不衰。
  第四,佛祖山有文人墨客的遗迹——钟谭祠。
  钟惺、谭元春是明末竟陵派文学的创始人。钟惺,字伯敬,号退谷,别号晚知居士。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至福建提督佥事。著作有诸经考、诗合考、毛诗解等。谭元春,字友夏。他提倡诗文抒写性灵,反对拟古文风,所提倡的“性灵”是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是“专其力壹其思,以达于古人,觉古人亦有炯炯双眸,从纸上还瞩人”。谭元春受钟惺影响,两人文学创作主张一致。他们相互友善,合力评选唐以前之诗为古诗归;又评选唐人诗为唐诗归,二书合称诗归,共五十一卷,风行一时,时称钟谭。且二人皆为竟陵(湖北天门)人,其论诗文之见解,声应气求,如出一辙,又称竟陵体。他们生前曾至佛祖山吟诗作赋,死后按其遗愿,将两家祠堂移建于卧虎山中部。
  第五,佛祖山还有其它历史遗迹。
  现存有石家河文化遗址、龚家大湾遗址和雷八家遗址等,表明自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即有人类繁衍生息。还有烤红口,位于佛祖山群之坛山与卧虎山之间。史载,汉光武刘秀率兵举火夜度,火焰冲天,烤红两旁山崖,故名。
  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佛祖山是一个以佛教为主体的儒、释、道互动发展的地方。陆羽与其《茶经》就是个典型的说明。他把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辩证法、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儒家的中和思想等博大精深的精神浓缩在一碗茶汤之中,不但系统地总结了种茶、制茶、饮茶的经验,而且将儒、释、道三教思想的精华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理念融入茶事活动之中,突破了饮茶解渴,饮茶保健的生理功能,把茶事活动升华为富有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的高雅文化——茶道,从而为饮茶开创了的新境界。这又让我想起佛祖山那状似如意的造型。这不能不说是佛祖山人杰地灵的表现,同时也因为佛教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综观中国历史,儒、释、道从来都是互动发展。特别是佛教,对土生土长的中国儒家道家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自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儒家、道家的影响,同时也给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逐步走上了儒、释、道三教融合的道路,一步步中国化、民族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先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在诗歌方面,到唐代,禅宗盛行,诗人受禅宗的影响,开始追求高远的意境,以情入景的诗风开始流行。初唐如王维、孟浩然,中唐如白居易等;至宋代,诗风发展为融景入理,代表诗人为苏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初唐诗人王维,由于其母信奉佛教,王维深受其影响,也虔诚奉佛,他的山水田园诗富于禅趣。在文学理论方面,佛教对文学评论的影响也颇深远。推其原始,刘勰之《文心雕龙》,实肇其端。其后如《诗二十四品》、袁枚之“性灵”说,无不受禅宗的影响。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也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敦煌佛教壁画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深远。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中国已有梵贝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伴随佛教一起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并且藏语系佛教中有医方明之学。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经书图像。
  在思想方面,佛教的影响更加深刻和广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其中,儒家文化中的有为主义,在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儒家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的影响。佛教的慈悲、平等、无常、无我的思想,在当时的知识界中起了启发和鼓舞的作用。在当代,儒学更是融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血脉。如果说儒家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则佛学该是中国文化的心脏,而道家学说是筋骨。
  佛教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大多数的教理教义已不是人们关注的重心,人们也不再视其为真理和准则,而更多地是佛教这种形式所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个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渺小的无助感更强。佛教将现代人的问题纳入到它的领域,并提供出具体的关怀。这是佛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内在的心理原因。而且作为一种文化的元素,佛教在这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时代也应该存在和发展。所以说佛教的未来和人类一样,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以一种新的而非唯心的姿态继续存在着。
  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研究中国文化,首先要研究佛学;要复兴中国文化,首先要复兴佛教;要想使中国文化传播于世界,更要先发扬光大佛教。
  由此可见,佛祖山地区佛教文化自古至今,绵延不绝,体现出佛祖山浸透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佛祖山地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人文荟萃之地、以佛教为主体的儒、释、道互动发展之地,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积淀。开发佛祖山,将从一个侧面展示中国古文化发展的脉络,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活教材。(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