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与禅宗的本心论
《圆觉经·文殊章》是《圆觉经》宗旨所在,宣说圆觉法门流出一切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显示佛菩萨的因行果相都不外修证本有圆觉的道理。与佛陀宣说其他经文时有具体地点不同,此经是佛“入于神通大光明三昧正受”时所讲,亦即在定中所讲。三昧即正受,是大定、正定的境界。《大慧录》卷17: “释迦老子说法三百六十余会,皆立时处。何谓时处?岂不见《圆觉经》末上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只这个便是今日说法底时节。”《林间录》卷上:“《圆觉经》以皆证圆觉、无时无性为宗,故经首叙文不标时处,……《圆觉》冥合佛意。” “神通大光明藏”是光华灿烂的定中境界,是人人具足的自心本性,也是第八阿赖耶识转成大圆镜智焕发的大光明境界。
《圆觉经·文殊章》:“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陀罗尼意为总持,是能从总体上持摄一切诸法。一切染净凡圣,无不从此中出入,这正是真心本体的特征。它“超出因果通贯古今,不立凡圣无诸对待。如太虚空遍一切处,妙体凝寂绝诸戏论。不生不灭非有非无,不动不摇湛然常住。唤作‘旧日主人翁’,万象森罗,染净诸法皆从中出”,是超出因果、时空、凡圣、生灭、有无等一切对立的圆满觉心,是禅宗所参证的“主人翁”、“威音那畔人”、“空劫前自己”《真心直说》。 “主人公”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师彦禅师坐禅时,常自唤“主人公”,提醒自己避免昏沉,不要被物欲的我所蒙蔽《五灯》卷17《师彦》; 洞山禅师也常以“阿那个是阇梨主人公”来提撕学人《祖堂集》卷6《洞山》。 无名古宿偈云:
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公。 《五灯》卷6《亡名古宿》
“五蕴山头”即是物质的我。禅宗指出,在肉身的里面还有一个灵性的本我,这就是“主人公”,即纯正的佛性,是人人本具的“本来面目”。“威音王佛” 是过去庄严劫最初的佛名,象征极其遥远的时间,“威音那畔”指威音王出世之前,象征人类本有的纯正精神境界;“空劫前自己”也是禅宗经常揭举的话头,与“父母未生前”、“空王以前”、“空王那畔”、“朕兆未萌以前”等意旨相同。佛教把一劫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空劫时世界空无一物。“空劫前自己”的空劫,即指世界形成之前万物尚没有萌生之时。“空劫以前”指世界成立以前空空寂寂的时代,了无善恶、迷悟、凡圣、有无等差别对待,是没有生起森罗万象以前的绝对境界。“空劫前自己”是超越意识思量的本心本性。
圆觉真心是超出垢净的无染之心,它犹如摩尼珍宝般清净无染。《圆觉经· 普眼章》:“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经文以摩尼珠比喻生命本来清净,因为无始劫来的习气,造成了各人思想、感情、遭遇的歧异,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众生看到摩尼珠上的五光十色,遂误以为摩尼珠上的颜色是实有的。
禅宗以摩尼在色,譬喻真心在缠:“《肇论》云:‘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此乃真心在缠也。”《真心直说》禅宗指出,像摩尼宝珠般的晶莹自性,纵然是经历再长远的时间,为尘劳所惑,而它的本体也不会受到染污:“如清净摩尼宝珠置泥潦之中,经百千岁亦不能染污,以本体自清净故。此心亦然,正迷时为尘劳所惑,而此心体本不曾惑,所谓如莲花不著水也。忽若悟得此心本来成佛,究竟自在如实安乐,种种妙用亦不从外来,为本自具足故。”《大慧录》卷26禅林以摩尼珠处在胎藏之内,形容人人都具有佛性。《证道歌》: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传灯》卷30
摩尼珠是无上珍宝,虽然不为世人所认识,但却存在于每个人生命的深处,收藏在妙明真心里。日常动用、六根门头,都有它作用的显发。它光明圆满,非色非空,不生不灭。如果昧于此理,就是抛却本珠,寻声逐色:“问:‘承教有言,随色摩尼珠。如何是本色?’师召僧名,僧应诺。师云:‘过者边来。’僧便过,又问:‘如何是本色?’师云:‘且随色走!’”《古尊宿》卷13《从谂》禅宗认为,真珠无色亦无形,《五灯》卷1《释迦牟尼》:“汝何迷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各说有青、黄、赤、白色;吾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 虽然随色显现,自性之光却亘古长明,“摩尼在掌,随众色以分辉。宝月当空,逐千江而现影”《黄龙四家录·黄龙南》。 法眼指出,“摩尼不随色,色里勿摩尼。摩尼与众色,不合不分离”《传灯》卷29《法眼》, 意谓澄明自性,不受色尘的染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禅者说映现出青黄赤白的,既是随色摩尼珠,也是不随色摩尼珠,《传灯》卷18《师郁》:“问: ‘如何是随色摩尼珠?’师曰:‘青黄赤白。’曰:‘如何是不随色摩尼珠?’ 师曰:‘青黄赤白。’” 因此,参禅者就不可执珠中实色,认性内虚身: “珠中无五方之色,因光所映。性中无五趣之身,随业而现。迷珠者执珠中实色,昧性者认性内虚身。”《宗镜录》卷79
《圆觉经·普贤章》:“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灭尽,觉心不动。” 圆觉妙心是能生万法的大陀罗尼门,不但涅槃真如生于圆觉妙心,种种幻化也从它而生,它是一切的本源。但尽管它是如此的神妙,对它同样不可执着。禅宗非常注意破除对圆觉妙心能生万法的执着。如义青就曾举拄杖为例,指出它“不从彼中生”,藉以破除对“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的表悟。《续古》卷2《投子青》:“举:‘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拈起拄杖云:‘只如山僧拄杖子,且不从彼中生。何故?若从彼中生,争得在山僧手里?禅德若知生处,祖师向诸人脚跟下乞命。’” 禅宗还指出,对圆觉境界不可言语计度,起心追寻。一落文字,即成过咎:“问:‘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未审圆觉从甚么处流出?’师曰:‘山僧顶戴有分。’ 曰:‘恁么则信受奉行。’师曰:‘依稀似曲才堪听。’”《五灯》卷10《惟素》
《圆觉经》从真心本体的角度,强调圆觉妙心超越一切对立。圆觉妙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同摩尼宝珠,虽映现出各种颜色,却洁净如故。禅宗以“主人翁”、“威音那畔”、“空劫前自己”等来象征这颗本原的心,强调真心在缠而不染。这颗圆觉妙心,也就是“大光明藏”,正如宏智《圆觉经颂 ·大光明藏》所咏:
衲僧拨转铁牛机,默耀灵通底是谁?月兔影沉云母地,海禽梦卧珊瑚枝。韶阳佛法嫌饶舌,鲁祖家风解惜眉。端坐环中虚白处,纵经尘劫个难移。《宏智广录》卷8
诗意谓心眼明净的禅僧,能够拨转如同铁牛般的祖师心印,此时圆觉悟心,在静穆中吐露着光华,与宇宙天地相融汇流注。洁莹明月将她的清辉洒在美如云母的大地上,海中的禽鸟也沐浴着空明的月色,在玲珑剔透的珊瑚枝上栖眠。这是内证的不可言说的境界,其意趣宛似云门禅师在众人滔滔说禅之际的缄口不语, “鲁祖家风”句,参《碧岩录》第6则:“一日刘王诏师云门入内过夏,共数人尊宿,皆受内人问询说法,唯师一人不言,亦无人亲近。有一直殿使,书一偈,贴在碧玉殿上云:‘大智修行始是禅,禅门宜默不宜喧。万般巧说争如实,输却云门总不言。’” 也好像鲁祖每当见有人前来参访时的面壁而坐。端坐在心灵的虚明澄澈之处,纵使经历尘沙劫数的漫长时间,这颗圆觉真心也不会变动。诗以精美绝伦的艺术形象,描写出大光明藏光华四射、澄明高远的意境。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