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极短篇
《阿含经》极短篇
/郑 文 信 编
◎ 何者为魔?
佛陀有个侍者叫做罗陀的比丘。这个年轻弟子,若有疑问,必定打破砂锅问到底。某日,罗陀又站在佛陀的面前,提出问题:
“世尊啊!您经常说的魔、魔,到底恶魔在哪里呢?”
于是世尊就回答说:“罗陀啊!魔在我们的肉体里,肉体会败坏,所以是魔,它是痈、刺、苦、苦之源,所以是魔。感觉、思想、意志、意识也是一样。”
“世尊啊!究竟要正观做什么呢?”
“罗陀!得到正观,就会生出厌离,也就是摆脱了对五蕴的贪求执著。”
“世尊啊!究竟要厌离做什么呢?”
“罗陀!若厌离则摆脱欲望。就是说,可以克服欲望的激烈冲动。”
“世尊啊!究竟要摆脱欲望做什么呢?”
“罗陀!摆脱掉欲望,则得到解脱。”
“世尊啊!究竟要解脱做什么呢?”
“罗陀!获得解脱,到达涅槃。”
“世尊啊!究竟要到涅槃做什么呢?”
“喂!喂!罗陀,你不应该没有限度的质询啊!罗陀!我的教谕,是以到达涅槃为究极的目的啊。我们修道的最终点,全为到达涅槃,止于涅槃啊!”
在这一席谈话中,佛教究极的理想,就是涅槃──欲望、愤怒,愚痴的止息,不再为激情所扰乱而到达自由、和谐,如明镜止水的境地。(参阅相应部二三?一,杂阿含120经)
◎ 何者为无常?(无常一)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园精舍,罗陀坐在佛陀的面前,提出了一个问题:“世尊啊!您经常说的无常、无常,究竟无常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个问题,看来浅近,却也正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教法。如今罗陀又拿它来问佛陀。可见无常的真理,看来似平易,其实却难以说破。于是佛陀就用平易的说法,来说明无常的道理。
罗陀啊!人的肉体是无常的;人的感觉是无常的;人的想像是无常的;人的意志是无常的;人的认识、判断是无常的。”
佛陀将人的存在,分析为物质的现象─色,以及精神的现象─受、想、行、识。
同时指示这每一个现象无不在迁移演变。无常的道理,即是佛陀开示的真理。它在警示我们,这世间所存在的任何东西,无一不在迁移变化中。而在无常论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人是无常的”。因此佛陀接著为罗陀解释道:“如果能正确的观察无常,就能得解脱。从此以后,就只有平安喜悦,而不再有迷惑痛苦的生涯了。”(参阅《相应部》23.13)
◎ 譬喻四大海的水(无常二)
在舍卫城郊外的祇园精舍。某日,佛陀对著比丘们,这样问道:
“比丘们!你们将会怎么想?到底是四个大海的水多,或者在过去世遥远的日子里,为亲爱的人离别而流的眼泪多呢?”
这里佛陀所说的话,即是以轮回的观念为背景而说的。自遥远的过去直到现在至未来,连绵不绝地一生再生,这叫做轮回。而佛陀问比丘们,究竟是四个大海的水多,或者是在遥远的日子里所流的眼泪多?在那遥远的日子里,在无数次的生涯中,谁都会遇到无数次离别的时刻,而流下数不尽的眼泪。比丘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毫不思索地回答:
“大德!我们常听见世尊的教示譬喻,所以我们晓得,四个大海的水量,一定比不上在遥远的日子里,在无数次的生涯中,为所爱者离别而流下的眼泪那么多。”
佛陀听到这个回答,非常满意的答道:
“好的!比丘们!真高兴你们如此地了解我的教喻。比丘们啊!在遥远的过去中,无数次的生涯中,一定反覆不知多少次遇过父母的死,而那些流下的眼泪所累积下来的量,真不知有多少啊!在无数次的生涯中,不知有多少次反覆遇到孩子的死,或者遇到朋友的死,或者所亲爱的眷属的死亡。汇集每一次为所爱者的生离死别含悲而流下的眼泪,纵使以四大海的水量,也不堪相比啊!”
求道的历程,则是要克服有限的一生中所引起的苦恼,并且要克服无数次的生涯中,所面临的悲哀。是以佛陀常提到这种譬喻,使信奉佛道的比丘们认清,无常的人生实有那么多数不尽的眼泪,而使他们时时不忘怀无常的道理。(参阅《相应部》15.3)
◎ 无常即是苦(无常三)
有一日,在舍卫国郊外的祇园精舍,这个时侯,阿难站在佛陀面前道:
“世尊啊!我想一个人,暂时单独到安静的地方去专心修道。请求世尊给我一个简略的教谕吧!”
古代的印度,比丘们有时候会去山林里,或无人所住的空房里,独自的静坐禅思,渡过一些时日。在这以前,必先恭听佛陀的教谕,做为修行的课题,而后就冥想入座,这是他们的成例。佛陀就问阿难说:
“阿难!你认为怎么样呢?一切存在的事物,是永恒不变的,还是无常的呢?”
“世尊!当然是无常的。”
“阿难!无常的事物是苦,或者是乐呢?”
“世尊!那必然是苦的。”阿难如此回答。
“那么,这种无常而苦的东西,能说是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本体吗?在时时变迁的存在中,仍然固执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否妥当?追求不变的自我,是否能够做得到呢?”
阿难回答佛陀:“哦!那是不可能的。”接著,佛陀就说了:“阿难!所以你要厌离一切。一切无常的事物,都将导致痛苦;厌离一切,才能获得解脱与自由。”
佛陀说完这些话之后,就送阿难出去了。在这一席问答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佛陀所宣说宇宙的真理──无常、苦、无我。一切存在的现象、并没有任何一件事物是永恒不变的,可以长久的保留下来,这即是无常谛。而所有无常变化的事物,都蕴藏著苦的性质,这就是苦谛。
既然一切都将生灭、变化、都带有痛苦的性质,那么我们又如何能追求一个不变的“自我”呢?这就是无我的真理。无常、苦、无我,是修行者所仰赖的正见,更重要的是,它是在“正观”(如实知见)下所得到的结论,过去是如此,现在是如此,未来也是如此。而我们的心,是否已真实的体会了呢?(参阅《相应部》22.15,《杂阿含9经》)(《嘉义新雨杂志》第18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