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丛林的禅脉禅缘
岭南丛林的禅脉禅缘
省佛协供稿
禅宗兴起之后,禅门弟子并没有自己专门的寺院,而是寄身于其他宗派的寺院之内。后来,百丈怀海大师创立禅门清规,指导禅修者的生活和修持,并别创寺院,内设禅堂,禅农并举,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使佛门彻底摆脱靠人供养的生活模式。宋代以后,其他宗派相继衰微,只有禅宗一枝独秀,相传不绝,成为中国汉地佛门的主流宗派。因禅宗寺院设有禅堂,僧人每年都要打“禅七”,以修禅为主,故称为“禅院”或“禅寺”,其他宗派的寺院也纷起仿效,致使“禅院”、“禅寺”遂成为佛寺的代称。而广东作为禅宗的发源地,许多寺院都与禅宗有着密切的法缘关系,除法性寺(今光孝寺)、宝林寺(今南华寺)外,还有广州净慧寺(今六榕寺)、白沙寺、华林寺,潮州开元万寿禅寺(今开元寺),潮阳灵山护国禅寺(今灵山寺),乳源云门山光泰禅院(今云门寺),新州龙山报恩寺(今国恩寺),鼎湖山白云寺,梅州灵光寺等等均为禅宗寺院。可以说,禅宗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岭南乃至中国佛教的面貌。下面就广东现存与禅宗法缘密切的主要寺庙,略作介绍,供有志于朝山拜祖、探幽访胜禅文化爱好者参考。
光孝寺。光孝寺号称岭南第一古刹,是初祖达摩来华弘法的第一站,也是六祖惠能得法南下之后,开演东山法门的第一站,为禅宗祖庭之一。寺内有中国的第一棵菩提树,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由海道抵达广州,带来菩提树一株,植于寺内戒坛前,智药法师预言说:“吾过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悬记六祖惠能)”;有达摩祖师洗钵泉,相传达摩登岸之后,曾在寺内驻锡说法,洗钵泉即其化缘用斋之后洗濯之处;有六祖发塔(大雄宝殿之后),六祖得法南来之后,隐于四会、怀集十五年,后觉机缘成熟,出山说法,遂于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八日前往广州法性寺(即今光孝寺),当时,住持僧印宗法师正在寺内给僧众讲《涅槃经》。恰好一阵风吹得佛幡飘动不已,“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僧众骇然。印宗法师久闻五祖衣钵南来,见惠能一语道破“万法惟心”之妙旨,知其定为六祖,遂请其出示衣钵,并亲手为其剃发受戒(当时六祖尚是行者,并未正式受戒出家),并建塔瘗藏六祖头发,现出家相之后,六祖正式升座说法,开演东山法门,弘扬顿教宗旨,一时轰动羊城,半年后才应请转往韶州宝林寺(今南华寺);有六祖殿,在大雄宝殿左侧,原名祖堂,北宋真宗时为纪念禅宗六祖惠能而建,殿内供奉一尊高2.5米的六祖坐像。六祖大师之后,明末憨山大师、清初天然和尚等禅门大德都先后在光孝寺驻锡说法。现寺内住持大和尚为释明生法师。
南华寺。南华寺是惠能大师一生弘教演法主要驻锡之地。如果说初祖达磨祖师面壁九年的少林寺是禅宗的北方祖庭的话,那么南华寺则是禅宗的南方祖庭。曹溪一滴水,法乳遍神州,说的就是南华寺与中国佛教、与禅宗的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寺内有关禅宗的文物、遗物众多,其东北角有智药三藏纪念堂,供奉的是本寺的开山始祖智药三藏,他离广州北上,抵达韶关至曹溪,见这里林壑优美,甘泉凛咧,认为溯溪而上必有胜地,遂至宝林山,劝士庶于此建,并预言说“一百七十年后,有肉身菩萨来此演法。” 其时,韶州牧侯敬中以其言上奏朝廷,有“皇帝菩萨”之称、篤信佛教的梁武帝允其所请,并赐额“宝林寺”,是为南华寺建院之始;寺内有供奉有六祖大师和明代高僧丹田大师两具真身,六祖大师于新兴国恩寺圆寂后,关于其法体的安藏地问题,他临终前并无吩咐,弟子们遂燃香祈祷,以香烟的去向来决定,祈诵完毕,香烟直向曹溪方向飘去,于是遂将其遗体运至南华寺,建塔安放。六祖之后,明末憨山大师、民国时的虚云老和尚都驻锡其间,重兴六祖道场,留下了众多遗物、遗址。现寺院住持僧为释传正法师。
国恩寺。国恩寺坐落在新兴县集成镇龙山山麓,故也称为“龙山寺”。这里既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故居,又是惠能晚年的弘法道场和圆寂之地。六祖在宝林寺说法,四众归附,声震京师,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下诏奖谕六祖,遣使南下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六祖旧居为国恩寺,此即国恩寺建寺之始。1300多年来,几经毁损,又几经修复。寺内有六祖殿,殿内供奉六祖金身袈裟坐像,与韶关南华寺、广州六榕寺的六祖像造型相同,乃由其弟子、雕塑家方辩所造,故形态逼真,如肉身菩萨。殿内原存有惠能的衣钵、用具及武则天、唐中宗赐给他的金钡、宫灯等物,可惜于“文革”时被毁。有六祖亲手种植的荔枝树,至今已有1300年,几经枯死而又萌芽抽枝。“文革”期间树干曾被火烧而空心,令人惊奇的是,荔树今天仍枝繁叶茂。更为奇怪的是,一般的老荔树都会生虫,六祖种植的这棵荔枝树竟不生虫。信徒们将它视为圣树,称之为“佛荔”。日本、韩国等信徒来寺寻宗访祖时,均参拜此树。每逢荔果成熟季节,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信众们常来此品尝佛荔果。近年来对古荔加强了管护,其挂果量不断增加。寺后有卓锡泉,是六祖惠能回故居讲经说法时所开凿的,因当时追随六祖的门徒很多,用水不足,六祖便在寺后以锡杖击地,令弟子于此处掘地成泉,后人称之为“卓锡泉”。此泉不管是旱是涝、用多用少,其水位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很多信徒视此泉水为圣水。据科学检测,发现此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可用来治疗肠胃病和风湿病等。离卓锡泉不远,是浴身池,传说是六祖的沐浴之处,这里本是一处天然的圆形石凹洼,洼池上边,有一极小的泉眼,清水从中涓滴流出,大约一天的时间,正好滴满一池,国恩寺重新恢复开放后,对浴身池进行了维修,池边砌起了约一尺高的边,并在池上盖了个亭子。此外,作为六祖寺还有许多禅门遗迹可供凭吊,寺院现任住持僧为释如禅法师。
云门寺。该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在禅宗“五家七宗”中,只有云门宗其祖庭在广东,两宋时期,最能显示岭南特色且最为活跃的是文偃禅师首创的云门宗。一千多年来,云门寺几经兴废,到民国时期已破败不堪。1943年,近代佛教大德虚云老和尚,应邀入粤,用近十年时间修复了南华寺,1944年,又移锡云门寺,用8年时间修缮该寺,重新云门宗道场。现寺内建有虚云纪念堂、智药三藏纪念堂、坛经碑林等建筑。住持僧为释明向法师。
5、灵山寺。位于潮阳县铜盂区塔口山麓,由唐代高僧,六祖的再传弟子大颠和尚所建。六祖座下有弟子惠照,精通禅理,弘法于潮州,有弟子三人,大颠即其中之一。大颠后在西郊幽岭下建灵山寺,开堂说法,宗风大振,四众云集,门下弟子常逾千人,使粤东潮州成为禅宗的又一弘法中心。宪宗元和十四年(819),以卫道辟佛著称的唐代大文豪韩愈谪贬潮州,闻大颠名,与之诗文交往,一时传为佳话。寺内有留衣亭,相传韩愈曾邀请大颠相晤,谈论十数日,后韩愈到灵山禅院回访,交谊日深,韩愈移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时,特意到灵山寺向大颠告别,并赠官服以作纪念,后人在赠衣之处建留衣亭。留衣亭与寺后之舌镜塔、寺前之拔木坞、寺南之写经台、祝圣碑、开善藏、白石槽、环寺之千丛果,合称灵山八景。现寺院住持为释光辉法师。
开元寺。潮州开元寺号称粤东第一古刹,有着悠久的历史。始创于隋,唐开元年间改名开元寺,历代多次维修,寺内文物众多。建国后,被改作他用,20世纪80年代,是广东最早开放的一批佛教寺院。寺内藏有乾隆《大藏经》一部,日文《大藏经》一部,智诚法师以舌血所书《华严经》一部;寺院内现设有岭东佛学院;寺院还拥有一座泰佛殿,乃旅泰潮籍侨领谢慧如居士捐建。开元寺历任住持包括有曹洞宗、密宗、临济宗、黄檗宗的僧人。清朝初年,曹洞宗天然法系的古如密因,受邀前往开元寺重兴道场,开始延续曹洞博山系的法脉。大约在此前后,开元寺僧人编写有一本《开元寺传灯》,但已失传多年,2005年,在几位有心人的努力下,终于从一位居士手中找到了这部失传已久的岭南禅宗谱系。灯录上起六祖,下迄第四十七世祖,梅州兴宁竹莲庵的机就森林禅师,为一部难得的岭南传灯录。不久将会付梓刊行,供有心人阅读。开元寺现任住持为释弘澈法师。
华林寺。初祖达摩泛海来华,在珠江登岸,人称其登岸处为“西来初地”,后人在此建寺,纪念达摩祖师,称“西来庵”,此寺几经兴废,即现在的华林寺。寺内有舍利塔,藏佛祖舍利及其他高僧大德的舍利二十二颗;有初祖达摩堂,其门联“无法向人说,将心与汝安“,为赵朴初居士于1990年所题写,表达出禅宗那种“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妙旨;有五百罗汉堂,为目前广东寺院中最为完备的罗汉堂;有五眼古井,相传该井为菩提达摩居留西来初地时开挖,因而又称“达摩井”。传说五眼井水能止渴消烦,常饮则无疾无患。寺院现住持僧为释光明法师。
六榕寺。六榕寺座落在今广州市六榕路,山门朝东而开,山门内进即是天王殿,殿后为花塔,塔后为大雄宝殿。寺院初建于南北朝时的梁代,初称宝庄严寺,宋时苏东坡流放岭南,曾数度造访寺院,见寺内有六棵榕树,遂手书“六榕”二字赠与寺僧,寺僧镇之于山门,以后遂以六榕寺称之,沿用至今。寺内藏有唐初王勃所撰之《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原碑已毁,现为复制品);寺中之舍利塔,始建于梁代,后屡经重建,即今所俗称之花,曾是广州城内最高之建筑,为羊城一景;据传花塔颇有灵异,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年七月七日,为中国抗战9周年纪念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寺院,追荐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为此,广东省政府及广东省佛教会礼请虚云老和尚莅穗主持“超度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水陆法会”。法会从9月17日开始在六榕寺举行,一连七天,前来六榕寺赴会的四众弟子和十方信善逾10万人,皈依虚老的有数千人,盛况空前。法会第七天,即9月23日,寺内解行精舍护摩坛前一株绯桃“忽然著花,重台璀璨”,万众睹此奇观,叹为未有。1979年六榕寺作为广州最早一批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经30余年的经营,已成一座初具规模的十方丛林,现住持僧为释法量法师。
大佛寺。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其前身为初建于南汉的新藏寺,为南汉二十八寺之一,元代时建为福田庵,明代扩建为龙藏寺,清初由平南王尚可喜捐资重建,成为尚家家庙。因寺内供有当时广东最大的三尊佛像和观音大士相,因此,民间俗称其为大佛寺,沿用至今。建国后,因被占用多年,寺内多数文物已难以找回,尚有三尊大佛像,澹归和尚手书的碑文存在。而大佛寺最具特色的就是其佛教文化建设,寺内办有佛教图书馆,于2000年9月正式开放后,获得社会各界特别是佛教信众和学者们的广泛好评,图书馆位于大佛寺东侧,面积664平方米,内设阅览室、资料室、藏经室、视听室、流通处等五个部分,藏书数万册,除佛教类著作外还有文、史、哲类的图书。同时,又办起了佛教电子阅览室,建立了大佛寺自己的佛教网站。图书馆开馆五年多来,深受读者好评,特别是周六、周日、初一、十五及佛菩萨圣诞、节假日等,图书馆更是座无虚席。由于其良好的社会效果,2004年,被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接纳为佛教分馆,联网检索,每年拔出十万资金支持其运作。作为广东首家寺办图书馆,其成功经验显示了佛教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良好前景。除了图书馆之外,大华寺还举办假期儿童读经班,所读经典主要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且完全免费,这一举措亦深受社会欢迎,每期报名都人满为患;此外,寺院还定期不定期地邀请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到寺内说法开示,既有中文说法,也有英文说法,也深受广大信众和青年人的欢迎。现寺院主持为释耀智法师。
海幢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华中路的海幢寺,是一座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同时也是与禅宗法缘密切的祖师道场。清初,住持罗浮山华首台的曹洞宗第三十四世祖师空隐道独应邀驻锡海幢,开坛说法,许多名士前来亲近皈依,天然法师、名士屈大均都是其座下弟子。后来,空隐赴罗浮山华首台,命法嗣阿字和尚今无入主海幢。今无广结善缘,集资购置寺旁田地,大兴土木,营建佛寺,将海幢寺建成一座颇具规模寺院。寺内形成了海幢八景,即:花田春晓、古寺参云、珠江夜月、飞泉卓石、海日吹霞、江城夜雨、石磴丛兰、竹韵幽钟。海幢寺由此成为与光孝、华林、长寿、大佛齐名的羊城五大丛林之一,“海幢八景”并成为当时广州市民的游览胜地。清末民初海幢逐渐败落,至广州解放初,海幢寺内仅有两位老僧,后寺院被移交给海幢公园。1993年海幢寺在公园内重新开放,2002年海幢寺开办了广州市佛学培训中心。海幢寺是广州市唯一一座公园和寺院合一的佛寺,有关问题正在解决之中,住持新成大和尚。
白云寺。位于鼎湖山山顶,是一座知者甚少,游人罕至的寺院。可白云寺建寺之时间比它现在隶属的庆云寺却要早得多,可以上溯至唐代初年。六祖惠能圆寂后,其座下弟子智常遵从“各为一方师”之遗嘱,前往肇庆鼎湖山,开创白云寺。各方僧众仰慕智常的声望,纷纷在白云寺周围建立寺宇,以便就近听道请益。一时鼎湖山招提遍野,蓝若林立,据史载当时鼎湖山共建有“三十六招提(寺庵)”,成为缁素四众的集聚之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寺庵、精舍至明代已大部份湮没,只有白云寺仍然存在,隶属于庆云寺。
庆云寺。庆云寺位于肇庆鼎湖山,虽然建于明末清初,时代较晚,但也与禅宗有着密切的法脉关系。明朝末年,憨山大师经肇庆时,曾到鼎湖山白云寺小住,至当地人称为虎窝的地方,见岭峻涧险,众山鼎峙,宛若一朵盛开的莲花,不禁诗兴泉涌,口占一绝:“莲花瓣瓣涌沧溟,宝殿高寒傍七星。白昼云封无犬吠,夜深说法有龙听。”他认定这里是一块佛门宝地,并悬记曰:“不久当有至人,于兹开创。大作佛事。”后此地遂易名莲花峰,不久有居士于此结庵修道。崇祯九年(1636),禅宗博山无异和尚弟子栖壑和尚受请至庆云庵开山主法,并改庆云庵为庆云寺,至清末庆云寺已发展成为西江流域最大的佛寺。1983年被定为全国对外开放重点寺院,现在庆云已发展为拥有白云寺、跃龙庵、憩庵的寺院群体。现寺内藏有舍利四颗,供奉于舍利宝殿中的小铜塔中,其中,红色舍利一颗、桔黄色舍利一颗,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还有乾隆十一年(1746)所铸之千人锅;清平南王尚可喜赐给栖壑祖师的法座;有慈禧赠匾、苏廷魁题匾等各种横匾17副。这些文物都保存完好,可供游人参观。现住持僧为释念果法师。
别传寺。位于今仁化县丹霞山,为清初岭南佛教的精神领袖天然法嗣澹归和尚所建,寺名即“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之意。澹归文武双全,精通诗词、书法,尤其擅长草书。为明末进士,南明王朝任兵科给事中,因弹劾奸臣,得罪权贵,被发西云南,后于广西出家,入粤后礼天然和尚为师。澹归圆寂后,别传寺一直为天然系曹洞宗道场。乾隆四十一年(1776),南韶连兵备道李璜偶以公事过丹霞别传寺,见寺中有厨,封锁甚固,强行启厨,发现所藏澹归诗文集,内有谤毁清廷之语,遂上奏清廷。清廷下令毁澹归骨塔及碑志,其遗著、墨迹全部销毁,地方志乘所刊澹归诗文尽行铲削,参与刻书及作序之人亦受惩治,别传寺改作十方常住,澹归支派僧人全部被逐。今天的别传寺为1980年代所复建,寺内有澹归墓等遗迹。寺庙住持僧为释顿林法师。
大鉴寺。大鉴禅寺,位于粤北名城韶关市区,原名大梵寺,一般人并不知道这里就是六祖说法和《六祖坛经》诞生的地方。现在流传的《坛经》版本很多,而学者们所公认的最早、最原始的版本就是所谓的敦煌本,即法海本。法海本《坛经》之全名为《南宗顿教最上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而“大梵寺”就是今天韶关的大鉴寺。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女皇武则天和唐中宗特赐水晶钵盂、磨纳袈裟等物给惠能。六祖圆寂后,唐中宗谥号“大鉴禅师”,敕大梵寺易名大鉴寺以资纪念。在漫长的岁月中,大鉴寺曾几度兴废。抗战时虚云老和尚曾加以修葺,建国后寺院被占,1994年才重新对外开放,寺内有由智药三藏引进的菩提树可供后人凭吊。现寺院住持为释法治法师。
弘法寺。位于深圳市东郊梧桐山仙湖植物园内。初创于清光绪年间,初名“梧桐仙洞”,为一座佛道并存的小庙。抗战期间遭盗窃后香火衰落。建国初期,为反动会道门先天道势力所把持,后被政府取缔,1960年代,兴修梧桐山水库时被彻底拆毁。1984年经市政府批准开始重建,几经曲折,1990年,寺院由中国佛教协会接管,取名弘法寺,由本焕老和尚负责重建工程,并任寺院首任方丈,现寺内有僧人30多名,为深圳市最大的佛教寺院,住持僧为本焕老和尚。
宝林寺。位于顺德大良镇凤山南麓,始创于五代南汉,初名柳波庵,后易名宝林寺。历代都有重修或扩建,建国前为中国佛教会顺德支会会址所在地,当时寺内尚有僧众百余人。建国后改为县文化公园,除大雄宝殿外,其他佛教建筑全被拆毁。1995年4月,经批准易地重建,1998年10落成,占地近11万平方米,主要殿堂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广东规模较大的寺院。寺院住持僧为释宏满法师。
千佛塔寺。千佛塔寺位於广东省梅州市郊区,面临梅江,群山环抱。该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千佛铁塔发展起来的尼众道场。千佛铁塔铸於南汉大宝八年(965年),铁塔共七层,高4.2米,底宽1.6米,四方形,塔身铸有千佛,故名千佛塔。1989年冬,明慧法师应梅州佛协邀请,由韶关云门寺回到家乡协助弘法及扩建道场。1990年春节,明慧法师倡议,於普同塔院後山顶兴建九层石塔。这一善举,得到当地政府及社会贤达的响应,并得到省文物部门报批。1991年底石塔建成,塔共九层,高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第一层正门,赵朴老题匾及对联。层层各有三门,可凭栏眺望,令人心旷神怡。 在千佛塔下雄伟的千佛殿中有各样栩栩如生的神像,中间毗卢庶那大佛像镶嵌着两万颗宝石,为中国之最。大殿两侧的二十四诸天壁画是全国仅有两幅中的一幅(另一幅在北京)。千佛殿下还有沿山而上的九曲文化游廊,古建筑与现代艺术融为一体。千佛塔寺先後接待过东南亚各国、香港、澳门及国内的高僧大德,并恭请其开示说法。现千佛塔寺住持为明慧尼师。
双峰寺。双峰寺位于揭阳县城东门,是潮汕三大丛林之一,始建于北宋,明清时期,与开元寺、灵山寺并为潮州三大名刹。民国33年(1944),揭阳县佛教会成立,址设寺内。1950年代,寺内佛事基本正常,1960年以后,寺院被占作他用,僧人四散流失。1986年对外开往,开始大规模修复,1991年12月10日,举行重建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寺内保存的文物有五代陈抟(希夷)所书“寿”字碑,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奉旨勒石碑记》,清江南提督张国梁所书“虎”字碑,以及赵朴初等名家题匾、赋诗墨迹。现寺院住持僧为释光镇法师。
龙潭寺。龙潭寺位于新兴县龙山国恩寺后山山麓,龙潭寺旧址曾是六祖惠能大师与母亲李氏在公元644年至665年居住生活的地方,其前身为六祖惠能旧居。2000年开始重建,整个重建工程仿照唐代寺庙艺术风格,按山形地貌依山而建,约于2004年底基本完工,寺内设有禅宗六代祖师殿及劳动其他纪念六祖的设施,寺院曾多次承办纪念六祖惠能,弘传禅宗文化的活动。现寺院由新兴佛教协会副会长、龙山禅宗六祖文化景区董事长戚卫党负责管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