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皈依僧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释显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皈依僧
  /释显如
  僧伽(savgha)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修行团体。佛法的修行目的不是要上天堂或求得“法力无边”,而是在去除人生苦恼的根源──贪、嗔、痴,以成为没有贪嗔痴所束缚的“自由人”;任何人达到这种完善人格的境地,就是佛(觉者)。心不“自由”的人,到了天堂还是不快乐,有了权力还是寝食不安。实现理想人格的步骤,就是法(道迹)。原始佛教的僧伽并没有鼓励修行人远离尘世。释尊曾鼓励偏好修头陀行的大迦叶和优婆梨与大众共住,甚至规定每人都要参加每半月一次的僧伽集会。僧伽是互相策励,互助互勉,有师友道谊的,有共同理想的和平团体。修行人──有志于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人格的人,应该积极参与或组合修行集团。
  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一个出家人,而是以某一个出家人作为皈依僧伽乃至皈依三宝的见证人。理想的僧伽是一群修行有成就的人所组合的团体,而现实的僧伽成员则是浅深不一。僧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佛法──情智和谐的人格教育普及于人间,使整个世界、国家或社会成为一个大僧伽,无论政治组织、社会制度或个人行为都符合僧伽的精神──六和敬。六和敬是见和、戒和、利和、身和、语和、意和。见和是基于缘起无我的体认,了解世间和个人都是依因缘和合而存在,只有无偏无私、不曲解因缘的态度去处理政治、社会问题和个人行为,世间和平才有希望。戒和是遵守共同制定的规范,没有特权或大家长的“家法”。利和是合理的生活物资和劳务分配、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个人基本需求有保障,可以遏止贪心的氾滥、无止境的追求私人财富,进而转向精神文明的开发。意和是慈悲喜舍的胸襟;身和是友善的行为;语和是坦诚的沟通。
  参与僧伽是出于个人的意愿,希望透过团体互助的力量,锻炼自己的身心人格。僧伽要实践自利利他、净化世间的目的,每一位成员,必先培养乐于互相检讨的态度。修行是努力去发现自己的缺失并加以改善,这不但是从自我反省下手,也要借助同修师友的检讨,换句话说,批评检讨是修行人、修行团体所必要的风气。向来有“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之类的口号,佛法兴盛固然不可能是“僧斗僧”,但也不是“僧赞僧”就可以实现的。“僧赞僧”要有实质的基础,不管对方为人如何,只是乡愿式的、客套式的互相称赞一番,然后“各自为恶”、“各行其是”或“自扫门前雪”、“但见己过,莫说人非”,并不能使佛法兴隆;这些都是世俗人的心态,污染著僧伽的品质,也使佛法更晦暗不彰。僧伽是出于为法、为人、为世间的热诚而结合的团体。修行是依“佛法”修行,而不是闭门造车,互不干涉。在僧伽中修行要互相观摩学习、互相切磋改进,彼此探讨修行的心得和障碍,才能显出同道的情谊。基于这样的前提,“检讨批评”实在是帮助修行人离恶缘、增善缘,发挥僧团功能的利器。原始佛教每半月一次的布萨说戒,就是团体的修行检讨会,意在维护僧团的清净,发挥僧团的力量。
  修行人面对批评,是拿它当做一面镜子来帮助照见自己的缺失,不是抱著「斗争”、“损面子”、“破坏团结”等世俗人的心态去仇视它,也不是去计较谁才有资格批评,原始佛教有许多规制是根据外道或社会人士的批评而制定的,释尊并没有说他们没有资格批评。不管什么人批评,注重的是从批评中寻求改进的资料。批评的内容包括个人的言行心态、办事成效。被批评者如果觉得有不符事实,也是要有所辩白,而不是容忍默认。僧伽中批评的动机是出于慈悲,帮助道友的修行,维护僧伽的清净。发现同道有不如法的地方而不检讨他,就是冷漠、无慈悲的表现,缺乏修行人的道谊,是僧团不健康的征兆。
  皈依是人生理想的投入,不是一般私情的期待。皈依僧不是找到一个膜拜的对象,祈求有所庇荫而自己置身僧伽门外。皈依僧是以理想的僧伽为自己人生的实践目标,并且积极参与现实僧伽的净化、提升,进而扩大影响社会。古代的僧伽组织含有适应印度社会环境的成份,使人误以为僧伽属于出家人;依现代的眼光来探讨修行的意义和僧伽的本质,我们可以知道:僧伽是所有佛弟子的归宿,不管“在家”、“出家”。然而时代不同,僧伽不能继续因循于旧有的模式,应该依六和敬的精神而有所调整,以展现僧团的活力、佛陀的本怀。
  (1988.8.《新雨月刊》第15期)
  (本文已收录在《显如法师文集》—法雨道场出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