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塔相映话“庆云”
寺塔相映话“庆云”
庆云禅寺的名、城隍庙的殿、宝莲庵的塔,三个古老建筑的“合璧”,造就了一处寺、塔相辉相映的独特景观———泰兴庆云禅寺。
庆云禅寺原坐落于泰兴城区,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宝莲庵位于泰兴西郊,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城隍庙在现在的泰兴市中心小学,同样历史悠久。承受了岁月的坎坷,原来的庆云禅寺遭到严重破坏,所剩无几;宝莲庵也被日寇夷为平地,只剩残破的法轮塔;城隍庙幸存一座大殿。1984年,泰兴市政府在法轮塔周围将这三个文物保护建筑合并,组建、修复成现在的庆云禅寺。
说起庆云禅寺的建造,民间传说:北宋年间,泰兴有个读书人叫季三鞑子,殿试高中状元被皇帝招为驸马,其母年迈多病不能随其赴京。季三鞑子是个孝子,为解母亲未见皇宫之遗憾,在泰兴城中大兴土木,仿皇宫样式建殿堂999间半,以尽孝心。因其在朝中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太多,被人参其私建皇宫欲图谋反。季三鞑子急中生智,在钦差未到之前连夜在家中塑满佛像充作寺院,并命城中百姓每家出百只蜘蛛放入寺中结成蛛网,撒上灰尘做旧,蒙蔽了钦差,逃过一劫,后成庆云禅寺。
据史料记载,庆云禅寺经元代驸马都尉蔡梦祥,明代万历年间进士陈继畴、天启年间福建巡抚朱一冯等布施修缮以及历代住持的多方募修,至清末已成为驰名大江南北的禅林名刹,占地100余亩,殿房800余间,寺内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城外田产千余亩,下院数处,宝莲庵即其下院之一。源于这些文化内涵,三处文物归于一处时,还沿用了庆云禅寺的名字。
现在的庆云禅寺占地33亩,坐北朝南,寺院殿房80余间,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山门正上方有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居士手书“庆云禅寺”四个镏金大字;两边八字墙上的“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八个铜字为已故高僧真禅法师手迹,笔力圆润遒劲,尽显一代高僧的风骨。
山门内甬道两侧分布着钟鼓楼,过甬道便是天王殿,殿内中央面南端坐其上整日袒腹大肚、喜笑颜开的是弥勒佛。
出天王殿,过丹墀,沿着中央通道拾级北上便是大雄宝殿,它由原城隍庙大殿修复而成。据史料记载,大殿本建于明末清初,歇山单檐抬梁式结构,朴实而庄严,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殿上“大雄宝殿”四个大字及殿内两副楹联均出于名士之手。中间一联为已故高僧茗山法师手书:“国庆适逢四十年风调雨顺呈安庆,慈云普荫三千界塔影钟声示色空”,对联将“庆云”寺名隐于其中且描绘了庆云禅寺的特有景观。两旁的一副是由泰兴籍书法家、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书法教研室主任陈仲明教授书写的“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大殿上方正中的斗八藻井在我国古典建筑的藻井样式中极为罕见,建筑学上很有研究价值。
大雄宝殿东侧是观音殿,沿着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中间的甬道往后就是藏经楼,藏经楼上藏有佛典《大藏经》100部、清朝顺治年间御赐“敕建庆云禅寺”楠木匾额一块和清版《大藏经》1000余部。清版《大藏经》于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三年(1735年-1738年)在北京刻成,全藏724函,1669部,7168卷。刻成后仅印100部,颁国内名寺珍藏,所以又称“御赐龙藏”,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为庆云禅寺镇寺之宝。
出藏经楼,沿大雄宝殿西侧向前便是地藏殿,里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过地藏殿,就是西厢房,法轮塔就位于寺院西厢院内。1994年政府拨款进行了修缮,修缮后的法轮塔,高五层,外形八角,内呈正方。三十二尊石刻佛像分嵌于宝塔内壁,古朴典雅。凭塔临风,东望,市内高楼大厦繁华市井尽收眼底;西眺,天际,江水滔滔,云帆点点,晚霞染赤,扬子胜景一览无余。颇具“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的意境。使人更感妙趣横生的是,每当傍晚,总有一群八哥翔集塔顶,伴着晚霞,绕着塔顶飞来飞去,成为庆云禅寺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
当年庆云禅寺高僧德溥禅师曾流连于此园,留下了《夜宿法轮塔院》之吟,诗曰:城西问讯老僧家,咫尺名园隔水斜。满院烟浮孤塔影,数群鸥泛一溪沙。春风次第争新草,山色朦胧亲晚霞。好共徘徊高塔下,闲持茗碗对梅花。有居士在一览庆云风光后赞曰:禅院无须隐深山,香护绿隐生紫烟。老僧闲作庭院步,了悟何必坐蒲团。
2004年11月22日,泰兴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同意实施庆云禅寺新建设规划。规划中的寺院占地118亩,按原北宋园林式寺院的建筑风格,恢复庆云禅寺鼎盛时期的宏大规模。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