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寺庙建筑群
一个古寺庙建筑群
肖启益
在北京西南角广安门内,从教子胡同北口往南走到尽头,朝右一拐,就到著名中外的法源巨刹,山门上有用汉青石雕刻的“法源寺”三个金字。在周围一片民居间或夹有一些工厂的城市内,从外表看,也许是很难显示出它的规模,特色和对游人的吸引力,但当你走进山门游完全寺,就会感到这座古刹对游人确实具有惊人的魔力。我曾多次去过法源寺,每次总是使我留连忘返,究竟是什么力量吸引住我呢?
寺内的苍松翠柏,银杏丁香,固然盛名中外,但对我来说,更吸引住我的还是那布局严谨,空间多变的建筑群。在长达二百三十公尺的中轴线上,布置了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愍忠台、净业堂,大悲坛,藏经阁等组建筑,加之东西两边廊庑,庭院,组成了许多层次,有变化,大小不等的空间。在总体布局上,处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虽然严格按对称的处理手法采布置,而东西两边的屋宇院落则并无强求对称,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组合成各自的院洛。它不像外国的建筑布局那样,常常把主体建筑放在前面,开门见山,一目了然。而是体现中国传统的寺庙格局结合园林处理手法,逐步引入入胜,最后到达高潮。
从山门到天王殿约五十公尺,几乎占全庙纵深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并由山门、天王殿及东西钟,鼓楼组成了宽二十五公尺的半封闭式的第一个长方形院落,使人一进山门,就远远见到了天王殿,加深了空间的纵深感,使这组建筑显得更加精丽,雄伟①。过了天王殿,则每一院落的深度,逐渐缩小,并分别形成大小不同、形状有变化的封闭院落。如大雄宝殿前是二十五公尺深、三十五公尺宽的院落;悯忠台前是纵深十八公尺,宽三十五公尺的院落;而到净业堂前则变成了纵深二十四公尺、宽十六公尺的长方形院落,以及大悲坛前的十六公尺见方的院落……。这些院落空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而有变化,步步紧凑,一院扣一院,使人在有限空间中,产生无限的幻觉,心潮逐浪高。
特别是从净业堂到藏经阁这段布局,更是别具一格,可说是全寺布局中的精华。从净业堂开始,平面布局采取“欲纵先收”的处理手法,位处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净业堂的体量减小,东西两庑向中间紧靠,压缩空间,有意形成东西两条只有二点五公尺宽的狭道通到大悲堂②,然后转经东西侧门、小院,最后到达藏经楼。一般人到达大悲堂前时,似乎感到到此已经终止了[3]。如果结合净业堂当初是为高僧们修真养性的地方而设计的思想来看,其建筑艺术成功之感染力就在于让人似乎感到有生的世界到此终止,只有人们能更加勤修苦学才能达到至上的神佛境界。尤其是当你巡经东西侧门进入第二道小院时,劈头迎接你的除了尽头灰墙处作为对景的一块太湖石外,无一花木④,走在寞静的青砖墁铺的地面上,真有点让人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好像闯进了已经是最底深之处。但继续走到跟前,侧墙面上一园洞门,又展现在你眼前⑤,使人心情由紧迫转为宽慰。当你怀着神奇的心情通过洞门、拐进后院,豁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宁静、精致的两层藏经澍以及阁前的古老银杏、海棠,绿荫满院,在这幽静清逸的环境中,真是“万籁此俱寂”,仿佛还可听到当年藏经阁内传出翻阅经书的声音。回过头来让你体会到当年匠师们苦心经营的意境:既是为了最后突出主体——藏经阁,也是结合功能上的需要,创造一个幽静、神秘的空间环境。特别要提出的是东西两园洞门,在全寺建筑群中,仅此一处应用,更是经过细心经营的,它既有象征人们的一双慧眼,透过慧眼可以看到极乐世界;又是符合中国流传的广寒宫殿的传说,通过月亮门,使人有更加飘飘欲仙的意境。
就整个庙宇的建筑风格来说,是朴素大方的。寺内并无池光水影,也不像故宫那样有一片富丽辉煌的琉璃瓦顶,而是接近民居的青筒瓦顶。简朴的青砖山墙面上,镶嵌一些砖雕,这些砖雕,和故宫一些走道边墙壁上的砖雕是一样的,而且风格也是一致的⑥。在朴素中寓精丽,配以绿树花丛,让人感到古朴清新而又亲近。
还有一点要提出来的是:古建的修复,应尽量保持“古味”,而不是“焕然一新”。记起几年前荣宝斋的同志在介绍复制《韩熙载夜宴图》时说过一句话:“荣宝斋不但能整旧(画)如新,而且还能整旧如旧”。我想对于古建的修复工作来说,应该是整旧如旧,而不应像报上报道那样:“修复一新”,否则游人还能看到什么古意呢?而这点往往容易被忽视,如前年在承德离宫见新修的烟雨楼,古貌全失,实是遗憾!而这次法源寺的修复,则注意尽量保存原状,如檐下彩画并没有重新油刷,在色彩上不求过于鲜艳,退色的旧彩画若有若无,任其自然;大雄宝殿前的明、清石碑,仍保留断痕残斑,含有“古味”⑦,这点也可算是法源寺修复工作的成功之处。
当然,如果想挑点毛病,那美中不足之处是在规划上并没有注意四周环境与它协调统一,如左邻新盖的宣武区工人俱乐部,以及对面的一些高楼,无论是其建筑性质还是建筑形式,都是有损这一古刹的整体艺术效果的。这是应引起今后修整名胜古迹方面的注意。
法源寺精湛的建筑艺术,显示了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和建筑技术的辉煌成就,今天,它不但是旅游胜地,而且从规划和个体设计上许多成功之处,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相信随着法源寺的对外开放,这座古刹的建筑艺术也将发出更大的光和热。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