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在近代上海的流传
法相宗在近代上海的流传
觉 醒
法相宗,也称唯识宗,慈恩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唐代玄奘其弟子窥基创立,代表著作是《成唯识论》,主张外境非有,内识非无,"唯识无境". 自玄奘糅译《成唯识论》后,经过其弟子辈窥基等人的注释,弘扬.逐渐形成了法相宗.在唐初,法相唯识学曾风靡一时,但到中唐即渐呈衰相,晚唐至宋,研究者已稀,元代近于绝响.明代虽还有人传习,终因典籍散失殆尽,难得要领.因此有人说,法相宗是我国佛教宗派中最短命的一个宗派. 但是,到了近代,有杨仁山居士从日本找回中国古代遗籍唯识,因明等大疏,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法相唯识学的典籍才得以广传全国各地,从而为法相宗及其唯识思想的流行奠定了基础,此后,法相唯识学的学习和研究逐渐形成热潮,不仅在支那内学院,武昌佛学院和北京的三时学会等佛教研究和教育机构均聚众开讲法相唯识学,而且在一些有名的文科大学里,也先后开设唯识学课程.此外,一些政治家,思想家也都对唯识思想加以学习和研究,用以作为自己思想来源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如茂戍变法的组织者和宣传者梁启超,对唯识思想十分赞赏.他提倡"三界唯心"说,专门撰写了《唯心》一文,认为"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他在文中号召人们"明三界唯心之真理","除心中之奴隶",认为做到了这一点,就"人人皆可以为豪杰".这里把唯识宗的"三界唯心"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也对佛教思想特别能唯识思想进行了研究.他在狱中诵读了唯识宗的经典《瑜伽师地论》及因明论,唯识论后,"乃知瑜伽为不可加".意思是佛教中的唯识思想是一种真理,没有其他思想级超过唯识思想了.后来,他撰文宣扬唯识思想,要求人们把富贵利禄看作和唯识宗所说那样,"万法唯心,一切有形的色相,无形的法尘,总是幻见幻想,并非实在真有".只有把富贵利禄看作都是"幻见幻想",没有丝毫的留恋,这才是革命者的道德."要有这种信仰,才能勇猛无畏,从志成城,方可干得事来",革命才有希望. 唯识宗及其思想,在近代上海最早进行提倡和弘扬的是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清光绪三十年(1904)于苏州平望小九华寺出家,同年于宁波天童寺依寄禅和尚受具足戒.1908年,在南京金陵刻经处"祇洹精舍"从杨仁山学习佛学,对唯识思想有初步的领会.其后又与法相唯识学大师欧阳竟无就有关法相与唯识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辩论,因而对法相唯识之学,既深有研究,又大力加以弘扬. 太虚大师从1915年夏天起,即集中精力专心研究法相宗的主要经典《楞伽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其中尤以对《唯识述记》及《法苑义林章》用力最多,前后将达2年之久,终于对法相唯识思想的学习和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 1918年,太虚大师应其皈依弟子陈元白之邀,到上海弘法讲经,时有章太炎,王一亭,刘仁航,陈元白等共同商议,在上海成立一个佛教组织,取名觉社,出版《觉社丛刊》.1918年8月,觉社正式成立.当时推蒋作宾任社长,太虚任编辑.社址附设在上海长浜路圣仙寺(即关帝庙)内.《觉社丛刊》编辑部则设在上海恺自尔路(今金陵中路).觉社成立后,其事业主要是出版专著,编发从书,讲演佛学,实践修行.1919年2月,觉社社长蒋作宾离沪,太虚大师被推举为社长,社址迁至恺自尔路长安里.从此以后,太虚大师除在《觉社丛刊》上陆续发表有关革新佛教和宣传法相义理等文章外,主要是定期讲演法相宗基本论典.开始时假尚贤堂讲《二十唯识论》等,后来在觉社内成立了佛教讲习部,由太虚大师专门讲演唯识要典.从1919年3月起,太虚大师先后讲演了《八识规矩颂》,《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论》,《观所缘缘论》,《因明入正理论》等.由于太虚大师在觉社系统地讲演法相要典,并在《觉社丛刊》上发表宣扬法相宗教义的文章,在上海佛教界特别是在佛教知识分子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前往听他讲演的人越来越多,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弘传法相唯识之学的佛教人才.而太虚大师在上海讲演唯识要典,亦被当时上海《神州日报》称为是"中国唯识学之复兴",乃"学术界之好消息".后来,上海掀起了一股学习和研究法相唯识之学的热潮,都是由于太虚大师的鼓励和提倡,而他本人,也经常来上海讲经弘法,讲得最多的还是法相唯识学. 太虚大师不仅经常到上海讲演法相宗典籍,弘扬法相唯识学,而且由于他对法相唯识有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因而写下了许多有关法相唯识的著作.据不完全统计,太虚大师一生对法相唯识学所作的撰述,共有40余篇.其中主要有《深密纲要》,《辩中边论颂释》,《新的唯识论》,《唯识三十论讲录》和《讲要》,《唯识讲要》,《唯识二十颂讲要》,《大乘五蕴论讲录》,《八识规矩颂讲录》,《大乘法苑义林唯识章讲录》,《因明概论》,《法相唯识学概论》,《百法明门论宇宙观》,《阿陀那识论》,《谈唯识》,《唯识观大纲》以及《佛法总抉择谈》,《论法相必宗唯识》,《再论法相必宗唯识》等.同时,他还把有关唯识学的演讲,疏释,文章等,汇编成《法相唯识学》一书,认为法相,唯识是一种学,而非二种学,所谓"法相必宗唯识,唯识即摄法相".他说:"法相示唯识之所现,而唯识所现即一切法相;唯识立法相之所宗,故法相必宗唯识.所现一切法甚广,然所变所现一切法之所归则在唯识,故示宗旨所在,曰法相唯识.法相唯识学,即说明唯识法相之学理论,凡经论有阐明法相及唯识之学者,皆属之."(《法相唯识学》) 太虚大师的《真现实论》一书,亦是法相唯识学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书中提出了"现实即宇宙,现实即法界"的思想,以区别于世俗所讲的现实主义.认为佛教所运用的声明,因明等方法,以及有情众生,情间世间,超情佛刹(彼岸世界),蕴处界,五位百法,缘起说等义理,都是"真正"的"现实". 太虚大师还认为,研习法相唯识学,最终将获得以下6种利益:"破除我法之谬执","断尽生法之惑障","解脱变坏之业报","满足心性之意愿","成就永久之安乐","证得无碍之清净". 由于太虚大师在近代上海首先弘传法相唯识思想,加上他所撰著的大量有关法相唯识学的著述,大都是在上海出版和发表(如《法相唯识学》和《真现实论》二本书,就是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而加以流传的,因此,使得法相宗在近代上海很快得到了流传. 在太虚大师弘扬法相唯识学的影响之下,近代上海最大的佛教居士团体"世界佛教居士林",在弘传法相唯识之学方面有非常巨大的贡献. 早在1920年,世界佛教居士林的前身上海佛教居士林,就有林长王与楫(仙舟)在林内设唯识专科,对法相唯识进行研究.1922年,上海佛教居士林改组为世界佛教居士林,由周舜卿任林长,林内初设研究部,1926年起,组织研究唯识学会,请太虚大师为导师,王少湖,李荣祥,孙志钧及满智法师等为指导员.每逢星期日,上午由太虚大师作唯识学讲演,下午由学员随意向导师或指导员商榷,咨询.平时由导师,指导员编成讲义或讲课提纲印发给学会会员,并指定有关唯识论书,由会员各自研习.由于太虚大师博通群典,尤精于法相唯识学,讲演深入浅出,闻者皆得领悟,故入会者异常踊跃. 1927年,世界佛教居士林聘请唐大圆居士在林内开讲《唯识方便谈》,听者甚众.同时,世界佛教居士林出版了他的《唯识易简》,《唯识三字经》,《唯识的科学方法》,《唯识方便谈》等,广为散发.这些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初学者欢迎. 1928年,世界佛教居士林又组织了一个佛学研究会,聘请佛学宿德太虚,兴慈,持松,常醒,王少湖,张纯一,聂云台,唐大圆等为指导员.研究时间为每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下午,晚上.学习和研究方法分别为研习(由指导员指定一段经论,令学员自学),讨论(学员各随已见进行辩论,最后由指导员评判),开示(指导员对学员在研习和辩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或作主题演讲)三个步骤.研究学科有《解深密经》,《大乘入楞伽经》,《五蕴百法论》,《八识规矩颂贯珠解》和《唯识方便谈》等.由于指导员都是有名的佛教唯识学专家,研究的课题明确,研究的方法灵活,故参加研究的人员比较多,而且都有所收获,从而培养了一批弘扬相唯识学的人才. 1931年,世界佛教居士林还开设了一个星期佛学研究会,聘请范古农担任指导.研究时间为每星期日上午.研究内容有《百法明门论之文学观》和《唯识的科学方法》等. 由于世界佛教居士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学习和研究法相唯识的重要基地,参加学习和研究的人数之多,为其他上海佛教居士团体所少见,故而有力地推动了法相唯识在近代上海的流传. 近代上海弘扬法相宗贡献较大并能独树一帜的还有范古农居士. 范古农居士初随谛闲法师学天台教义,有所领悟.后来感到佛经高深莫测,非论难得确解,而疏释论文,莫过慈恩宗(唯识宗),于是精研相宗章疏,甚有心得.尝谓学理高深,莫逾《成唯识论》,行持方法,莫详《瑜伽师地论》,劝人重视学习.1929年,范古农出任上海佛学书局总编辑,后又主持《佛学半月刊》.他用通俗的语言开始宣传法相宗教义.1939年和1944年,范古农在省心莲社先后开讲《唯识三十颂》和《成唯识论》等,直至1948年,他还在该社开讲法相宗唯识诸论,从而弘扬了法相唯识学,培养出了一批人才. 为了进一步培养法相唯识的研究人才,范古农于1942年创办了一个法相学社,社址设在上海陕西北路慈惠北里(即原省心莲社社址).他亲自撰写缘起,订立简章,编订课程.是年12月7日正式开学.学员有沈心师,许国培,章伟川,佘雷等数十人.此外尚有旁听者多人.范古农在所撰《法相学社缘起》中阐明了所以要创办法相学社的原因.认为"唐代玄奘法师游学印度,归译诸论,弟子传习,为法相宗,此盖与他宗对立而言.论其实际,法相乃佛学之通途,凡学佛者皆当宗之".同时感到,一些佛教青年,均奋然有学佛之志,"然以教海汪洋,莫之能涉,诸宗既各有所传,契机亦难一致.唯法相学,则摄三乘以为教,遍五姓而普益,抉择所得,学有攸归.爱议组织法相社,以资进修".该社规定,主要修学课程约分6期: 第一期:《大乘五蕴论》,《广五蕴论》,《显扬圣教论·五蕴章》,《显扬圣教论·五法章》,《百法明门论》,《二十唯识论》. 第二期:《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摄大乘论世亲释》,《辩中边论》. 第三期:《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 第四期:《瑜伽师地论·本地分》. 第五期:《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瑜伽师地论·摄释分》. 第六期:《成唯识论》,《成唯识论料简》,《成唯识论述记》. 范古农本人在法相学社,每周二,四,六下午亲自授课,前后达三,四年之久,从不停辍.此外,还办通讯研究,编辑《法相学社刊》,刊行法相讲义及通讯问答中有关法相重要论文等,以作学员研究之助. 不幸的是,1951年3月,范古农在法相学社讲授第三期课程《显扬圣教论》结束,即卧病不起,于4月12日下午逝世,此后法相学社由学员佘雷,章伟川等重行结集,借世界佛教居士林(在铜仁路)为社址,聘请南京金陵刻经处的游侠居士继续讲授范古农手订的第三期课程.后来因为游侠居士回金陵刻经处工作,法相学社遂无形停顿. 法相学社虽然办学时间不长,学员们对所学的课程也没有能全部学完,但由于范古农居士数年如一日地不断讲演法相唯识要典,使得一些学员和旁听者对法相唯识学有所领悟,从而使法相宗在上海的流传更为广泛,影响更为深远. 在近代上海弘传法相唯识学的还有本光法师.本光法师为南京金陵大学印度哲学讲师.1948年1月,他应上海法明学会负责人胡厚甫之邀,到该会(附设于上海常德路佛教净业社内)开讲〈唯识三十颂〉,每星期日下午开讲(有时为上午).参加听讲的都是佛教界的知识分子,对佛学有一定研究.是年2月中旬起,本光法师继续在法明学会讲《唯识观修法》,改为每星期两次,每次2小时,一般是下午6至7时讲"唯识修观"的意义,7时至8时实习"修观方法".同时随发讲稿,便于听讲者实际修学.本光法师还编写了《唯识学大要》讲义,由胡厚甫翻译成英文,通过法明学会分送欧美各佛教团体.由此法相唯识学不仅在上海更加广泛流传,而且还影响到欧美各国. 总起来说,由于太虚大师和范古农居士等的大力弘扬和提倡,一时间,上海曾出现一股学习和研究法相之学的热潮.特别是一些著名的佛教高僧和学者,他们对佛教理论的研究,大都注重法相唯识之学.当时上海佛教界流行着两句名言,所谓"教宗法相,行在弥陀".意思是说,要研究佛教教理,一定要以法相为宗,要进行修行实践,就必须信仰净土宗.由此可见,法相宗在近代上海佛教中的地位与作用.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