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建筑>>正文内容

佛教文化的宝藏─山崎佛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座隐藏在印度中部的亘古传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壮观、保存最完整的佛塔遗蹟!在印度中波保尔的那瓦巴领土之内,该地为孤立在平原之上高度九十公尺的小丘上。遗蹟以大佛塔为中心,而环布着各时代的佛教堂塔与各种遗蹟此地古代名称为迦迦那衍或迦迦那罗,称之为塔山,未详何时起称作为山崎。从古代印度艺术、建筑的观点来看,此地饶富意义保存不少塔寺的遗址与石刻。   印度山崎佛塔是联合国指定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探寻早期佛教艺术、印度古文明的一部立体史书与印度阿姜塔、中国敦煌石窟、柬埔寨吴哥窟、印尼婆罗浮屠等并列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佛塔遗蹟群。   它的出现,是由於一位伟大帝王----阿育王(Ashoka)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而之後陆续扩建的雄伟大塔,则见证佛教在历史上的兴盛蓬勃;那丰富瑰丽的雕刻,记录着佛陀的生平传说及当时日渐普及的本生故事;传承千年的塔寺,说明了佛教僧侣修行的生活模式;而山崎二塔和三塔中出土的舍利,更确定了佛陀及圣弟子的真实存在。   在山崎,你可以看到印度佛教的雕刻艺术,从早期平板朴拙的浅浮雕,到生动活泼的深浮雕,发展到成熟立体的圆雕,直到佛像的诞生。其中蕴含着东西艺术技巧的完美融合,以及印度本土美学的艺术传承,最重要的是,山崎雕刻中,「不立佛身像」而以各种象徵符号来代表佛陀的艺术表现,为佛教留下了早期无佛像时代的珍贵记录。   而在文化面向上,山崎更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宝库。因为这些主题多样的雕刻,刻划着二千年前的庶民生活、王公贵族、战争行列、苦修景象、以及各种武器用具,足以引导人们走进古印度社会与佛教世界,还原古老的历史影像,回到文化发端的源头。   佛教是经由实践而达至解脱的生命道路,是浩瀚天地间由人一步步走出来的「觉悟者宗教」(Buddha为觉悟者之意),因此能在这广大的土地上留有深浅不一的足迹,拓印着一路走来的辉煌颠峰与筚路蓝缕,若能顺着这足迹,填补历史上失落的环节,配合千古传续的佛典经籍,对於深入经藏法义必会有莫大的助益。然而,佛弟子们却往往疏忽了佛教史蹟文物的价值;不是漠视它为徒俱形式的末流艺术,就是狂热的视它为无上神秘的救赎之物,这两种观点都错过古文物真正的价值所在----因为,它提供一条连接时空断层的路径,让「现在」可以窥知「过去」,进而定位历史的座标,走向难以测知的「未来」。   曾经遍布印度的印度几乎都毁於宗教冲突和时间蚕食,只有位於中央邦莱森平原上的山崎躲过了无数劫难。我们从阿格拉乘坐六小时的火车来到了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后,又坐汽车颠簸了46公里才来到这里。下车环顾四周,眼前只有一座小山丘,上面长着几棵古树,如同历史老人的几根胡须,却寻不见佛塔踪影。爬上山顶後,才看到铁栅栏围着大小不一的佛塔,这就是印度现存的惟一古代佛塔群。1989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玄奘当年在印度长达十几年的考察中,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印度史学家对此大感惊异,於是认定这里并非佛教中心。也许正是它处於佛教文化的边缘,才可以不动声色地保留下了佛教建筑。依据斯里兰卡编年史《大史》和《岛史》的记载,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尚为王储时,有一天他去乌加雅尼处理政务,在毗迪萨城与当地富商的女儿戴维一见钟情,后来娶其为妻,於是在此建庙纪念。依据出土的阿育王石柱和考古发掘,历史学家推断阿育王首先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红砖佛塔。那座红砖佛塔在公元2世纪时被毁,於是巽伽王朝的佛教徒们开始重修,经过安陀罗王朝、笈多王朝的多次扩建,终於在公元450年建成了这片佛教建筑群。从此佛教灵光在这里漫射了1500多年。无奈石头垒筑的历史也不牢固。佛教的衰落,使得印度上长满了杂树野草。到了公元12世纪,那些散漫的根茎在寻找泥土时竟然把佛塔拉扯倒了。小丘慢慢成了印度佛教衰落的祭坛。   直到1818年,英国将军泰勒在莱森平原狩猎时,在这个荒废的山丘上发现了倒塌的石牌坊,认为这里是一个佛教遗址。1851年,英国考古学家卡宁汉对一、二号佛塔进行了发掘。1912年和1919年,印度文物局对文物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共确定了50处佛教遗址,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其中一号佛塔最具代表性。这个覆钵建筑直径为36·6米,高度(不含伞盖)为16·41米,穹顶中央有一个三层伞盖,伞的四周有一方形围栏。塔的中部和底部各有一圈人行道,中间有石阶相连,人可以上下绕着佛塔行走。最外侧的石头围栏上刻有捐款者的姓名。这大概也算是佛教建筑中较早的商业运作。   一号佛塔的四个入口处分别矗立着四个牌楼。这四座造型优雅朴素的牌楼是山崎佛塔的精华所在。这些牌楼完成於公元前1世纪。所有牌楼均有两根对称的石柱,高9米多,两根立柱支撑着三道横粱。横粱之间有三根细柱,上面雕刻有人物、马、象等。这些装饰起到横梁的固定作用。   牌楼上的雕刻主题分为四类:《本生经》故事,佛陀生平事迹,佛教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装饰性图案。佛教故事雕刻夹杂着裸露的人物和性感场景,最富有活力的当属裸体药叉女,她神采飞扬,动作舒展自在,让人感受到了原始佛教的开放与活力。   细观牌楼上的雕刻,可以说找到象徵主义和符号学的源头。整座牌楼可以说是象徵主义作品。在记述佛陀一生的雕刻中却看不到佛陀的形象。有的雕塑只有一匹马,马背上有一把伞,伞下的空白象征着佛陀的存在。雕刻中出现最多的符号是莲花、菩提树、金刚座、法轮和足印。莲花象徵释迦牟尼的诞生,菩提树和金刚座象徵着释迦牟尼成佛,法轮象徵着法轮初转。足印象徵着释迦牟尼四处传教的善行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