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一味的佛法
古今一味的佛法
文/净因法师
一天,曼童子问佛陀,“宇宙是否永恒?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身与心是否是同一物?佛陀死后是否继续存在……每当人们向你问起这些问题时,你总是将之搁置一边,沉默不语,令我无所适从,无法安心修道。”佛陀耐心地开导曼童子,“假使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医生,但此人坚持说:我不愿把这毒箭拔出来,除非我知道是谁射我的,他是贵族还是平民,他的身材是高还是矮,他的肤色是黑色、白色、棕色还是金黄色,他来自哪一个城市或乡村……我不愿取出此毒箭,除非我知道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材料所制,箭簇又是哪种毛制的……曼童子,你觉得此人坚持得对吗?”曼童子回答道:“被毒箭所伤,十分危险,当务之急是取出毒,等到生命无忧之后再思考这些问题也不迟啊。”佛陀以赞许的口气继续说:“同样,由于人生是短促的,而形而上学的问题既多又复杂,如果整天为这些问题所困扰,追根穷源,在还未弄明白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生命已告结束,结果仍然是一无所获。”
由以上故事可知,佛教对玄而又玄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不仅如此,佛陀四处游化弘法之本意,也不是为了建立一整套抽象而又深奥的理论与体系,而是为了解除众生精神上的烦恼。正如佛陀在巴利三藏《中阿含》中明确告诫弟子们,他一生四处教化众生的目的只有两个:一、让人们了知生命痛苦的普遍性,二、生命的痛苦是可以解脱的。由于众生的烦恼千差万别,佛陀对机说法而设八万四千法门。弟子们将这些法门辗转传至后世,最后结集成经、律、论三藏,其目的只有一个,教导众生离苦得乐。从这种意义上讲,佛法是一味的,即解脱之味。无数经论中对此都有明确的论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云:“种种法门皆同一味——解脱味。”《大宝积经》亦云:“文殊师利,我所说法皆是一味——解脱味。”
鉴于此,历代祖师大德常把佛陀比喻为医生,佛法如药方,弘法利生如同医生为病人看病,在不同的情况之下,运用各种法门去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一精神指导下,我们理应鼓励佛教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老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创立新学科,以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与苦恼。
(《明报》2007年11月7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