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24根回廊柱怎么少了两根
应县木塔24根回廊柱怎么少了两根
“24根露明柱怎么少了两根?”“今天哪根柱子休息?”经常有游客这样诧异地问道。看着他(她)们那股子认真劲儿,我们有时半开玩笑地说:“不少、不少,一根也不少,不信你再仔细数一遍。”可是他(她)左数右数就是不够数。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有两根隐形柱他(她)们没计算在内,那就是正南门两
旁靠墙的两根。
据考,应县木塔建成之初,南门和北门的位置一样,游人可在副阶回廊柱内完整地绕塔一周。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根据辽塔的建筑特征,都是东南西北四面开门,而应县木塔阶基上四面都有月台,且二、三、四、五层也都是四面装门。这就是说,木塔建成时,也是东南西北四面开门,而且门的位置都像现在北门那样,设在檐柱明间。内槽只是南北开门。还有,辽代建筑一般都是砌筑厚重的檐墙,如蓟县独乐寺的观音阁,大同善化寺的大殿等,檐柱都用很厚的墙加以围护。而木塔本身比它们规模大,又设内外槽,是双层套筒结构,所以筑两层厚墙用以护柱。时过400多年,一层柱子不堪重负,发出“呼救”。于是,在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维修当中,拆墙增柱,加大围护作用。当时,出于加固塔身的缘故,也顺便把东西门取消,砌墙封堵。专家们发现,第一层的后加柱子与以上各层的后加柱子在用料、加工方面显著不同。第一层现在内外墙墙下的隔减是用明代城砖砌成,砖的规格与在应县古城边找到的明代城墙的城砖完全一样。还有,南门东西两壁的壁画也是明代作品。这些都说明,现在木塔一层内外墙是明正德三年那次维修中改建而成,现测得外墙厚2.86米,内墙厚2.60米,基本上保持了辽代原貌。也正是在这次加固维修当中,将木塔的正南门前移。在副阶南面正中间两边,用砖墙隔断划入塔身之内。虽然只增加了厚不足1米,长约6米的土墙,但作用却非同小可。一是突出了正面入口的明显位置,给人以宏大庄重、宽敞明快的感觉。二是使塔内多出一间“门厅”。由于两重厚墙占去了很大面积,一层外槽原显得十分狭窄。将南门外移后,扩大了内部空间,改观了狭窄环境,这确实是一次非常巧妙而又成功的改革。现在,改造的痕迹在门内两檐柱上仍依稀可见。弄清了这个道理,你就。会知道24根回廊柱一根也不少是怎么回事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