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内观捷径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静观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内观捷径
  台湾隆峰寺 静观
  所谓的内观,就是与我们平常所知道观照我们内心的意思是一样的。而这??所说的捷径,是指一种明白简单不复杂的方法。在此本书上指出很多种的方法,这麽多种的方法,当然我们不可能全部都派上用场,你可以依自己的根基或是偏好来学习。
  首先有介绍身、受、心、法等四念处的修法。观身不净,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这四念处大家都很熟悉。再来有所谓的观息法,每个人都必须呼吸,此刻你必须做的就是觉察呼吸,保持觉知或使心专注於呼吸上,保持觉知、提起正念专注於呼吸上。这时只观看呼吸的出与入,闭眼或睁眼都可以,端视个人方便,但一定要保持觉知,觉知呼吸的进出、进出。这个方法,依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观法,如同一般人的打坐一般,在打坐中数息从一数到十。
  再来除了注意呼吸的出入,还有注意呼吸的长与短。以上的注意呼吸方法,最重要的要领,就是要我们摒除杂念专心於一处。还有一种方式是观五蕴,在[心经]有读到[照见五蕴皆空]。我们凡夫可以用此观五蕴的方法,来注意心念的活动。当你身体出现感觉是疼或快乐,你就默念[受蕴]。当你觉知到想时,就在心中默念[想蕴]。以此类推…
  还有谈到断除禅修当下生起的障碍,[对治妄念]。在禅修时如果我们听到突如其来的噪音,不要惊慌,也不要动摇心念。只要确认[那是噪音]即可,而它不久就会消失,我们心也会回到觉知呼吸上。假如禅观时,想起往事及自己所爱或所恨的人等,也可以观察这些杂念直到它们消失为止,然後杂念就会消失。然而,观照杂念要彻底观照这些干扰直到消失为止。这种方法,不仅用在禅修上还有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常常我们在生活中会有一些非正念出现,如心情低落等,我们都会用一些调剂的方式来逃避它,其实那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隐蔽,因此最好的方式,便是去观照他,直到消失为止。
  在来是[观放下],这是学习放下或去除执取,或者是舍弃,这与前面所说的道理是相同的。行走时,觉知正在移动的脚,步行的动作、步行的方式及步行的状态。当你产生感受,记忆或念头,或对事物觉知时,只是视为自然形成的产物,没有[自我]的概念,就不会执着它,也不会因爱、恨或其他原因而产生执取,因为这些或多或少都含有[自我]的[概念]。这跟我们在寺中师父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观念一样,在没有听到佛法时。可能在心中冒出一个念头或是记忆的影像事情时,我们会随着那个意念而去继续的想,现在才知道随意念而去那是一种[攀缘],是不对的。而必须打死念头打断记忆,如果没有学佛,我们可能会任由心意胡乱想,而现在尽量能保持[正念]把心收摄在佛号上,这个收摄心於一念上是全天的功夫,睡眠时我们功夫差无法做到,但做好净化内心的工作才能算是修行者。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高僧法显传
下一篇:何谓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