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行愆法师:佛学问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8日
来源:不详   作者:行愆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行愆法师:佛学问答
  如何减轻业障
  问:若知自己业障重,应如何是好 ?
  答:若知自己业障重,主要是以忏悔和发愿来消除。忏悔是将自己以前身、口、意三业所作不如法、不合规律的行为以及思想念头都得改造,所谓痛改前非,决心不要再犯。古人有云:“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要时刻提醒自己,守护身、口、意三业,不可再造新的恶业。要是继续造业,只会不断的加重业障,那就烦恼更多了。
  此外还需发愿众善奉行。我们可以透过修持工夫,念佛、诵经、拜佛、 打坐等,又或做种种功德来忏悔发愿,使业障消除。

  为何要皈依三宝
  问:佛教劝人行善,自己做好人、做好事就得了,还需要皈依吗?
  答:皈依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就好像入学之前,要办理注册手续。而随著学年,逐步晋升。由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最后得到大学学位。而佛弟子是以受戒的层次等级而定身份。皈依三宝 ( 佛、法、僧 ) 是最基层。接著等级继有五戒、八戒、菩萨戒等。所受之戒无论是那个层次都以皈依为根本,也是迈向成佛之道的第一步。否则还未算入门为佛弟子。
  况且皈依后,领受三皈戒体,于心性上起著防非止恶的作用,令佛弟子好趣向涅槃大道。

  怎样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
  问:怎样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答 :这须具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对于娑婆世界的一切人事,连我身心都要放下,勿存留恋。古德有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即是说娑婆世界的人民重爱欲,才会生到这里来。不生西方原因就是这个爱见妄想执著。所以首先要放下世间的一切名闻利养,人我是非,当观察世事无常。正如最近美国发生的恐怖袭击,伤亡惨重,两幢世界上庞大的建筑物,在一刹那间被移为平地。如法华经所云:“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世间上无一处是安心之地,所拥有的一切,亦不是永恒的,都是处于变化之中。所以释迦弁尼佛在遗教经中告诫大众,要远离戏论。须具有欣求心,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并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实行多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以一句佛号降伏妄念,令内心清净。若执持佛名号,达到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佛光接引,便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信佛一定要吃素吗?
  问:信佛是否一定要吃素?
  答:佛教主张慈悲为怀,不杀生是愍护众生,吃素戒杀可实践慈悲的精神,增长善根。信佛者能吃素是最好的。而亦有因个人的环境或工作,于不方便时吃三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和不为自己杀。初学者也可以选择初一、十五、或六斋、十斋日吃素。一日吃素,天下杀生无我份。当今世界,吃素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皆因吃素对身体健康带来很多好处,并有以下六种利益:
  ◆ 培养慈悲 ◆ 维护生态 ◆ 有益健康
  ◆ 增强耐力 ◆ 清净卫生 ◆ 促进和平

  死后做功德
  问:人死后有轮回,若已转为人身,那么还要为亡者超度做功德吗?
  答:当人死后,四十九日内为中阴身,这有如一间屋坏了要搬迁,在还未迁入另一间屋之前,就是讲善恶果报尚未判定。亡者极希望有人为其做功德,因四十九日后,便会随自己的业力而受报于六道,即在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道中轮回。假使已转世为人,又有亲眷为其做功德,则可增福报,身壮力健,事业顺利,一切如意等,若在其他道中亦如是增福免灾。
  此外,所作任何功德,生者也得利益,如地藏经云:“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长者閰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所以虔诚为祖先或六亲眷属,乃至十方法界一切孤魂等众做功德,法事如法,亡者占七份之一,其余六份功德生者自利,阴超阳泰,故经云存亡获利。

  人生是苦
  问:人生在世为什么这样苦?
  答:你能明白人生是苦,即是有点觉悟了。苦是由前生身语意三业作恶的因,今生所招来的果报。因果之道,丝亳不爽。《大宝积经》 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由此可知,面对苦果问题,便不该怨天尤人,愤世嫉俗,甚至偏激行恶等。经云:“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所以应当断恶行善,使令恶报转善。从古至今,由积善改造命运的例子,不胜枚举。 袁了凡 先生的一生际遇,就是一个好例证。知道命中注定自己无褔、短命、无子送终及一事无成等,故立志专做善事,以后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寿命增长,功名中举,并且丁财两旺,所以说知道苦,若能断恶修善,这就是一件好事了。若能进一步仰慕涅槃之乐,便要勤修戒定慧之道。当知如是因如是果,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此是面对果报正确的态度。

  七月十五烧冥纸
  问:烧冥纸,烧衣等给亡者是否有用?
  答:烧冥纸或烧衣这些都是民间习俗,认为人死后会到阴间为鬼,而亲友们怕亡者在黄泉道上无钱应用,便在殡仪馆、墓地等焚烧一大堆冥钱、纸衣服、纸屋、纸车等纸扎物。花费甚大。
  从佛教而说,人死后“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随著亡者生前所造之业,轮回于六道 ( 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 之中,因此死后不一定为鬼。即使为鬼,能否享用财富。无福德者,尽管给与更多,都无福消受。有福德者,则能得到所需。鬼也分有财鬼、无财鬼、饿鬼等多种,不但是鬼道,六道众生皆如此。视乎个人的业力,而所受的果报。当然人死后,希望亲友为之做功德。最好为亡者持斋、念佛、诵经。或能将此烧冥纸等费用作为做如印经、供养三宝、修桥、建塔、济贫供需,那就有意义和价值了。若念佛、诵经回向亡者,此功德更加不可胜比,自他皆利。

  诵地藏经
  问:诵地藏经有什么功德
  答:释迦牟尼佛为报母恩,以神通力升到忉利天,为母说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与南阎浮提众生,有大因缘。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说得非常清楚,若人能受持读诵此经或恭敬供养礼拜地藏菩萨,必获实际利益:冤结冰息,业障消除,刀兵火劫,得以远离,还有所求,皆得如意吉祥。
  地藏经地神护法品第十一所讲:“....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具体详细功德,请敬阅地藏菩萨本愿。

  义工与修行
  问:在佛堂当义工,会减少自己修行的时间吗?
  答: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修行”。修是修改,行者行为是也。指修改我们身口意三业不如法的行为。做义工是体力时间和金钱的奉献(布施),大乘菩萨薰修六度万行,布施为首。所讲要带著欢喜心去做义工,透过待人做事的磨练,放下我执,要把做义工作为修行的好机会,并要知道于一切时中,做任何事都可以慑心(修行),例如扫地时可把地当木鱼,扫把当作木鱼槌,来配合念佛号。古德百丈禅师一日做一百零八件事,心中念十万佛。说明终日无论做大小事,念念不忘念佛号,即是做一切事不离修行,可见在佛堂当义工,不但不会减少自己修行的时间,还可以亲近三宝,护持正法,既可求福,又可修慧。希望大家多抽空来佛堂做义工,福慧双修,圆满菩提。

  相处之道
  问:我是佛教徒,但家人信其他宗教,怎办好?
  答:无论是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大家都要互相尊重。身为佛教徒,当然希望合家都能信佛,家人若信其他宗教,相处之道便要做好,首先要尊重他人信仰的自由,不要加以批评或排斥,更重要是自己做好一个真正佛教徒的模范,故必须与大众融洽起来,对长辈恭敬孝顺,对下辈关怀照顾,对其他所有人都要包容,使家人从你的行动中,体现出佛教慈悲喜舍的精神,以身教感化家人,使他们起欢喜心,待因缘成熟,才把佛法的道理,如五戒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等戒条,这些做人的本份,其实跟儒家所讲的”五常”(仁、义、礼、信、智),名异义同,与家人分享,令生敬仰,渐渐建立佛化家庭,达到皆大欢喜。

  菩萨
  问:什么是菩萨?
  答:“菩萨”梵语是“菩提萨埵”,简称觉有情,能自觉觉他,自觉者是觉人生的苦空无常道理,自己精进上求佛道。觉他者是悲愍众生沉沦苦海,发起要下化众生的菩提心。
  菩萨以慈悲为本,广修六道万行,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又名六度波罗密。举布施度而言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指用金钱、时间、物质等去救济贫苦及有需要的人,乃至供养三宝等。法施是用佛法去劝导人们断恶修善。无畏施是以语言安慰于人,如对失意的人,以佛陀的教化帮助他去除心中的畏怖,使其鼓起勇气除烦恼,复得积极人生。
  若布施能达至无相、悲智双运、三轮体空(所讲布施或做任何善事,不执彼此之相及计回报的心),如此不论出家僧侣或在家居士,均可称为菩萨。

  打佛七
  问︰什么叫做打佛七?
  答︰“打”是攻击义,如打断、打掉或破除。佛是觉悟。“七”是数目字,而且有两种意思︰
  ( 一 )是指时间,佛教通常以七日时间为期,精进用功修行,  期求证,又称“打七”。
  ( 二 )是指第七识,我人的第七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此识我执很重,若遇外缘,即执著我法二相,随生起分别计较,产生烦恼,成为生死的根本。
  打佛七是以七天的时间,将思想专注在佛号上,打破第七识我执,既无我,外境一切善恶诸法自然不成立,所讲不会被世间所有人事所动摇,一切欲望所束缚,心灵自然得到净化和解脱。
  打七用功方法很多︰有打佛七,还有打褝七、观音七、地藏七、弥陀七等。此外仍有诵经修持的楞严七、法华七、华严七等等。主要是在此种种方法中,选择一门入手,如打佛七,专念佛名号,在此七天时间,降伏第七识,放下我执,显现自性。古人云︰“ ...... 打得念头死,竖出法身活 ( 佛 ) ”。学佛要实践,那就要多参加打佛七了。

  佛欢喜日与供僧
  问:什么是佛欢喜日,又为何要供僧?
  答:七月十五日 是佛欢喜日。佛制弟子每年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此夏季时间,僧众结集安居修行,也有僧侣在山林树下等处,精进用功办道。于七月十五众僧安居圆满解夏,佛甚为欢喜,故称佛欢喜日。再者七月十五,亦是众僧发露自己或恣举他人在安居期中所犯的过失,故又名僧自恣日。
  供僧者,据《佛说盂兰盆经》所记载,目犍连为其母于恶道中受极度之苦,而请教佛陀解脱之方法。佛陀教诫在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即僧自恣日,以衣服,汤药,具,饮食等置于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仗众僧威德之力,救拔其母脱离恶道之苦。供僧是为报答父母恩故。详见《佛说盂兰盆经》。
  佛教提倡以孝道为本,人人当须忆念父母,生我劬劳及养育之恩,不但今生父母,乃至过去七世父母。故每年七月十五佛欢喜日,欢迎大家发心供僧,令现在父母福增无量,过去父母皆得超升。

  鸡蛋可以吃否?
  问:素食者,鸡蛋可以吃否?
  答:鸡蛋是荤是素,是一有诤议之说(事)。食素者大多数人不吃鸡蛋,也有人认为蛋可以吃,亦有人说力康蛋是素食,有关(此)种种的言论。
  至于素食者可否吃鸡蛋(这个问题),现引古德印光大师之记载:“凡属有知觉者,皆不宜食,虽无知觉,然有生机,如各种蛋,亦不宜食。”可知印光大师亦明确说出蛋是有生机之物,是不宜食的。至于力康蛋,虽无生机也不宜食,若然不小心食了已受精之鸡蛋,便是杀生,同时更有因果报应,古今以来,由吃蛋招致受业果报的例子,不胜枚举。再者鸡蛋从母鸡的下体出生,卵属不洁之物,并惺味重,身为佛弟子,戒杀持素,保持清净最为重要。
  在戒律中虽也有开缘,即除有重病非此物不能治疗外才可方便。现今医学科技发达,能代替鸡蛋之营养品甚多,故无论是力康蛋或是其他蛋类,清净修道人应该戒食。

  佛教婚礼
  问:选择在寺院举行佛教婚礼,好吗?
  答:寺院是求福修慧的好地方,选择在寺院举行婚礼,这一对新人真有智慧。能于三宝台前由法师祝福和证婚,又有参加婚礼双方眷属及众佛友的祝贺,便很殊胜。本苑(香港佛教律仪净苑)也曾多次应信众所请举行婚礼。在婚礼中,法师以“勤、惜、诚”三个字,对新人开示夫妇之道:“勤”是勤劳,要积极工作,把家持好;“惜”是真惜,要惜衣、惜食、惜福、惜缘,要珍惜当下的一切,常怀感恩心;“诚”是真诚,夫妇相处,不要隐瞒,要坦诚相待,和睦共处,还要尊敬长辈,孝养父母,在外多行善业,不取非份之财,以佛法的精神,作好榜样,感化家人一起信佛,建立佛化家庭,护持三宝。
  得到法师的开示,一对新人更加明白相处之道,要以法师的教诲为座右铭。与会亲友,无不感谢三宝恩典,同声赞叹法师慈悲。所以说,佛教婚礼比一般婚礼更加有意义,更令人难忘呢!

  围炉
  问:围炉是什么意思?佛堂年尾也有要围炉?
  答:“围炉”在北方人来说,人人都知道,是岁晚一项很重要的节日;但南方人就比较少知道围炉的意思了。其实围炉即团年。
  古人有谓:“游子在外,岁晚返家,共庆围炉 ….. 。”意谓一年至尾,所有因读书、经商工作、游玩等离家出外的人,都要在年晚回乡,与家人团聚,并向长辈报告年来境况,恭敬供养,计划将来。况已在家乡眷属当然一起团年。
  佛堂为了摄引大家,广种善根,以俗勾牵,在晚岁亦举行围炉法会,于佛前上供,师父们与信众们相聚,除师父开示外,有机会给大家向师父请教,订定新一年的修行及护法、自他俱利的工作。围炉包含了团聚、请教,还有给大家一个归宿感。因为三宝是真正的皈依处,所以大家岁末既来到寺院围炉,又能亲近三宝,聆听法要,这是很有意义的团年,欢迎大家有因缘来佛堂围炉团年!

  烦恼
  问:烦恼如何解决?
  答:烦恼的根本是无明,无明即事理不明,愚昧的意思。由于无明导致思想不正确,引起待人处事执著或偏见,内心产生七情六欲的烦恼。人生是在顺逆的环境中生存,如果心被境转,就会带来很多烦恼,如何解决烦恼呢?于顺境快乐的时候,例如听到悦耳之声,赞美之言,心能做得了主,不遂波而流,得意忘形或傲慢心起;假使碰到逆境时,若受人讥笑毁谤,或失去所拥有的财富变成破产,又事业成功转眼为失业者,亲人亦会分离等等,必须面对现实,勇于承担,不怨天尤人,能提起放下,无论在顺景或逆景,对于人生的苦乐得失,及一切的际遇看得淡泊些,不要太计较,万事随缘,以平常心待人处事,无明我执便渐渐破除,本具的智慧觉性不断提高,烦恼自然迎刃而解。

  拜 忏
  问:为什么要拜忏?
  答: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会犯错,有时会讲错说话,或做了损人利己的行为,社会上最容易犯的小妄语。例如正在写字楼办公,但不想听电话,便叫人告知对方不在。或为了自己的工作地位,同事之间搬弄是非。又或者做假账,隐瞒政府,逃税等等,这里包括身、口、意三业,有心犯的罪,无心犯的是过。但自己能觉醒自己的错处,是一件好事,内心有觉照反省,才会改错。忏除过往之恶,悔过后不复做,就是忏悔。若常能修持忏悔的心,不覆藏,会使生活清净自在。忏悔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对首忏悔,在善知识面前发露忏悔,使得清净。立功补过,如以前口业不清净,现今多念佛、诵经。杀生重者,护生、放生等。一切罪过,可通过拜忏的方式,在佛前虔诚忏悔,籍佛菩萨的加持,共修的力量,使业障消除,身心自在。拜忏有多种,如药师忏、梁皇宝忏、法华忏、三昧水忏等等。有很多道场都举行拜忏,本苑每月第一个星期日的拜大悲忏法会。都是求忏的方法。

  信佛教即是拜神吗?
  问:时常见一些人喜欢供奉黄大仙,齐天大圣,妈祖娘娘,车公等拜神的婆婆,他(她)们都称自己是信佛的。这些都是否佛教?
  答:拜神绝对不是信佛,你问的上述信仰的都是拜神,是民间信仰习俗,佛是觉悟者,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悟性,而信佛与拜神不可混为一谈,信佛不主张拜神至于有些坊间,神祉神灵等,其实与佛教无关,只是一般人将风俗习惯有所混淆,以为拜神及烧衣纸等都是佛教。佛教是一个甚深微妙的法门和信仰,志在除人们心中贪嗔痴,解脱烦恼,故不存在盲目拜神外求,抱有交易的态度。佛教中有礼佛或拜佛的内容,但是一种表达对佛的尊敬,放下自我,身心自在。 希望大家多看一些佛教的书籍,会对佛教有更好的认识,树立正信吧!

  念佛与吃素
  问:不吃素可以念佛吗? 我不是持素的,但听人说念佛要净口,那么我吃过荤可以念佛或念经吗?
  答:佛教的方便之门常为众生而开,不持素者,当然也可以念佛或念经的。但若能持素念佛,或念经,是你对众生有慈悲心,当然是功德无量了。有云念经或念佛宜净口的意思有几个方面;一,荤食后,所讲要注意的需漱口。再者要好看自己的口业,不要道三说四、挑拨是非、时常妄语,喜欢骂人。另者要杀戒,可食三净肉,(1)不见到有场合在杀生,(2)没有听到杀时凄叫声,(3)又不是为我食而杀它。待条件许可时食素念佛,是为真正的净口。

  业力
  问:何谓"业力"
  答:"业力"印度的梵语叫羯磨,意思是行为或造作。是指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活动造成的一切行为,叫做业。这一种业,存在于心中,都会留下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佛教称它为业力。业力好像影子一样,紧随?我们不放,而这业力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为,形成新的力量。从性质上,可分为善业和恶业,简单来说,人的命运是被业力所驱使,人生是由业力而来,死则随业力而去。佛教根据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规律,认为行善得乐报,行不善得苦报,并将这种善恶之业感召的苦乐果报,称为业报。每人所作的业皆产生一种力量,百千万人的业就产生百万人的力量,这就是共业。明白此道理,依佛法修行,"诸恶莫作,?善奉行"。便可把握人生前途,超出业力及生死轮回。"业力"印度的梵语叫羯磨,意思是行为或造作。是指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活动造成的一切行为,叫做业。这一种业,存在于心中,都会留下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佛教称它为业力。业力好像影子一样,紧随?我们不放,而这业力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为,形成新的力量。从性质上,可分为善业和恶业,简单来说,人的命运是被业力所驱使,人生是由业力而来,死则随业力而去。佛教根据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规律,认为行善得乐报,行不善得苦报,并将这种善恶之业感召的苦乐果报,称为业报。每人所作的业皆产生一种力量,百千万人的业就产生百万人的力量,这就是共业。明白此道理,依佛法修行,"诸恶莫作,?善奉行"。便可把握人生前途,超出业力及生死轮回。

  信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问:我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在家中要做饭,但佛教主张素食,令我有点两难,故想请问信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答:素食荤是个人选择,但能戒杀持素者不单能体验和实践佛教慈悲,对众生平等的精神,而亦因你慈悲持素,功德无量,善报自受。若然是家庭主妇要做饭菜,也应以不杀食为原则,只取“三净肉”,即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者,例如冻肉等,但这是权宜之举,并不表示佛主张大家吃“三净肉”,最圆满当然是举家持素,免受业报之苦。但若因缘未成熟,则无须勉强家人持素,而个人持素,也以不引起别人烦恼为原则,毕究持素并不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持素的重点是对众生的慈悲和恻隐之心。 况且,纵使不持素,也不应再杀生取食,例如宰鸡杀鸭、生?海鲜等,如此不单与众生结怨,将来冤冤相报,果报自受,为贪一时口腹之欲,实在不值得。而且正如佛陀在佛经中说人吃肉,有机会吃掉过去世的父母、夫妻、眷属等,是很可悲的事,并有因果轮回,故奉劝大家勿杀生、吃肉。

  祭祀祖先
  问:请问法师,清明过节,我家人祭祀祖先时,以鸡鸭猪肉酒等荤食来供奉,这样对不对?
  答:请勿以荤食供奉祖先,更不能杀生,祭祀祖先这是民间广泛流行的风俗。因为祖先死后,无论生善道或恶道,而后人用荤食或以杀生等来供奉他们,不单是你家人种下杀因,更添先人的恶业,苦上加苦。故家人应以佛事,或念佛念经,予以回向,让先人得益,才是对先人的最好供品。

  灌顶
  问:什么叫做“灌顶”? 有什么作用?
  答:“灌顶”是密教常见的一种法会仪式。谓诸佛护念,以大悲水灌顶,使菩提不退,圆满佛果之意。 但最初的灌顶不是用于宗教上,灌顶仪式起源于印度国王登基时的加冕,相传记载印度恒河之水是从天上而来,称为圣水,当时婆罗门教之祭司常用圣水为国王灌顶。而后来密教的灌顶是得到密法的传承(即传法)和加持,经过灌顶后,正式进行修持此法门。但灌顶之前,必须清楚了解修此法门的要求,自己的能力能否完成。如规定功课每天持咒多少遍,大礼拜,有否指定时间完成持咒数量,须否闭关修持等等,这就是密法的灌顶,而藏传佛教传法是个别传授的。修学密法的要求须依止上师,绝对服从信任及恭敬上师的,跟随著教导修学。但目前普遍性的灌顶,亦即是所谓结缘灌顶,令播下善的种子。

  转世
  问:西藏密教有“转世佛陀、菩萨”之事,是否真实?
  答:密教会有“活佛”或“转世第x世法王”等名称。但不会有“转世佛陀、菩萨”的。要明白佛陀已达到觉行圆满,不用再转世,只会化现世间,为救度苦难的众生。但绝对不会自称为佛陀,或某菩萨。古时有一寺内有两苦恼和尚寒山和拾得,在香积厨修行,后有人发觉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现,便马上逃进山隙中,无影无?。真正的佛菩萨不会告诉你的,若然有人自称是佛或菩萨的转世,那便要小心。 据藏传佛教“活佛”,华译是转世者的意思。不要悟会是活的佛陀或转世佛陀的意思。须知能转世的都是大修行者,具有大悲心及道德,功夫已达到自知时至,及将来会投生哪一家,父母的名字等等。转世后,自己亦会识别过去曾用过的物品。这是多生多劫所修来的,心怀大悲愿力,来人间化度众生。但现今末法时期,社会混乱,并不排除有人挂著活佛或转世法王的名称来敛财行骗,作不好的行为。 真正的活佛或转世法王是宗教领袖的传承,权力的接班人,具有崇高的地位。转世后,亦要经过学习经教、持咒,研续各派的教理,辩论,闭关等种种的训练修持,才可成为大成就者。

  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问:学佛是否一定要出家?
  答:佛法是一门教育方法,以佛陀觉悟的真理来教育大众,整个教育制度是从次第而上,因分有不同程度的学科可以学习,修学者亦分有出家众及在家众。作为弟子(即学生)者可分七众,出家五众是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及式叉摩那尼。在家二众是优婆塞及优婆夷,七众弟子都是以修学的程度不同而划分。出家以修持戒法较为严格,并且全职投身于佛门,终身奉献,以佛法真理行持及代佛宣言,荷?如来弘法利生的使命,从而摄引众生趣向菩提。能发心出家当然是非常殊胜,但也要看各人的因缘。总而言之,佛陀的教育广博无边,无论出家在家都可以学佛。

  轮  回
  问:请问法师人死了是否会变鬼?再投胎时是否一定可以再作人呢?
  答:谈鬼谈投胎,有的人以为是迷信,说有投胎轮回,只不过是劝人不要作恶而已。其实除了警惕世人不要作恶,还要明白因果的重要性,我们的生命不只是一期的,会跟著因果而定,所以人死了不一定会变鬼,变鬼不过是坊间之观念,在佛教的角度来说,人死后会按业力而有六道轮回,故不一定入鬼道,也不一定投入人胎。佛教认为人身是相当难得,善业重的人生天、人、阿修罗等三善道;恶业重的则生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是故去处如何,全看自己所做的是什么因了。若生人胎,也不一定生为中国人,或在有佛教文化之地,故今生能听闻佛法,当勤精进修行,好好把握当下,把握今生。

  还神
  问: 师父,有位太太谈到年头跟观音许了什么愿,并许诺年尾会“还神”,供大量红鸡蛋,烧衣纸,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请法师解释一下。
  答: “还神”是民间习俗,是与佛教亳无关系的,佛教没有所谓“还神”的思维。佛和菩萨不是我们凡夫所想,要酬谢,而心中有无量慈悲的大觉者,不贪受供养的,我们可以参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了解观音菩萨慈悲度众生,救苦救难,从来是不问得失,不问酬劳的。而在佛经中载,阿难尊者问佛,以什么供养佛最好呢?佛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即是以佛法作利众的事,可见佛的心是多么的清净,若问供养,反而是鼓励人们做利众的事,就是对佛最大的供养了。
  若以美食来供佛,来表敬意,也要以合适的供品,不要像有的不了解佛教的人,竟以酒肉及烧衣纸供佛,实在罪过。而鸡蛋是卵生众生,当然不宜用以供佛、菩萨。

  放 生
  问: 放生意义是什么?
  答:“放生”二字,放是释放救拔的意思,生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称为众生。佛教慈悲为本,对一切众生,(异类动物),起爱护平等心,如被人擒或被关甚至杀害,命在垂危之际,将之买回,经过仪式,三皈,说法,释放大自然,令之逍遥自在,假使命终也得超升。每个众生都有灵性,都有其父母眷属。所以放生能得长寿,康宁,眷属和睦。社会上人若能放生、护生,世界也就和平安定。有偈云:“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刀半夜声。”放生功德无量。

  仇人
  问: 请问法师, 如未相识已是仇人, 这是否表示我们前生己结怨, 本人身边有两位女小人, 苦缠著我, 使我十分烦恼, 请问法师可有方法可化解这种仇恨, 当我心烦的时候, 只好念著心经, 求法师指引, 谢谢!
  答:你问的问题是未相识己是仇人?这个“仇”字是自己心生嗔恚,怨恨,所以才会有仇人。佛教重视因果,如果自己没有对不起人,若对方对你不好,令你烦恼,这是有前因,应想过往曾对不起人家,烦恼应该面对它,放下它,解决它,你身边有二个女小人苦缠著,但她们为什么要缠你?先要反醒自己,也要与对方讲清楚,不要反目成仇,怨结要及时解决,勿把怨结加深,或带到来生,有谓:怨怨相投何时了呢!既知是有因必有果,现在所作行为要谨慎,时刻注意自己待人处世。你己有念心经,是很好的,再抽暇听闻佛法,多念佛、诵经求忏悔,使业障消除,冤结渐渐释解,人缘也自然会好,家庭便美满。

  念观音菩萨往生
  问: 请问法师,念观音菩萨圣号,能生西方净土吗?
  答:念观音菩萨圣号能生西方净土。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都是阿弥陀佛的二胁士,常住极乐国土,辅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若念阿弥陀佛名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也可能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但最重要是发愿,愿生西方。故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圣号都是一样的,只要对于那一尊佛、或菩萨的圣号契机,一心专念,临命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乐国土。

  供佛水
  问: 请问师父,佛前供水在共修会时,是否要打开?
  答:你这共修会时,是甚么时候?下午、晚上或早上共修,如果下午、晚上还在搞这供佛水那就不对了,供佛水是早上,早课或者上午念经、共修之前,把煲好之供佛水,或蒸馏水倒在供佛杯里,?好?,念经或共修时,不需要打开?,这供佛水可以喝。寺院里一般情况,到了下午晚课时候,将这供佛水倒在出食杯里,用来蒙山施食,供佛水也可以绕花上。 佛力无边,不可思议,只要你心诚,感应就灵,不是要打开供杯?,共修时,经就念进去,不打开?经就念不进去,打开?灰尘走进去反而不好。

  信佛念佛要归依三宝吗?
  问: 请问师父,老人家没有归依三宝,只念“阿弥陀佛”佛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请师父开示。
  答:三宝者,有常住三宝及自性三宝,前者属事,后者属理,请参阅“皈依三宝的意义”一书,内详。你所问的问题,是要皈依三宝,因为事理要分明。有些居士执理废事,也有些执事废理。执事废理者,不明自性三宝,虽有念佛,只向外求;执理废事者,他认为心中具有佛就够了,不必皈依,即使认为阿弥陀佛是我的师父、我的老师,我信佛就可以了,不必再皈依三宝,这种情况表面看来也没错,但阿弥陀佛只是三宝之一,还有法和僧二宝,其实佛、法、僧三宝是一体的。如此执理废事,便事理不圆融。既然释迦牟尼佛是你师父,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法是佛所说的道理,僧团是佛陀所成立的,你为甚么不皈依佛、法、僧三宝呢?所以希望老人家,若然没有归依三宝,只念阿弥陀佛,能尽快皈依三宝,再加上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有份。

  意识力
  问: 请问法师,我们人活著是不是靠意识力生存,意识从哪里来,死后往哪里去?
  答:关于我们活著是不是靠意识力生存这个问题:是的,这意识我们佛家也叫神识,世间人所说精神,我们这个肉体和精神和合才能生存,如果身体坏掉,意识便离开这个身体,专是一个意识不能成立,假使这个身体没有意识,这身体也不起作用,意识与肉体二者和合才能生存,我们人活著是靠意识力生存的。意识从哪里来,死后往哪里去?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意识从哪里来?是从一念无明所动,如水起波,起幻无穷。身体是异熟果,经云:“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要问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死后往哪里去?所讲:十方法界天堂地狱皆由心造,现在播下的什么因,将来所受是什么果,也就是死后往那里去的路。佛门里面禅宗,有一千七百多个公案,这是其中一个:“生是何来,死是何去?”为更加明白,要自己去?!

  饭前念供养及发愿
  问: 师父慈悲,是否在任何时间,吃素之前都要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
  答:这也要看自己的情况。如果这个场合容许你这样念供养,是可以的;假如不方便,可以心念,也不一定要合掌,要看当时的环境,因为和我在一起的人,看见我这样念的时候,会影响他们的看法,又或者你们居士在家里,未必全家人都信佛。恐他们不喜欢,你要看情形。不单是吃素之前要念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总之在吃饭之前,都要想一想,饭食来之不易,所以把这碗饭来供养三宝,同时发愿,只要我有生命,我有呼吸,要为大众做点好事。愿自己能断恶修善,起一个惭愧心、一个报恩心、一个回向心。食饭之前念供养及发愿是好的,环境条件不方便时可心念,至于口念与否,可酌情自量。

  居士唱华严字母
  问:华严经里说善财童子经过五十三参,唱华严字母四十二个字,唱字母方能成佛,我们在家居士修读唱诵华严四十二字,可以进入般若波罗蜜门吗?
  答:当然会呀,“华严字母”根据“华严经”,共有四十二个字母,由善财童子向众艺童子?学请教得来的,即是众艺童子向善财童子传授这四十二个字母,叫做修学菩萨行的“字智法门”,四十二个字母,就是四十二个“陀罗尼”,但不能用文字来解释,好像我们持咒一样,也是不能用文字、语言去解释。唱诵华严字母功德很大,正如华严字母的总回向中所说:“四十二字妙陀罗,字字包含义理多。……梵韵满娑婆,功德大,法界沐恩波。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涂,共入毗卢性海”。你们发心唱诵华严字母,这是很难得的,如果唱得好,发自真心,令内心平静下来,不但居士,四生九有,一切众生都能入波罗蜜门,即同登华藏世界彼岸而成佛。

  护法居士的任务
  问:师父慈悲,请问法护组的任务是甚么?
  答:护法的任务,每间寺院的要求不同。寺院是修学又是弘扬佛法的地方,需要各方面的护法人才,例如要打字,把资料输入电脑,你会打电脑就去打电脑;如果有人设斋供众,便要切菜煮饭;需要人手做清洁,你会扫地就发心去扫地;这几天来本寺听讲座的人很多,一日数次有人发心去洗厕所,这不是说他没有其他才能,而是他肯发菩提心。如果你说护法的任务一定要懂得打电脑,若然不会打电脑,就做不成这个护法了!所以要根据寺院的需要、自己的能力、发心的程度去护法。无论做任何事,如果内心谦下,外行有礼,这两句话很重要,所谓对自己有要求,对人家能宽容,用个欢喜心、平常心,尽力而为,这样才能从护法当中求福修慧。

  多做义工与修行
  问: 法师慈悲,请问很多道场缺少义工,多做义工,会不会影修行?
  答: 这个问题,要看你自己会不会修行。在一个道场做义工时,对每一件事或每一个人,都要有欢喜心,不计较、不求回报,这就是修行。假使你做了事情或做多了事情,付出了体力、时间乃至金钱,不但得不到表扬,有时反而受到批评,这时候你能不能接受,会不会产生烦恼呢?这都是考验,修行是在磨练中成长的。有一种人在道场时间长了,司空见惯,对三宝缺少了恭敬心,对师父不在乎,对其他一切人事样样都看不顺眼,执小节,妒忌、骄慢、起种种分别心,产生种种烦恼。俗语说:初信佛时大殿柱也是佛,时间长了佛变成大殿柱。这样对自己的修行会做成障碍,也给人家带来麻烦。 为道场做义工,这是修行的好机会,当生欢喜心,默默耕耘,只管付出,不问收获,自已不会生烦恼,更不会把烦恼带回家,这是真正做义工。至于去多几个道场做义工,这当然是好,但要衡量自己的时间及体力,还要看自己有无定力,因为道场去得多,对人事方面接触多,心念容易散乱,那就找一个自己觉得有缘的道场,在那里专心护法、修学;当有了定力后,时间也可以抽得出来,体力亦应付得来,你可以选择去多个地方做义工,一边做一边学,看得多,学得多,学习无量法门,对自己修行也是一个好的训练。总之发心做义工是好的,对修行不但没有障碍,而是一种增上缘,福慧双修,双管齐下,求福修慧,往生有分。

  绕佛
  问: 请问师父为何要绕佛?绕佛有什么意义?谢谢。
  答:修行人用功办道,动静要结合,坐的时间长了,身体要动一动,绕佛、经行、跑香,能速进血液循环。不论身体在动或在静,心都要保持平静,不忘正念。初学佛人,坐时比较容易摄心,身体在动会影响心念的专注。要练习动静都能做功夫,在绕佛、经行时,你可将大地当木鱼,脚是木鱼槌,一步一佛号,右脚踏地时念“阿弥”,左脚踏地时念“陀佛”…。一句佛号,坐能念,动也能提起。渐渐于行、住、坐、卧中都能运用自如。

  天堂与地狱
  问: 请问师父,有法师说:“天堂不在天上,地狱不在地里”,师父的见解如何?
  答: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对理来讲,天堂地狱在自己心中,不但是天堂地狱,而且十方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一切众生(包括地狱),都是在我们心中。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个很易懂的例子:人在苦恼之时,见到好看的东西根本不会去欣赏他,好吃的东西都觉得没有味,最好的环境都不称心,时间过得特别长,不容易过,这就像在地狱里受苦一样;如果心情好的时候,虽然环境不好,也觉得如意,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再者,我们念佛因就和佛相应,我们的心当下就和佛打成一片,现前就是佛了。我现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就是菩萨。乃至行五戒十善就与三善道相应,存有贪嗔痴三毒心便是在三恶道了。对事来说,天堂地狱不可否定!是有天堂亦有地狱,欲界、色界、无色界,直(竖)来说,二十八层天,横来说,举忉利天,有三十三天,地藏经里面说:有十八层地狱,五百地狱,无量地狱,天堂地狱是由心主使身口去造种种的业,播下这个因,结了相应的果,所讲:因和果是丝毫不差的,如是因如是果,对事来讲,有天堂,有地狱;对理来讲,心净即国土净,如八关斋,我们不造业,不去犯法,地狱都关闭了,天堂也不存在,因为心净,本身所在地就是天堂了,天堂地狱一切唯心造。

  文疏
  问: 请问法师,在家居士是否可以在法会上,宣读文疏?
  答:宣读文疏,是一种善巧方便,佛教有无量法门,根据众生需要,宣读文疏,这是恒顺众生,因为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初信佛者比较执著,觉得宣读文疏,有名有姓,佛菩萨才知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只要你发心,不论读与不读,佛都会知道。至于在家居士在法会宣读文疏一事,如有出家师父,当然要请师父主持法会读文疏;若没有师父在,需要读疏,居士去读,也是一种方便,现在也有些道场,在家居士当维那,居士讲经,这种发心是难得的,做法会时主要有诚心,注意威仪,心念专一,求福修慧,恭敬三宝,如法如理。法会是一种“以俗勾牵,令入佛智。”所谓:信佛要进步,勿停留在做法会上,要勤修戒定慧,开发自性,这才是真正法会。

  在家居士与缦衣
  问:请问师父受了在家菩萨戒的居士,可披缦衣否?
  答:受在家菩萨戒的居士,或受五戒的居士都可以披缦衣,但绝对不可以披五衣,五衣是出家人三衣之一,是名福田衣,把一块布割开五行,每行再截开一长一短缝成,又名劳动衣,在劳动时如扫地、洗碗等披上。五衣的作用是要使自已生惭愧心、忏悔心,令舍弃欲望;又能树立威仪,令众生欢喜,给众生种福田,自他两利。缦衣,又名钵吒礼忏衣,是一块布没有割开的,所以不是福田衣。受了在家菩萨戒或受五戒的居士只可披缦衣,用作礼佛求忏悔。

  念彼观音力,水火不能漂烧?
  问:请问师父,弟子是初学佛的人,在普门品偈里,念彼观音力,大火不能烧,大水不能漂,是不是我们跳入大火不能烧,或者跳入大海不能漂。
  答:佛法有事与理二个方面,对事来讲,诚心念观音菩萨名号或恭敬供养观音菩萨,有不可思议的感应。以前有个柴夫,见到一个木头,心想将雕成观音菩萨,就将藏在门后。有一天在山上砍柴,?见?居起火了,火势猛厉,看到自己屋顶现出白衣观音菩萨,回到家里,一点都没有受到火灾损失,他很相信这根木头观音菩萨的灵感。理来方面说;火指我们内心的无明火,烦恼、愚昧、欲念、嗔恨心,比老虎、毒蛇还厉害。若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把自己的心火平息,能降龙伏虎。水;是比喻爱河,有河流,即烦恼流,从此岸娑婆世界,到彼岸西方极乐世界,中间距离河流抵柱,不能通往,观音菩萨,像一个船,将此岸渡到彼岸。我们一心称念观音菩萨,感应自在目前。

  在寺院拜佛有次第吗?
  问:请师父慈悲解答下列的问题,谢谢!在寺院拜佛,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祖堂,请问有次第吗?应先从那一个殿开始呢?
  答:寺院是有很多的殿与堂。从三门进入寺院,有四天王殿,见到弥勒菩萨,一问讯,再到大殿礼佛三拜,可以不用拜垫,五体投地在东单或西单拜,不一定走到大殿中央,无论在那里拜,佛菩萨都一定知道的。大殿里有个主垫,这是大和尚礼佛用的。还有,若有人在拜佛时,不要在他前面走来走去,不要喧哗,不得衣缠颈或腰及置肩,不可随便涕唾或吃东西。总之到每个殿与堂都要有恭敬心。不一定每个殿堂都一一去拜,拜一佛即无量佛,无量佛即一佛,最重要是有诚心。

  义工与礼佛
  问︰在寺院共修前后,我们义工要在佛前布置或收拾,但有很多信众在礼佛,我们接受得起别人的礼拜吗?
  答︰是接受不起别人礼拜的,出家师父们也接受不起。信众说顶礼师父时,师父多答曰:“礼十方诸佛”,并没有接受人家的礼拜。有说:“受人供养快刀割肉,受人礼拜乱箭射身”。所以说明你拜的是十方诸佛,不是在礼我,我没有受礼之心,根本没有这个念头,这样才对。你们义工要在佛前布置或收拾,不是特意站在那里接受人家礼拜,是为了工作所需。但也要看情形,若有人在礼佛,衡量一下事情可否稍等一会才去做呢。信众也要自觉一点,法会完毕要清场,应该要懂规矩,尽量不在此时、此地礼佛。义工为著道场布置或收拾,是为三宝,为众生需要,这个都是可以的。

  忙碌人修行
  问: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应用什么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来修学佛法,请法师开示?
  答:忙碌的人修行,应该多念佛。《无量寿经》云:佛陀于因地修行时,曾发四十八大愿,只要有人致诚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其中第十八大愿说:“若志心信乐,欲生佛国,乃至发往生之十念,则悉得往生。”佛陀慈悯众生,每日能有十个念头与佛相应,便可生西方!宋代慈云大师对最忙碌的人说,每日念十气佛,早晚定课,面朝西方或窗之方向,合掌称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大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可念阿弥陀佛四个字或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著呼出去一口气之长短去念,用意不用力,共念十口气,回向时发愿求生西方。除此之外,于行住坐卧中多念佛,令思想专一,临命终时即得往生极乐。讲到修学次第,首先要皈依三宝,皈依是舍邪皈正,听从师父之教导,并以戒律为做人之守则,进一步,再受持五戒,以念佛来摄心,念佛有四种方法,不论持名、观想、观像或实相念佛,看看那个方法比较受用,自己去选择。

  “布萨”是什么、插香要如何
  问:请问法师,什么是布萨?又插香于大殿门外的香炉时,要把香分开一枝枝,还是一束束插入香炉内呢?
  答:先讲布萨,布萨即是诵戒。出家众受了具足戒、菩萨戒,都要每半月半月诵戒。诵戒是以戒本所说的来与自己对照一下,把已接受的戒法、戒条、戒行在这半个月内,看看做得如何?所谓有没有违反戒法。诵戒好像用一面镜子来照一下自己,反省自己有没有缺点。做错了,马上要忏悔,再从头开始,把事情做好,把错的地方弥补过来。在家居士受了菩萨戒,也应每半月半月去布萨。  第二个关于插香之问题,如果你手上拿著三支香,当然分开来插,不要整束香插入香炉内,三支香约一寸二距离。带去寺院之香如果太多,可以放在寺院里,交给常住或负责香灯的师父,在寺院里做早晚课或做佛事时帮你点,功德也是一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玄妙镜(2)
下一篇:细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