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综论>>正文内容

谈中元话盂兰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蔡明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谈中元话盂兰
  蔡明田(古晋) (一)序言
  己有一段时间没有写佛教的文章了,适逢农历的七月间,大家似有其事谈鬼论怪,这也引起我的兴趣。中国民间所谓鬼节的七月半和大家谈谈鬼话,并论佛教所提示的"佛欢喜日"意义,同时藉鬼话的叙述和佛法的阐释,给大家了解中国民间的七月半,鬼节传奇的来源,以及道教所论的中元节,尤其是佛教所提倡的,盂兰盆盛会的由来,和其意义及其演变,以疏解大家在思想上对农历七月之迷信,妄想和恐惧心态。
  (二)中元节的起缘
  中元节在中国民间流传很久,而中元节之起源是取之于道教之"道藏经"内之经文之三元节日其中一,据记载农历正月十五是天官赦罪日,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是地官赦罪日,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是水官赦罪日,誉为下元节,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亦称为三官。根据道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其先祖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会集于天界听取"九地灵官"报告并检定人世间之罪福所归。故此道教中人为庆祝其宗祖一年一次之集会,而大事铺张设坛建醮,献花供果,祭祀祈求,也藉此而求福舍罪求安乐。
  在此节日的庆典中,道士们除了斋戒洁身外,还焚香点烛,张灯结彩,拜天拜地,并有诗歌般朗诵的经文,敲钟打鼓,极富文化及宗教气氛,庆祝大典既壮观又庄严,这便是中国早期道教之庆中元。中元原本是道教主要的庆典,后因流入民间,亦成为中国部份地区之民间之节日之一,因为不如法的民间推行而失去了道教原有中元节的宗教气息,甚至越演越脱轨,最终成为极迷信的中国民间习俗,不但是拜神同时也是祭鬼,甚至把农历七月形容为鬼节。
  (注: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非历史性人物,只是因为信仰上的需要而拟议出来之神化人物。)
  (三)演变中之中元节
  中元节在中国民间流传之久远,而其本质也含有不正确的宗教行为,然而慢慢又演变成为变相之中元了。目下许多华人庆祝中元节时,是拜神祭鬼、杀鸡宰鸭、羊猪共奠、焚纸衣、烧金银纸,并称之为"中元普度",而且把它当为是华人之宗教活动的一面(无论这种活动,是不是关系到宗教,一般人却认为它是宗教活动),不但使中元节之气氛,演变成为极迷信,而且渲染出满天神灵,满地鬼魂,自我紧张,更有者,把中元节变成为"鬼节",一些家庭把拜鬼再进一步成为拜"好兄弟",把罪恶深重之鬼趣众生,也称兄道弟起来,尤其可笑无聊,还有将中元节当为是阎罗王打开鬼门关,让鬼趣众生到人世间觅食。中元节虽然是道教中之部份宗教活动,本来是具有道教祭祀庄严仪式,可是不知由何时被误认为是祭鬼拜怪,并施食鬼趣众生的节日呢?已无法稽考。
  (四)中元节非盂兰盆胜会
  道教之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节,因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胜会,所以在无意中把两种不同宗教仪式和意义内涵之祭事混淆,把中元节与盂兰节当为一事而庆祝,这是可理喻者,可是如何会把庆中元和施食度鬼魂联在一起,这更使人迷惘。查施食度鬼魂,原是出于佛教之"瑜珈焰口施食"及"蒙山施食"而来、瑜珈焰口施食法门的由来,是由于佛陀的弟子阿难修禅定中获得鬼王面然相告,面然鬼王由于阿难是修行用功的比丘,而阿难尊者的寿命又危在旦夕,特来相告阿难,三日以后命将终结,投生在饿鬼道中,为此阿难尊者驰往问佛,则由佛陀启教并借此因缘宣说"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藉焰口施食仪规,以众僧结夏安居所修无量功德力,设立盛大法会诵经持咒回向求者并普度受难之饿鬼众生使之业障消除而使超生,这种普度回向的功德是无量无边,并因念佛念法念僧之因缘,建立自身清净功德,消除自身业障,这才保住阿难性命使世寿增长,这便证实瑜珈焰口施食法门的功德和功能,这法门能予饿鬼道的鬼趣众生施予法食,使之法性清净,脱离恶业,远离苦海,超生净土,这才是佛教所提倡的超度法门之本意。(所谓法食并非一般性食物之施予)。
  放焰口施食法门,并不限于七月十五这一天,确实上施食法门,一般上在佛教的法会上均有此方便,也不局限于任何法会上,或任何节日上。
  (五)盂兰盆的缘起
  盂兰盆,起缘于佛教的一部经典"佛说盂兰盆经"。这部经典是佛陀的弟子目键连尊者,为救度其堕落在饿鬼道中之母亲而问佛超度之法,而由佛陀启教的一本孝道经典。佛陀慈悲,为救度未来众生的苦难,即藉目键连之问,而宣说这部孝道思想并具教育性之经典,启迪世人如何行孝道,如何去恶从善。当时目键连尊者,因佛陀的慈悲度化感恩时说:"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何尔不。"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王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现在父母,过去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僧自姿日,以百味饭食安于盂兰盆中,施予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恶鬼趣,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佛弟子修孝顺因,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悲,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供法会,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若一切佛弟子,应当奉行是法。"时目键连比丘及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目键连尊者启示佛陀,而由佛陀宣说盂兰盆经后,目键连便遵照佛陀所述之法,超荐目键连母,并使目键连母得以如愿超生,而后目键连为怜悯受苦难中之众生再启示佛陀,可否未来之佛弟子,可以设盂兰盆供超荐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佛陀慈悲借此机缘而启教众生,说出了冥阳两利的盂兰盆经。佛陀在该经上说,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悲,忆念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供施佛及僧,回向前人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是法。因为佛答这句话后,盂兰盆胜会,便成为佛弟子修行及行孝道的法门,此法门也便流行于当时印度社会,以后也盛行于中国国土。当此法门盛行并长远流传后,慢慢又和中国民间习俗相混又变了质,同时因为时间上与中元节同在七月十五日同庆,无形中将两种不同的宗教仪式,性质不同意旨不同之宗教仪规,会混淆为一体,实在不可思议,也可说是无知之过也,理应给予纠正。盂兰盆及中元节之普度施食鬼趣众生之举,更不知为何会参杂在盂兰盆及中元胜会中。
  从以上这段经文看目键连和佛陀的对话中,清楚地显示,目连虽然已修证了阿罗汉道,具有神通广大的功能,(目键连尊者在佛陀的弟子中被尊称为"神通第一")可是对其母亲之堕入饿鬼道中之遭遇,一无是处,无法可施。佛陀对机宣说盂兰盆经之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告诫弟子们不可专事追求神通,也不可应用神通做为宏法的工具,神通只不过是修行人在修行中所附带来的衍生功能,这是不究竟法,不可执着,佛陀在金刚经内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陀宣说了盂兰盆经,强调了神通是无法抗拒业力,也无法以广大神通来转变业力的因果,唯有通过修行功德,忏悔旧业,建立善业,布施供养,并藉四方僧众佛菩萨功德力,消灾植福,才可改变业障。中国民间有句口头禅,即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格言,意思便是强调"忏悔而行善,成圣成贤之因",也是说当放下屠刀,去邪归正后还需多行善事以弥补以往的罪业。
  佛教的施食仪规,是超度鬼魂的方法,是源自佛经内的"瑜珈焰口"及"蒙山施食"两法门。根本与道教之中元节之赦罪祈福的仪式,和佛教之盂兰盆之孝道精神及建立清净功德之胜会,更风马牛不相及。
  (注:盂兰盆之"盂兰"两字是梵文之音译意思是"救倒悬"之苦,比喻一个人被倒挂的痛苦极需解救。"盆"是中文字意是盆具,能盛供果、供品的器具,比喻可把珍肴百味的供品盛放于盆中,供养三宝,仰仗佛力、法力、僧力,解救倒悬之苦。)
  (六)戏剧中的目连救母
  在中国民间也在星马一带流行中之中元节时演"目连救母"的大戏(舞台戏剧),以庆祝中元,戏剧中目连入地狱救母,大破鬼门关这段剧情,是一般人们对佛陀所宣说的盂兰盆经思想的误解,并以俗人的眼光,观看及思维佛经,以错误的想象力,来理解佛经所说的目连救母的故事。殊不知佛教所说的地狱,是心识所现的唯识境界,非有实相,即无地狱何谓破地狱。所谓鬼趣众生也是业力所引,唯心所现,所以普度鬼趣众生,应从基本心性上着手,非落入形式或仪式的虚妄行为。
  (七)瑜伽焰口
  "瑜伽焰口"取之于"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规经",这法门是佛教密宗采用于施法法门之一,密宗大师不空法师讲述的瑜伽集要,此法门施法时,手必结密印,口诵真言(咒语),意专,观想,身与口协,口与意符,意与身会,三业相应,所以称为瑜伽。所谓"瑜伽"是梵语,意为相应。因为瑜伽焰口施食施法时,身、口、意,必须相应故。
  瑜伽焰口法施普度众生这法门的缘起是因阿难陀尊者,因自身业力所限,命终旦夕,而启示佛陀如何延寿继命,佛陀乘此启示因缘,而启教宣讲"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规经",其意义是以法度苦海众生,藉诵念经典,咒文及忏悔的功德,以佛法僧的加持力使之脱离苦海,并消灾延寿,消除恶业,建立功德,普度彼岸,得以法喜,同登极乐。
  所以说瑜伽焰口仪式,是源自佛教的"焰口仪规"之忏文,此仪规,每当法会后,做为超度亡魂,早登极乐净土的超度鬼趣众生的方法,通过焰口仪规,忏文之诵念,以及念佛,念法,念僧的功德,回向给要超度的亡魂,使之消业增福,佛教称为法施,法施有别于食施(食施是以食物施予活人),后人为了孝道心所向,常把法施,误解为食施,所以中国民间在拜祖先,祭神拜佛时,都以最丰富的菜肴之祭品祭祀之,以满足内心之孝顺意愿,但如为了丰富菜肴而大开杀戒以牲畜做为祭品,不但未能满足心愿,反而造就恶业,如此对先人的道业,不但得不到好,反而折损福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形成,确实不可去尝试,更为不值得的事。如果能以香花鲜果祭供更为庄严,也一样可表现孝心和敬意,并且是冥阳两利的做法。
  (八)蒙山食施法门
  蒙山施食源自"蒙山仪规"忏文,据说中国古代诸名法师,马祖,号,道一,其在家弟子路经四川蒙山地区,偶然遇上一秀才鬼魂,他们对话后,佛家弟子以佛法劝解秀才鬼魂不应执着,执迷,应离心,离相,止息烦恼,才是涅盘寂静根本。所以为了超度孤魂,他汇集经文,咒文,及忏悔文,编成这本仪规"蒙山食施"忏本,以法施超度秀才鬼魂得以超生。这本忏文便成为,佛教凡在举行法会后,而向孤魂野鬼施以法食(非施予食物),通过蒙山施食忏文的诵念,使鬼道之众生得以消灭,消业,早日超生。做为后代子孙,我们为先人,启建消业障建功德的法会,是体现了一种孝道及孝心,无论先人是否早已超生净界,或凡界,也可通过超度法会,增进先人之善业,这也是孝心表现。同时佛教徒坚信,通过自己的念佛,念法,念僧及忏悔的功德,也可精进自己的道业,一举两得之做法不但利他也利己,何乐不为。
  (注:目前佛教界当举行蒙山施食超度时,亦以俗人之想法,施放食物给信众争夺,这也是不合正信佛法之举,此不合佛理之行为,身为正信的佛教徒,理应改除这种陋习,以免被误解佛教是迷信的宗教。)
  (九)佛欢喜日
  释迦牟尼佛自从成道,入世说法,组织教团,引导众生以修行证道的方法,以智信看待信仰,破除封建时代迷信的宗教信仰,改革社会不良现象和不平等制度。佛陀以文化教育的方式,开导比丘众及在家众,必须通过修行提高心灵素质和修维身心,养成良好行为,成为人中师表,使之能入世领导大众,利乐安养和合护众,不但自利还要利人,所以佛弟子每年由八月至黎年之四月是离开本寺到各地宏法,宣扬佛理,诱导人们修行善业,然而每年之五月至七月,佛弟子们必定回归本寺,精进用功,修行参禅,自我提升,并将所修的功德回向给施主(供养者),这是佛教所说的僧自恣日,中国佛教称为安居结夏日(中国佛教订结夏日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在五月至七月间众僧人集合修行,学习,古印度佛教也称为"佛欢喜日"。因为在这三个月精进修行中,其中有许多僧人因而成就菩提,圆满修行,做为导师的佛陀当然为弟子们高兴,所以这一天会被称为"佛欢喜日"。佛陀宣说盂兰盆经时,一直强调每年之五月至七月期间之"僧自恣日",众僧人聚集修行用功,清净庄严,功德非常宏大,在此时日,供佛斋僧,藉僧伽修行圆满所得之功力,而回向要超度的先人,功德是无量无边。所以佛陀启教目键连尊者以盂兰盆供佛及僧是超度先人,救拨出离最佳的方法,佛陀的这项启教也成为今天佛教界超度众生离苦得乐之法门。
  (十)结论
  现时代的华人社会,有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流传的信仰,是延续民间之口传,代代相续,由公公婆婆传儿女,再传孙辈,许多口传习俗,长时间的流传,和地区之扩大,加上中世纪中国还停留在农业社会阶段,文盲率相当高,文化普遍低落,文明无法显现,而佛教本质就是文化和文明的总集体,非一定文化水准者无法理喻佛法,所以深奥的妙法佛教经文,无法普遍贯彻在民间,只有将奥妙之佛法世俗化,以肤浅的文法,经变图的手段,做为佛理宣扬的方式,只求普及佛教而将真正的佛教文化抛到脑后,甚至仅以念佛号,持咒文,坐禅,念口头禅,以及拜拜唯求以简单的方法取代佛学的学习和探讨。这种方便法门虽然可使佛教普遍化,但也是造成佛法沉入了迷途,而无法显现佛法的文化和文明以及其哲理,更甚者使原本庄严而严肃的礼佛,念佛,诵经以及清净佛教的礼仪,形成神秘和迷昧色彩,因而也使佛教背上了迷信的恶名。佛教的通俗过程原意是以通俗普遍佛法利益众生,可是民间文化素质一般上低落亦无法理解简易比喻的佛法而将之误解甚至弯曲解释,把俗人的想法来理解深奥的佛学哲理当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通俗的中国佛教在神州大地普遍游行后,又由中国流至海外,又和海外不同国度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风情习俗又混合,组成了世俗化甚浓的佛教。往往某种良好的风俗、习俗、宗教仪式经过不正确流通也变了质,和原先的宗旨和目的,脱离原有的目标,甚至有许多不可言喻之动作,随着主持人之爱好,而走了样,形成了浓厚迷信和神神秘秘的色彩,涂上一层朦胧无法理解迷雾,今天的佛教理应还原归真,加以维持原貌,使佛陀的精神重现,才能达到原有的目的,利益众生,才使人天获到应得之法利。
  举例来说,以星、马,一带的民间习俗,每逢七月节华人社会在不同地区,社区,均争先恐后地,主办了中元普度或盂兰盆胜会,并将祭拜后之祭品,让大众抢食,(也称为抢孤,意义是孤魂抢食),由堂堂正正的人,扮鬼抢食,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人鬼不分,神佛不清使人啼笑皆非,应加以纠正。
  为了提倡正信利益大众,新加坡佛教总会,在十多年前,参与了中元节及盂兰盆节的改革运动,利用中元节及盂兰盆节的活动,为教育筹募基金,一方面改革中元节及盂兰盆节迷信部份,并发扬群策群力之精神,集合信众的热诚,将普度之祭品,以拍卖的方式,让信众圆满心愿,既不必抢孤,又可领回一份祭品,也使慈善教育增添了基金,此举对信众有更大的法益,也免了人扮鬼抢食的恶习,此后除新加坡外,槟城、吉隆坡之普度的习俗也改善了不少。可是尚有许多社区为了保存所谓迷失的传统而持续采用迷信的习俗,这种执著性也许是众生业力所及,何奈。
  虽然中元普度及盂兰盆胜会尚还存在了许多迷信的习俗,但如能利用大众为善最乐的心态,策划为社会的教育、福利,筹款多一些基金,也算是一种功德及善举。然而如果能将迷信部分取掉以教育性部分取代,那会更理想。
  后记
  南洋一带中元节是民间庙会庆祝之大日子,各地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便有寺庙。每当七月十五日寺庙便大事庆祝中元节或盂兰胜会,或两者同庆,所以中元和盂兰在华人的民习间无法划明界限,中元便是盂兰,这是一般人的信仰观念。为使人们了解中元是中元,盂兰是盂兰,两者之间实际上是决对不同,性质不同,含义不同,流传背景亦不同,故发表此篇论文,以使社会大众对佛教的盂兰胜会的缘起和作为有所了解,以便使佛教和地方神教有所区别。
  蔡明田写于一九九八年六月古晋寓所(作者注:-这篇文章刊登在南洋商报及国际时报于公元一九九八年七月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