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禅定功夫的实践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定功夫的实践
  禅定一词,系梵语“禅那”和我们汉语“静定”两种词意的混合。“禅那”过去翻译为“思维修”,现在译成“定”或者“静虑”。何谓定,制心一处不动,即名“定”。我曾经写过一首偈子,云:“佛法八万四千门,舍定不能得成就”,说明定学的重要。佛法讲“戒、定、慧”三学,在这三学中,由戒能生定,由定始生慧,反过来,智慧又能够指导修定和持戒。可见“戒、定、慧”三学其实是一体的,不能截然分开。但为什么又特别要强调定学呢?原因无他,今人智慧利根,辩才无碍,但于佛法定的功夫比较轻视,口头禅风盛行,故说理者千万,证悟者难见。因此,有心实践佛法真理者,不应该舍弃定的功夫。中国南北朝时代,证果高僧和大德善知识非常之多,原因无他,修定而已,往前推,释迦牟尼佛时代,小乘阿罗汉比比皆是,反而是现在大乘流行,却罕见证果罗汉。当年,本师释尊发大菩提心,坐菩提树道场,睹明星悟道,说了一句千古真理之言:“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此一句,实为全部佛法之心要。佛在准备般涅磐时刻,说了经中之王的《法华经》,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他的出现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悟入佛的知见,从而成佛。佛在是经中明白告诉大家,佛说的任何东西,一切说法,都不过是方便的比喻,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大家解除执着,悟入佛的知见。因zcf 仁者要求,我不避孤陋寡闻,以自己学习佛法的体会,介绍禅定知识,以期为准备实践佛法禅定的实践者提供一点方便。
  一、禅定的分类(依吴信如大师整理)
  《楞伽经》分四种禅: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真如禅、诸如来禅。
  宗密禅师分五味禅: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
  太虚大师分两种七类禅:一类依教修心禅(安般禅、五门禅、念佛禅、实相禅);二类悟心成佛禅(超佛祖师禅、越祖分灯禅、五灯分衍禅)
  天台宗分四种三昧(禅):常行三昧、常坐三昧、半行半坐三昧、非行非坐三昧。
  藏密分八种禅:凡夫禅、外道禅、二乘禅、实相禅、大圆胜慧法禅、大威德法禅、大手印法禅、大圆满法禅。
  以上是因宗派和法门不同的划分。
  依吴信如大师整理普通分类划分有以下种禅。
  分佛教禅和非佛教禅两大类。
  佛教禅分三种: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
  非佛教禅分四种:凡夫禅、瑜伽禅、外教禅、外道禅。
  我个人倾向吴信如大师整理划分的方法,但这个并不太重要,略微了解即可。
  (一)先说非佛教禅。
  1、凡夫禅。一切众生都有初地味禅,此禅修与不修都是存在。一切禅定都从我们这个肉体上修,舍此肉体言修禅,别无是处。所以,此禅是根本禅,有人又称此禅为人间世俗禅。
  2、瑜伽禅。印度瑜伽,不仅佛法禅借鉴很多,其他宗派也多有发展。
  3、外教禅。凡是佛教以外的禅系的统称。
  4、外道禅。除以上三种以外,非佛教禅系,都是外道禅。
  (二)再说佛教禅。
  1、如来禅。小乘佛法有三学:戒、定、慧。大乘佛法讲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三学六度的中心必须以禅定贯穿方有所成。如来禅的目的就是对治烦恼、断惑证真。
  2、祖师禅。此禅即是我们通常知道的中国禅宗,它与如来禅不同,其目的是明心见性。祖师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3、秘密禅。以三密为用,其目的是借假修真、即身成佛。
  二、四禅八定
  1、有漏禅(因其不能彻底脱离轮回,故名有漏)
  四禅: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生乐)、四禅(舍念清净)。
  四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以上合称四禅八定。
  2、九次第定
  原始和小乘佛教把禅定分成九个次第。除四禅八定外,还有第九个定叫灭受想定,此定是佛教独特的定,外道没有的,是属于与外道外教不共的定,佛魄即是证此定入涅磐。
  3、四禅八定之果位
  习四禅八定成就,可以达到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常常听说的跳出三界外的三界就是这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空间。
  欲界——因具有淫欲、情欲、色欲、食欲才能存在。欲界有情以“色、受、想、行、识”五蕴而形成身物质身体,特别对食和性两欲旺盛,是绝对的物质世界。其空间包括四恶道: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譬如“龙”就是此道);人道;六欲天:四天王、忉利天(佛母居此天)、夜摩它、兜率天(弥勒菩萨居此天内院)、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此欲界有男女之形,因欲而存在,多有染欲,如果相交繁衍后代,必须身体直接接触。
  色界——具有有形身体,但可以随时转变。此界空间包括四禅天,是依禅定的深浅而分四禅十八个天境。初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三禅: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两类):一类——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二类五净居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以上诸天无有世间染欲,但仍然有物质的东西,不过非常精细精微,同样有物质的身体和宫殿,但可变化。
  无色界——此界居于色界之上,已经无有身体、国土、无色界,但受、想、行、识四心依然存在,没有物质的束缚,有点像科幻小说中描写的外星人是一种脱离了肉体的意识存在。此界纯粹以心识深妙禅定而居,,分为四处:识无边处、空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三、禅定前的准备
  凡是我们目前学佛所做的一切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都可以视为禅定前的准备,亦称为前行。这其中的秘密无他,无非是借助前行的状态,修心,也就是以戒制心。简单说前行就是戒的实行,前行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前行的准备,欲得定几乎是不可能。这方面,网络上有很多佛学基础知识的讲解,按照说的去做,就是实践前行,我就不多说了。大家只记得起码应该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佛法修定非常强调持戒,修定是为了通气脉,持戒可以帮助气脉的开发。《楞严经》云:不断杀修禅定,就好比人自塞耳朵,高声喊叫,以为别人不知道,那是自欺欺人;不断淫修禅定,就好比以砂石煮饭,哪怕过百千万年,也只是热砂;不断偷修禅定,就好比用破漏的器皿装水,欲使得装满水,始终是不可能的;不断妄语修禅定,就好比以粪便作原料,哪怕刻成檀香等形状,还是粪便一块。所以,持戒的重要性于此可见一番。佛法修定,还特别强调过午不食,即世间称的戒“斋”,过午不食是指到了中午11时至13时,就不再吃饭。它不是吃素,现在有人以为持斋就是吃素,这是误解。为什么如此规定?因为我们所在世界是欲界,依靠食和性维持生命,修定不能离开人的身体修,必须用这个色身为依托,但如果吃得太饱,容易使心识昏沉,阻碍气机的发动,如果太饿,身体就会虚弱,心识会不定,所以,在定的修持上佛法也是非常科学的提倡中道。
  通常,我们很多学佛的朋友也喜欢气功,但气功与禅定的功夫还是有差别的。气功主要在呼吸方面下功夫,通过一呼一吸来达到修通丹道的功夫。而定则是在一呼一吸之间的转折上下功夫,为什么要这样呢?须知我人的生死,其实就在一呼一吸的停顿之间存在,譬如胎儿在母亲子宫里,也是有呼吸的,不过是呼吸的先天之真气,等到出生那一瞬间,先天之真气的呼吸就断了,后天的外气就接上来,所以,定要逆反,重新回到先天状态,因此,道家和一些外道,里面很多方法与佛法的定是有共同之处的,我们不要随便批评,认为他们是外道从而轻视。
  四、如何修如来禅
  主要是修两种观。一者云数息观;二者云不净观。出家人宜修不净观,而在家学佛者以修数息观为好。此为佛教修定的两种甘露法门。当然,有条件愿意学习不净观也很好。
  1、数息观
  首先调身。身体姿势非常重要,坐好了,气机自然发动。自然坐在凳子边缘上或单盘、双盘在专门的垫子上都是可以的,若是单盘、双盘,应该在身体下面垫一个略微硬一点的东西,可以是一块包了软布的木头块,总之,身体要保持平衡和舒服。要点是身体端正,双肩自然展开放松,喉结部略微内收,舌抵上腭,坐时将尾闾(尾骨)部位向外向后展开一点,双手自然重叠置于脐下部位,或左手背放在右手掌上,或反之。保持呼吸自然平稳。
  次当观鼻端白。观鼻端白法出自《楞严经》卷五,孙陀罗难陀向佛汇报自己禅定的体会说:“我从前出家,随佛修道,尽管受了戒律,但对于正定的境界总是不能达到,心常散乱,不能获得无漏的果位。是佛您老人家教我和俱希罗两人,将意念放在鼻端处,仔细观察。用这个方法,经过二十一天的观察,就能够看见鼻子里的呼吸的出入,好象烟雾一般,到了此阶段,觉得身体和心都比较安宁,慢慢内在的光明自然发出,进一步,这种光明扩充到所有的空间,看见整个世界都成为非常干净的虚空,犹如玻璃那样透明。再进一步,烟雾的现象也没有了,鼻子里的呼吸的出入气息都变成一片纯粹的白色光相。从此心开意解,一切烦恼漏尽,鼻子里所出入的气息,都化成一片光明,照耀到十方世界,于是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佛就受记我当得菩提。佛现在让我谈自己的修行体会,问我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圆满的佛果地位,我认为通过观鼻端白的办法,消融气息,使得气住脉停,当气息真正止住以后,自然会发出心性的光明,当光明达到纯粹圆满的时候,就灭尽了一切的烦恼,我以为这个方法是最好的修行方法。”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