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辩才无碍的达摩大师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本 净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辩才无碍的达摩大师

本 净

  达摩大师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王子,本名菩提多罗。得法于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尊者说:“你于一切法已经现量通达,从今以后就叫达摩吧,因为达摩是通达之义。”祖因师教,赐名达摩,成为西天禅宗第二十八祖。后应授记,航海东渡将无上心印法门付予二祖慧可,至六祖惠能大师宗风大振,花开五叶,得道者如林。达摩大师自然成为中国禅宗初祖而为后人所推崇、敬仰。由于禅宗主张明心见性、不立文字。乃为教外别传之旨,故而很多人以为禅宗是不需要文字的,其实不然。若无语言文字充标月之指,默付之旨便无从谈起,言下顿悟亦属虚言。从达摩大师在西天弘法论辩一章,我们便能看出语言文字对禅宗的弘扬乃至正法的兴盛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印度有一大德名佛大胜多,他和达摩大师以前是同学,依止佛陀跋陀学习小乘禅观。后来佛大胜多的弘法事业十分兴盛,拥有很多的弟子。他圆寂后弟子们就以各自的见解成立了六个宗派,即:有相宗、无相宗、定慧宗、戒行宗、无得宗、寂静宗。这六个宗派都以自己的见解自负,弘化印度事业很是兴盛。达摩大师看到这种情况感慨万分的说:“佛大胜多本来就只得了一些皮毛,更何况又把它分解成六个宗派呢,我如果不去解除他们的邪见,正法又如何能够弘扬呢?”因而示现神变,瞬间便到有相宗的主庭问道:“什么是一切法的实相?”这时僧众中有一位尊长名叫萨婆罗起身回答说:“于一切相中没有一切相,这便是实相。”大师又问:“如果在一切相中没有一切相便是实相的话,那么如何是实相的相呢?”对方回答道:“于一切相中,实在没有一个定相,如果有任何一个定相便不是实相了。”“诸相不定便说是实相,你现在不定,实相在哪里呢?”大师质疑道。对方一听连忙解释:“我说不定是不说诸相,在说诸相的时候也是不定的。”大师却说:“你说不定就是实相,但你定了这个不定的相,刚才是不定,现在却又定了不定,前后错乱,所以不是实相。”“定了不定就不是实相。我承认,但是我已通达我空的义理,根本上就是不定不变的。所以我的观点仍然是正确的。”对方很得意地狡辩。“你现在不变,什么是实相?如果已经变了或者不定了,实相又在哪里?”祖师依然紧盯不放。“不变是有自性的,这个自性也是空的,所以以这个义理定为实相。”对方仍在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实相不会变,变了就不是实相,在有和无上什么是实相?”祖师不为所惑、步步紧逼。此时的萨婆罗已经明白大师是圣者,便用手指着虚空请问道:“大师啊!我有一个疑问要请问您,就连这个世间的有为相也是空的,那么我这个身体和他是一样的吗?”大师笑着回答:“如果通达实相就能知道非相,如果了解非相,那么色法也是一样的。在色中不失色体,在非相中不碍有法,如果能这样理解的话,才是真正的实相之义。”所有僧众听了顿时心开意解,钦仰礼敬,信解受持。
  达摩大师见所化已了,运起神足瞬间便又到了无相宗的寺庙,随即问道:“你们以无相为宗,怎样来证明这个观点呢?”僧众中有一法师名波罗提,听到提问应声答道:我能证明无相,因为心里不显现,也没有一切相,所以说是无相。这点我是很明白的。”“你心里不现怎么能明白?”大师反问道。“我明白无相,心不取舍,在明白的时候也没有一个能明白的实法存在。”对方回答的泰然自若。“于诸有无心不取舍,又没有一个能明白的自体,所以这个明白也是不存在的,怎么能说你明白无相呢?”大师问。“入佛三昧都无所得,更何况无相,又怎么能知道呢?”对方急了。“连相都不知道,是谁在说有说无,什么都无所得又怎么能说是三昧呢?”大师反问道。“我说不证是证无所证,没有实有的三昧便是我说的三昧。”对方辩护不已。“没有实有的三昧,又称什么叫做三昧?你既然不证,就是没有证,没有证又怎么去证无所证,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大师说后,波罗提听到如此精辟的辨析,当时便悟本心,礼师忏悔,大师便为他授记。后突然消失不见,其实达摩大师已经到了定慧宗僧众前。
  “你们学定慧,定和慧是一个还是二个?”大师刚进来劈头便问。“我们宗派的定慧不是一个也不是二个。”学识渊博的婆阑陀从大众中起来答道。“既然不是一也不是二,那什么才是定慧?”大师又问。“在定之时不是定,在意之时不是慧。说一不是一,说二不是二,所以非一非二。”对方满有把握地回答。“在一不一,在二不二,即不是定也不是慧,又怎么能立定慧为宗?”大师质疑道。“虽然说是不一不二,但定慧是可以知道的,不是定不是慧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对方说。“慧不是定,又怎么能知道定慧?不一不二,哪个是定,哪个是慧?”大师这一反问,婆阑陀久积的疑惑当下冰消瓦解而礼敬皈依。
  大师又到戒行宗提问:“什么是戒,什么是行,戒和行是一还是二?”众中有一个贤者回答说:“一和二、二和一都是从戒行中产生的。依照教法而行、无有染著便是戒行。”大师反驳说:“你说依教便是有染,一和二就都破了。一和二都破了又怎么能说是依教?这些都违背了,怎么行持?内外全都不明白,称什么为戒?”对方说:“我有内外,这你已经知道了,既然能通达就是戒行。如果说违背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要么都是,要么都不是。这样一来便言下清净没有疑惑了,戒就是行,行就是戒。”大师听了严肃地指正说:“又都是又都不是,怎么能说清净。既然通达,哪来的内外?”贤者一听十分愧服,便依止大师执弟子礼。
  大师又来到无得宗发问说:“你们说无得,既然无得便得不到什么。没有所得当然就没有能得到的法,那么无得宗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当时有一个名叫宝静的法师回答说:“我宗说无得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得不到。在说能得的时候实无所得,得此无得之得、名无得。”大师说:“得既然无得,那么所谓的得也就并没有得到。既然说得到无得之得,那么得到的得又是什么呢?”对方马上反驳说:“如果认为有所得就不是得,只有无所得才是得,如果通达无所得的道理便是无得之得,名为真得。”大师听罢摇头否认说:“得既然不是得,所谓的真得也就当然不是得,既然不是得,又怎么得真得?”实静一听顿断疑网,欢喜礼拜。
  大师便再往寂静宗问道:“什么法称为寂静?在这个法里面谁寂谁静?”僧众中有一位尊者站起来回答说:“这个心不动叫做寂,于一切法无有染著叫做静。”“如果这个心本来不是寂静的才要借助这个寂静之法来调伏,但是这个心本来是寂静的,要这个寂静之法有什么用呢?”大师反问道。“一切法本来是空性的,而这个空性也是空的,所以我宗把这个空性的空称为寂静。”对方如是辩解。“你说空性之空已经空掉了,一切法也是这样寂静无相,那么哪来的寂,哪来的静呢?你们立寂静为宗岂不是与实相完全相违吗?”对方蒙此指点豁然开悟。自是六宗所有僧徒都皈依达摩大师,发愿受持弘扬无上正法。从此更是声名远播,事业覆盖东、西、南、北、中五个印度,万众皈仰,解脱成就者不可胜数,使正法一度兴盛。四众弟子,十方大德,咸推达摩大师为辩论第一,尊为祖师而虔诚礼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