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示石镜一禅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憨山大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古人为生死大事不明,走向山中吊影单栖,专为究明己躬下事。故云:“大事未明,如丧考妣。”不是养懒图安闲,任意度时也。必欲究此大事,只可运粪出,不可运粪入;直须将妄想恶习,文字知见,一齐吐却,放得胸中干干净净,了无一法当情,只是一个话头作自己命根。古人三十年不杂用心,正是此耳。若今住山,任意悠悠,随情放旷,妄想起来,又要逗凑几句诗,作两首偈,当悟的道理,消遣日子。如此只是一个养懒的痴汉,如何唤作住山道人?不唯唐丧光阴,抑且虚消信施,挨到腊月三十日,将什么见阎老子?不是将一首诗、一首偈,便可抵得他过也。禅人当思为甚住山,毕竟要讨个下落,方不负百劫千生,一遇之胜缘!
  古德云:“三途地狱受苦者,未是苦也。向袈裟下失却人身,诚为苦也。”可不念哉!
  [简释]
  《示石镜一禅人》选自《憨山老人梦游集》(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卷六,本书为大师门人通炯编辑成册,凡55卷。憨山(1546—1623)大师,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年轻时,在摄山从云谷禅师学禅,深受影响,为禅门一代宗匠,而极力提倡禅净一致。谪居广州时,集信徒结社,授以念佛三昧,教以专心净业。本篇是给石镜山禅修的一位“禅人”的开示。以“看话念佛”的古德公案,拈提参究,以求开悟。大师以禅人为何“住山”,教示禅人切莫“图安闲,任意度时”;亦不可“唐(空)丧光阴,抑且虚消信施”,要禅人修行“讨个下落”。诫人之真心至念溢于言表,我门读来,如同面受教诲,惭愧自生啊!
  憨山大师年二十时,出家于南京报恩寺,住持西林见他聪慧,延师教读《四书》、《五经》及古文诗赋,颇能诗文与书艺,又通内外学,著述不辍,为当时的士大夫汪德玉、钱谦益、董其昌等人所敬仰。不过,大师在这里警戒禅人“直须将妄想恶习,文字知见,一齐吐却”,常拿“一个话头作自己命根”,千万不要拿一首诗、一首偈来抵自己修行中的过失!
  通篇文字简劲深切,无一句敷衍之辞,正是“不参禅,不能出世”(《学要》)的诠释。“向袈裟下失却人身,诚为苦也。”佛门中人,可深长思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