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翠新竹必成材
青翠新竹必成材
孙小力
原妙训徒参禅素来就有一个原则:只求实悟,不允许妄起疑情。平日里经常告诫弟子们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他数十年影不出山,总是以一个话头,即“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令学人极力参究,不管年深岁远,只以了悟为期。平时无论于什么事,单单只能将此话头蕴于胸中,矻矻以参,密密而究。他要参禅人千万注意,对话头只许起疑情,不可用分别心来解释。因为分别心一起,妄想蜂拥而至,就会扰乱自心。据说一直到达外绝境缘,内忘情识的境地,才可能有倏忽而至的灵光一现,令参禅人豁然晓悟。这就像那埋藏在灶底余烬之中的大豆粒儿,久久的沉寂之后,也许会有突如其来的爆响。这种觉悟,并非通常的思索辨析所能获得,而是在苦苦追求之中,似乎是毫无来由地、倏忽闪耀于心灵的一点灵光,它是可遇而不可求,同时又是不求绝对不可能得到的。至于参禅人妄自起念,随口应答,则必老大棒头痛打不怠,以示警戒。当初,与中峰年岁相仿、但比中峰早十来年入山的断崖禅师,就曾领教过师傅的凌厉棒喝。
那天,原妙和断崖师徒二人同坐室中,原妙提起“牛过窗棂”的话头,断崖方欲接口,原妙突然挥起大棒击下,断崖只顾躲避,仓卒中不小心失足坠下悬崖。同门弟子明通拽藤攀蹬到崖下相救,找到断崖,断崖虽然只是皮肉受了些创伤,但对师傅的鲁莽绝情十分不满,不免心灰意懒,认为机缘不在此处,要往江西另投明师。明通立刻劝阻,说:“你若就此离去,实在是辜负了老汉棒打的真实苦心。”断崖明白过来,发誓说:“如果七天之内我参究不得结果,那么是决意要走的了。”从此。断崖每天面壁肃立,废寝忘食,夜里攀到树上苦思冥想,无心欣赏明月当空,浑然不知旭日东升;清晨伫立于草丛之间,婉转的鸟鸣引不起兴趣,露水将双脚浸湿也木然不觉。如此浑浑噩噩一连好几天,七日未满,终于豁然大悟。
中峰遭到师傅竹篦责罚之后,立即明白了原妙的真实用心。从此牢记老师教诲,日日精心侍奉于左右,夜晚则独自寂坐,体不沾席,精勤苦学。有所疑问,或冥想,或询师,从不妄自猜度。
不久,江南民间盛传宫廷要拘押童男童女进京,一时人心惶惶,舆论大哗,家有青年男女的,不论年龄是否已到婚配年限,也不管男女双方的年龄、身份、家庭等是否般配,一时嫁娶殆尽。中峰就此问原妙说:“假如突然有人到我们佛门中来征集童男童女,您打算如何处置呢?”原妙不假思索,朗声答道:“那么自然用我手中这根先师遗赠的竹篦子,还有我们威力无边的佛法,迫使他改恶从善,皈依佛门。”中峰闻言,虽然口中不作声,心中不免震惊,有茅塞顿开般的快意,更加坚定了他学习佛法的决心。
弟子如此聪颖刻苦,原妙暗暗惊喜,不免另眼相待。虽然他指定断崖担任首座,但对中峰却尤其垂青。一天,原妙亲手书写了一首偈句诗,交付中峰,诗曰:“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意思是中峰独得老师的真传。原妙同时还吩咐弟子们说,今后凡是进山参拜的四乡佛门弟子、善男信女,一概请他们先参见中峰求学。如此一来,中峰的名声日盛一日,不久就遐迩闻名了。淮南僧人子证曾经请原妙谈谈对自己各位弟子的看法,原妙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说:“我的那些弟子,许多进山已经多年,不能说他们对佛法毫无认识,但大多是一知半解。唯有大弟子断崖和中峰值得称道,断崖研读多年,颇为成熟,就像老竹一棵,尽管七曲八弯,但涵养丰厚,值得信赖;而中峰更是不容轻视,虽学禅时间不算长,但恰似那青翠油亮的挺拔新竹,他日定可成材,前程不可限量。”
元贞元年(1295年)冬十一月,原妙临终之前,殷殷叮嘱中峰,希望他日后主持大觉禅寺。大觉禅寺修建于天目山莲华峰之上,是三年之前,松江瞿霆发提举舍田二百七十顷建成的。中峰无意做方丈,推辞不受,将住持之职推给了第一座祖雍,自己则退而藏晦,单身独人,四处游方结缘去了。
大德元年(1297年),中峰北上来到了江淮地区,饱览过皖南的奇峰翠岭之后,又溯江而西,观赏庐山的飒爽英姿,然后回到金陵小住。第二年,他在淮西庐州的弁山驻锡,四方衲子学人闻讯后纷纷前往求教,而中峰生性不欲张扬,也无心收授学徒,但越是推辞谢绝,前往拜谒的就越多。
大德三年冬,中峰路过姑苏。一日,偶然在阊门外小憩,抬头见西边山上的松柏郁郁葱葱,蔚然成林,十分欣喜。于是向当地人询问山名,回答说是“雁荡”。中峰高兴极了,向众人宣告说:“浙江永嘉有雁荡山,此处又有同名之山,这难道是佛法将要兴盛的征兆吗?”山之主人、吴门陆德润听说之后,立即无偿将此山岭献了出来。于是,中峰草草搭建了三间茅屋,住了下来,江浙儒学提举赵孟頫手书题匾,名曰“栖云”。
栖云庵最初是相当简陋的,而且正值寒冬腊月,庵内寒气逼人,但仍有僧徒不避困苦,慕名追寻而来。除夕之夜,疲惫饥饿的僧徒们早早地都歇息去了,唯有中峰辗转反侧,不能人眠,于是翻身下床,点灯铺纸,即兴赋诗一首,以示自己弘法的决心和对新生活的憧憬:
茅屋三间冷似冰,灰头土面十余僧。
扫除自己闲枝叶,不打诸方烂葛藤。
就手揭开新岁历,和光吹灭旧年灯。
顶门别具摩醯眼,越死超生似不曾。
摘自《墨海禅踪》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