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与佛塔的国度
缅甸地处亚洲中心,在这个由中国、印度与东南亚共同构成的十字路口上,万千佛塔肃穆地矗立着,整个国度笼罩在佛光普照中。缅人天性纯朴,生活中无处无佛,他们生活在对来世的祈福中……来到缅甸,佛教徒和对佛教历史感兴趣的人将会有很大收获。
流淌在佛国的母亲河
全长2710公里的伊洛瓦底江浇灌着佛的国度,是缅甸的母亲河。她催生了缅甸的文明,也目睹了多变的历史中所有梦想和残酷。江水至今依然清澈,货船穿梭来往,渔人划着小船在江上撒网。每当日出日落,江上有两头翘的帆船灵巧地划过水面,远处佛塔闪烁,有着诗一般的美丽。
因为伊洛瓦底江,缅甸北面的上缅甸地区和9大支流流经的南部三角洲的下缅甸地区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尤其是上缅甸地区的曼德勒周围,古代的缅甸人便掌握了极先进的灌溉技术,使该地区成为缅甸文明的重镇,浇灌了许多著名的古都。
寺庙与佛塔的国度
公元前3世纪,在缅甸南部受到印度文化洗礼的孟人,将锡当河河口地区变成了上座部系小乘佛教的中心地,佛教由此渗透到缅甸内地,经由蒲甘王朝的极力推行,包括建筑雕塑在内的佛教艺术成为缅甸艺术的主流。整体上看,缅甸的艺术以寺塔建筑为主体。寺塔建筑大体上为高塔型(统称为巴高达),但有佛塔形式和寺塔形式两种。在缅甸67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佛塔如林,寺庙如星,这正是缅甸灿烂佛教文化之魂。
寺庙
寺庙在缅甸几乎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中心。缅甸的寺庙非常多,几乎每个村都有一座甚至几座寺庙。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还担当教育职能,在乡下或在小城市,寺庙还能起到小学启蒙教育的作用。只要参加公共劳动,任何人都可以在寺庙中找到栖身之地。在农村,每到收获季节,寺庙还可用来当粮仓等。依靠募捐,有些寺庙非常富有,有足够的能力招待几百名香客的吃喝。在缅甸,寺庙不只是朝拜的地方,也是人们去沉思的地方。
佛塔
历代国王、领袖和人民都热衷于修建佛塔,使缅甸成为一个“佛塔之国”。缅甸的佛塔千姿百态,有的小巧玲珑,有的高大雄伟,有的金光灿烂,有的朴实无华;有的耸立在都市中心,有的镶嵌在乡间旷野,有的建筑于山岭之上,有的点缀在江河岸边。佛塔多为金色,也有的是白色或灰色。据说目前缅甸全国有佛塔330多万座,但确切的统计是很困难的,可以肯定的是,缅甸是世界上佛塔最多的国家。
一座佛塔本身是一个收藏佛物的圣坊,一般包括一座寺庙、一座舍利塔。在缅甸,一般佛塔是砖塔或陶塔,偶尔也有石塔。塔身如钟形,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
舍利塔最初是用来供奉佛祖的头发,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佛经或佛像等都变成了供奉对象。最初的佛塔仅仅是土丘,建筑简单,后来渐渐发展到四边或五边形的坚固塔基,建成四至五层的佛塔。在塔座上有表现佛祖一生的浮雕或陶瓷画。舍利建于塔顶之上,由须弥座、法轮和宝珠组成,有的法轮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
孟族人将佛塔的建筑艺术推到极点,他们开始为陶塔装饰,缅甸蒲甘的阿难陀寺为孟族人建造寺庙的杰出代表作。佛塔是圣地,是圣山的保护神。
雕塑和绘画
缅甸雕塑主要遗品属于蒲甘时代,残留于蒲甘诸寺。它限于释迦或过去四佛的佛像,以披透薄大衣为特征,显示出与波罗朝代的印度有亲缘关系。在最有名的阿难陀寺(约1090年)中,本尊的四佛(只有两佛是原始的)为木雕涂金巨像。同寺中有大量石雕的佛传图、施釉药的陶板本生图,出现若干以同样的琉璃版本生图装饰基坛的现象。在各处的巨大佛坐像、涅变相,大体上为砖构粉刷,缺乏美术价值。蒲甘诸寺中有不少壁画,虽多剥落,但可窥见11-13世纪绘画之一斑,而至为珍贵。壁画主要以佛传和本生故事为主,风格接近中国西藏而不是印度。
佛的仆人——僧侣
缅甸5000多万人口中有85%的人笃信佛教,男人一生必须出家一次,出家次数不限,时间可长可短,因此缅甸的寺庙里经常不仅住着终生出家的和尚,还有暂时出家的和尚,以及一些利用几个月闲散时间驻庙修行的居士。因此在缅甸似乎到处都是穿袈裟的僧人,其中还有很多小和尚。僧侣们的生存主要依靠寺院的募捐,过着一种非常严格,充满戒律的生活。由于缅甸人将礼佛作为生命中最重大的事,所以有的寺院非常富裕。
一般在9岁至12岁,缅甸男孩会第一次穿上袈裟,在寺庙里生活一段时间,他们在这段时间学习一些佛教的基本知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将立誓出家。
每年春季,一些宁静的缅甸村庄会突然热闹起来,因为这段时间正是男孩出家和女孩进庙行“扎耳朵”礼的时候。此时一队队的父母及和尚,就会带着打扮得如小王子或小公主般的孩子,捧着供品,敲敲打打地走出村庄,绕塔而行,气氛十分热烈动人。许多孩子在寺庙里接受启蒙教育。
男人出家当和尚可以还俗,而女人一旦出家,则终生不能还俗,必须侍奉佛祖一辈子。缅甸的尼姑都穿粉红袈裟、玫红裤子,比起其它国家的白色或灰色僧衣,倒也平添了几分妩媚。因为妇女在生死轮回中被认为是低下的性别,所以,缅甸的尼姑比起和尚来说还要遵守8项另加的戒规。
心如璞玉的缅人
佛教在缅甸已流传一千多年的时间,曾被尊崇为国教,至今,缅甸仍是一个佛光普照的佛教国家,对佛的信仰和“佛化”的生活观念会给每个游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你首先会诧异于缅甸人的平和、漠然和单纯,出乎人们想象,在缅甸很难见到愁眉苦脸的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妨碍他们感受生命的愉悦:女子笑得妩媚,男人笑得满足,孩子笑得无邪,老人笑得智慧,而佛像则笑得慈悲。大多数缅甸人生活简单而平和,并不去追求达不到的完美境界,他们不急不躁,积德行善,以求来世。缅甸是一个克制的非暴力的佛教国家。
沿着佛陀的足迹
第一站曼德勒及周边古城:荒凉原野上的皇家故城,缅甸艺术的中心。
曼德勒,19世纪缅甸英明君主敏东王之故都,至今仍是全国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曼德勒的文化受着邻国文化如印度、泰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有着缅甸最优秀的剧团和艺术家。曼德勒的寺庙曾经是全国各地修建寺庙的样板。
据说曼德勒的建城归功于佛陀的意愿,今天佛教的最大社团之一仍旧居住在曼德勒山脚下。
许多人认为真正吸引人的是曼德勒附近的一些古城,在缅甸古代绵延不绝的征战中,它们大多轮流做过都城,留下了不少令好古者凭吊追思的地方。比如阿马拉布拉城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柚木古桥,阿瓦镇是缅甸第二王国期间著名的阿瓦王朝的古都,当四轮马车载着你沿着建筑群间的林荫道奔跑时,时光会恍若倒退。
第二站宾乌伦Pyin U Lwin:殖民地风情最浓的避暑胜地。
宾乌伦市的钟摆好像永远停留在殖民时代,从那时到现在这个地方都是避暑的胜地。今天,这里还有模仿伦敦大本钟(Big Ben)的大钟,由一位英国上校留下的植物园,四处散落着殖民风格的宅邸。在忍受了曼德勒平原的高温后,可以在这里找到洁净和凉爽。
第三站蒲甘平原Bagan:最具旅游价值的千塔圣地。
蒲甘平原是缅甸黄金时代的缩影,尤其是日落时分,人们会在千塔之都的美景前止住呼吸。在蒲甘,古老的佛塔和寺庙许多都有近千年历史,造型简洁生动,镀金的不多,透出没有粉饰的原真之美。壁画、雕刻和铭文组成缅甸佛教艺术的精华隐藏在半明半暗的寺庙回廊里,世界级的珍宝随处可寻。
第四站吉谛瑜Kyaiktiyo:非凡的金岩石最难忘的朝圣之旅。
很多游人眼里吉谛瑜的金岩石甚至是缅甸的象征。贴满金箔的大岩石岌岌可危地矗立在山顶,不知道怎样的工程力学使它一直这么悬在那里。虽然很远就可以看到金岩石,但上山的路途很艰辛。在吉谛瑜会遇到真正的朝圣大军。
第五站妙乌Mrauk U:与世隔绝的古代圣地。
若开同缅甸其他地方隔绝,它是一个保留了独特文化的地区和民族,足以为旅游者提供惊喜。若开地区的妙乌是可以同蒲甘平原媲美的圣地,它的佛塔大多依山而建,具有别样的景致,与蒲甘相同的是,它们日出和日落的风景都很美丽。1994年的地震摧毁了很多古迹,但其重建的进程比蒲甘要缓慢。由于这里是公共交通难以到达的地方,只有那些真正的旅行家或享有特权的人才可以享受这里的清净。
第六站勃固Bago:翻新的佛塔,消逝的古王朝。
蒲甘王朝被元朝的蒙古人所灭后,孟族在缅南勃固地区建立了勃固王朝。在16—18世纪中叶成为东吁王朝的首都。这里也有许多佛塔和佛寺,但大都经后人修复。纪念二战的“盟军殉职军人墓地”也在该地。
第七站毛淡棉Mawlamyine:见证殖民时代的历史,世界最大的新修卧佛。
缅甸第三大城市,重要港口,货物周转量仅次于仰光。城市风光如画。盛产象牙、银器和柚木雕刻。
第八站仰光Yangon(Rangoon):大金塔、殖民地时期建筑与东南亚浓荫的混血街区、下午茶、夜晚的中国城集市。
仰光是缅甸的必游之地。很少亚洲国家的首都能像缅甸那样保持着真实的原貌,至少是截止到上个世纪中期的原貌。虽然也开始为了旅游而大兴土木,但最初由英国人规划的整洁在这里几乎还没有变化。佛塔在高高的山丘上闪烁着炫目的金光,虔诚的佛教徒们不停地在寺庙、集市和佛塔之间徘徊,世俗和宗教的奇妙组合在仰光形成了迷人的气氛。这个非同寻常的城市值得你用较长的时间逗留,建议你将这个具有总结意义的城市留在缅甸之行的最后几天,真正懂行的游历应该从曼德勒开始。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