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经》一句句读的浅见
有关《心经》一句句读的浅见
缘起:来自: Dot (上海)
近读《心经》,有一句各种版本句读不一,即“以无所得故”这句,有的标句号,有的标逗号。此处两层意思转折,前讲佛法的真髓,后讲佛法的真果。思考多日仍不明应句应逗,故请教方家帮我解惑。谢谢!心经微言大义,行文气势磅礴、斩钉截铁,落下这句,内心不爽。
我的回答:zenmenow (上海)
末学的理解应该为“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用无所得总括上文的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主客,统统破尽,显示出真实空义。此为“境”分。
又用无所得引出下文的“行”分与“果”分。条理清晰。
故而“无所得”,是心经之眼,承上启下,是般若观行的基本义理。
进一步的疑问: Dot (上海)
谢谢诸位对我提出问题给于的指教,然恕我不恭,我的疑惑并没得到圆满的答案。“以无所得故”我的理解是,依赖什么也不得的缘故。如果这样的解释大致不差,那句号应该句在“无知亦无得”后。“以无所得故”从上文结句抽丝引线,另行新义。从前文的特点,“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知亦无得。”每一句都很干脆,不加赘言。“以无所得故”作为前文的结句文理和文脉上似乎都说不通。但是这句话作为后文的引言也出现问题了。紧接着这句话的后面是主语“菩提萨缍”,接下来又是一个介词结构,“依般若菠萝蜜多故”。在后面的主语是“三世诸佛”,也“依般若波罗蜜多”。如果“以无所得故”只照应前者,而不照应后者,似乎文理不顺道理不通。
佛法不可思议,处处玄机。求助高人,作四句偈言作结:前也落空,后也落空;无所得处,望如来容。
我的进一步分析: zenmenow (上海)
前面“无知亦无得”中的无得,便是“无所得”。因此,“以无所得故”不能附于上句。已经明了。
后面以无所得总摄行果,楼主以为“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在语法上与之相冲突。关键是没有理解无所得和般若波罗蜜多的关系。
其实上半段说的是“观”,即观察万法实相,归于无所得。这里的无所得就是用遮诠破尽万法后显现出的真如的实体——本来无有实体、超越俗谛名言性相范畴的真实状态。
那么所获得的这一种“无所得”的认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般若,就是照了诸法实相、穷尽其极之终极智慧。
因此,可以说,无所得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内涵,大智度(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认清诸法实相后到达彼岸。所以认识到实无所得后,凭借这种智慧,自然就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了,自然就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了。
所以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中说:悉遍知诸法实相智慧,名般若波罗蜜。
心经最通常的版本是奘师所译,前后文义贯通清晰,字字精当,只要细心了解真实的含义,其疑自解矣。
(来源:豆瓣网)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