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与“我”之定义
印顺导师在《学佛三要》〈自利利他〉篇中告诉我们:“菩萨这套长在生死而能广利众生的本领,除‘坚定信愿’,‘长养慈悲’而外,主要的是‘胜解空性’。”(第一五十至一五一页)又在《中观论颂讲记》中说:“缘起的空有无碍,是诸法的真相,但却是圣者自觉的境界;在我们,只能作为崇高的理想,作为前进的目标!可以意解他,却不能因观想圆融得解脱。在自性见毫厘许未破的凡夫,先应该侧重透彻一切空,打破这凡圣一关再说。”(第一九页)
从以上印顺导师的教说,可以领会到“胜解空性”、“破自性见”,是佛法修学上的重要核心了。但什么是“自性”?怎样才是“胜解空性”?依《中观今论》〈引言〉中的解说:“一切都是关系的存在,是依缘所起法,这与自性──自有、自成、自体存在的含义,恰好相反。所以凡是缘起的,即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即名之为‘空’。”(第一页)又在《佛法概论》中说:“从众缘生而没有自性,即没有常住性、独存性、实有性,一切是法法平等的空寂性,这空性,经中也称为法无我。此法无我的我,与有情执我的我略略不同。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这个我的定义是同的;但有情所执自我,即在此意义上,附入意志的自由性,这即不同。”(第一五八页)所以,“自性”的执著,在众生来说,就是“我见”,其定义即是“实在的、常住的、独存的”,这是印顺导师从龙树菩萨的《中论》〈观有无品〉中,觉发出来的深义。印顺导师说:“本颂明白指出自性的定义,是自有、常有、独有。”(《中观论颂讲记》第二五三页)又解说为:“自性有三义:一、自有,就是自体真实是这样的……二、独一,不见相互的依存性,以为是个体的,对立的。三、常住,不见前后的演变,以为是常的,否则是断的。自性三义,依本论观有无品初二颂建立。”(《中观论颂讲记》第二二页)
依印顺导师这样的解说,我们即可以清晰地把握什么是佛法的“无自性”、“无我”,乃至于什么是菩萨的“胜解空性”,也可以避免与五蕴因缘和合“假名我”混淆的困扰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