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龟兹高僧——莲花精进
古代龟兹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在地缘和人文因素造化下,龟兹历代都有杰出人才涌现。十六国时期的鸠摩罗什和南北朝时期的苏祗婆是名垂千古的龟兹精英,是世界性的文化巨擘。此外,还有许多有名或无名的龟兹人,记录在史册里。
佛教传入西域后,得到巨大的发展,龟兹深厚的文化土壤为佛教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龟兹成为塔里木盆地北缘的佛教中心地。在龟兹佛教历史上,一批造诣高深的佛教高僧大德,活跃在佛教的事业中。除了“道震西域,名被东国”的鸠摩罗什外,还有鸠摩罗什的师父佛陀舍弥,他是当时龟兹的佛教领袖。在中国中古史上,有不少龟兹僧人和居士到中原传播佛教、翻译佛经,著名的有三国时的帛延,东晋的帛元信等,他们为中原佛教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到了唐代,龟兹佛教进入了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同样有不少杰出的高僧涌现出来。有代表性的高僧有:初唐的木叉毱多和盛唐的莲花精进。这里主要介绍鲜为人知的莲花精进。
莲花精进的事迹,史籍上记载不多。他的事迹主要记录在两部历史文献里,一是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成书的《悟空入竺记》;一是成书于北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僧人赞宁撰的《宋高僧传》里的《莲花精进传》及《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里。以上文献虽然文字不多,但却透视出非常重要而珍贵的历史信息。
莲花精进是汉语的意译。莲花是佛教的圣花,有纯净、慈悲的含义。精进即勇猛不懈地修持佛法,从名字中都可知莲花精进是一位精研佛学、严格持戒的大德。莲花精进按龟兹当地的吐火罗语发音为勿提提犀鱼。法国著名汉学家列维曾对勿提提犀鱼作过对音和语音复原研究,认为原音的拉丁文转写应该是Utpal-tarrao根据这一对译,勿提提犀鱼的鱼字可能是鲁字之误。但勿提提犀鱼之名已约定俗成,与汉译莲花精进并用于佛教史籍中。
在莲花精进的事迹里,最突出的是莲花精进在龟兹将梵文《十力经》翻译成汉文。关于这段事迹,还要从唐代僧人悟空赴印度的故事说起。
唐玄宗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罽宾国(今克什米尔)遣特使到长安,表示愿归附唐朝。次年,唐玄宗派中使内侍省张韬光带使团前往罽宾进行安抚。使团中有一任“左卫”的鲜卑人,名叫车奉朝。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使团抵达罽宾国王冬天驻地犍陀罗。当使团启程回国时,车奉朝患重病,无法随团回国,便留在罽宾养病。病愈后,车奉朝出家皈依佛门,师从犍陀罗三藏法师舍利越魔,并赐法号,名法界。此后他游历北、中天竺,访师问道,觐礼佛迹。后来,他思念故土,要求回国。舍利越魔赠与梵文《十力经》、《十地经》和《回向轮经》及佛舍利等圣物。回国途中,他在龟兹停留一年多。此间,请龟兹莲花寺高僧莲花精进将《十力经》翻成汉文。后又到北庭(今吉木萨尔)请于阗僧人尸罗达摩将《十地经》和《回向轮经》翻成汉文。贞元六年(公元790年)车奉朝回到长安,被安置在章敬寺,并正式赐法号为悟空。贞元十六年高僧圆照编撰《贞元释教录》时将《十力经》收入,不久圆照访问悟空,将悟空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写成《悟空入竺记》。《悟空入竺记》随被收进《贞元释教录》,并成为《十力经》的序言。于是悟空在印度、西域的经历和莲花精进的事迹方被记入史籍。宋代赞宁根据《悟空入竺记》的资料,又经补充,在《宋高僧传》“译经篇”中正式为悟空立传。另外,赞宁的《宋高僧传》里也为悟空立有《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其中记录了莲花精进的部分事迹。
《悟空入竺记》、《莲花精进传》和《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里都记载悟空在龟兹时“至诚祈请”莲花精进将《十力经》译成汉文,莲花精进欣然应允。他翻译《十力经》时“可用东纸三幅成一卷”,这段文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翻译时用的是中原内地生产的纸。另一层含意是莲花精进是按中国传统方式书写的。《十力经》是一篇较短的佛教经典,所以三幅纸就可成为一卷。
《十力经》是释迦牟尼在印度舍卫城说的教法之一。内容是讲佛有十种非凡的“智慧力”,也是佛的“神通力”。 获得“十力”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标志之一。有了“十力”才具备观察世界一切的能力和创造佛教原理的智慧。因此,佛教曾将释迦牟尼称为“十力尊”,将佛教称为“十力教”。
从莲花精进所译的《十力经》文字看,其汉文水平相当高。不论词汇、语法、结构、行文都符合佛经文体的规准,与同时代中原汉僧翻译水平没有差别。据《悟空入竺记》所记,莲花精进“语通四镇,梵汉兼明”。所谓四镇系唐代安西大都护府所辖的四个军事重镇:龟兹、焉耆、疏勒和于阗。根据学者研究,龟兹使用的语言是吐火罗B种语言,焉耆使用的是吐火罗A种语言,于阗使用的是和田塞种语,而疏勒使用的叫Sudani语。莲花精进能通四镇的语言,说明他有相当深厚的西域语言能力。“梵汉兼明”更表明其精通印度梵语和中原汉语。在《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里还记载他“善于传译”。看来莲花精进既是佛教大师,又是翻译佛经的高手。他翻译的佛经必是相当的丰富,可惜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十力经》一卷了。
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开始都是印度、西域僧人到中原学习、掌握汉文后,才进行佛经翻译的。后来,中原僧人学习梵文或西域语言开始从事佛经翻译,逐渐取代西方来的译僧。随着时代发展、历史前进、文化交流的深入,从南北朝开始,佛经翻译事业出现了倒转的情况。即中原汉僧将中原产生的汉文佛经翻译成梵文回馈给印度。在这种文化潮流里,西域僧人在当地用汉文翻译梵文佛经应运而生,成为非常引入注目的文化现象。龟兹的莲花精进和于阗的尸罗达摩就是西域僧人在当地用汉文翻译佛经的代表人物。
自公元前西汉开始,西域成为中国版图一部分后,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中原文化对西域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汉宣帝时,龟兹王绛宾携妻到中原朝贺,带回中原礼仪和乐制并在龟兹推行,是汉文化在龟兹推广的第一个高潮。近年有学者研究,南北朝时期在龟兹除了本地使用吐火罗语外,可能还有一种“华言”流行于龟兹。隋唐间,由于汉人大量移居西域,汉文化更是普及于西域各地。特别是唐代在龟兹设立安西大都护府时期,中原官吏、军人、僧侣、文人、商贾等往来西域络绎不绝。龟兹是西域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故集中了大量中原人,在一百多年里,汉文化进一步深入龟兹,在龟兹以至于整个西域流行汉语已呈风尚。据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慧超撰的《往五天竺国传》中记载,龟兹有大云寺和龙兴寺两处汉僧住持的寺院。龙兴寺的住持法海,是出生于龟兹的汉僧,说明已有两代僧人在龟兹生活。在库木吐喇石窟里龟兹风洞窟与汉风洞窟咫尺相邻,在佛教法会、讲经诵律时互相影响、互相学习。龟兹僧、汉僧语言文字交流是大势所趋。在龟兹出现能用汉文翻译梵文佛经的高僧,是植根于西域的汉文化传统和大唐一统时代的文化背景所造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