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歌
幸福之歌
则竹秀南
序 言
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又从中国传到了日本。我们大家就是沐浴在佛法的甘霖中度过每一天的。
佛陀的教诲绝不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说教。将佛陀的教诲应用到我们人类每天的日常生活之中、用它来指导我们的言行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信仰佛陀、奉行佛陀的教诲。我们要认识到并坚信我们每人都有一颗佛心,每天都在沐浴着佛法的甘霖。坚信“佛在自己心中”,就是佛陀教诲的真谛,这一点就是佛教伟大之所在。
本来,佛陀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传授佛法的。但是,在漫长历史的长河中,佛教在不同的时代不断地被人们学问化、复杂化,使佛教蒙上了深奥难懂的哲学面纱。如果在今天我们仍旧继续沿用那些费解的语言弘法,很容易使初次接触的人们产生“佛教是晦涩难懂的哲学宗教”的误解。
那么,在今天我们就不能寻找出——种方法让人们感受到佛陀教诲是这样通俗易懂、和蔼可亲,令人愿意聆听并易于实践的吗?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俗易懂地弘扬佛法,如何才能易于U:大家接受、理解并去实践佛教。
但是,由于因缘不俱足,总是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就在这苦思冥想中我忽然想到,“佛教音乐”不是一个很好的弘法方式吗?通过和蔼可亲的歌词和曲调,使得佛陀的教诲很自然地融入到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这不是善莫大焉吗?在这样一种轻松的,心情中,《幸福之歌》的歌词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后来,我请兵库县妙心寺派的宝积寺方丈和田雅英为我作曲。他年轻时曾是位歌手,十分愉快地应允了下来。他充分地理解了我歌词中所包含的意境,谱写出了优美的曲调。
记得当时我委托和田先生为我谱出一首容易上口的曲子,希望无论是年幼的小孩子还是年轻人,以至老人都能在客厅、厨房、或是往返于学校、公司的路上,或者一边买东西一边能够轻轻地哼唱的曲调。总之说到底,就是要人们在哼唱这首歌曲时,能够切身地感受到佛陀所教诲我们的——自己是承蒙大自然的恩惠得以生存的。
令人深感幸运的是,大自然赋予了日本变化丰富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四季为我创作歌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营养。日本人正是将其自身融入到这四季之中,在大自然赋予的四季中去热爱自然,发现真理。用大自然赋与的灵感创造出和歌、俳句等诗歌形式,书道、绘画等文化艺术形态。
我本人也是在一边学习先人之道,一边幸福地享受着“有幸生存在寒暑分明的四季”的喜悦之中创作出这首《幸福之歌》的。
春有鲜花,夏有凉风,秋有明月,冬有飞雪。我一直在想,如果能够通过这富于变化的四季,将佛陀的教诲简单明了地传播给大家该有多好啊。
最后,我衷心希望大家在体验人生痛苦和欢乐的每一天都去唱这首《幸福之歌》,并且能够在歌声中,去认真思考“我是什么?”,重新找回自己迷失了的纯洁、美好的心灵。
则竹秀南
2002年10月10日 灵云院两开祖忌日
目 录
序 言……………………………………………………… l
第一段
赏花微笑……………………………………………………13
佛陀的微笑…………………………………………………16
幸福是从心中涌出来的……………………………………17
母亲的微笑…………………………………………………20
携起手来……………………………………………………23
第二段
初夏那清爽的风……………………………………………27
洗心…………………………………………………………3l
第三段
人生的季节…………………………………………………39
明快圆融的心………………………………………………4l
清澈的心……………………………………………………42
向月亮合掌……………………………………………………44
圆……………………………………………………………47
圆融明快祥和宁静 ………………………………………5l
第四段
雪、洁白美丽………………………………………………55
充满喜悦……………………………………………………59
新鲜的人生…………………………………………………64
我的心愿……………………………………………………68
后 记………………………………………………………73
花
花在微笑
我和你
我们大家都在微笑
感受无限的幸福
让我们携起手来
风
为我们送来了清凉
我和你
我们大家
我们大家都感到了清凉
我们充满欢乐
让我们敞开心扉
月
月亮圆又圆
我和你
我们大家快乐圆满
充满喜悦
心境平和
雪
洁白美丽
我和你
我们大家
都像雪一样
洁白美丽
让我们
携起手来
心中充满欢快
第一段
花
花在微笑
我和你
我们大家都在微笑
感受无限的幸福
让我们携起手来
赏花微笑
歌曲的第一段,首先歌唱的是春天。
在日本,人们一说到春天首先想到的就是盛开的樱花。在京都有驰名的岚山樱,还有御室的樱花。春姑娘到来的季节,在京都四处转一转就会看到漫山遍野绽放的樱花。
无论是东山八坂的垂樱、还是鸭川河畔的樱花或是哲学之道沿河的樱花,她们缤纷绚烂、争芳斗艳。樱花会使我们的心情得到安抚。为什么以樱花为代表的鲜花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宁静和安详呢?
因为樱花总是在向我们微笑。
我时常在想,微笑不仅仅是人类的专利。但是能够接受和享受樱花送来微笑的,却只有我们人类。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因此,每当我们看到微笑着的樱花时,不知不觉自己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这种一体不二的感觉就是佛教、是禅的三昧、真谛所在。
天地万物和我们本来就是一体的,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这就是“吾与天地一体、天地与吾同根”一说的由来。
花的微笑与人类的微笑不二。
这就如同婴儿看到妈妈在对自己慈祥地微笑时,也向妈妈互动地回报丁一个甜甜的微笑。或者是婴儿先微笑,与此同时妈妈也笑了起来。这是因为妈妈与婴儿原本就是一体。在这微笑中,体现出在妈妈和婴儿之间有着一条连接心灵的无形纽带。
这种情形绝不仅仅是限于妈妈和宝宝之间。这难道不是两颗清纯爱心的互动吗?
自古以来,“禅”宗是在用“不二”来表述这种现象的。两个事物完全就是一个。在这里有着我们尚未认识到的,“心”不可思议的真实。
特别是这微笑,它对保持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的“和”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生活最根本、最重要的地方,微笑是必不可少的。佛教中有一句话叫做“和颜爱语”,意思是“温和而又微笑的脸,亲切而又充满爱情的语言”。
如果你总是一副眉头紧锁、面容可怖的样子,你就不可能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如果你说出来的话总是尖酸刻薄,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爱语,社会和家庭也不会保持和谐与和睦。特别是在社会上处于领导地位的人们,更是应当予以足够的注意。因为他们不知不觉中总会认为自己见解高于他人,接人待物时态度和语言无形中也会带出妄自尊大来。因此,与那些因病而困,因种种原因正在饱尝痛苦的弱势人群接触中,一定要平等相待,体谅,关心他们的烦恼、痛苦,真心诚意地听取和交换意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是将“不二”的思想应用到了实际生活中。
在处理我们现实社会的人与人关系时,最重要的就是满怀真情和一颗真心的“和颜爱语”。
佛陀的微笑
一说到微笑,很容易就令人联想起佛陀“拈华微笑”的故事。
佛陀经常在印度的佛教名山——灵鹫山说法。我曾有幸三次去印度参拜这一圣迹。自有名的王舍城攀阶而上,山顶的形状很像一只鹫,所以人们将它称之为灵鹫山。
佛陀在世时,频婆沙罗国王为佛陀建造了一座香室,供佛弟子和众信徒在那里聆听佛陀说法。一天,众人为闻听当日佛陀说法,便云集到灵鹫山上。大家每次闻法前都要向佛陀献花。这一天,一位叫梵天的神向佛陀献上了一支“金波罗华”。
看到佛陀光临,大家猜想:讲法马上就要开始了,便翘首以待。但不知为何,左等右等佛陀始终没有开口。就在大家心急如焚地焦急等待时,佛祖将梵天献给他的那支花举了起来。当时在场的人都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只有佛陀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看到佛陀手持鲜花的样子,微笑着向佛行了一礼。那微笑仿佛在告诉在场的人们,今天佛陀的开示太美妙了,感恩佛祖向我们开示了真理所在。
这时,佛陀向迦叶尊者说道:
我具有发现真理的眼睛。贪婪,嗔怒,愚痴之心荡然无存。我所具有的是一颗不被任何事物束缚,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妙不可言之心。当我用这颗心去观看自然时,就能看到自然真实的本来面目。青山是真实的青山,哗哗流淌的河水也是真实的河水。
这种真实、真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只能去内观,去用心接受。这是不可思不可议的。
这颗心只能在人们之间以心传心地传承。传承中存在着的正法,将真理的慧命永续。
迦叶尊者真正理解了我的心。希望将这颗心能够不间断地永远保持下去。
禅的传承就是在这“心”与“心”的相逢中开始的。
我们日常所讲的“珍惜每一次相遇”,指的是要珍惜与每一个人的相识,特别是要珍惜与好人的相遇。在学海中能够得遇伟大的学者,将会指明你的求学之道:在艺术的世界中如果能够遇上一位大师,便可以使自己的艺术达到高深的境界。这也是一种相遇。
我经常向人们讲,不仅人与人的相遇十分重要,人与自然的相逢也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遇上风、遇上雨、遇上月、遇上雪。
幸福是从心中涌出来的
如果你去赏花,将与花相逢。如果你去观红叶,便与红叶相遇。炎热的夏天去海滨游水,将与大海接触。冬天你又会与白雪邂逅。
读到这里您没有猛然间联想起什么吗?
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的接触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在禅的世界中,与自然的接触开启了修行人悟性心扉的故事有很多很多。释迦牟尼佛祖就是看到启明的星星而开悟的。 此外,中国的高僧——灵云老禅师是看到桃花而豁然心扉顿开;日本的白隐禅师也是听到拂晓的晨钟使心中的疑团得以消解,祛除了积压在心中已久的各种烦恼。
我们与自然相遇,重要的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要用自然这把钥匙去开启自己的心扉。人与人的相遇如果像佛陀与迦叶尊者一样,通过相遇悟出真理所在,这才是最最美好的相遇。我总是在想,如果自己也能有这样的殊胜因缘该有多好啊。
正是有了这样一次缘份,才产生了将佛法流传后世的殊胜因缘。这以心传心的法脉薪火相传,第二十八代时,便传到了中国的禅宗开祖——达摩大师。日本的小和尚们每次睡醒时都爱哼唱“达摩呀、达摩呀、瞪着两只大眼睛”,其中的“达摩”其实是一位得到释迦牟尼佛祖王法真传后,将“禅”法传到中国的高僧。
达摩将禅带到了中国,中国的历代高僧如:六祖惠能禅师、黄檗禅师、百丈慧海禅师、临济宗开宗的临济禅师等等驰名遐迩的高僧都是得到了正法“心”传的。
禅在镰仓时代传到了日本。日本临济宗的开山是建仁寺的荣西禅师,曹洞宗的创始是道元禅师。后来,禅又传到了现代,在日本传承佛陀佛法至当代的是京都妙心寺开山无相老和尚等一流的禅师。两千几百年后在日本,持续着佛陀慧命的就是日本佛教。特别是禅宗。
春有鲜花。这春花是在微笑着向我们讲述着什么。我们可以从花的微笑中找出自己心中的微笑所在。
多想微笑着送走每一天啊,多希望我和你、和所有的人一起微笑着生活下去。微笑的生活中存在着真正的幸福。幸福不是强求能够得到的。佛陀曾说过:“求福是痛苦的”,幸福不是向外追求就能够得到的。向自心,外去寻求幸福,就是苦的开始。因为,即使你追求到了外面的“幸福”,一旦你失去这些“幸福”时,你失落的痛苦将更加巨大。
那么,我们应当到哪里去寻找幸福呢?其实,幸福就在每人的心中。只有发自内心的、从心中涌出来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佛陀教导我们要“知足”,只要你不放弃贪婪的心,你将对物质追求不止,永远想到外边世界去追求。见到漂亮的人形娃娃,马上想得到她;见到漂亮的衣服,又想将衣服买到手;见到漂亮的书包也想挎上它,永无止境。不仅这些生活用品,对食物也同样会去贪婪。既想吃这个,又想吃那个,世间所有的美味都想吃到嘴里。
今天是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只要有钱,似乎什么都可以弄到手。但是,你感到满足丁吗?感到过“这样就很好了,已经很知足了”吗?
只要有钱,有各种各样的物质,就会存在诱惑,就会引诱人们不停地去追求、企图用追求来满足心中无休无止的欲望。其实,人的欲壑是永远无法填平的。永不满足,就永远不会幸福。真正的幸福是认识到:
“自己是承蒙众多因缘加被才得以生存”,
“这样已经很好了”,
“现在一切都应满足了”。
这时,幸福的微笑会自然而然地洋溢在你的脸上。
一个人,当你处在欲求不满时,脸上是很难笑得出来的。只要你在追求什么,你的眉间就会堆上皱纹,不知不觉中你的脸色就会难看起来,让人感到你的浅薄、恐怖。
但是,我们人类往往很少有人发觉到这一点,这是很愚蠢、很可悲的。佛陀在饮食的问题上也曾教导过我们: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宛如服药,无论好坏不得生增减。”
这是在告诉我们,饮食不能因为好吃就狼吞虎咽,不好吃的就一口不吃。这是不行的。今天的营养学家也在告诉我们要注意营养的平衡。中国自古就有“药膳”一词,也是将食物看作药。我们要认识到我们就是生活在这平衡之中。从宏观、广阔的角度看,可以说人类的生存就是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求平衡。如果找到了我们生活中的平衡点,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感到“太浪费了”,“太感谢了”。对大自然、对他人的感恩之情会油然而升,微笑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在脸上。这就是真正的人的幸福,希望读者能够很好地去理解这一点。
母亲的微笑
母亲能够对刚刚出生的婴儿就送去微笑。一个人年幼时最能得到爱护、支持的,最可信赖和依靠的就是母亲。看到一群孩子围在妈妈身边玩耍的情形真是令人高兴得看刁;够。
昨天,我接待了一家四口人,父母带着两个孩子。爸爸领着老大,妈妈领着老二。最后,父母为两个孩子穿好小鞋子离寺而去的身影,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妈妈一边为孩子穿鞋一边在对孩子微笑,孩子看着妈妈的笑容,脸上也浮现出非常满足的表情。如果是为了催促孩子赶时间就一味地训斥孩子“快点、快点”的母亲,她的脸上此时一定不会有笑容。
看到这个情景后,我深切地感到,妈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脸上经常挂着微笑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同孩子讲话时言语中也要充满着关爱。不仅是妈妈,爸爸也是一样。不过我觉得妈妈的慈言爱语则更为重要。
因为孩子的第一语言教师就是妈妈。当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妈妈就开始对孩子微笑着讲话,孩子也会用微笑回答妈妈。我经常为母亲照看孩子时的一举手一投足而感动不已。
妈妈将温度适中的大米粥和柔软的食物放入羹匙中,送到婴儿嘴边时,婴儿张口的样子和妈妈的口形是那样惊人地相似。妈妈会用微笑和各种办法哄孩子多吃一点,因为孩子情绪好就会吃得多、吃得好。否则,孩子就会不好好吃饭。
孩子们在母爱中一天天长大,每天目送孩子离开家门向学校走去时的母亲们总是在脸上一边微笑,一边哼唱着重谣。
记得我小的时候,寺庙里有山也有水池。每天夜幕降临时,妈妈都要拉着我的小手去散步。妈妈总是边走边哼唱着童谣。记得妈妈经常爱哼唱的有“红蜻蜓”、“夕阳西落”等。
“红红的晚霞映红了你的脸,哎呀呀,夕阳下山啦”
妈妈唱歌时脸上总是挂着甜美的微笑,妈妈的笑脸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新。
年龄再大一点就要到学校去读书。学校里的老师们会教给我们许多东西。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学龄前的家庭教育更是非常重要和无以替代的。
进入中学后,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心理上会产生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是人类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孩于们经常会顶撞、反抗父母。但是同时,父母的宽容、谅解,以及温暖博大的胸怀会包容他们。这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通过这一时期,孩子才能长大成人。长大后的孩子自然会理解、感激父母的宽厚、慈爱,他们的身心自然会重新回到父母身边。我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教师,人生的学长,指引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建立起正确的生活态度。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都可以微笑,微笑不仅仅只表现在脸上。只要有爱,每一个言行都可以自然地泛出微笑。比如,父母每天在佛龛前虔诚礼佛的举止,将会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携起手来
佛陀告诉我们要“诸善奉行”,即多做好事。那么在佛法中,什么是好事呢?抛掉以“我”为主的‘‘我见”,无我无私而为的行为,就是好事。进一步讲,就是无论做什么都不能将“我”、“私利”放在第一位。更不能认为是“我”作丁好事。
亲鸾上人曾经说过“善人尚要行善求往生,何况恶人乎。,’那些自认为是善人的人是很难得解脱的。
在“无我”的诸行中,有各种施舍。比如,向各种地方捐助善款。那么,有钱的人可以捐,没有钱的人拿什么捐呢?有这样的疑问是很正常的。佛陀曾告诉我们有“无财七施”(《杂宝藏经》)
一、眼 施——用温和的眼光去看他人
二、和颜施——面带和蔼的微笑
三、言辞施——施爱语,即使用含有爱情的语言
四、身 施——用身体显示出尊敬对方的态度
五、心 施——用温和的心去接人待物
六、床座施——设坐席给别人和将自己的座位让给别人
七、房舍施——随时提供自己的家居给来自己家的人居住
其中,“使用含有爱情的语言”的“言辞施”这一条即使是没钱的人也是可以做到的。无论是小孩子,还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老年人都是可以做到的。任何人都可以将微笑和亲切的关爱施与他
这一伟大的教诲出自佛陀。这些郡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认真实践佛陀的教诲,有许多好事可做。我们只要遵循佛陀的教诲去做,每一个人都会得到福报。找到佛心、启动自己的佛心,依佛心实践。这是“幸福之歌”的第一个主题。
微笑是观世音菩萨的微笑。
歌词最后的“让我们携起手来“是在告诉我们,因为我们大家互相都感受到幸福才能携起手来。人们往往都有一个错觉,认为自己一个人也能活下去。其实,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不能生存下去的。有时,人会有一个人独自呆一段时间的愿望。但一个人是不可能长期独自生活的,总是要依靠他人,靠人们相互关照才能生活下去。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犯一意孤行的错误;就会变成只顾自己方便,不管别人如何的自私自利的人;就会变成那种坐在车站内行人通道的阶梯上,不顾妨碍他人行走,只顾自己方便喝汽水、吃点心,到处扔垃圾却不知羞耻的可怜小人;就会变成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在公共场合大声演奏、在公共广场跳舞取乐妨碍行人的人。
歌词中的“携起手来”,意思是提倡人们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个人力量有限的我们,应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个人力量薄弱的我们,应该相互激励、相互切磋,提升自己的人格,在微笑中去寻求真理,走上正确的人生之道。
第二段
风
风
为我们送来清凉
我和你
我们大家
我们大家都感到清凉
我们充满欢乐
让我们敞开心扉
初夏、那清爽的风
幸福之歌的第二段是歌唱夏天。
说到夏天,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日本闷热的夏天。因为京都是盆地,空气流通不通畅,就更使人感到闷热。说到京都的夏天,日本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京都好热啊”。
每当乘坐新干线回到京都时,一下车就会感到站台上的滚滚热浪迎面扑来,仿佛一下走进了蒸笼。
由于京都夏季炎热,过去京都的人们,都爱在傍晚时分,手拿大蒲扇去乘凉。这也是京都一道亮丽的风景。有的拿着蒲扇去鸭川河原散步,有的去渡月桥纳凉,每天晚饭后京都的老百姓都会从家里出来到河边散步。说到在京都乘凉,还是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边走边煽够味。
在盛夏到来前的五月,京都刮来的是阵阵带着花香、清爽宜人的南风。这五月风将大地吹得益发郁郁葱葱,令人赏心悦目。初夏的风带来了虎虎生气和好的心情,也荡涤了我们的灵魂。
每当吹起宜人的五月风时,总令我回想起先师山田无文老禅师的开悟机缘。
山田无文老禅师年轻时便来到东京皈依以严持戒律驰名的河口慧海禅师出家。
每天从早课开始到晚课结束,不停地在道场修行、精进。此外,还要到东洋大学去读书。当时,吃的东西很简单,没有现在这么丰富。慧海禅师每天不仅吃得简单,而且与佛陀一样过午不食——不进晚餐。当小和尚的无文禅师也和师傅一样持午,并坚持读大学。结果, 由于疲劳过度和营养不良患上了当时流行的结核病。
为了治病,无文禅师不得已回到了故乡——爱知县的稻武,开始了与病魔斗争的生活。当时,无文禅师病得很厉害,在名古屋的大医院看病时,大夫已放弃了治疗,只是敷衍地对他说:“到空气清新的乡下去疗养吧。”
由于吃的东西简单,营养跟不上,人一天一天地消瘦下去,病情也日见恶化。当时,没有人来看他。这使他非常绝望,甚至开始怀疑身边的人“都盼望他早一点死了才好”、“都在期待着他早一点停止呼吸”,精神上到了崩溃的边缘。残酷的现实将他逼到了人生的极限。
在绝望中挣扎的一个夏日清晨,无文禅师深感孤独的心灵得到了拯救。
这一天,他为了看一眼屋外的风景,强拖着被病魔折磨得瘦弱无力的身躯爬到了窗边。其实,那间屋子只有八张塌塌米大,可见他的虚弱。
爬到窗边的他,看到了正在绽放的南天花。他边看边想“好漂亮的白南天,开得好奔放。”这时,一阵凉风轻轻掠过,仿佛一双温柔的手抚摩着他的脸庞,“好清凉的风啊尸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这么令人舒爽的清凉,太爽啦。
这时,他问自己“风是什么,是从哪来的呢?”想到这里,他忽然醒悟到“风,不就是流动的空气吗?”自己生病以来一直以为自己很孤独,谁也不关心自己,大自然也抛弃了自己;但是,怎么就没有想到自从自己降生人世以来,无论是行住坐卧,空气每时每刻都在陪伴着、乳养着自己,空气一直在拥抱着自己。自己——直在承蒙大自然的恩惠才得以生存至今,自己并不孤独。无文禅师此时此刻真切地感受到,有一种用肉眼看不到的巨大力量在佑护着自己生命。
此刻,大自然开启了山田无文禅师的“心眼”。禅师当即赋道歌一首:
今朝五月风
温柔拂颜面
清凉告知吾
生命仰自然
从此,无文禅师的病情一天天奇迹般地好起来。当他感受到自己不是靠自己微弱的力量在生存,而是承蒙大自然的神奇之力和恩泽得以生存在大自然的宽大胸怀之中时,生存下去的勇气油然而生。
一个人,当他总是以“我”为中心来考量事物时,视野将会越变越窄。这个“我”就是佛教所说的“我见”。当你一旦从“我见”的重重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的心扉便会豁然敞开。无文禅师就是在醒悟到“自己是承蒙大自然的神奇之力,得以生存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的时候,猛然增添了无限的生存勇气。
后来,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无文禅师有缘来到位于浜名湖畔的气贺地区,在金地院大圭和尚道场接受批杷叶治疗。
一见面,大圭和尚就对他伸出三个手指,无文禅师当时没有理解其中含义。大圭和尚见到他那木然的样子,大吼道:“你不明白吗?你小子的病三个月就能治好。”
从那以后,无文禅师便住在寺院里,接受枇杷叶疗法的治疗。疾病痊愈后,他重新归依大圭和尚出家,再进禅门。经过长时间的艰苦修行,无文禅师终于成为了一名世界级的禅师.八十八岁往生。
无文禅师开悟的机缘就是“初夏的清风”,一阵让人感受到心地清凉的风。
每当凉风拂面时,我总能回想起无文禅师的这段往事,并时时告戒自己“不要陷入‘我见’的桎梏之中。”
衷心希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能纯洁高尚。慈悲的佛陀不仅给了我们春天的微笑,同时也给了我们初夏清风的舒爽。
石雕的观世音菩萨像,即使被安奉在僻静的荒野,当我们向其顶礼膜拜时,也会感受到菩萨慈悲的微笑和送给我们心中的清凉、喜悦。
洗 心
人与人之间,不仅需要高尚,也需要纯洁、清净。这在人与人之间是十分重要的。
记得小时侯,学校的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衣服即使是破旧的也没有关系,只要缝补好、洗干净、搞整齐,就是最美的衣服。否则,即使是再高档、再昂贵的衣服,皱巴巴、脏兮兮地放在家里或穿在身上,都不好看。”
希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清净无垢的,每个人的身心都被洗涤一新,人人都过上清净、舒心的生活。
佛教中有一句话叫“洗心”。
我们每天起床后一定要洗脸。俗话说:“猫都洗脸”。我们人就更要洗脸,干干净净地去迎接新的一天。但是,·我们往往每天只是注意去洗身体,却忽略了“洗心”。
那么,什么是洗心“呢?
每天洗完脸以后,向神、佛合掌,参拜佛龛。礼拜和感恩佛祖及列祖列宗广大无边的慈悲。这就是洗心的一种。
此外还有象妙心寺“生活信条”中第一条所提倡的“一天一次静静地坐下来,调养身心和呼吸。”也是一种洗心。
“坐”的第一点是姿势正确。我们不能苛求那些经历了漫长人生的老年人,不顾他们由于疾患和常年劳作造成的驼背、膝盖疼痛的现实强求他们坐姿端正。只希望每一个人根据各自身体的状况,尽可能地伸直腰板,端正而坐。特别是年轻人,一定要挺直腰板、收腹,用丹田呼吸。
今天,很少有人去要求别人坐姿端正。因为大家的坐姿都不太规范。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时装模特的走姿很优美。我们要通过打坐,让大家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正确的坐姿对健康是大有脾益的。
接着就是要坐姿端正地去调整呼吸。呼吸要静静地、自然地呼吸。用丹田呼吸,而不是用肺。尽可能做深呼吸和长呼吸。一定要注意腹式呼吸。静静地呼气、静静地吸气。
调完呼吸后,再去调心。配合着呼吸,在心中有节奏地、慢节拍地默数一、二、三。这种调心法叫“数息观”。这样就能切实有效地达到调整心态、放松心情的目的。
有人讲话时,一拿起话筒就紧张。这样就无法表达你的思想,展示你的口才。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调体调息。做“数息观”,伴随着呼吸你慢慢地数一数就会发现,你的身心会自然地安静下来。当你心情烦躁、情绪不稳和烦J:司痛苦的时候,建议你也一定要试一试做“数息观”。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洗心”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你身心清爽,烦恼荡尽。
首先,要做到让自己身心清爽,才能在接人待物时将好心情传递给大家。如果能在这清净之中洗净自己的心灵、开启封闭的心扉,该有多么幸福啊。
绝大多数人总是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日常生活琐碎、细小、无休止的烦恼中。每个人在他的一生当中,总是做过好事,也做过坏事。我们凡人,对人对事总是缘于私心、“我见”,在接人待物时认为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高,那个低。总是怀有分别之心。
其实,人的——生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事。无论一天之中发生了什么,当我们回到家中换上浴衣,从白天工作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一定要去乘凉,去享受凉风拂面、心旷神怡的美好心情,去体验休闲放松时那敞开心扉的清凉心境。
白隐禅师写过这样一首俳句:
芦叶与苇叶
采来敷地供人坐
任我好乘凉
河原河边生长着许多芦苇,日语中“芦”和“苇”的发音与“善”和“恶”的发音相同,诗句里是借用两者的发音相谐,用芦、苇比喻世间的善、恶,告示我们,将世间善恶暂时放在一边,尽情地享受这乘凉的美好时光。“洗心”的生活,就是这俳句中所描述的境地。
每一个家庭都有它的特殊性。但是,最近在日本,家人团聚在一起吃晚饭的情形实在是少见了。有的家庭由于个人口味不同,甚至在家用餐时也要每人一个食谱。即便如此,一家人能在一起吃晚饭也是相当难得了。
当学校的老师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各自在家里吃晚饭的情景时,竟然发现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独自一人吃晚饭。这样的家庭又怎么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呢?
我认为,一家人只有经常在一起吃饭、打扫卫生、进行交流,才能在这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建立起人与入之间的感情纽带。一家人在饭后漫步凉风中,一边散步一边相互讲述着一天之中所发生的事:爸爸的公司今天发生了这样的事,妈妈遇到了那样的情况,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如何等等。一家人在一起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的时间,在今天的这个时代实在是太有必要和弥足珍贵了。
在佛陀诞生很久以前,“阁陀伽本生”故事中,有一段“人鸟神夫妇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印度。一位国王在狩猎时沿着恒河逆流而上。当他来到恒伽河源头的时候,国王又发现了一条支流。于是,他又沿着支流而上,来到了喜玛拉雅山的深处。这里奔跑着众多的鹿和野猪。国王见到如此众多的猎物,不禁大喜过望,便全神贯注地打起猎来。突然,国王发现自己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河畔上有两个人鸟神拥抱在一起,一边叹息——边哭泣。国王觉得很诧异,便将猎犬赶开,悄悄地来到痛哭着的二人身边询问道:
“在这鲜花盛开,美似天堂的地方,你们二人为什么一边哭泣一边叹息呢?”
听到国王的询问,人鸟女神回答道:
“我们在渡过这条美丽的小河时,猛烈而湍急的河流一下子将我们俩分别冲到了两岸。在度过了难熬的漫漫长夜后,我们二人重新渡过小河再次团聚。一夜的分别使我们份外悲伤,再次相见后我们便拥抱在一起,连续不停地哭了七百年。”
听了女神的回答,国王想:“自己身为一国君主,离开了国度,抛开了王妃和百姓,只顾自己享乐而来到这大森林里狩猎,乐不思蜀。然而,人鸟神夫妇虽然仅仅分别了短暂的一夜,就如此的感慨、悲伤。”
国王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所作所为,然后踏上了归途。
这虽然只不过是一个故事,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夫妇在一起度过的时光是多么的重要和美好啊。
在今天,日本的丈夫们回到家后,同太太讲的只有三句话,即“洗澡”、“吃饭”、“睡觉。”现在,书刊杂志上面经常以照片的形式介绍世界各地长寿村中人们的生活情况。在这些地方,人们的食物结构都自然地得到调整。这种合理的膳食是长寿的重要保障。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保障是他们所保持的精神上的平衡——良好的心态。
这些地方的人们都是数代同堂、儿孙绕膝,老寿星们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着平和自然的微笑。这里的每一家人,都是相互敞开心扉,行为平和自然,相互之间关怀体贴,过着快乐的每一天。敞开心扉,夫妇孩子之间倾心交流,轻松快乐地度过每一天,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段
月
月亮圆又圆
我和你
我们大家快乐圆满
充满喜悦
心境平和
人生的季节
说到秋天的美,自然要数月亮为最。在明亮月光的照耀下,芒草、花草都是那么的美丽、清澄。月光下的菊花、红叶更是美不胜收。
九月重阳节的时候,菊花盛开。数不清的花花草草在秋天都绽放出可爱娇人的笑容。到了晚秋更是红叶尽染。在京都,无论是高雄红叶,还是岚山红叶,足以令众多的游客大饱眼福,饱赏秋韵。
秋天为我们送来了收获的喜悦。秋风吹打着金黄的稻田,掀起此起彼伏的重重波浪。
大自然的每一个季节都有着她独具的绚丽多彩。自春天开始,不停的季节变化为我们展现了春花、夏绿,到了秋天不仅水稻丰收,树上、田间红黄尽染。
出生、成长,开花、结果。人的一生在历经了春夏的充实后,步向美好的晚年。大自然的四季风光恰好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里程。
可悲的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终日被现实的杂乱和繁忙所缠绕,根本无心去注视、思考这伴随季节的变迁、人生中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那些光彩照人、美丽无比的红叶,终有一天要散落在地上,溶入大地的泥土之中。人也是一样,出生后由婴儿长为幼儿,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度过美好的青春时代,之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几十年后步入晚年。恰如一年四季各有其不同的缤纷灿烂一样,人生的各个阶段同样拥有各个时代的美好和辉煌。
红叶的美,象征着退休后第二人生的美好,正如那火一般红艳的枫叶,夕阳暮年同样可以风采照人。遗憾的是,我们许多老年朋友尚未发现这一点。我经常提醒老年朋友们,去发现夕阳无限的美好吧。当然,这些美好最后还是要归于大地的。
著名禅僧歌人良宽和尚写过这样一首俳句:
见里见表后
散落重归大地中
红叶映天红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弥足珍贵的,因为我们的生命都是从佛陀那里暂借而来的,总有一天要还回去。所以,从出生到归还,始终保持生命的纯洁、完整、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中有时像鲜花微笑般的美好,有时像水一样清澈明快,但也有时运不佳的逆境之时。人一生中做过的好事,坏事,在死亡之前都会得到应有的报应。这就是宗教的世界,佛教的世界,是修行佛教的世界,是信仰之心的世界。
这真正的信仰之心,就存在于我们遵循佛陀的教诲,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之中。我们要将佛赠予我们的佛心,以与生俱来时的原样奉还。
“感谢佛陀将佛心借用我们八、九十年,承蒙加倍,我们渡过了这段宝贵的人生。”
就是这样,我们在告别人世前,要将从佛那里得到的佛心,与出生时无异,清澈无暇地奉还佛陀。这是我们每个人来此人生一世的义务和责任。
明快圆融的心
我们大家与生俱来的佛心曾被人们喻为圆圆的月亮。
“圆若太虚、无余无缺”。
古人就是用这样的词句来赞颂我们每人与生俱来的佛心的。
我们心中的佛心,像明月一样明亮照人,是真真切切的明亮,绝无黑暗。
我认为,明亮照人的就是我们每人心中与生俱来的、真正的人心。
圆圆的心,就是圆融。佛祖也好,圣人也好,都不比他人多一些什么;我们凡夫俗子,也不比别人少些什么。大家都拥有一颗圆圆的心。
这圆圆的心,不是可以用十公分、一米之类的长度可以测量得出它的半径的。它既可以大,也可以小。圆通无碍, 自得自在。
折叠可收一心,展开遍布宇宙。我们的心就是如此广大。
这颗心在放着光,这光辉映衬出佛心本来的面貌。
清澈的心
江户时代的盘圭禅师将每个人心中的“佛心”喻为“镜子”。
圆圆的镜子,清澈明亮。正因如此,它所反映出来的事物才是真实的。无论是富士山,还是太平洋:无论是松树,还是玫瑰花。任何事物都能映照出它们本来的真实面目,没有分别,非常平等、真实。
镜子,正因为它没有任何先入之见,五色透明,才能将世间万物真实地映照出来。正因为它的透明,才能将任何事物精细入微地反映出来。
镜子,这一具有“摩诃不可思议的力量”的存在,就是我们心中的“佛心”。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颗“佛心”。因此“我、你、他,我们大家的心都要明亮圆融。”不能只是“我”一个人明亮,“你”和“他” 的心却充满黑暗而又棱角众多。大家的心都要明亮、也都能够明亮起来。因为我们大家心中原本都具有一颗明亮、圆融、洁净的心。
这里所说的圆,是我们人类心灵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在这大大的圆中,包含着世间万物。她伸缩自在,大时可扩展到包容无限的宇宙。
因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会很容易地收容到每一个人的心中。不仅是人类,一切生物、非生物都被能包容在其中。
当前流行着一句话——共生。即大家相互帮助共同得以生存。希望人们尽快放弃那些“人类将征服地球上的一切事物”等一些令人恐怖的想法。
人类和动物、植物,大家都共同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和平地生存。无论你是山林中的树木,或是庭院中的青苔,这大地上的一切存在,包括山峰与河流也应携起手来共同生存下去。
佛陀的教诲告诉我们:不仅不能因科学的发达而去破坏环境,而且要超越科学技术范畴的环保理念,力争做到人与自然相互帮助,共同珍惜,保护好养育人类的大自然。
佛陀的教诲还告诉我们:人类之间也应和平共处,共同友好地生存下去。这就是“和合”。大家祥和地聚集在一起,相互帮助,共同生存。
这些是佛陀非常宝贵的教诲之一。
在这圆圆的镜子——我们每人的心中,都具有“和”的精神。佛陀也很重视和珍惜这一点。日本人中最早理解了这一点的先驱者是圣德太子。他在“个七条宪法”中明确地写入了:“以和为贵”的内容。
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微笑”和“祥和”是相互贯通的,这两点非常关键。但是,一旦“和合”得过分,人就会丧失原则。遇到什么事都会和稀泥,总是去想“唉,算了吧”。这样做就会使人染上得过且过、圆滑世故的陋习。这样的妥协、可以导致人类的堕落。人类要想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保持和谐的状态。
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在合作中可以沟通相互的思想。我们一定要牢记这“和合”的精神。
人与人之间只要做到“和合”,心中的喜悦就会自然地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有和的地方就没有掠夺、战争,和平会自然而然地来到我们身边。我认为,争夺、强求来的“和平”不是真正的和平,更反对那种使用暴力掠夺来的“争取和平”。
和平需要每一个人牢记佛陀“和”的教诲,回到各自的原点,立足于各自的本职,锲而不舍地去实践佛陀的教诲。这样,和平就会自己向我们走来。
我相信,只要你心中充满喜悦,心态良好、安详地生活下去,和平就一定会自己向你走来。
向月亮合掌
月亮在秋天的风物中更是别具一格。日本著名俳句家松尾芭蕉在京都的广泽池边举首赏月时,不由得被皓月吸引,在池边徘徊不忍离去。蓦然回首方觉夜已深时,心中涌出徘句一首:
广泽池水边
昂首赏月梦魂牵
回首夜已酣
由此句可见,人不分古今,晴空皓月都会令人魂牵梦萦、忘我忘时。
人们往往将月亮作为信仰的对象,加以礼拜。不仅是月亮,我们还向朝阳礼拜。人们既朝拜朝阳,也向夕阳顶礼。
古时的日本,几乎每一个寺院、家庭都要举办赏月之宴。寺院里在赏月之宴开始之前,一定要向月亮诵呈《般若心经》,摆上祭坛供桌。供桌的一侧插上芒草,另一侧点燃蜡烛,中央燃上香火,还要供上为赏月特制的“糯米年糕团子”。一边唱颂“南无月光菩萨”,一边和掌礼拜。
老人们说,月亮上有一只兔子在不停地捣着年糕。在佛经中也有一段关于月亮和兔子的故事。
在古印度的时候,佛陀曾托生为一只兔子降临人间,住在森林里。森林里也住着兔子的朋友猴子、黑贝豺和水獭。
一天,兔子仰头遥望挂在天上的月亮之相后得知,第二天是月圆日——一个施舍的斋戒日。于是,兔子便对猴子和猴子的朋友们说道:“明天大家要循规蹈矩地生活,只要你去施舍就一定会有善报。”大家闻听并记住了兔子的话语。
第二天,大家便分头出去觅食。水獭在冈底斯河捕捉到了一条鱼,黑贝豺在森林里捕捉到一只蜥蜴,猴子在森林里摘到一个芒果。可是兔子除了草以外没有找到任何可以施舍的东西。帝释天在天上看到了这四只动物的行踪后,便化做人间行者的样子来到他们身边。水獭、黑贝豺和猴子都将自己手中的猎物施舍给了行者。当行者来到兔子身边的时候,兔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施舍。于是,兔子燃起一堆篝火,自己纵身跳入了燃烧着的火焰中,准备以自身相施舍。帝释天明白了兔子的良苦用心,将兔子从火牛救了出来。为将兔子的善行永传后世,帝释天榨取了山峰的汁液在月亮上面画了一只兔子。自那以后,月亮上面便有了兔子的身影。
赏月之宴是日本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朝拜太阳,礼拜月亮,对大自然的任何事物都以虔诚的拜佛之心顶礼膜拜,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中秋名月时分,举办赏月之宴,是日本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民间习俗。
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要多费一些笔墨。要想说明佛陀的心是什么样子,是非常困难的。如果问,我们自己的心是什么样子?并且一味地问下去,追根究底,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有人会回答说:“是佛。”有人会因无法回答而指着自己胸口心脏的部位说:“就是它。”也有人会说:“这无法形容”。
看来佛心的形状是难以表述清楚的。这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佛心,前人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在禅宗中,典型的表现方法就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沿用的“圆相”。
“圆相”是禅僧表述这种境界的方式。各种各样的人们,后来又在这圆相上添写了许多新的内容。
这圆似在向人们发问:
“这究竟是什么?”
有的人回答说:“这像一张大饼。不,是像年糕团子。不,是厨房里的桶吧?”也有人说:“我要吃了它,快拿茶来。”这时的圆相就成了馒头了。
有人说,这圆相将佛心表达的很明快、很清楚。
有人说,这就是佛心真实的写照。
“圆相”她融通无碍,四处滚动,无所不至。令接触到她的人,因人而异地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圆。
有人还将它看成是月亮或者是太阳。无论将“圆相”看成月亮、太阳、馒头还是厨房里的桶,人们的看法各有春秋,但他们的心却都是圆的。因为是圆的,因为人心是自由的,才能形成各种不同的看法,而不固定在某一个答案上面,不拘泥于一个形状上,不陷入一个认识中。
这不固定、不拘泥的心,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圆心。
这与生俱来的圆心,山田无文老禅师称之为“婴儿的心”。婴儿与生俱来的心是尚未起任何分别的心。这婴儿的心就是佛心、圆圆的心。古时有这样一首诗:
幼子日渐身长成,
人间智慧增心中,
无奈与佛渐远去,
心中感慨添悲痛。
原本在我们心中都有着一颗圆融、自在、清澈、透明、像婴儿般纯洁无邪的佛心,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从父母、老师、社会上学到了许多知识。孩子们看上去似乎逐渐聪明了起来,实际上,这些知识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的许多的杂念、邪念,污染了孩子们与生俱来洁净的心灵。但在现实中我们大家却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科学是一、二、三、四、五、六的世界,是将事物无止境地分别、细化、以至无穷的世界。
宗教是“一”的世界,一言以蔽之,是“O”的世界。
如果我们将世界一分为二,就进入了“常识的”、分别的世界。例如,“我和你”、“男人和女人”、“好和坏”、“有与无”等等。这就是相对的世界,常识的世界。分别的世界不是佛的世界,也不是圆融的世界。
我不懂基督教,但知道亚当和夏娃曾住在伊甸园。当时,亚当和夏娃是不穿衣服不分你我的。但是,后来被蛇所骗吃了智慧之果,惹得上帝发怒,将他们赶出了伊甸园。伊甸园是神的世界,是一的世界。吃了智慧树的果实就意味着进入了一分为二的世界。世界便有了区别,分成了我和你两部分。
我是男的,你是女的,成为了一分为二的世界。为此,我们人类被上帝从伊甸园赶了出来。
我是站在佛教的立场上,来这样解释这个故事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伊甸园呢?我认为这很简单,将吃下去的果实“哇”的一下吐出来就可以了。简单地说,只要你死抱着“分别”、“常识”不放,你就无法进入佛的世界、佛心的世界。用基督老人的话讲,就是无法重返伊甸园。
圆融明快祥和宁静
我们提倡大家,让自己的“心”做到圆融明快,祥和宁静。人与人之间要和合、和睦地交流,共同平静地生活。不要去争吵,要充满喜悦、平和又富有活力地共同生活。只要做到这一点幸福就会自己到来。
这里所说的“充满喜悦”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而且是要体现在生活中的。柔和祥顺就像生活中的调料——大酱。举个例子来说,点心都是又甜又好吃的,但如果要求口味柔和,就不能是单纯的一种甜味,而是要让这甜味自然、柔和地融化于口中,香甜长留齿颊,令食客心旷神怡。
“现代人”所追求和满是的,是在点心入口时感受到的那种浅薄的、单纯的甜味和快乐。
当然,好点心吃下去的时候起码要口感甘甜,但进一步追求口味柔和,就要求不仅入口和咀嚼的时候要香甜,还要看香甜能够在口中持续多久。
一个人如果有了祥和的心态,就不会去和别人计较或争夺什么,而是会去注重体验和享受人与人之关系中的恬静、祥和、温馨。
一些人的“深度”或者叫做人格魅力,当你和他刚刚接触的时候可能一时感受不到,但你在与他长时间的接触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切身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他的关怀和呵护无时无刻不在抚慰着自己的身心。当沐浴了佛法的甘霖和享受了佛光普照的法喜后,每个人的内心都将会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宁静、祥和。
从这一意义上讲,人与人之间某一个场合或某一次相遇时的喜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喜。这种给人带来一时喜悦的人际关系,不能给人的内心带长久的宁静、祥和。因为它是暂时的,不持久的,不深入的。
第四段
雪
雪
洁白美丽
我和你
我们大家
都像雪一样
洁白美丽
让我们
携起手来
心中充满欢快
雪、 洁白美丽
日本冬天的美,要数雪为最。
我曾在友人的陪伴下,去过银装素裹的北海道大平原。当和友人一起伫立在这一望无垠的银白色世界中时,自己恍若融入了这洁白无暇的世界。
我也曾去过瑞士,在那旦我也曾有过同样的感受。当我登上马特峰山时,放眼望去,万里雪国、银装素裹。令人顿觉天人一体,无我无他。
雪,用冰清玉洁来形容最为恰当,用清净无暇来比喻最为贴切。
这洁净的美,就是佛心。如果将这洁净的美用圆圆的“O”来形容的话,那么,这个圆一定是洁净无垢,一切皆空。
说到一切皆空,肯定有人会立刻联想到“虚无主义”。其实不然,正是因为万物皆空皆无,才能不拘泥于任何事物,变换自在。
因为有了“空和无”,我们才能看到花儿露出微笑:才能在晚风拂面时感受到“好清爽”;才能在望月时,一边观赏,一边赞叹月亮的美妙。正是因为“空和无”,才能无拘无束,舒适自得。
然而,今天的人类忘掉了这本来清洁无邪的“心”,总是爱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事物。如果你用青色眼镜去看待事物,白的事物会变成青色,黄色的眼镜也会看成是黄绿色的。只有摘掉有色眼镜,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来面貌和色彩。
我们心中的“佛心”,是“圆”且清净无暇的。正是因为没有先。之见,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世界。
弯曲的就是弯曲的,直的就是直的:红的就是红的,黄色的就是黄色的,黑的就是黑的:长的就是长的,短的就是短的。一切事物都会如实地映入我们的眼帘。
有这样一个关于一休禅师的故事:
一天,一休禅师指着院子里的一棵枝干弯曲、枝繁叶茂的松树对小和尚们说:“你们试试看能不能直直地去看这棵树。”小和尚们听后,看着那满是弯曲枝干的松树都感到很为难,思前想后,绞尽脑汁,还是一筹莫展。谁也没有想出如何才能直直地去看这棵弯弯屈屈的树。于是,一休禅师告诉了他们答案,“弯曲的松枝就直接看作是弯曲的,这不就是直直地去看这棵松树吗?”
禅师告诉我们,对弯曲的东西能够如实地看到它本来弯曲的形状,就是直直地、真实地看待事物。如此简单的事我们在日常却往往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往往都会不自觉地从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从而陷入丁“我见”的误区。当事物有利于自己时,就与其合流;对自己不利时,就认为是“坏”的,大表不满。这就是我们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怒,哭泣的根源所在。
我们的心胸原本是“清澈美丽、清净无邪的”,像初生婴儿的心一样宽广、清净。但是,这颗童心在我们人类的现实社会中,不可避免地不断受到所谓“常识、知识”的侵害和污染。
有一位法师将我们的人生成长历程比喻为睡在吊床上的婴儿。婴儿在炎热的夏天常常被放在吊床上。一觉醒来时,妈妈总会出观在婴儿身边。手中拿着娃娃,玩具哄他逗他。妈妈不在时,爸爸会替代妈妈走过来,对着婴儿一—边微笑着一边不停地说些哄逗婴儿的话语。有时,是爷爷、奶奶来到吊床边,一边用玩具逗孩子高兴,一边不停地对孩子说些什么,想方设法逗孩子开心。
这样的情形其实就是我们人生历程的写照。
我们自出生后就得到父母的爱。首先是教会我们语言。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个玩具就是语言。
再大一点要去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们用看图识字图片、拼图来教我们识字、认东西。
当我们离开了幼儿园后,小学老师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送给我们语文、算术、理科、常识等等玩具。
当我们小学毕业,告别了小学老师后,中学、高中、大学的老师们又会相继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会送给我们文学、艺术、哲学等等高级玩具。
当我们步入社会以后,社会又会送给我们“工作”这个玩具,我们会在工作中感受到其中的苦与乐,喜与悲。工作将我们完全带入了“分别”的常识世界。
当社会的人们离我们而去之后,就没有谁再来哄、逗我们了。这是什么时期呢?难道说此时吊床的绳子断了吗?总之,这时是一个音信渺无、与世隔绝的时期。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历程。
婴儿诞生的时候,与生俱来地拥有一颗清净无垢的“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给了婴儿“分别”、“知识”等一些无用的玩具。这些玩具玷污了婴儿的心。当然,作为一个人,这个’过程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历程也可以称为“体验人生”。但我们在人生自~体验过程中,切切牢记不要被“知识”和“常识”污染和蒙住我们与生俱来的“心”。
婴儿的心是清洁美丽的。婴儿的心是“母鸡生蛋,梅花盛开”的世界。
佛心的清净世界是既不知梅花、樱花,也不晓得公鸡、母鸡的世界,是清净心的世界,是从父母那里学会“好”和 “坏”之前的世界。这就是佛心的世界,般若的世界。这个世界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因此,以前的和尚们总是用“公鸡生蛋,铁树开花”之类的语言来形容和讲述“O”的世界,圆圆的世界,佛心的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纯洁无暇的婴儿之心。希望大家都有机缘觉悟到这一点。
充满喜悦
其实,只要我们一旦觉悟佛在自己心中,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仰仗大自然和诸多殊胜因缘庇佑才得以生存”在这个人世间的。此时此刻,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我是得以生存的啊。”
山田无文老禅师所以能够从孤独中走出来,在清风拂面时顿悟“我是得以生存的”。这说明他重新找到并回到了纯净佛心的原点。老禅师正是找到清净的佛心才豁然开朗的。
人生中没有比“开悟”更令人欢喜的了。在“法喜充满”的欢喜之中,内心自然会涌现出对自然万物、对他人的满怀感激之情,自然会发自内心地一边想着“感恩不尽”“愧不敢当”,一边双手合十。这就是佛教中的“合掌”。
右手为佛,左手为凡夫。当左右两手合在一起时,中间只有一声玄妙的南无阿弥陀佛。古人这样说道:
右手为佛陀
左手为凡夫
双手合掌时
妙出南无声这里所谓的南无,指的就是将身心献给佛陀。只要你心怀感激地生活在这个世上,你就会感到“自己有这么多的福报,真是愧不敢当。这一切都是承蒙佛陀加被。自己将无怨无悔地将身心献给佛陀,以报佛恩。”一个人每天都能够怀有这样的心情是十分重要的。有这样的心情,你每天早晨起来就会向自己的父母合掌,问候他们“早晨好”。你的父母也会高兴地合掌问候你“早晨好”。这样一声“早晨好”就足够了。要尊重他人,因为在这个世上,不仅是自己,他人也同样拥有一颗与生俱来的佛心。
每天清晨,我们要向佛龛合掌问候“佛陀早上好”,“列祖列宗早上好”。
每次吃饭前,也要说——声“开始享用”。
我们每顿饭享用的是什么昵。当然是米饭、酱汤或者是咸菜。既然是享用大自然的赋予,就要合掌感谢。如果你细细——想,就会意识到:水稻、胡萝卜、黄瓜等等这些食物是为了供我们人类食用在田地里长成的。水,也是为了让我们人类饮用才在河里流动的。水稻成熟以后,要经过脱谷、去皮才能加工成精米。在一百摄氏度以上高温的电饭煲中蒸熟,才能供人类食用。大米要在像地狱一样的电饭锅中饱受煎熬,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胡萝卜和萝卜,本来是植根于大地之中的。人类出于自身的需要,随意地将其连根拔起。这同断掉人类的手足无异。 这已经足够它们疼痛了,人们还要在案板上用刀将它们切成一块块、一丝丝,放进滚开的水中煮熟,然后才放入嘴中咀嚼咽下。
人类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就随意地夺走了大米、蔬菜等植物的宝贵生命。我们不要忘记,正是牺牲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命才换来了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在每一餐前要满怀感激地说一声:“开始享用”,就是为感谢那些牺牲了自己换取人类生存的生命。大米、胡萝卜,真的感谢你们,正是由于你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人类的生存。我们人类的繁衍是建立在牺牲其他生命基础上的。
以感恩的心情去合掌,去享用其他的生命,正是在深刻地理解了这一意义后,我们才要求在吃饭前,以感激的心情虔诚地合掌说“开始享用”的。
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在家吃早、晚饭时都要合掌。”但他们可能仅仅是局限于在家中。在宾馆、餐厅、或结婚宴会上,或是在什么地方的聚会上,你是否都真诚地合掌说“开始享用”了呢?一些人很少在大众面前合掌,大概是他们觉得难为情、觉得有失体面吧,也可能是认为“合掌”就像作了坏事似的吧?总之,持有这种想法的人,无法实实在在地做一个真诚的人。
合掌是一件善莫大焉的好事,大可不必难为情。我们要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合掌。能够满怀感恩的心情去合掌礼佛的人,是世间最幸福的人。
即使在路上遇到未曾相识的人,我们也要满怀感恩。“非常感恩有缘遇到这个人”。这样去想,你就可以自然地在感恩中双手合十,在欢喜中双手合十。
我们都应向往这样的生活。
我每次去亚洲的佛教国家和地区时,都会遇到很多的当地人。他们和我们相遇时,都是很自然地向我们合掌问候。
记得有一次,为了寻找我出生的寺院,走在台湾南部的一个小镇的街道上。当时,迎面走过来一位素昧平生的男子。他一见到我,立刻自然地向我合掌问讯。我见状也立刻合掌问候。当时,我十分感动。我想,我们在日本遇到熟人时合掌问候是很普遍的。但是,不曾相识的人向我合掌问候却是不多见。因此,我决心一定要通过这首《幸福之歌》去推广和普及人们见面时相互合掌问候,相互礼拜对方心中的“佛心”,并希望籍此去觉悟自心。
我今后的最大愿望就是去用合掌的精神去创造祥和、创造祥和的圆、创造圆相、创造出一个比一个更大的圆相。
新鲜的人生
我们要顺其自然地度过每一天,要随缘而不是平庸,要在这一天一天的生活中去醒悟自己心中的佛性。平庸地度日是凡夫俗子的生活态度。一旦觉悟了心中的佛性,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的一言一行都会是“佛做佛行”。觉悟心中的佛性,会给每一个人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将会使你人生的每一天充满喜悦。人生的价值没有必要到自身以外的什么地方去寻找。
漫漫人生路
空寂之中度日月
永劫无留悔每一个人托生到人世是非常不容易的。人,只要你生活在这诸行无常的世界中,总有一天要迎接死的到来。当真的面临死神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到“有幸在人世度过一生,实在是太应感谢苍天,太不可思议了。
什么是不可思议呢?它既不是用神通搬动了什么东西,也不是靠念力降了雨,或是能够在空中飞行等等。它的奇异是我们有幸获得这样一次生命,才能有机会在这里聊天、坐一坐,呼吸或者是走一走。
真是没有比获得生命更不可思议的了。重要的是我们大家是否觉悟到了这些,是否觉悟到了生命的难得可贵。觉悟前和觉悟后的人生有天壤之别。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常识”的世界,一个格式化了的世界。但是,人绝不能满足在这格式化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对。绝不能。我们要时刻保持生命的新鲜活力,时刻自觉到“我们是承蒙大自然的恩惠,才得以生存在人世间的”。
珍惜当下的每一刻美好时光,珍惜寸金般的光阴。幸福、充实地生活。
最近,我变得十分健忘。这在某种角度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令人高兴。为什么这么讲呢?举个例子来说吧,当你来到一个风光明媚的地方,你会因为忘记自己曾经来过而大为感慨“啊!这里太美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地方,堪称天下之最,不枉此行。”这时身旁的人也许会提醒你说:“您忘记了,您曾经来过这里。”曾经几次都是经别人提醒, 自己才猛然想起:“啊,以前可能是来过。”这种忘记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是一件大好事。健忘使得自己经常误认为是第一次见到某种事物和风光。但第一次会使你对每一个事物都产生新鲜感。
正如无文老禅师曾开示过的:“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大家都要以‘新鲜’的心情去看待事物。以过新年的心情去过每一天。”这是一句经常挂在老禅师嘴边的一句话,我听得耳朵上都要起茧子了。时至今日我才明白这朴素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祝愿大家以新鲜的心情送走每一天。人生的每——天都会因你是否觉悟而大相径庭。觉悟了的人生和以惰性度日的生活之间有着天壤之别。人生会因你的觉悟而体验到世间万物的美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总之,觉悟会令你感到幸福,远离欲求不满的痛苦。只有懂得知足才能认清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什么是“幸福的世界”,从而健康、幸福地走过人生。
我们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易于陷入日常琐事的烦恼之中,很难觉悟到这一点。其实,释迦牟尼佛祖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一点。而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哲学和学问。
佛陀教导我们的就是“我们应当如何生存”、“我们如何得以生存”“如何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
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佛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为的因素,时而成为一门晦涩难懂的哲学,时而成为一门学问。以至在当代,佛教也很难被一般大众理解。
希望大家看过这本书以后,能够重新看待佛教,希望大家认识到佛教和佛陀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于我们每一天的学习、工作之中。
我的心愿
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有一首歌,她可以让我们摆脱晦涩难懂、充满哲学色彩的“佛教”。可以使我和大家能够很轻松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陀的教诲。这首歌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任何人都能够很轻松地学会它、喜欢它,在歌唱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佛法的甘霖沐浴。
真切地希望大家在歌唱《幸福之歌》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如果大家能够在歌声中找回自己欢快圆满、清净美丽的心灵,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微笑地去面对人生,该有多么的幸福啊!这就是我编写这首《幸福之歌》的出发点。
希望大家能够轻松地去唱这首歌,开心、舒心地过好每一天。只要遵循、实践佛陀的教诲,佛国、佛境与人类的和平就会自然而然地来到我们身边。
希望大家在歌唱中能够感受到“我真幸福啊!”
希望大家在痛苦时、在失败和挫折中想起这首歌,虔诚地礼拜自己的心、佛陀的心,体味到“得以生存的幸福”,重新振作起精神来。
后 记
我们努力做到让《幸福之歌》曲调易记,歌词短小、易懂。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孩童还是老人,都能够轻松地哼唱。
喜庆的时候,结婚典礼上,宴会上,寺院的法会上,佛教组织的活动中,请大家尽情地高唱《幸福之歌》。
无论是在静静的房间里,还是在森林浴中,请大家去聆听《幸福之歌》的乐曲吧!我祝愿日本人和全世界的人民,和睦地共同祈祷世界和平早日到来。
在这迎接平成十六年十月十日一一灵云院开祖大寂常照禅师500年远忌的时刻,我衷心祈祷世界和平早日到来。
记得我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在散步时牵着我的小手唱“金黄黄的夕阳落山了”这首歌,我深信,已往生佛国的老母亲一定仍旧在为我唱着这首歌。
谢谢
则竹秀南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