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与塔克西拉地区
《法显与塔克西拉地区》
黄夏年
佛教是中国古代对外宗教文化交流的最主要形式之一。2000年前,印度的佛教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印两国的僧人为了弘扬佛法的伟大事业,不辞辛苦地奔走在高山峻岭和大漠黄沙之中,雪山冰窟在僧人热血之下融化,大海江河在佛法面前退缩,东方的佛教徒创造了历史前所未有的奇迹,佛教在这个奇迹下延伸,进入了东亚的五千年文明古国,并且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这条古代最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法显无疑是最著名的一位,他不仅是较早到西方印度礼佛求经者之一,而且还是最早用手中的笔记录了这一地区宗教与社会情况之人,因此法显受到了南亚地区人们的尊重,也受到我国历代佛教界人士的敬仰,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法显法师的纪念会,就是后人对法显作出成就的永恒怀念。
在法显到印度取经的路上,有一个地方是不能不提到的,这就是塔克希拉地区。现在的塔克希拉属于巴基斯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也是古代印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上,这里曾经是古印度乾陀罗地区之一,当地的部族人民创造过辉煌的乾陀罗佛教艺术。虽然后来这里变成了伊斯兰帝国莫卧尔王朝的一部分,但是辉煌的乾陀罗文化影响依然仍存,佛教的寺院遗址仍然耸立在印度河两岸,残垣废墟默默地诉说往日的辉煌,精美造像将我们带入了古老的勃勃生机的时代。
“Takashasila”在中国佛教史乘中称“呾叉始罗”,又称“剎尸罗”、“叉尸罗”、“竺剎尸罗”、“呾叉翅扇”等。明广州沙门释弘赞在犙辑,新安沙门释弘丽罗峰校《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一“得剎尸罗国”条云:“或作得叉尸罗,或作竺剎尸罗,又作呾叉始罗,皆梵音轻重声之转也。”刹尸罗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西来东去的中外两国僧人都借助此地前往西天印度求经礼佛,他们在自己的记述中留下了这里的记录。公元405年,法显曾经到过刹尸罗国。《法显传》云:
自此(揵陀卫国)东行七日,有国名竺剎尸罗。竺剎尸罗,汉言截头也。佛为菩萨时,于此处以头施人,故因以为名。
法显在这里首次将“竺剎尸罗”的汉语意译的意思说清楚了,该地之所以取名为汉译的“截头”,是因为“其城北十二三里有窣堵波,无忧王所建,每放神光,是如来昔行菩萨道为大国王号,战达罗钵刺婆(唐言月光),志求菩提,舍千头处。”[1]据宋代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诏译《佛说月光菩萨经》说,于过去世,在北印度内,有一大城,名曰贤石,长十二由旬,广阔亦尔。国王月光,寿四万岁,有天眼、宿命通,身色端严,诸相具足,光明照耀,如天满月;所往之处,不假灯烛日月之明,故号月光。他统领四洲六万八千国土。时世丰熟,人民安隐,金银珍宝,饮食衣服,象马车乘,悉皆盈满。于城四门,皆有楼阁,户牖轩窗,俱用众宝而为严饰;街巷道陌,扫洒清净,竖立幢幡宝盖,真珠璎珞。复有沉香、粖香、栴檀之香,微风时起,吹其香气,周遍国城,车马行人,不闻秽气。处处复有花果树木——多摩罗树、迦尼迦啰树、无忧树、贝多树、娑罗树、帝罗迦树、龙花树、末俱罗树、阿底目伽树、播咤罗树、繁欝茂盛。鹦鹉舍利、迦陵频伽、俱计罗鸟等,于诸树间,作微妙音。于城内外,流泉浴池,常出好花——优钵罗花、俱母那花、奔咤利迦花等,如是富贵,种种装严。月光的国人,衣食无忧,但是他持有慈心,愿意施舍一切让国
人过安稳的日子。一位香醉山恶眼婆罗门知道月光有慈心,一天找上门提出要月光将头施出,月光为了满足他的心愿,即以首发系无忧树枝,即执利剑,自断其头。月光王是佛陀的前身,恶眼婆罗门是外道提婆达多,把这则故事的地点放在了竺剎尸罗国,则又说明了佛教在当地的影响。遗憾的是法显的记载竺剎尸罗国着墨不多,使人们不能了解当时更多情况。
现在的“呾叉始罗”,即塔克西拉(Takashasila或Taxila)地区,距离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32公里,坐汽车约两个小时,坐火车也可以到到达。它位于东径72度,北纬33度,是信渡桑干杜伯河(Sindh Sagar Doab)和印度河(Indus)、杰卢姆河(Jhelum)三水交汇处。现在已经发现,在巴拉陀(Bharata)的乾陀罗(Gandhara)地区的布尸伽罗伐底(Pushkalavati,即现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的查尔莎陀Charsada),印证了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记载。罗摩弟弟的两个儿子,一个统治塔克西拉的塔克沙(Taksha)城,一个统治布尸伽罗伐底的布色伽罗(Pushkala)城。《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说,这是被哈斯提纳城(Hastinapura)的贾亚梅贾亚(镇群王,Janmejaya)征服的地区。在印度佛教的典籍里,塔克西拉是经常被提到的世界著名法师的家乡。在耆那教里,塔克希拉是公元前6世纪圣人(Rishabha)访问的地方。
古印度希腊后裔大流世一世(Darius I,公元前518年)统治的帝国包括辛度和东旁遮普邦,一直沿续到第四代阿惑莎尔莎斯二世(Artaxerxes II,公元前404-359年)时代。在公元前3世纪西尔卡普(Sirkap)的波斯王朝(Persina Empire)阿拉蜜(Aramaic)的本地骡唇体(Kharoshthi)文字中有不少资料记录下来,这是西北地区一直到5世纪时仍在使用的文字。
亚历山大(Alexandar)到达旁遮普是在公元前326年的春天.他没有受到过多的抵抗而平安地来到了这里,之后他又划分出一个像塔克西拉这样的独立国家。塔克西拉的国王安毗(Ambhi)正在杰卢姆河准备与布拉瓦王(Paurava)作战,安毗决定与亚历山大结盟,共同反对古代的宿敌布拉瓦王。不久,亚历山大的军队到了塔克西拉,安毗失去了国土,亚历山大在塔克西拉小住以后,带着安毗王提供的5000士兵忙于东进与布拉瓦王作战,留下菲利浦(Philip)管理塔克西拉。
在旁遮普的希腊人并没有长期停留。公元前324年菲利浦与安毗王在塔克西拉同时受到亚历山大王统治,一直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逝世前没有改变。亚历山大逝世后,旁遮普的局面被乾陀罗古普陀(Chandragupta)破坏,希腊人遵照亚历山大生前的指示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但是他们很少谈到塔克西拉,只注意到塔克西拉的市场卖出的在婚礼上使用的沙丽(Sati)。
公元前306至305年,乾陀罗古普陀在旁遮普建立了孔雀王朝(Maurya),希腊将军西勒古斯·尼卡他(Seleucus Nicatar)越过印度河力图恢复亚历山大大帝的统治,他承认旁遮普的乾陀罗古普陀的孔雀王朝和乾陀罗(Chandra)的主权,而且还放弃了由阿拉朱西亚(Arachosia)和格特路西亚(Gedrosia)两位将军统治的权利,并且赠送了500只大象。西勒古斯·尼卡还将女儿许配合乾陀罗古普陀的儿子频陀莎罗(Bindusara)。之后,频陀莎罗的儿子阿育王(Asoka)成功地统治了这一地区,继阿育王之后的是拘浪拏(Kunala)统治这一地区。按考蒂利耶(Kautilya)著的《利论》(Arthasastra,又名《治国安邦术》)记载,孔雀王朝是一个高度集权国家,乾陀罗古普陀的大臣的权利只能在摩竭陀(Magadha)地区行使。
频陀莎罗是一个治国有方的君王,他从小就在岳父西勒古斯·尼卡他一世的支持下,取得了统治了塔克西拉地区的权利,《阿米托拉赞颂》(Amitraghata)称赞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统治塔克西拉长达25年,直到公元前272年逝世时为止。阿育王统治的头12年间,当地曾经流行的是非雅利安湿婆(Aryan Siva)信仰与崇拜,但是当他征服伽棱伽(Kalinga)之后,他接受了佛教,并且使之很快就变成了孔雀王朝流行的宗教,到他在公元前232年逝世前,这个佛教的信仰都没有改变。阿育王在塔克希拉建造了巨大的法王塔(Dharmarajika Stupa),7世纪时在中国人僧人的游记中还记载在乾陀罗有上千寺院(但是已经有一半被毁掉了),在乌优那(Udyana)不少于1400名僧人,而在塔克西拉则数量更多,其中最有名的是5世纪时的寺院,现在我们仍然能够见到这座孔雀王朝的遗迹。
西藏的记载说,阿育王死在塔克西拉,他的继任者是塔沙拉塔(Dasaratha)。但是玄奘提到的是拘浪拏王子,并且说明王子与塔克西拉的一座大塔有联系在,还讲述了王子与继母之间发生的凄凉故事。
经过乾陀罗古普陀及其继任者的努力,这个国家的经济财富和土地面积,以及农业生产水平大大增加,这在后来发现的孔雀王朝银币已经得到充分证明。阿育王去世以后,孔雀王朝开始衰落,距离乾陀罗不远的华氏城(Pataliputra)不久就独立出来。但是由亚历山大带来的希腊与大夏(Bactria)的影响仍然存在,在最著名的阿富汗的巴尔干(Bulkh)地区有赫里尼克(Hellenic)文化的强烈影响。公元前250年,大夏取得独立,在作家地奥特托斯(Diodotus)的笔下记录了这一史实。这时希腊名人西特穆斯(Euthydemus)的名字也传入这一地区,他的儿子特米惑利奥斯(Demetrius)跨越了兴都库什山(Hindukush)南部,征服了伽毗沙(Kapisa)和乾陀罗地区。在这一地区已经发现了希腊金币,上面有39位希腊王和3位王后的名字。希腊人在喀布尔(Kabul)山谷和乾陀罗地区统治了大约 200年。弥兰陀(Menander)王是乾陀罗最著名的希腊国王,他领导了反对巽伽(Sunga)王朝时谋杀孔雀王朝的末代君王婆梨诃拉罗他(Brihadratha )的普希米拉特(Pushyamitra)王的斗争。乾陀罗在弥兰陀王的领导下,超过了巽伽王朝的首都华氏城。他铸造了特大的金、银、铜币,还与那伽巽那(Nagasena,汉文佛经里称“那先比丘”)比丘进行对话,用梵文骡唇体记录了这次对话,这就是著名的《弥兰陀王问经》。伽毗湿(Kapisa)希腊人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哈姆鲁斯(Hermaeus)被赶走后,由古波斯(Parthian)的阿齐斯(Azes)接手,而留在当地的希腊人很快就融入社会。
中亚的游牧民族叙利亚(Scythians)人进入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Via Gilgit)地区,接着公元前一世纪白匈奴(Maues)又统治这里,他们给这里介绍了不少新的艺术形式与农业技术。
古波斯人征服了叙利亚人后变成了当地的主人,他们在穆尔丹(Mardan)地区的统治者是贡达人(Gondophares),在长达103年间统治中,曾经有26年的时间不为人所知。
月支(Yue-chi)人分支贵霜(Kushans)人也是游牧民族,他们来自于中国的西北白匈奴地区。贵霜王朝的著名统治者是迦腻色伽(Knishka)王,他取代了希腊在印度的代理人毗摩·伽地菲赛斯(Vima Kadphises)的权力,并把白沙瓦(Peshawar)变成了他的冬都。在迦腻色伽的统治下,艺术变化是最大的表现,佛教在这时被重视起来,在他的王朝发行的硬币上,佛陀被首次刻在上面。公元78年时,他已经统治了21年。贵霜王朝的最后一代国王是百苏提婆(Vasudeva),按照Naqsh-i-Rustam的记载,波斯王沙布尔一世(Shapur I)时,萨游人(Sassanians)帝国征服了白沙瓦地区,公元98年,百苏提婆贵霜王朝的统治被结束。
在夏黑派(Shahis)地区,百苏提婆之后的其它统治者是贵霜人或贵霜王朝后人。公元309至79年他们接受了本地萨游人波斯王沙布尔二世(Shapur II)的统治。贵霜王的后人再次起来造反,打败了沙布尔二世(Shapur III),萨游帝国政权结束。
公元5世纪,中亚白匈奴中的一支埃菲他列著斯(Ephthalites)在多罗曼那(Toramana)的领导下,统治着塔克西拉地区。他们是放着火,拿着剑进入这一地区,佛教建立的文明遭到破坏。塔克西拉从没有受过这样的摧残。公元520年,中国的朝圣者宋云访问这一地区时,仍然是白匈奴在统治,这时的国王是印度什叶派王(Hindushahiyya King )。按照公元7世纪玄奘的记载,昔日的贵霜统治遗迹已经不存在了,本地也不存在纷争了,整个地区被克什米尔(Kashmir)来的人统治着,但是塔克西拉的人民仍然是佛教徒,安闲地过着自己的宗教生活。
公元8世纪以后,阿拉伯势力开始进入这一地区,随着伊斯兰教的压力,塔克西拉最后成为穆斯林居住的地区,现在整个地区以伊斯兰教徒为主,佛教在这里只有一些遗址而已。
在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活动中,以佛教文化交流最为重要,而且也是最有影响和取得最成功的典型范例。在法显之后,又有很多人来往竺剎尸罗国,然而却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一直到了8世纪中叶以后,著名的佛教僧人、旅行家和学者唐玄奘来过此地,在他的游记里,《大唐西域记》则记录了更多的情况。又自8世纪玄奘的记载以后,呾叉始罗国就不再见于新的内容,后来虽在中国史籍中出现,但是都是沿用法显与玄奘的说法,并没有更多的新鲜材料增补。但是不管怎样,法显是较早记录塔克希拉地区佛教的作者之一,他的游记《法显传》为我们说明了塔克希拉这一地区的地名来历,仅此而言,他就已经足够载入史册,因此他能被后人永远敬仰,这与他对丝绸之路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社长)
(山西临汾法显学术座谈会论文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