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论心外求法与心外相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何谓心外求法?听听人生论坛上的根根师兄精彩开示:关于心外见法,网上有一个名为《心无内外,本不可得》的帖子,其观点是错误的,现将全文录在下面,并加以剖析:
  心无内外,本不可得
  佛法中对于心的描述有很多,经典中常常是整篇的文字来阐述心的问题。不过在描述心的开示中,大都有一个共性,或者说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说法,心是:无内无外、非有非无、不生不灭的。
  例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
  这个心根本没有所谓的内外、也没有存在与不存在之说。更没有出生与毁灭的过程。远远超出了逻辑思维所能触及的范围。
  现在有不少人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心外求法。即是外道。或者也有说心外见法的。
  这些话出自古德语录。有其具体的对境而言,并非没有道理。而且也有经典的依据。但是现在很多人的理解却是错误的。
  如果这个心是指真如本性来说,那么这句话就不成立,因为此心本无内外、非有非无、不可得的东西啊。何来心外求、心内求呢?
  这句话的意思另有所指。原因在佛法中对心的描述上,有内外分类。《占察善恶业报经》讲: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外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想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佛法中的心,含义多种。可以分成内外二相。外相就是除我之外的一切外境。山河大地、人物对境。心内相又分两种。一种是我们的妄心,就是思虑、推度、记忆等等心绪。一种是真心。这个真心就是我们说的真如本性、无内无外、非有非无、不生不灭的心。内妄想心是因是体,外相为果为用。
  说到这里,我们就了解了。所谓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其实是在讲,我们不要去追求那些虚幻的外相境界。这里指的就是心外相而言。是提醒我们修行中的一种错误。
  但是这并不是外道的定义。因为心内求法也不一定就是佛法。心内相中还有真妄之分,依妄想心求,同样远离正道,而说到真心,就更没有什么内外之别了。这就如同说杀人放火就是犯罪一样。杀人放火可以定为犯罪,不过犯罪不一定就是杀人放火。贪污腐化、玩忽职守一样是犯罪。
  如果我们把古人指出我们修行中的弊病的言语当成了外道的定义,就成了十分荒谬的笑话。杀人放火是犯罪,这个没错,反过来,犯罪就是杀人放火,就成了以偏概全了,因为贪污渎职也是。
  古德说:心外见法、即是外道,没有错,因为他是在指出我们的问题,你要是执著外境,当然是外道,而非佛法。但是如果说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则错误的很。因为心内求法同样错误。诸佛妙法,无内无外,《楞严经》中七处征心,已经明确告诉大家,不要说内外中间,此心本妄,何来内外?
  所以请大家切实了解佛法本意。指出心逐外相的错误没有问题,认为只要不心逐外相,就没有错误,则成了荒唐。《圆觉经》讲的修行四病,作、任、止、灭。无一不是依心起修,经典却说其为病。外道尚有修行禅定达到非想非非想处,非修心不能得禅定。故说外道就是心外求法,是错误的。
  要想真的鉴别佛法与外道,那么依据四法印即可:诸行无常、一切行苦、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剖析
  此言差矣,心外见法和心外相可不是一回事。心外见法的说法来自“三界唯心”,佛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真妄、性相俱不出于一心,因此也叫“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是佛陀所证悟的宇宙本理。反之,没有悟到这个宇宙本理之前的众生,都是在心外见法。
  一楼文章所引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段经文,说的正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无论是心内相还是心外相,都是心之相,所以,内相外相都是一心,所以经中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这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心外相并不是心外见法的意思,而是说根尘等妄境是此心所变现的外相,这正是三界唯心的道理。反过来,如果我们执着于这些境界,认为实有(悟道之前我们都如此),不知这些境界是心变,那么,这时的心外相才成为我们心外所见之法。不但心外相,妄心也如此。不但妄心,即使我们已经证到真如了,如果未亡能所,也仍然是心外见法,换句话说,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证的真如也是心外所见之法,如《圆觉经》:“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又云:“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宗镜录》:“前第七地,虽除分别有无之心,犹见己心以为能观,如(真如)为所观。其所观如不即心,能观之心不即如。心如别故,心外求法,故有功用。法外立心,故有体障。”《圆觉经》的这两句话其实就是心外见法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一楼说:“因为心内求法也不一定就是佛法,心内相中还有真妄之分,依妄想心求,同样远离正道。”从这句话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并没有弄懂心外见法的含义,想当然的将《占察善恶业报经》中的“心外”二字等同于心外见法的“心外”。其实,如果不犯心外见法的错误,自然明白一切法唯心所现,真也好,妄心妄境也好,都是一心之性相,都是一心,这时怎么还会像一楼说的那样“依妄想心求”呢!达到这种程度,已经“烦恼即菩提”了,也可以说妄想即菩提了,即使此时依妄想心求,大概也不会太离谱吧!
  另外,文中还有一个错误,作者说:“《圆觉经》讲的修行四病,作任止灭,无一不是依心起修,经典却说其为病。”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悟的人才能依心起修,此时,这四病就不是病,而是药,所谓“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未悟的人是依妄而修,认识不到作任止灭与真心不相干,此时这四病才是病。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存乎一心。
  批驳2
  注意!了解佛法“唯心”的含义后,自然就明白何谓心外见法了。唯心,简单的说就是:一切都是心,所以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真如是心之性,妄法是心之相,真妄都不出一心。古德解释唯心:“唯谓拣去,遮无外境,境无非有。”意思是:唯心的唯字,是指没有心外境界,只有心。 “识能了别,诠有内心,心有非无。”一切都是心。比如说,这个世界以及我们的身体、思想,其实都是心的作用,都是心所变现,都是心的相,如《楞严经》: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楞伽经》:不觉自心所现分剂,不觉内识转变外现为色,但是自心所现,不通达如此分剂,名恶见论。
  说到这里,何谓心外见法自然就明了了:唯心是佛陀所证悟的宇宙本理,因此,没有证悟到这个宇宙本理之前的众生,包括二乘,都是心外见法。二乘认为实有心外境界,所以他们要跳出三界,不知三界唯是一心,不算大自在、真解脱;凡夫则连心是何物都不知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不论我们的佛学有多好,没有实悟,就是心外见法。
  “三界唯心”出自佛口,而“心外无法”似乎是中国祖师所独创,称呼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两者所表达的意思则是完全一致。也可以说,“三界唯心”是表诠,是顺向而说;“心外无法”是遮诠,是反向而说,“心外见法”一词正是从“心外无法”演绎而来,追溯起来,正是“三界唯心”的嫡系后代呢。
  何谓一心
  《大乘入楞伽经》: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
  《大乘起信论》: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占察善恶业报经》: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所言心外相者,谓一切诸法种种境界等,随有所念境界现前,故知有内心及外心差别。如是当知,内妄想者为因为体,外妄相者为果为用。依如此等义,是故我说一切诸法悉名为心。
  外道的定义
  至于心外见法能不能作为外道的定义,这个我觉得“只有嘴巴厉害”的人实在不宜妄加褒贬。(一)佛经中有没有这种说法,就算你读过全部佛经也不能下结论,因为也许你读的时候可能没有注意到,忽略过去了,到如今所读的内容也忘掉大半了,更无从凭据了。并且“心外见法,名为外道”,佛经中如果有,也不一定用这八个字表达,也许用另外的八个字,也许十个二十个的,都不一定。看见有些人很自信的质问别人:“经藏中有心外见法是外道的说法吗?你给找出来!”我估计这类人读完所有佛经的可能性小,用网络搜索功能搜索这八个字的可能性大,搜索不出来,就认定佛经里没有。(二)有人例举佛经中有关外道的语句来证明这八个字定义的虚妄,其实读过佛经的都知道,佛经中对同一问题常有不同的答复,执一非余根本是肠道不通的人的做法。即使“心外见法名为外道”的说法与佛经的定义不同,也未必能说明就是错的,也许两者侧重点不同,或者层次不同。佛经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时说不得诽谤小乘,有时又把小乘批得很惨;有时说不能对小根众生讲大乘佛法,有时又说对一切众生都以大乘化导。外道的定义也是这种情况,通常的定义是:佛法以外的是外道,“心外见法名为外道”则把“虽学佛法但未得其义”的人也包括进去了,因此有人就不愿意了,因为他也是“虽学佛法但未得其义”的人。
  其实呢,我觉得,依据“心外见法名为外道”的定义,我们即使是外道又能怎样;依据“佛法以外的是外道”的定义,我们不是外道又能怎样。我们应该依照一乘了义的圆顿佛法来评判自己——悟得彻底,那么万事皆休;没有悟,即使嘴皮子再厉害,也没有用,这时我们不是外道又能怎样?得到安慰了吗?那也未免太容易自足了吧!所谓的“器小易盈、得少为足。”而“心外见法名为外道”,正是以这种一乘了义的严格标准来衡量的,悟了,就是正道,没悟,就是外道,就这么干脆。这种严格的衡量标准对大根人有督促的作用,小根人则容易产生畏惧排斥的心理,就像《圆觉经》:“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又云:“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都证到法身、圆悟涅槃了,还不行吗?还没到家吗?经中说了,就是不行,就是没到家,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佛经中说“闻深不怖,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这就是大根人了,听闻高深的佛法不恐怖、不排斥。要是小根人就会想:“我都证到法身了,怎么还不行?”或者,“我学的是佛法,怎么还说我是外道?”泥于名相。
  还有人一再反对“心外见法名为外道”的理由是:佛经中没有这种说法,我们不能随意篡改经典教义。他们的动机就伟大了,但是上述的分析仍然适合他们:(一)佛经中没有这八个字,不代表就没有这个意思。(二)他们未必读过所有经藏,读了也未必能全部回忆起来。(三)何为外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悟没悟到佛的教理,“迷与悟”应该是我们评判自身的标准。(四)“佛法以外的是外道”的定义与“心外见法名为外道”的定义,两者取舍标准不同,而且佛经中可能有类似的意思,坏乱经教从何谈起?(五)依经不依论没错,但也不能太离谱,否则表面上是依照世尊的教导,实际上完全是增上慢的自大心理、狐假虎威、*仗人势,打着世尊的旗号说这个古德不对、那个古德错了,这才是坏乱经教。
  仔细想来,随着末法时代的到来,佛法逐渐被后人掺了水、需要肃清整顿不假,但是有些人矫枉过正,凭着一知半解的佛学知识却想对佛法进行手术,消灭宗派、回归原始佛教、批驳心外见法、含蓄的排斥论藏、暗指祖师知见不正等精华糟粕一刀切的做法,未免不是末法时代的特征之一,未免不是自食狮子肉。应该说这两种极端都是在坏乱经教,只不过有的做的隐蔽,有的张扬,有的是真小人,有的是伪君子。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佛教英语词汇
下一篇:三因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