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仪规简介
所谓的仪规:仪是律仪,规是规矩。律:止持,制止情欲,要求自己。仪:作持,崇高品德,恭敬他人。规:以律仪所产生的节度气质。矩:是表现出来的涵养。
一、为人礼仪: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我们修持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上。
待人,就是人与人接触时,建立一种友谊与感情。六祖大师说: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功德是建立于内心和外行两个方面,内心谦下、平衡,在外表自然流露出来,待人的礼节便存在了,所谓身心一如。
待物,就是人与事物之间,如何处理得恰当,做得圆满。做任何事情,必须“三思而后行”,做事的方法和说话语气都很重要。同样一件事情,做得好坏,关键在于人的思想和处事的方法。宏观方面来说,人与社会之间,本着爱国爱教,维持社会秩序,同时要明因果、尽本份、守法纪。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大家才能安心用功办道。
儒家说五常,佛家说持五戒。名虽有异,意义却相同。
五戒 五常
不杀生——————————仁
不偷盗——————————义
不邪淫——————————礼
不妄语——————————信
不饮酒——————————智
由此可知,五戒是我们待人接物最基本的礼节,五戒也是我们修学佛法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基础。这正是太虚大师说的:仰止于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佛法不是空谈理论,而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做的。
二、丛林组织:寺院有严密的组织,处理日常的运作。住持以下设四大寮、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等,分工负责寺院内的各项事务。
1、四大寮包括:库房寮、客堂寮、维那寮、衣钵寮。
(1)库房寮:管理物资,如僧人衣、食、住、行等等。人事方面有监院(即当家师)、副寺(即副当家)、库头(掌握财政及物资)、书记(管文书)、典座(大众饮食)等。
(2)客堂寮:管理客人来往(挂单、止单、迁单等)、信徒的法事(红、白二事、水陆、拜忏法会等);人事有知客师、照客师、僧值师师等。
(3)维那寮:管理五堂功课(上早晚殿、上供等等佛事),又照顾大众的作息;人事方面有维那师、悦众师等。
(4)衣钵寮:包括住持和尚的衣钵侍者,奉侍大和尚的起居饮食汤药,书信传递,并打理方丈室的香、花、灯、水、果等等。
2、四大班首:包括:首座、西堂、后堂、班首。四大班首就如房屋的四大柱,是料理寺院事务的四个重要人物。
首座:居僧众之上,由德高望重的和尚担任,可代理大和尚任务,如过堂、上殿等。
西堂:退居大和尚,由他山退隐之长老,负责开示及教育大众。
后堂:也是诸山长老或退居和尚,管寺院的清规。
班首:又名堂主,以掌理其本堂如念佛堂、禅堂等等之事,为一堂之主,也必须德才兼备。
3、八大执事:首座、都监、监院、副寺、维那、衣钵、知客、典座。
4、寺院里僧侣虽多,只有住持一人被称为“和尚”,或住持大和尚,他是全寺具有学德之主僧,又称方丈。方丈的由来缘自唐朝的王玄策,他用尺子来量度维摩居士室,四方形,每边一丈长,唐朝百丈禅师便把方丈二字用来德称大和尚。若想知道谁是大和尚,只要看看僧侣挂在颈上的念珠便可知晓。大和尚的念珠头是放在背后正中,别的僧侣念珠头在两边。居士最好不要把念珠挂在颈上。
5、丛林又分子孙丛林和十方丛林。子孙丛林由传法(有法嗣关系)及继承两种方法选出住持。十方丛林亦分传法及选贤两种,一般住持,三年一任或再任。
如何分辨子孙丛林和十方丛林?大家只要注意寺内悬挂的一条木鱼,一般鱼头向寺内的是子孙丛林,鱼头向外的是十方丛林。
6、寺院的殿堂构成:从三门殿(即山门)进入寺院后,还有四大天王殿,又名金刚殿,再进入内便是大雄宝殿,还有观音殿、三圣殿、地藏殿、祖师殿等。堂包括有五观堂(饭堂)、客堂、讲堂、涅槃堂(又称如意堂,是老法师圆寂往生的地方)、法堂(传戒用)、禅堂(禅宗用)、念佛堂(净土宗用)、藏经阁等。这些殿及堂合起来便是一座寺院或丛林。
三门殿:又称山门,三门之意是指中间的空门、右边的无作门及左边的无相门。
(1)空门:一表诸法(所有事物)缘起性空的道理,无一是究竟、真实永固的。从物质方面来说,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因缘和合,有成、住、坏、空。从身命来说,由物质和精神构成,身体有生、老、病、死,缘尽便灭。至于精神方面,我们起心动念,有生、住、异、灭。无一物是常存的,所以叫做空。空门又称解脱门,因为进入寺院,内心清净,便没有任何挂碍所以叫解脱。佛门所说的空,不是没有的意思,也不是入空门就是连人都不做的意思,而是要我们提高认识的层次,明白诸法皆是空相,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世间的一切事物及自己身体、人际关系等,都不要执著和追求,因为执著追求就会产生很多烦恼,不断造业,难脱生死。所以说性空。
(2)无作门:在空门的右边。表示既然明白了性空的道理,人我之间处之泰然,而不造作恶业(诸恶莫做),专心以佛法为目标,努力作佛事(众善奉行)。无作者,无受果报,生死轮回自得解脱。
(3)无相门:在空门的左边。表示无四相存在,即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表示摆脱世俗的有为法,了知四大五蕴皆空,再无我他相分别,悟入涅槃寂静。得无相者自在。
一般大丛林通常只开旁边的小门,很少打开中间的大门,只有诸山长老、大和尚或是大护法法莅(li)临,才打开中间门迎接。
四大天王殿:又名金刚殿,一进山门的头道殿,殿里供奉着弥勒菩萨,朝向山门正坐的就是。在弥勒菩萨的背后,面朝大雄宝殿的是大护法韦陀菩萨,两旁的是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大雄的三方面含义:智、仁、勇。智是自利、自觉(自己觉悟);仁是利他、觉他;勇是大无畏的精神。佛陀用自己觉悟乃至成佛的道理去普渡众生,释迦牟尼是“能仁寂灭”的意思,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仁勇的表现。大雄宝殿内一般按照不同的信仰供奉不同的三圣,如下:
(1)东方三圣:即东方药师琉璃世界三圣。中间是药师佛,左边是日光遍照菩萨,右边是月光遍照菩萨。
(2)西方三圣:即西方极乐世界三圣。中间阿弥陀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菩萨。
(3)娑婆三圣:即我们身居的这个世界三圣。中间释迦牟尼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地藏王菩萨。
(4)三方三圣:又称三方佛(东方、西方、娑婆世界三圣)。中间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教主。左边药师佛,东方净琉璃国教主。右边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
(5)华严三圣:即华藏世界三圣。中间毗卢遮那佛,左边文殊师利菩萨,右边普贤菩萨。
(6)一佛二弟子:中间释迦牟尼佛,左边迦叶尊者(苦行第一),右边阿难尊者(多闻第一)。
(7)五方佛(如来):中间大日如来(身呈白色,住智拳印),东方阿閦如来(身呈现黄色,左手握拳,右手下垂地),西方阿弥陀佛(身呈金色,住三摩地印),北方不空成就如来(身呈金色,左拳当脐,右手舒五指当胸),南方宝生如来(身呈金色,左手握拳,右手向外结施愿印)。
(8)十八罗汉:大雄宝殿佛像左右所供奉的十八罗汉。
三、入寺须知:
进入寺院,每个殿堂,都各有三宝,是大家用功办道的地方,要注意威仪动态,有规有矩,所谓“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所以一举一动都要静,此外衣履要端正,不得衣缠颈或腰及置肩、手不叉腰,不得谈家庭世务,即使讲佛法也不宜高声,坐不交足不倚壁,不靠桌,不可随便涕唾等,总之,入寺院一定要有恭敬心。
入三门时,不要随便由中门或中央直入,用边门时,若由左门入则以左脚先入,由右门入则右脚先入,任何殿堂都一样。
进入时除佛像、佛经或供佛物品外,余物不得随便携入,在殿内,眼睛不要左顾右盼,心中要专一诚敬。
大殿礼佛,要注意在什么地方拜才恰当,大殿正中有主垫,那是专供住持大和尚拜佛用的,大家千万不要在这个垫上拜,主垫后通常有三个垫,是做法事时,供斋主用的。通常可以在东单和西单拜。若有人在拜佛时,切勿在他前面横过,否则,既打扰他人礼佛,也是对佛不恭敬。
四、上香须知:
1、在寺院若香炉已有点着的香便不必再插。若带着香上殿,可放下,让僧侣做早晚课时代为插上,功德较大。不要把香东插西插,插满一香炉,搞得乌烟瘴气,而且东拜西求,求得都是世间俗事,那真的失去供佛、供菩萨的意义了。
2、插香要诚心。香代表自己的“心香”,表敬意,插一枝香表示一心一意供佛,没有妄念,没有分别,没有污染。插三枝香表示供养佛法僧三宝,或勤修戒定慧三学。也可以是发愿:愿断一切恶,愿作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插一枝香发一个愿。
3、敬香的方法:
(1)先拿一枝或三枝香点火,着后,马上把香头竖向上。
(2)用另外一只手把火轻轻煽灭,不要用口吹或把香挥动使火熄灭。
(3)用左右手食指及中指(二、三指)把香杆夹着,用左右手拇指把香脚承托,把香头平对着佛像,举起齐眉供一供。
(4)若是一枝便用左手插在中央。
(5)若是三枝,先用左手插中央一枝,再用左手插左边一枝,之后,用右手插右边一枝。三枝香之间相距一寸二左右。若香炉较大或香较粗,间距可以大一点。反之可稍小点。
(6)插香时要注意,香头到香脚要垂直,不要东倒西歪。插好后,便是一个问讯(下文详明)
4、供品:
在佛前供养香、花、灯、水、果合称为五供养。加上茶、食、宝、珠、衣合称十供养。
(1)香:代表自己的心香,表敬意,插一支香表示一心一意供佛,没有妄念,没有分别心,没有污染。插三支香也是表法,如供养佛、法、僧三宝。或勤修戒、定、慧三学。也可发愿,愿断一切恶,愿做一切善,愿渡一切众生。
(2)灯:表示光明和智慧。
(3)花:表示相好庄严。
(4)水:表示心水、净水;水净月现,心净佛现。
(5)果:表示菩提之果——现在供果是种下菩提之因,将来便结菩提之果。
5、拜佛:
(1)先合掌,直立合掌当胸如捧水,脚要前八后二,就是左右两脚的距离,前面距离八寸,脚跟距离二寸,形成八字形。
(2)再慢慢弯腰,屈膝靠近拜垫,头也向下叩。
(3)右手先按在拜垫中央为第一掌。次将左手掌按拜垫左前方,为第二掌。再将右手掌移动至右前方使两掌相齐为半掌,简称手为两掌半。
(4)当头贴着拜垫时,两掌同时翻起,掌心向上,意思是用手接佛足以示极度的尊敬。
(5)起立时,两掌掌心翻下。右手退半掌回到拜垫中央第一掌位置,把左手提起来合掌式回胸前,右掌按向拜垫,两膝起立,左右掌合置于胸前。若五体投地拜佛,是不用拜垫的,要做到额头、双手、双膝、人体五个要点,直接拜在地上,无论拜多少次,脚都不移动。
6、问讯:
(1)先合掌胸前,当弯腰至最低点但不超过膝盖时,双手作弥陀印,左右手拇指相对接,其余四指左手抱右手。
(2)起立时,挺腰举手,做毗卢遮那佛手印,即以两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互抱,食指及大拇指均各竖起相对。注意,手印要与眉齐,不要点到额头,眼望向手印,不用垂头,最后放下两手再合掌于胸前。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