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印顺导师与妙云兰若── 兼论“精神典范”对于比丘尼僧团发展之影响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廖忆榕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资料形态】硕博文库|中国台湾
  【文献属性】[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2005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文章标题】印顺导师与妙云兰若── 兼论“精神典范”对于比丘尼僧团发展之影响
  【英文标题】Master Yìn-shùn and Miào-yún Aranya: the Influence of Spiritual Model on the Development of Bhikkhuni Sangha
  【文章作者】廖忆榕
  【指导教师】卢蕙馨 ; 李玉珍
  【文章页数】174页
  --------------------------------------------------------------------------------
  【中文关键词】none
  【中文摘要】印顺导师于民国五十二年冬季购地创建妙云兰若,民国五十三年五月中旬开始闭关一年;次年春天即逢张澄基博士带来文化学院(今文化大学)哲学系的聘书,不得不改变闭“生死关”的计划,出关担任全台第一位法师教授。但是导师仍然多次返回妙云兰若创作与进修,《妙云集》的大部分编纂与数部的重要作品──如《中国禅宗史》、《中国古代民族神话与文化研究》、《平凡的一生》,亦完成于此。导师在台湾曾经建立四处道场:福严精舍、慧日讲堂、华雨精舍以及妙云兰若;而当初导师“随顺因缘”觅得的掩关之处──妙云兰若,成为与导师一生中极为重要与密切的一处道场。
  妙云兰若创建以来,历任负责人由导师、慧瑜法师担任,最后是移交由慧理法师负责,住众慢慢递增至目前的二十多位,维护导师修行研究的初衷始终不变;导师为法献身、孜孜不倦的精神,亦深深影响兰若的徒众。
  本文的研究将:(一)介绍导师于妙云兰若的行止与生活;(二)由兰若徒众心中的导师典范,勾勒师徒的情谊与期许;(三)探讨亲炙导师教诲的兰若成员如何诠释导师的人间佛教,并且如何落实于今后的寺务发展。
  由于导师的丰沛著作作育战后台湾佛教僧尼、知识青年,成果斐然,有关学者研究亦多集中于导师人间佛教的代表。其中如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福严佛学院厚观法师,以及私淑、亲炙导师的传道、昭慧法师,皆为其中龙象。相对地,对于一路跟随导师并且宏扬其法脉的兰若比丘尼弟子,如慧理、常光等法师,着墨较少。笔者认为,导师对于整个台湾佛教界的影响是相当全面性的,包括素质优秀的比丘尼僧团。她们不仅站在弘法接众的第一线,而且构成台湾佛教的重要网络。因此由导师的比丘尼弟子组成的妙云兰若,将提供导师师徒互动,更具体而平实的一面,亦有助我们了解导师对于台湾僧尼的深刻影响。透过介绍分析妙云兰若尼众眼中的导师,将有益我们更加了解导师的风范与影响。
  --------------------------------------------------------------------------------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动机3
  第二节 研究方向6
  第三节 文献回顾7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对象11
  第二章 印顺导师掩关时期之妙云兰若15
  第一节 闭关背景15
  第二节 觅地、建筑与命名21
  第三节 妙云兰若的关房春秋25
  第四节 小结32
  第三章 印顺导师在妙云兰若之“典范”34
  第一节 慧理法师46
  第二节 常光法师43
  第三节 德字辈法师(徒孙辈)与印顺导师51
  第四节 小结67
  第四章 妙云兰若之内修生活71
  第一节 道场运作71
  第二节 僧教育的培养77
  第三节 小结86
  第五章 妙云兰若之外弘志业89
  第一节 对外弘化的开端89
  第二节 “妙云讲堂”与“妙云文教基金会”91
  第三节 对于外弘志业的期许.102
  第四节 小结.108
  第六章 结论112
  第一节 妙云兰若的扩建意义与过程.112
  第二节 妙云兰若的扩建构想.119
  第三节 行“成佛之道”的“人间佛教”道场.122
  参考数据127
  附录
  附录一:《掩关遥寄》手稿.133
  附录二:导师九十八岁返回妙云兰若所书“随顺因缘”134
  附录三:妙云文教基金会简介135
  附录四:妙云志工队成立宗旨、目标与施行细则136
  附录五:妙云兰若佛化婚礼仪式140
  附录六:妙云兰若暨妙云文教基金会兴办慈善教化有功之奖项141
  附录七:义卖环保筷之海报143
  附录八:妙云兰若扩建新建筑之3D图.144
  附录九:2006年儿童读经夏令营海报145
  附录十:九十五年活动一览表146
  附录十一:妙云讲堂菩萨学处学佛班招生简章147
  附录十二:导师作息表148
  附录十三:导师返回妙云兰若之时间记录149
  附录十四:妙云兰若大事记150
  附录十五:导师在妙云兰若著作一览表151
  附录十六:慧理法师采访稿153
  附录十七:常光法师采访稿162
  附录十八:妙云兰若主殿之外观167
  附录十九:导师、慧理法师、常光法师之合影168
  附录二十:导师关房内、外观 169
  附录二十一:关房门上对外联系之圆窗170
  附录二十二:关房内导师礼拜之佛堂171
  附录二十三:关房内导师之书桌与书柜172
  附录二十四:关房内导师之床铺173
  附录二十五:关房内导师手稿之维护保存174
  --------------------------------------------------------------------------------
  【参考文献】
  印顺导师著作:
  《印度之佛教》(新竹:正闻出版社,1970年)。
  《华雨香云》(新竹:正闻出版社,1973年)。
  《中国古代民族神话与文化研究》(新竹:正闻出版社,1975年)。 《法海微波》(新竹:正闻出版社,1989年)
  《游心法海六十年》(新竹:正闻出版社,1990年)。
  《佛在人间》(新竹:正闻出版社,1992年)。
  《教制教典与教学》(新竹:正闻出版社,1992年)。
  《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新竹:正闻出版社,1992年)。
  《成佛之道》(新竹:正闻出版社,1993年)。
  《华雨集(四)》(新竹:正闻出版社,1993年)。
  《华雨集(五)》(新竹:正闻出版社,1993年)。
  《中国禅宗史》(新竹:正闻出版社,1994年)。
  《学佛三要》(新竹:正闻出版社,1998年)。
  《佛法概论》(新竹:正闻出版社,1998年)。
  《人间佛教论集》(新竹:正闻出版社,2004年)。
  《永光集》(新竹:正闻出版社,2004年)。
  《平凡的一生(重订本)》(新竹:正闻出版社,2005年)。
  专书:
  中村元着、香光书乡编译组译,《从比较观点看佛教》(嘉义:财团法人安慧学苑文教基金会附设香光书乡出版社,2003年)。
  朱其昌 主编,《台湾佛教寺院庵堂总录》(高雄:佛光出版社,1977年)。
  江灿腾,《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台北:稻乡出版社,1989年)。
  《台湾佛教文化的新动向》(台北:东大出版社,1993年)。
  《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1895-1995》(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1996年)。
  《中国近代佛教思想的诤辩与发展》(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1998年)。
  《当代台湾人间佛教思想家──以印顺导师为中心的薪火相传研究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李玉珍、林美玫 主编,《妇女与宗教:跨领域的视野》(台北:里仁书局,2003 年)。
  邱敏捷,《印顺导师的佛教思想》(台北:法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
  郭朋,《印顺佛学思想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黄家树,《净土在哪里》(香港:东莲觉苑,2001年)。
  《人间佛教的省思》(香港:东莲觉苑,2004年)。
  《此时此地此人的人间佛教》(香港:妙华佛学会,2005年)。
  张珣、江灿腾 合编,《台湾本土宗教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思维》(台北:南天书局有限公司,2003年)。
  道安法师遗集编辑委员会,《道安法师遗集(七)》(台北:道安法师纪念会,1980 年)。
  杨惠南,《当代佛教思想展望》(台北:东大出版社,1991年)。
  郑寿彭,《印顺导师学谱》(台北: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潘煊,《看见佛陀在人间 印顺导师传》(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法影一世纪》(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蓝吉富 编,《印顺导师的思想与学问/印顺导师八十寿庆论文集》(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
  蓝吉富 主编,《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十)》(台北: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1994年)。
  罗睺罗˙化普乐着、顾法严译,《佛陀的启示》(台北:慧炬出版社,1991年)。
  释昭慧,《人间佛教的播种者》(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 《敢向高楼撞晚钟》(台北:法界出版社,1998年)。
  《活水源头:印顺导师思想论集》(台北:法界出版社,2003年)。 释演培,《一个凡愚僧的自白》(高雄:慈源禅寺,1999年)。
  释厚观,《印顺导师永怀集》(新竹:福严精舍,2006年)。
  释传道,《印顺导师与人间佛教》(台南: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2001年)。
  阚正宗,《台湾佛教一百年》(台北:东大出版社,1999年)。
  《重读台湾佛教/战后台湾佛教/正编》(台北:大千出版社,2004年)。
  观净比丘,《复归佛陀的教导(一)──兼论印顺法师的诠释》(彰化:正法律学团,2004年)。
  期刊、研讨会与专书论文:
  李玉珍,《John Kieschnick,The Eminent Monk:Buddhist Ideals in Medieval Chinese Hagiography》《新史学》九卷二期(台北:新史学杂志社,1998年),页187-192。
  《寺院厨房里的姊妹情:战后台湾佛教妇女的性别意识与修行》《中央 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八十七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9年),页97-128。
  《出家入世──战后台湾佛教女性僧侣生涯之变迁》《回顾老台湾、展望新故乡──台湾社会文化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国立师范大学历史系主办、文献会主编,2000年),页149-207。
  妙云兰若,《印顺导师追思报纸专刊》(嘉义:妙云兰若图书馆,2005年)。
  《妙云学讯》,第一期至三十六期(嘉义:妙云文教基金会,1995-2006年)。
  宣方,《斯人何为?——人间佛教行者的社会关怀》《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 实践:第四届“人间佛教?薪火相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财团法人弘誓文教基金会,2003年)。
  陈美华,《反思“参与观察”在台湾汉人宗教田野的运用:一个女姓佛教研究者的观点》《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八十八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0年),页335-367。
  《另类典范:当代台湾比丘尼的社会实践》《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七期(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2002年),页 295-340。
  《个人、历史与宗教──印顺法师、“人间佛教”与其思想源流》《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台北:中华佛研所,2002年),页427-456。
  廖忆榕、李玉珍,《佛门之孝──印顺导师与妙云兰若》《第六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下)》(新竹: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等主办,2006年),页(廿五)1-(廿五)23。
  邓子美,《人间佛教与大乘佛教关系论》《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第四届“人间佛教?薪火相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财团法人弘誓文教基金会,2003年)。
  《当代人间佛教的走向 ——由宗教与社会互动角度审视》《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人间佛教与当代对话--第五届祝寿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财团法人弘誓文教基金会,2004年),页L1-L61。
  卢蕙馨,《现代佛教女性的身体语言与性别重建:以慈济功德会为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第八十八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2年),页275-311。
  《宗教研究的“神入”》《台湾宗教研究》第三卷第一期(台北:台湾宗教研究学会,2004年),页1-48。
  释慧理,《回顾是为了前瞻》《妙云学讯》第17期(嘉义:妙云文教基金会,1999年),页16-21。
  《妙云兰若之回顾与前瞻》《妙云学讯》第30期(嘉义:财团法人妙云文教基金会,2004年),页15-36。
  释见晔,《佛教理念与实践的另一种对话形态:以香光尼僧团高雄紫竹林精舍佛学研读班为例》《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九十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2000年),页111-153。
  释印海、释性滢、释昭慧等着,《礼敬追思 人间佛教导航师──印顺导师》(台北:慈济人文志业中心 中文期刊部,2005年)。
  释宽谦,《人间佛教的建筑空间理念》《“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2005年),页176-200。 释宽谦,《佛法、禅境、艺术──法源讲寺的生命美学》《第六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下)》(新竹: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等主办,2006年),页(卅二)1-(卅二)24。
  释慧琏,《高冈凤鸣 异世同声──印顺导师《点头顽石话生公》一文探综》《第六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新竹:玄奘大学宗教学系等主办,2006年),页(十七)1-(十七)14。
  阚正宗,《战后台湾佛教史料的查找与应用》《佛教图书馆馆讯》第三十九期(台北:财团法人伽耶山基金会,2004年)。
  学位论文:
  李雪萍,《台湾的比丘尼僧团及其不同的生命经验:一个社会学的个案研究》(硕士论文)(台中:东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2000年)。 洪金满(释证满),《一位出家六十年尼师之生命史探究──兼论静修寺院之变迁》(硕士论文)(花莲: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2004年)。
  杨宫妹(释如微),《台湾佛教僧团的现代转型~台南地区开元寺与妙心寺之比较研究》(硕士论文)(嘉义: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2004年)。
  杨汉珩(释宽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台湾战后新竹地区佛寺建筑风格之初探》(硕士论文)(台南:成功大学建筑学系专班,2004年)。
  有声书:
  福严佛学院,《福严精舍【五十年】(VCD)》(新竹:福严佛学院,2003年)。
  静思文化志业有限公司,《上印下顺导师传(DVD)》(台北:静思文化志业有限公司,2003年)。
  《证严法师【菩提心要】 我思?我师》(DVD)(台北:静思文化志业有限公司,2005年)。
  采访记录档案:
  廖忆榕,《妙云兰若采访记录2005年·2006年》(未出版)。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净影寺惠远著述考
下一篇:话说数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