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雕塑>>正文内容

隋唐时代的雕塑家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金维诺 王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隋唐时代的雕塑家


金维诺 王珑
  隋唐时代,佛教雕塑艺术有很大发展,从事佛教雕塑的艺术家与工匠形成了庞大的队伍。其中也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优秀人材,创造了一些划时代的作品,为后代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隋文帝杨坚建立政权以后,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就下诏复兴佛法,修营北周的废寺,出钱户建立经像。四年(584)又诏将周武灭法遣除而仍然遣存的佛像,都加以妥善地安置、修复,供养起来。以后,在开皇十三年(593)、二十年(600)先后下诏各地检修佛像和禁毁佛道像。从开皇初到仁寿末年(581-604),约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杨坚“造金铜、檀香、夹纻、牙、石像等,大小一十万六千五百八十躯。修治故像一百五十万八千九百四十余躯”(《辩正论》卷三)。此后,炀帝杨广仍续有修建。修治旧像也达到十万一千尊,刻新像三千八百五十尊(《法苑珠林[一二○]兴福部》)在皇室的倡导下,贵族、僧尼也大量制作佛像。如开皇三年(583)独孤皇后为父独孤信修造的赵景公寺,就有“小银像六百余躯、金佛一躯,长数尺。大银像高六尺余。”其寺“华严院中鍮石卢舍立像高六尺,古样精巧。”(《寺塔记》)长安城东安邑坊玄法寺,是隋代礼部尚书张颖舍宅所建,铸有金铜像十万尊。而智者大师智顗一生造大寺三十六所,造金铜、檀木、塑画诸像十万尊[附注1]。从这些数字可以知道当时崇信佛教,大量修造经像的情况。
  这财,在上层统治阶级的影响下,各地佛教造像活动也重新活跃起来。在北朝诸造像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麦积山、龙门、响堂山、天龙山等处石窟,多继续有所兴建。而山东济南玉函山(济南城东三十余里,修建年代大约为开皇四年到二十年。造像约九十尊)、山东青州驼山(青州城东南二十里,有大小六个佛龛)、青州云门山(青州城南十里,主要只有二龛)等处石窟也有典型的隋代造像。隋代单独的佛教造像也很多,常常具有更高的水平。
  唐代继续南北朝以来的风气,进行大规模的石窟造像和寺庙的修建。出现了内容更丰富的佛教形象,其中有一些具有重大的纪念碑的意义。
  从隋唐时期佛教雕塑的制作规模,也可以看到雕塑艺人队伍的浩大。但是,大量制作佛教造像,却很少遗留下来这些制作者的名字和事迹。我们只能就零星的史籍记载与散见的题记,简略的得知部分代表人物的活动情况。
  继承前代的传统,这一时期佛教僧徒中善于雕刻的还是代有其人。如诜律师根据天竺僧昙摩掘义所画十二神像,在成都大石寺刻过木雕。婆罗门僧真达开皇九年(589)在荆州也摹刻过大明寺的栴檀像。雕塑制作也不限于固定轨范的佛教形象,塑造现实人物的作品也广泛流行。特别是僧徒捏塑高僧的纪念性作品极为盛行,并且写实、传神的能力有相当水平。例如有关千岁宝掌和尚的记载称;“(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正旦手塑一像,至九日像成。问其徒慧云曰:‘此肖谁?’云曰:‘与和尚无异。’”(《五灯会元》卷二)这是一个自塑像的故事。它记述了制作时间,也谈到了技艺水平。同样是僧侣而善塑的还有释方辩。他被认为只善于表现一般人的性格,不善于表现佛教高僧的气质,而遭到慧能大师的责难,被拒绝参加塑造工作。但是,他所捏塑的高达七尺的慧能像,被称为“曲尽其妙”,显然有极为熟练的技能。
  善佛画而又长于佛像雕塑,也是南北朝以来一些杰出艺术家的特色。张僧繇、曹仲达在佛教艺术方面(不论是绘画或雕塑)形成具有影响的张家样、曹家样,也说明着这一事实。在隋、初唐时期,继承张家样,而被认为几可与张僧繇相比的画家李雅,就也同时擅长雕塑。据登封少林寺的《敕还少林寺神王师子记》石刻所载:“普光堂内一佛二菩萨、迦叶、阿难,及门外二金刚、二神王、二师子。域内少有。传闻博士姓李名雅,永平年造此尊像,奇妙少双。菩萨容仪,卒不可有。阿难、迦叶,貌相肃然,合掌虔恭,实难希有。门外二金刚,鸟鹊不□,□承称说,异相屡现。其师子者,乍著仪容,或嗔或喜,画工巧匠不可图容。二师子郎,常相□□,□一铺功德,不可思议:”文中所称“永平年”实为传闻之误。整个图像的配列,实际是初唐的制度。而且《历代名画记》称李雅是隋代画家,入唐曾为滕王元婴之“库直”。
  李雅在隋朝就开始了创作活动。曾在上都开业寺、延兴寺画壁画。永寿寺大殿和西廊也有他画的圣僧像。僧彦悰在《后画录》中称赞他“神气抑扬,独越伦伍。圣僧形制,是所尤工。”唐代艺术理论家窦蒙也认为他擅长佛像鬼神,其艺几可与张僧繇、郑法士相比,而为当时的画家杨契丹、陈善见所不及。从《敕还少林寺神王师子记》也可见李雅在制作佛像方面的才能。
  普光堂的一铺佛像原来都是彩装泥塑,在如意七年(692),受到武则天的敬重,把神王师子迁入宫内,并改为金装夹纻像。久视元年(700)重还普光佛堂。以后在开元二十年(732)又经僧徒重装。


  图一 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佛

  活跃在初唐时期的雕塑艺术家,还有相匠韩伯通、宋法智、吴智敏、安生、窦弘果、毛婆罗、孙仁贵,以及张寿、张智藏兄弟,陈永承、刘爽、赵云质等人。他们都是当时的塑造妙手,经常参加皇室所主持的营造活动。其中又以韩伯通、宋法智、吴智敏、窦弘果为最著名。
  韩伯通的活动年代约在隋末至唐高宗干封年间(617-667)。张彦远称:“隋韩伯通善塑像”。《长安志》卷十称:“怀远坊东南隅大云经寺,内有浮图东西相值。东浮图之北佛塔名三绝塔。隋文帝所立。内有郑法轮、田僧亮、杨契丹画迹,及巧工韩伯通塑作佛像。故以三绝为名。”如韩伯通在隋代开始制作雕塑,这时还非常年青。因此到唐代干封年间(666-667)还继续着创作活动。《宋高僧传》(卷十四)记干封二年(667)十月道宣坐化时,“高宗下诏令崇饰图写宣之真,相匠韩伯通塑缋之。”
  吴智敏和李雅一样,也是著名画家。他曾学画于梁宽。对于他的绘画成就,有不同估价。僧彦悰云:“智敏师于宽,神襟更为俊逸。”而张彦远则认为“宽胜智敏”。但是,他最长于“传神”的塑造才能,显然是为当时所推崇的。《长安志》称:“宋法智、吴智敏、安生等塑造三妙手,特名之为相匠,最长于传神。”[附注2]显庆元年(656)二月玄奘和大德九人,在宫中鹤林寺为河东郡夫人薛尼受戒时,吴智敏接受皇帝的旨命制作了玄奘等十师的肖像。这一记载也说明吴智敏的技艺在当时所受到的重视。
  和吴智敏齐名的“相匠”宋法智,贞观十七年曾随李义表、王玄策出使天竺,在国外参观和摹写了一些造像。
  他们在摩揭陀国停留了很久,从贞观十七年(643)十二月到十九年(645)三月间,他们和那里的菩提寺主达磨、大德僧赊那去线陀等有密切的交往。并且在当地僧俗的帮助下,图绘了“摩诃菩提树像”样本。王玄策在《西国行传》上详细记述了摹绘经过:“其像自弥勒造成已来,一切道俗规模图写,圣变难定,未有写得。王使至彼,请诸僧众及此诸使人,至诚殷请,累日行道忏悔,兼申来意,方得图绘,仿佛周尽……其匠宋法智等,巧穷圣容。图写圣容来到京都,道俗竞模。”根据玄奘和王玄策的记载,这一佛像作释迦降魔成道像:“像坐。跏趺右足,跏上左手敛,右手垂。”“像身东西坐。身高一丈一尺五寸,肩阔六尺二寸,两膝相去八尺八寸。金刚座高四尺三寸,阔一丈二尺五寸。”这一佛教造像粉本一直在长安、洛阳一带流传。


  图二 龙门奉先寺菩萨头部

  宋法智回国以后,参加了许多重要的具有规模的佛像制作。特别是按照摩揭陀菩提寺佛像制作的活动,似都请宋法智参加。三藏法师玄奘在晚年大规模录经造像。在麟德元年(664)正月二十三日,就曾请宋法智在嘉寿殿以香木树“竖菩提像骨”。另外东都敬爱寺的佛像制作与宋法智也有密切关系。《历代名画记》称:“敬爱寺佛殿内菩提树下弥勒菩萨塑像。麟德二年(665),自内出王玄策取到西域所图菩萨像为样。巧儿张寿、宋朝塑。王玄策指挥,李安贴金。”这一图像样本就是宋法智等所描绘。塑造是由王玄策指挥的,塑造的巧匠宋朝也可能就是法智。
  窦弘果在武则天时为“尚方丞”,也善画。张彦远说:“迹皆精妙,格不甚高。”但是,他的塑造艺术却有较高的成就,被认为“巧绝过人”。张彦远称赞敬爱寺所谓“此一殿功德并妙,选巧工各聘奇思,庄严华丽,天下共推”的艺术品,一部分就是窦弘果的作品。窦弘果在敬爱寺所塑造的塑像,除正殿西间的弥陀佛像、门西圣神,还有西禅院殿内佛事并山、东禅院般若台内佛事、中门两神、大门内外四金刚、并师子昆仑各二,并迎送金刚神王,及四大狮子,食堂、讲堂两圣僧。从这些名目,可以知道窦弘果的塑造才能是多方面的。所创造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几乎包括了这一时期出现的所有佛教雕塑形象。
  窦弘果、宋法智等人的这些知名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如今散见的初唐佛教塑像,仍然可以窥见这一时期他们所达到的成就。而且,从遗物题名中,还可以找到另外一些艺人的名字,如麟德、仪凤(664-676)年间的姚謦、赵德,武周时期的张珂、张和、廖元立等。其中还有制作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那样伟大作品的艺术家李君瓒、成仁威、姚师积等。
  李君瓒等领导工匠,自咸亨三年(672)四月一日至上元二年(675)十二月三十日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纵广各十二丈、上下高百四十尺的佛龛。而“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萨七十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五十尺。”(《大卢舍那像龛记》)规模之大,制作之精,实具有划时代的水平(见插图)。调露二年(680)李君瓒还在龙门石窟修造了另外的造像。
  在初唐雕塑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盛唐时期出现了更有深远影响的一些雕塑家。以画闻名的吴道子也善塑,并且在雕塑方面也和绘画一样有他独特的风格,即所谓吴家样(或称吴装)。据称汴州相国寺排云阁的文殊、维摩就是他装塑的。吴道子弟子中也有以擅长雕塑出名的。如塑长安菩提寺圣神的王耐儿,造千福寺塔的张爱儿,他们的作品也著称一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上说:“时有张爱儿,学吴画不成,便为捏塑。玄宗御笔改名仙乔。杂画虫豸,亦妙。”岑勋在《千福寺多宝塔碑》文中,描述张爱儿和李伏模修建的多宝佛塔称:“……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欻崛以涌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礝磩承陛,琅玕綷槛,玉瑱居楹,银黄拂户。重檐叠于画拱,反宇环其壁珰。坤灵赑屃以负砌,天只俨雅而翊户。或复肩拿挚鸟,肘擐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有奭其容,穷绘事之笔精,选朝英之偈赞。若乃开扃鐍窥奥秘,二尊分座,疑对鹫山,千帙发题,若观龙藏,金碧晃晃,环佩葳蕤……”
  唐代雕塑家中,最为知名的是杨惠之。
  杨惠之是开元、天宝年间人。原来曾和吴道子一样师法张僧繇的绘画,并在长安千福寺画有涅槃变等壁画。但后来吴道子成了众所周知的画家,他便放弃了绘画,专攻雕塑,获得很高成就。因此当时人称:“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五代名画补遗》称:“惠之尝于京兆府长乐乡北太华观塑玉皇尊像,及汴州安业寺净土院大殿内佛像(睿宗延和元年[710]七月二十七日改为大相国寺)、及枝条千佛、东经藏院殿后三门二神、当殿维摩居士像,又于河南府广爱寺,三门上五百罗汉及山亭院楞伽山,皆惠之塑也。”另外《长安志》等也记载杨惠之在临潼福岩寺佛殿等处制作过塑像。被传说为他的作品,各地都有。例如江苏吴县角直保寿寺的罗汉群像,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属于惠之传派的宋代作品。而千手千眼菩萨形象的创造,也被认为是他开始的(《太平清话》)。
  他所塑造的形象,非常生动,为一般艺人所不及。据《中吴纪闻》卷一称:“慧聚寺有毗沙门天王像。形模如生。乃唐扬惠之所作。惠之初学画,见吴道子艺甚高,遂更为塑工,亦能名天下。徐稚山侍郎以此像得塑中三昧,尝纪其事。谓其旁二侍女尤佳。且戒后人不可妄加涂饰。近为一俗工修治,遂失初意。”他塑像据说合于相法。能把握人物的特征。有关他创作的有名传说是:有一次他塑造了当时著名演员留杯亭的像。在市会时,他把这个像在街道上,面墙放置着。观众看到塑像背影,就能辨认出来是留杯亭。
  和他同时代的雕塑家,还有善石雕的员明、程进。其他如李岫、元伽儿、王温、张宏度、刘九郎也都是捏塑名手。散见于石刻题名的,还有先天、天宝年间的赵守忠、檀如洛等人。
  中唐以后,除了德宗朝(780一804)的将军金忠义善塑。见于西蜀石刻的还有大历年间(766一779)的雍慈敏兄弟、会昌年间(841-846)的刘师简、中和年间(881-884)的王简,以及光启年间(885-887)从事雕塑藻绘的张方余等人。


  附注:
  ①按《续高僧传[卷第十七]智顗传》称:“顗东西垂范化通万里。所造大寺三十五所。手度僧众四千余人。写经一十五藏。金、檀、画像十万许躯。”而《景德传灯录》卷第二七称:“建造大道场一十二所。国清最居其后。及荆州玉泉寺等共三十六所。度僧一万五千人。写经一十五藏。造金铜塑画像八十万尊。”二处所记造像数字相去甚远,一为“十万许躯”,一为“八十万尊”。此处依《续高僧传》所记。
  ②关于安生的传说颇久。《广清凉传》中记安生塑真容菩萨事称:“大孚灵鹫寺之北,有小峰,顶平无林木,岿然高显,类西域之鹫峰焉。其上祥云屡兴,圣容频现,古谓之化文殊台也。唐景云中,有僧法云者,未详姓氏。住大华严寺,每惟大圣示化,方无尊像,俾四方游者,何所瞻仰,乃缮治堂宇,募工仪形。有处士安生者,不知从何而至,一日应召,为云塑像。云将厚酬其直,欲速疾工。生谓云,曰:‘若不回睹真像,终不能无疑。’乃焚香恳启,移时,大圣忽现于庭,生乃欣踊蹙地祝曰:‘愿留食顷,得尽模相好。’因即塑之。厥后,心有所疑,每一回顾,未尚不见文殊在旁也。再期功毕,经七十二现,真仪方备。自是灵应胖蚃,遐迩归依,故以真容目院焉。”《山西通志》及高士奇《扈从西巡日录》所记大文殊寺真容院安生塑,皆本于此。按文中所称法云,当为唐释万回。《宋高僧传》卷十八称:“释万回,俗姓张氏。虢州闵乡人也。……中宗孝和皇帝诏见崇重。神龙二年敕别度。回一人而已。自高宗末天后时,常诏入内道场,赐锦绣衣裳,宫人供事。……敕赐号为法云公。外人莫可得见。”另外雍正《山西通志》卷一六九也没有安生传说:“太子寺在平遥县东敬义坊,初名宝昌,隋开皇间建;后改名修念。中有净梵王太子像,气韵如生,世传安生所塑,唐武宗大毁佛寺,颖上人匿像南河坝次崖,元至大中修寺,移像寺中,改今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