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鸠摩罗什译场所出典籍考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亚荣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鸠摩罗什译场所出典籍考略
  王亚荣
  佛教传法,以三藏经教为圭臬。言及佛经翻译,不能不涉及大译师鸠摩罗什。鸠摩罗什之译场成立于后秦,为佛教传人东土之后第一所大型国立译场。后秦时代,因缘和合,众缘悉备,长安成为全国佛教经典译传中心。在后秦王室全力支持下,以鸠摩罗什大师为首,西、东高僧云集,成立了阵容庞大的国立译场。译场工作十多年,译出典籍数百卷,滋养后世,功德无量。
  由于二秦经录已佚,后代经录之编纂者多根据逆向检讨辑录。因此,鸠摩罗什译场所译出经典之数量有各种不同的记载,无论部数还是卷数,差别极大。仅以部数言之,相差就有数倍之多,如《出三藏记集》曰35部,《大唐内典录》曰98部,《开元释教录》则云74部。拜读现代著作,大多将各种经录之统计并录,无有定论。鸠摩罗什为佛教传人中土之第一位译传大家,对其所出经典之情况实有再仔细探究之必要。
  一、关于经录所载罗什译场所出经典之数量
  罗什译经在一千六百多年之前,有关记载比较混乱,各;所本。现先就本身有综合统计数字之经录记载梳理如下。
  《出三藏记集》:
  所记经典目录起自《新大品经》,终于《禅法要》,
  共计35部、294卷。最早翻译的经典是《新大品
  经》,弘始五年(403)四月二十二日于逍遥园始译,次
  年四月二十三日译迄。
  (历代三宝纪):
  起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终于《实相论》,共
  97部、425卷。实际计算,共有99部,其中包括撰述
  作品在内。译出时间最早的经典是《禅经》,弘始四
  年(402)正月五日译出。
  (大唐内典录》:
  起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终于《实相论》,共
  98部、425卷。所收与《历代三宝纪》基本相同,经典
  次序略有调整。另外,从《弥勒下生经》至《十诵比丘
  戒本》共55部经,未注明各经卷数。所录最早译出
  之经典与《历代三宝纪》相同,仍为弘始四年正月五
  日译出的《禅经》。
  《古今译经图纪》:
  起自《大品经》,终于《实相论》,共98部、421
  卷。文中称:“以姚秦弘始四年岁次辛丑,起译《大品
  经》。”
  认为鸠摩罗什译场译的第一部经是《大品》,译场结束的时间是弘始十一年(409),但弘始四年岁次壬寅,误为“辛丑”。考察所录经典,基本与《三宝纪》和《内典录》相同。
  《开元释教录):
  起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终于《婆薮盘豆传》,
  共收74部、384卷。所录经典中,最早译出的是《坐
  禅三昧经》,始译于弘始四年(402)正月五日,至弘始
  九年闰五月重新校订。并特别注明,《法界体性无分
  别经》以后至《婆薮盘豆传》,共X部股卷“缺本”。
  即智升法师在编《开元释教录》时,没有见到这些什译经典的原本,仅根据前代经典目录著作收入。智升所参考的前代经录著作有《长房录》、《僧枯录》、《二秦录》、《李廓录》、《法上录》、《译经图纪》等。这时已在罗什译经三百多年以后,典籍散乱,目录不清楚,智升对罗什所译典籍进行了认真的梳理考订,但仍有X部缺本。显然,经典之佚失与散乱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两次大规模禁断佛教有关。这两次“法难’’都发源于关中。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起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终于《婆薮盘豆传》,共收74部384卷。所载与《开元释教录》相同。
  检索以上六种经录,关于鸠摩罗什译场所译出经典之数量,大约有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以《出三藏记集》为代表,为35部,294卷。
  第二种,以《开元释教录》为代表,次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为74部,384卷。另外可以参考的是,《高僧传》记载为“三百余卷”。
  第三种,以《历代三宝纪》为代表,次有《大唐内典录》和《古今译经图纪》,为97部左右。至于卷数,都在400卷以上,分别为425卷,425卷和421卷。
  以上部数最少者35部,最多者97部;卷数最少者294卷,最多者425卷。无论部数还是卷数,都相差极大。按时间顺序,即南朝学问僧似认为罗什翻译了35部经典,隋代和初唐认为是97部,而中唐的学问僧则考订为74部。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说法都各有所本,也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历史之真实性,但也都有不同的缺陷。有三点值得注意:
  其一,对鸠摩罗什译场所出主要经典,也就是对其代表性作品的记录是基本一致的。
  其二,反映在数量差别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对单品经的处理。有的将单品经作一部经典收录,如《历代三宝纪》对《大集》中单品经多作一部收入;有的则总括在一起,算作一部。
  其三,与作者见识和功底以及当时编写经录之客观条件有关。或一经多名而作多部经收录,如对有关禅法的几部经典。或者限于条件看不到什译原本,只好参校前代经录著作推测,难免有不准确之处。
  其四,对罗什个人著作处理不同。例如《实相论》,为什公个人著作,《长房录》、《内典录》收入,《开元录》则不收。
  至于现存之鸠摩罗什译场所出经典,共有39部,313卷。二、译场历年所出记载较详之经典及译场所在地
  为了便于对鸠摩罗什踪迹和业绩之进一步研究,兹将有翻译时间的经典先排比罗列如下,以见端详。
  弘始四年(402)所出经典:
  《禅经》,正月五日出。又名《菩萨禅法经》、《坐
  禅三昧经》、《阿兰若习禅法经》。约与《禅经》同时出
  的有《禅秘要经》、《禅法要解》(又称《禅要经》)。
  《无量寿经》,二月八日出。又名《阿弥陀经》。约与本经同时出的还有《弥勒下生经》、《弥勒成佛经》。
  《大智度论》,夏季于逍遥园始译,至弘始七年(405)十二月二十七日译迄,僧叙笔受并作序。本《论》或称《大智度经论》、《摩诃般若释论》。
  《思益梵天所问经》,十二月一日于逍遥园译出,又名《思益经》。
  《贤劫经》,三月五日译出。又名《贤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昙恭笔受。
  弘始五年(403)所出经典: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四月二十三日始译,至次年四月二十三日译迄。或称《大品经》、《大品般若经》。译于逍遥园,“法师手执胡本,口宣秦言,两释异音,交辩文旨。秦王躬览旧经,验其得失,谘其通途,坦其宗致,与诸宿旧义业沙门释慧恭、僧略、僧迁、宝度、慧精、法钦、道流、僧叙、道恢、道标、道恒、道椒等五百余人,详其义旨,审其文中,然后书之。”
  弘始六年(404)所出经典:
  《百论》,即三《论》之一,僧粗制序。
  《十诵律》,十月十七日,与弗若多罗共译。弗若多罗诵梵本,鸠摩罗什译为秦语。中途弗若多罗去世,遂中辍。后由另一西域僧昙摩流支与罗什续译完成,又由屑宾僧卑摩罗叉整理补充,方臻完善。弘始七年(405)所出经典:
  《佛藏经》,六月十二日出。又名《选择诸法经》。
  《菩萨藏经》,又名《富楼那问经》、《大悲心经》,即《大宝积》第十七会《富楼那会》。
  《称扬诸佛功德经》,又名《集华经》。
  《杂譬喻经》,十月所出,道略集。
  弘始八年(406)所出经典:
  《妙法莲花经》,夏季所出,又名《新法华经》,僧叡笔受并制序,二十七品。后人增《天授品》成今本二十八品。
  据慧观《法华宗要序》,此经应司隶校尉安城侯姚嵩所译,“于长安大寺集四方义学沙门二千余人,更出斯经,与众详究。什自手执胡经,口译秦语,曲从方言,而趣不乖本。”
  《维摩诘经》,又名《维摩诘所说经》、《不可思议解脱经》,僧肇笔受,并制序。姚兴命大将军常山公、左将军安城侯与义学僧1200人,于大寺请鸠摩罗什译出。
  《华手经》,又名《华首经》、《摄诸善根经》、《摄诸福德经》。
  《梵网经》,又名《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品第十》。《历代三宝纪》云:“弘始八年于草堂寺,三千学士最后出此一品。梵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译迄,融、影等三百人一时共受菩萨十戒。见经前序,僧肇笔受。”而作者不详的《菩萨波罗提木又后记》云:“于逍遥观中,三千学士,与什参定大小乘经五十余部。唯菩萨十戒四十八轻,最后诵出。时融、影等三百人等,一时受行,修菩萨道。岂唯当时之益,乃有累劫之津也。故慧融书三千部,流通于后代,持诵相授,属诸后学。”
  弘始九年(407)所出经典:
  《自在王菩萨经》,或称《自在王经》。于尚书令常山公姚显第宅所出,僧叡笔受并制序。弘始十年(408)所出经典: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二月六日始译,四月三十日译迄。又名《新小品经》。姚秦太子请令出之,僧叡制序。弘始十一年(409)所出经典:
  《中论》,又名《中观论》,于长安大寺出,僧叙制序。
  《十二门论》,于长安大寺出,僧叡制序。
  弘始十三年(411)所出经典:
  《成实论》,九月八日尚书令姚显请令始译,至次
  年九月十五日译迄。昙晷笔受,昙影写正。
  总括以上所述,从弘始四年(402)至弘始十四年(412),共计10年。在这10年中,鸠摩罗什译场所出经典中,翻译时间准确可考者有以上20部。
  翻译这20部经典时,译场所在地如下:逍遥园、逍遥园中西门阁、逍遥观、大寺、尚书令姚显第。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座与大寺有区别的“中寺”,在这里居住传法的是鸠摩罗什的老师佛陀耶舍。佛陀耶舍为厨宾人,十三岁出家,专通三藏。后至沙勒国,王太子请人宫内供养。鸠摩罗什游学四方,也来到沙勒国,拜佛陀耶舍为师,学《阿毗昙》和《十诵律》。后罗什随母东归,于龟兹被吕光所执,佛陀耶舍惦念不已。十余年后,沙勒国王去世,佛陀耶舍乃向龟兹弘法。时罗什已至姑臧,请耶舍东来。因国人拘留不许,一年多之后,耶舍赶至姑臧,罗什却又被请长安。罗什听说耶舍到姑臧后,乃请秦主姚兴请之。耶舍人长安,秦主姚兴优礼待之,为别立新省于逍遥园,请其居住弘法。当时罗什正在翻译《十住经》,“一月余日,疑难犹豫,尚未操笔。耶舍既至,共相征决,辞理方定。”
  长安四众弟子向佛陀耶舍供养了许多衣钵器具,堆满三间房子,而耶舍了不关心。于是,秦主姚兴乃代替佛陀耶舍将这许多供养品度价出卖,在长安城南造了一座佛寺。僧肇法师在《长阿含序》中记载:“秦弘始十二年,岁上章掩茂,右将军司隶校尉姚爽,于长安中寺集名德沙门五百人,请厨宾三藏佛陀耶舍出律藏《四分》四十卷,十四年迄。”又在《答江东隐士刘遗民书》中有“法师于大寺出新至诸经”,“三藏法师于中寺出律”。所以,考虑到佛陀耶舍与鸠摩罗什之师生关系,以及共同之译经传法事业,两人必然经常相聚,商讨译经之事,而佛陀耶舍曾经住过的“新省”和长安城南新造的佛寺以及“中寺”,鸠摩罗什也必然是常来这些地方的座上客。
  又,“中寺”之名,不见其他典籍所载,有可能指的就是逍遥园中的“新省”,或者是城南新造的佛寺。总之,这些地方也都留下了鸠摩罗什的踪迹。
  三、翻译时间与地点不详之典籍
  为了厘清鸠摩罗什所出经典之准确数量,需要对译场所出典籍进行分门别类研究。各家经录中,《僧枯录》、《长房录》和《开元录》比较有代表性。兹以这三家经录为基本,从各家记载是否一致人手,进行分门别类之梳理,并分别录出,以理清头绪。
  1、三家经录记载一致之典籍
  《首楞严经》,又名《首楞严三昧经》
  《十住经》,与佛陀耶舍共出
  《持世经》,又名《法印经》
  《金刚经》,又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诸法无行经》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又名《菩提经》、《伽耶山顶经》、《菩
  提无行经》
  《遗教经》,即《佛垂般涅槃略说遗教经》
  《菩萨呵色欲经》,又名《菩萨呵色欲法》
  《禅法要解》,或称《禅要经》
  《十住论》,即《十住毗婆沙论》
  2、《长房录)和《开元录》共同记载一致之经典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
  《庄严菩提心论》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
  《孔雀王咒经》,即《大金色孔雀王经》
  《发菩提心论》,或名《发菩提心经》
  《禅秘要经》,或名《禅秘要法》
  《灯指因缘经》
  《思惟经》,或名《思惟要略法》
  《马鸣菩萨传》
  《龙树菩萨传》
  《大善权经》
  《大方等顶王经》
  《阿阇世经》
  《啖本起经》,或名《啖经》
  《请观世音经》
  《宝网经》
  《观普贤菩萨经》
  《善信摩诃神咒经》
  《持地经》
  《观佛三昧经》
  《菩萨戒本》,《开元录》疑为《梵网经》下卷
  《放牛经》
  《文殊悔过经》
  《大庄严经论》
  《检诸罪福经》
  《十二因缘观经》
  《不思议光菩萨所问经》
  3、《开元录)和《长房录)各分别记载的经典
  《开元录)别记之经典: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即《心经》
  《善臂菩萨经》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千佛因缘经》
  《清净毗尼方广经》
  《海八德经》
  《法界体性五分别经》
  《大方等大集经》
  《未曾有因缘经》
  《舍利弗悔过经》
  《婆薮盘豆传》
  《长房录)别记之经典:
  《须摩提菩萨经》
  《比丘应法行经》
  《佛弟子化魔子偈颂经》
  《开化魔经》
  《太白魔王坚信经》
  《魔业经》
  《过魔法界经》
  《佛问阿须轮大海有减经》
  《魔王变身经》
  《东方善华世界佛座震动经》
  《陀罗尼法门六种动经》
  《佛迹见千辐轮相经》
  《佛脐化出菩萨经》
  《往古生和佛国愿行法典经》
  《佛声咳彻十方经》
  《过去无边光净佛土经》
  《佛变时会身经》
  《无量乐佛土经》
  《王后为蜣螂经》
  《佛心总持经》
  《猕猴与婢共戏致变经》
  《水牛王经》
  《雀王经》
  《兔王经》
  《菩萨身为鸽王经》
  《佛昔为鹿王经》
  《虚空藏菩萨问持经得几所功德经》
  《观世音经》
  《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
  《乐璎珞庄严经》
  《般若经论集》
  总计以上之梳理:
  《僧枯录》、《长房录》、《开元录》翻译时间与地点记载一致之经典,共10部。
  《长房录》、《开元录》共同记载之经典,共28部。
  《开元录》别记之经典11部,《长房录》别记31部。
  以上所录总计,共80部。
  以上80部加上前节所述有历史纪年可考者凹部,则总数为100部。
  这100部经典仅为见诸经录的鸠摩罗什译场所出全部典籍名目之汇总。若要进一步详考,则需研究经录中所记典籍之附记,并厘清、确定一经多名与多经一名者,以及独译与共译之区别,当然还有典籍内容之比较,如此则比较准确之情况可知。以下对《十诵律》略作考究,以见端倪。
  《十诵律》,一般将译者定为罗什与弗若多罗合译,或加其他译师称之为“共译”。
  本文将《十诵律》之翻译列于罗什名下,盖基于《出三藏记集》卷三《新集律来汉地四部序录》,以及《长房录》、《内典录》。《出三藏记集》所载较详。据该《序录》所云,后秦弘始中弗若多罗诵《十诵律》梵本来长安,遂与罗什共译。弗若多罗诵出梵本,罗什翻译为秦语。译至三分之二,多罗亡故,翻译停止。后得庐山慧远劝请昙摩流支,流支“方于关中共(罗)什出所余律”,继多罗、罗什所译,得一部58卷。之后有卑摩罗刹来长安,后南下在寿春重校,分为61卷。罗什未人关前,曾在西域从卑摩罗刹学律,是参与《十诵律》之翻译者共有4人。这4人中,无疑以罗什秦语水准、翻译水准最高,罗什与其余3人都有关系,而参与时间最长者亦为罗什,故此,以罗什领衔为妥。
  但智升在《开元录》中提出异议,将《十诵律》从罗什名下剔除:
  《僧枯录》云是什译出。今以前五十八卷是什度
  语,非什正翻。后之三卷卑摩罗刹续出,置之于后。
  已备余录,此不存之。
  二秦译师精通梵汉,具备“两面锦绣”者甚少,罗什为其中佼佼者,亦如后来之玄奘、义净。《十诵》之翻译,各家均记载由弗若多罗“诵”出,而由罗什“度”为秦语。“诵”者,背诵也;“度”者,翻梵为秦也。智升云罗什非“正翻”,当另有他意,似亦为当时罗什不愿领衔之本意。
  《十诵》之外,包括《四分》,律藏之译传,罗什出力不少,但似有回避之意。如卑摩罗刹曾于西域教授罗什律学,后从后秦王室与罗什之请,遂人关。
  罗刹问及罗什之受法弟子,罗什答曰:
  汉境经律未备,新经及律多是什所传,出三千徒
  众,皆从什受法。但什累业障深,故不受师教(敬)
  耳。
  “新经及律多是(罗)什所传,出三千徒众,皆从(罗)什受法。”清楚地记述了罗什对律法初传中土的贡献。后面“累业障深,不受师教(敬)”,也清楚地说明了罗什不愿领衔顾虑之所在。
  四、对经录所记罗什译场所出典籍之初步分析
  根据以上所述,对鸠摩罗什在长安译场的工作业绩已经基本明了。为了有更准确的判断和了解,需要对以上所述的内容再做归纳和分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译迹之概况。
  鸠摩罗什译场首出之经典为《坐禅三昧经》,或称《菩萨禅法经》,3卷,于弘始四年(402)正月五日出。译场最后出的经典是《成实论》,凹卷,弘始十四年(412)九月十五日出。亦即译场正式工作的开始和终结从弘始四年正月十五日到弘始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共延续了10年8个月零10天。
  译场所出的经典很多每部只有1卷,有的1卷只有数百字,多为单品经典。考虑到当时中土人士认知水准不一,单品经之流通自有不少方便之处,不一定罗什初译时该经便以单品出现。这样因流通之因素,对后代经录之编纂亦有影响。
  所出的最大部头的经典是《大智度论》,100卷。《大智度论》,龙树撰,原梵本比罗什汉译本要长。罗什用了精译和略译、编译相结合的方法,即部分品的内容精译、全译,部分品的内容编译、略译。
  罗什译经之特点,僧颧《大智释论序》记载道:
  《论》之略本有十万偈,偈有三十二字,并三百二
  十万言。胡夏既乖,又有繁简之异,三分除二,得此
  百卷。于《大智》三十万言,玄章婉旨,朗然可见,归
  途直达,无复惑趣之疑,以文求之,无间然矣。
  前之所云“三百二十万言”是梵文字母,后之“三十万言”乃指汉字数。意思是将320万字的梵本用精译和编译的方法译成30万汉字的《大智度论》。汉译本的字数篇幅相当于原梵本的三分之一,即“繁简之异,三分除二”。
  第二,鸠摩罗什译场所出经典数量之不准确性。
  迄今为止,不能得出罗什译场所出经典的一个准确的数量统一数字。即便仅仅在部数统计上也是如此。现存著名的专门记载历代佛经翻译经典的目录著作中,都对鸠摩罗什译场予以相当的重视,但罗什译场所出的经典中,这些经录记载比较一致的只有20部,造成对罗什译场所出经典不能准确统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时间因素。现在最早的也是得到肯定的《出三藏记集》,书成于南朝梁天监(502—510)年间,距罗什译经已相距百年。而且,当时南北割据,作者偏处一隅,客观条件有限。在罗什译经之时代及以后之百年间,出现了不少经录,有《二秦录》、《众经别录》、《宋齐录》、《化林殿录》,以及之后的《李廓录》、《法上录》、《吴录》等。这些著作原本都已佚失,只有一些片段被后代经录引用。而学者已经发现,后代的经录也有不少错讹之处。(参见吕激《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谈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译本部分的编次》)
  2、史籍之记载角度不同,兴趣各异。虽然早期释道安作《综理众经目录》,奠定了编写经录基本体例框架之基础。但佛典浩瀚非凡,作者见识有限,兴趣各别,编出来的经录仍然缺乏一致的连贯性。如隋代的《长房录》、《法经录》、《彦琮录》,出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群译场助译者中,然面貌大不一样。除见识之外,也与编者之态度有关,有的编者态度比较严谨,能如实地反映编经录时的情况,如《开元录》的作者在编罗什译场所出典籍的目录时,对没有见到原汉译本的典籍,虽然作了登录,但注明“缺本”。而有的著作如《长房录》,虽记录广泛,但考核不精。
  3、各家不同的编辑方法也是导致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较早出现混乱的是《长房录》。经过南北朝的散乱,隋代一统。在《长房录》问世的前四年,翻经僧法经等奉皇帝之命编了一部经录,对东晋二秦时代的经典目录整理状况作了概括:
  比逮东晋二秦之时,经律粗备。但法假人弘,贤明日广。于是道安法师创条诸经目录,铨品译才,的明时代,求遗索缺,备成录体。自尔达今,二百年间,制经录者十有数家,或以数求,或用名取,或凭时代,或寄译人,各纪一隅,务存所见。独有扬州律师僧祜撰三藏记录,颇近可观。然犹大小雷同,三藏杂糅,抄集参正,传记乱经,考始括终,莫能该备。自外诸录,胡可胜言!(u
  但法经等奉命编经录者也承认,在编《众经目录》时“未获尽见三国经本,校验异同。今唯且据诸家目录,册简可否,总标纲纪为九录。”(同上)云云。其可信度自然难以保障。《长房录》的作者能好一些:“十余年来,寻访旧本,搜讨方获。”但《长房录》与《众经目录》的主要区别在于,《长房录》是编者费长房个人用了十余年的时间编成,而《众经目录》是二十多位翻经僧奉敕编,但只用了一年时间。所以《长房录》的广和博是最大的特点。至于乱,与编者登录之方法有关。在所有记载有罗什译场所出经典之目录中,关于经典目录及有关的背景资料,《长房录》之记载为最全面。正因为如此,道宣在编《大唐内典录》时,主要内容和篇幅几乎都从《长房录》中摘抄。《长房录》中最引起后人误解的是,从《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至《弥勒菩萨本愿待时成佛经》共32部。费长房注道:“以上三十二经,并见《别录》,云什重译。”这些经典都是每部1卷,实际上是单品经。其中有许多部出自《大集经》,而《长房录》中又收有“《大方等大集》三十卷”,属于重收。
  4、如何对待合译也是各录不一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律藏类典籍的翻译,《十诵律》是鸠摩罗什与弗若多罗合译,多罗诵梵本,罗什译为秦语,译至三分之二,多罗去世,遂中辍。再如《十住经》,为罗什与佛陀耶舍合译。这样合译的经典,有的列入罗什译经目录中,有的则不列入。还有罗什的个人著作《实相论》,有的收入,有的则不收。
  (“中日第十次佛教学术交流会”背景材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