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茶事
庐山在中华文化史中的显著地位,得益于东晋的九江人陶渊明和山西人释慧远。陶渊明成为世界田园诗人的鼻祖、隐士中的高标。慧远是佛门中的亚圣,佛教汉化的第一人。陶渊明在庐山南麓隐乐;慧远在山北弘法布道,这两颗文化巨星,在魏晋时代昏暗的空中闪耀。使得庐山脱颖而出,成为南方的佛国,隐逸文化的龙门。陶渊明在酒中沉醉而清醒,释慧远在品茶中绽放净宗的智慧。
由于慧远大师对儒、道、老庄、玄学、易经的通晓和对佛学超凡的领悟,将古印度梵文文化和中华汉文化融汇,使得佛教在他的努力下最终汉化成功了。庐山很快成为第二个佛教中心,东林寺又成为佛教经典翻译的南方基地。为了使佛教经典完备,慧远还派弟子法净、法领二人,远涉沙漠到达西域,历时十多年,取回二百多部梵文经典,除了留下一部分给长安的鸠摩罗什翻译外,带回东林寺的全由佛陀跋陀罗在东林寺的译经台上翻译。一时远公声名响彻海内,高僧、大德、儒生、士人纷纷投奔东林。据史书记载,常年有千余人“事远”座前。
庐山茶事与国中茶事同步。汉以后,庐山的僧道隐士,按时令,攀悬崖,踏云峰,冒飞泉,采野茶,以充饥渴。远公面对每日千余人的饮食,费尽心机,首先僧俗们繁重的诵经念佛,似乎饮比食更为突出。当时的饮首推茶汤,能清心明目,使诵经人精神不衰,茶当时已是高层人士中的饮料,庐山野茶虽富,但常年供东林千人饮用是十分困难,所以远公“道树移栽”,带领僧众常常出坡(僧人劳动叫出坡)种茶,东林寺中的“千僧锅”日煮十数担茶汤,供众僧解渴品饮。慧远法师是引种庐山野茶的第一人。
远公一心期望西方净土,对于茶的栽培七分天成,任其自然,采下的新叶不强求成型,几片叶子在一起,焙干后很像一种香果——“佛手”。佛手是一种可人工栽培的植物,其果全黄,形如手指,芳香可入药,可窨茶。加上佛手又暗合佛门的手势妙印。所以东林寺产的茶叶叫“佛手茶或慧远茶”。远公用聪明泉的水煮佛手茶,其味可想而知,自是神饮妙品。远公同时在庐山创建化城等寺院种茶,至今东林寺下院九峰寺仍种茶数十亩,而且仍遵守戒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杀生)。所产之茶是天然绿色神茶,现仍只供东林寺众僧日饮,从不外售。
五净心茶
在东林寺的西边,有块荒地叫园堰,传说是当年慧远大师的茶园,但史志均无明确记载。
说来事巧,十来年前,东林寺方丈传印大和尚,在接待日本净宗代表团来东林寺朝拜祖庭时,其中有位商人请大和尚题写“五净心茶”四个大字。问其原由,他说这“五净心茶”目前是日本市场上的畅销茶,请法师题字,以提高声誉促销。再问原由他说“五净心茶”制作人是中国东晋庐山东林寺的慧远法师。慧远法师好饮茶,他早年出家在山西的白云岩寺,现在仍留有琴台和茶亭等古迹。他在东林寺创建净土宗后,莲社的高贤们也都是品茶的行家,寺中每日千余人的茶饭,靠野茶及农家村院茶不保常年。如是将寺西一块空地,辟为茶圃。这空地旁有一口自然堰,常年就用堰口里的水浇灌茶树,徒弟们对这堰口边茶园,格外用心栽培,其味果真不错,村民和僧侣们都叫这茶为“堰口茶”。
一日春茶采摘之后,慧远见风和日丽,便邀请住在附近的刘遗民、周续之(二人都是玄学大师)和西林寺中的师兄慧永,还有竺道生等来寺中品茶,品饮之后,都觉得此茶清凉爽口,饮后叫人心静。如是大家对茶品论一番,又想起此茶已收摘数年,还未取名,大家想了很久,总觉得不够贴切,最后还是慧远说,各位都觉得饮此茶后目明心清,尘浊消除。世间有许多浊垢: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由于这五浊起烦恼,让人会堕入六道苦海轮回之中。而人世间产生五浊,都是心为所动,此茶能使五浊清静,我们就叫“五净心茶”。“大家听后都击案称善。到盛唐时期,日本天台宗先后三次派人来东林寺学佛取经,带回去了大量的经典,同时也将“五净心茶”带回了日本至今不衰!
“虎溪三笑”品茶公案
在中华文化长河中和佛门内有一则经典公案叫“虎溪三笑”。这个因茶而发的故事,自东晋以降倍受士人们乐道而传颂。
慧远在东林寺住了三十三年,他影不出山,足不入俗,从不步出山门一步,可天下的高人学士一千多人都云集在他的身边。他们的饮料就是被魏晋时代高层人士所推崇的高级饮料——茶汤。
陶渊明是庐山的大隐士,他是慧远的可破戒的方外之交。说陶渊明是破戒好友,是指只要陶渊明肯加入莲社,慧远就允许他在教内违律饮酒,可五柳先生终末加入莲社,虽道有所不一,慧远与陶渊明仍为至交。慧远还有一位特殊的友人,他不是一位僧人,更不是俗人,而是一位道人,他就是住在庐山南边简寂观中的道士陆修静,这位道教中的圣人,在他的手上使得纷繁的戒律完备而界定,又将天下的道藏经典分类造册后被宋明帝再三请到建康(今南京)奉为国师。这三位分别为儒、道、释三教中的至尊,三人虽道有所不同,然而三人仍为好友,他们相会都会饮茶、品茶,茶是他们共同的契友,难怪世人评茶是举和的。人们只要品茶就会和畅高雅,和顺而清幽。
一日陶渊明带着隐士的高风亮节,陆修静飘着道骨仙风来到东林寺,八十高寿的慧远穿着百纳僧衣在灵竹山上,五松亭中煮茶迎接两位常来常新的客人,他们品着慧远茶,谈玄论道,日西不倦兴致不减送别时仍话语不休,不知不觉步出山门过了虎溪。突然后山神虎大吼数声,三人方为惊醒原来慧远有条规距,送客不过虎溪,要是过了神虎就会吼叫警示,这当然是慧远有意嘱咐驯养的老虎,这时三人听到老虎的吼叫会意地大笑起来,然后才挥手告别。陶渊明、陆修静口中留着远公茶的余香,口角挂着读玄论道的笑意返回家中。这则文坛、佛门的佳话代代传颂!唐李白游东林寺唱: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宋苏东坡拜过陆道士故居后也唱出:我从庐山来,目送孤云飞。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然这则故事的真实性是耐不得推敲,正如“文赤壁”“武赤壁”,谁又在乎历史的真实,而是乐道文化的品评。时至今时,大画家傅抱石三画“虎溪三笑”。可见中国文化的神妙。近年东林寺出土了大量晋代青瓷茶壶、盏、罐等茶具。可佐证慧远昔日的茶事。
九江茶话,庐山茶事,有史可探者,当推净土佛茶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