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夏坝活佛讲因明(简要笔记三)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时间:2001年10月27日星期六晚7-10点
地点:宣武门再往南一站,校场口,路东,招商银行806室。
色是形态和表现。内色,是细微的,微观色体,不是能看到的,所以叫内净色,净,是很细的意思,大概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神经脉络,或神经细胞,是能起见物作用的眼识的所在地。
心,识体,是名相。性相,定义,是明知,就是能显现出一种明确的形象,明显地点出境。比如,眼识,可以知道外色体的现象。事相,是例子,比如,信仰,是内在思维中,对某种事物崇拜的状态,有一种明显的抽象。再比如,贪图,对所贪对象寻求的欲望,有明显的目的。再如,仇恨等。只要对它有完整形象,就是明知,明知,不等于智慧,不一定正确。比如,胆囊炎病人,看什么都是黄色的,也是明确的,但不是正确的。明知,就是指一种明显的意识,或抽象,比如兔角,也可以有明确的形象,但不是真实存在的。
意识,或知,明见证知各自外境。外境,经部认为是客观存在的,唯识不承认有外境,认为所谓外境,是内在善恶力的心理所显现的现象。
识,分作心和心所。心,自境的本性自立地所能见到的一种心知。心就是识,也叫主心,事相就是眼识等,五根识。它依赖于内色根,所以叫根识。
眼识:依自不共增上缘眼根来自境自立自能见者。一、依靠眼根所在处。二、所见的对象色尘必须存在。三、必须有不依赖它识,自立能见外境的功能。
眼识可以知道是色吗?这也是可以争论的问题。眼识不识色体,就无功效了;眼识识色体,必须知道这是色体,否则不能成立为识色体。就好像我认识部长,必须我知道他是部长时,才可能说我认识部长。否则,你只是认识这个人,不是认识部长。(有人说,意识与眼识是一个整体,所以知道是色。)你这个整体是由单独存在的两个识组成的?(眼识是意识的一部分。)那眼识就是意识了,你为什么要分开说呢?(眼识就具备认识色体的功能。)眼识知不知道是色体?我不知道他叫张先生,但我却知道他是张先生,这可能吗?(眼识只认识实体,不知道是否色体。)所以眼识就不知道是色体了?它只能收集资料,汇报给意识,意识分析之后,才知道是什么颜色等等。所以眼耳鼻舌身识,就像单位里的各个部门,各种机构,意识是总部,感觉器官的粗感觉,汇报给大脑,总部的作用是意识的分别,可以有种种的反馈意见。
2500年前的佛陀已经知道了世界的结构,也是佛的不可思议之处,比如,在肉胎经里,佛讲了细胞的构成和变化,佛还讲过极微尘的问题,讲过宇宙三千大千世界的成立和发展过程,四大组成的方式,超出了现在人们的想像力。
  心所,是六识心不同的表现,与心实无分别,心是从本质上认知的方式,心所是从它的特点,不同角度表现出的现象。心所:对观察自境特征自立所能见到的一种功能。事相:感觉,思考。心所,也叫心的眷属。有五类。
  五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
  五别境心所:欲,愿,念,定,慧。
  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邪见。还有二十个随烦恼,十一个善心所,四个不定心所,不细说了。
  心识分七部分:现量,比量,已决,思察识,见而不定,犹豫,颠倒识。
  现量,如眼识见色尘就是现量,胆囊炎病人见的黄色,海市蜃楼等,不是现量,是错觉。
  比量,通过一种推测的方式说明问题。如,通过烟,知有火。比量有三种:因果比量,本性比量(自性比量),不可得因。因果比量,通过知因而知有果。本性比量,比如,声无常,所作故。所作和无常本身是一回事,只是解释的角度不同。所作,是指因缘和合而成,不是专指人作的。不可得因,在眼前是否有罗刹?是个疑问,因为我不具备能知罗刹的意识。
  有烟必然有火吗?(有。)比如对面山村里有烟,但那是从山那边飘过来的,那山村里也必然有火吗?(......。)我立论,对面山村有火,见冒烟故。谁来破?(那烟是飘过来的呢?)我说的是冒烟故,飘来的不是冒出来的。(火已经灭了,但还有烟的时候呢?)只要在冒烟,就一定有火,因为它一定在燃烧,否则就不会冒烟了。
  学因明的目的不是为了辩论。如果一个人考了格西,慢心更大了,比谁都执着,这就是表面的学佛,不是修心的学佛者。我们学因明,一是为破自己的疑惑,二是为解得正见。修行应该是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的修行,有人说你这是小乘的因明,达到小乘的因明也就很了不起了,应该想到,小乘有出离心,我有没有?要用因明来踏踏实实的考虑,观察轮回,生老病死,人生八苦,人生没有真正的快乐,只有好奇感,得到了就没了,拼命去追求一个人,一种物,过一两年就厌烦了,就是因为没有新奇感了。我站得时间太长了,就觉得坐着好,实际上只是坐着的苦还没有发挥出来,等一会儿,又就想站着好了。如果真是站着是快乐,那就应该越站越快乐,如果真是钱多是快乐,那就应该钱越多就越快乐,可实际上呢,是钱越多越想得要更多,永无止境。所以,要用因明消除邪见,而不是培养它。因明说明因果存在,说明轮回存在,如果修行可得正觉。一切成就的根本,是亲近善知识,人身难得,随时都可能死掉,先得怕死,死的时候才能不怕,解脱的方法,首先是要归依,因为佛在2500年前已经成佛,是大觉者,已经解脱,然后就是要依法修行,依自己理解的最后结论为修行导向,为什么因会生果?为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报父母恩,就要有慈悲心,为救度父母众生就要发菩提心,因为只有抛弃一切求得正觉才能够救度众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