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陈那、法称的现量说与布伦塔诺的表象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许为勤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今天科学性的知识体系,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性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学界的,教界的、而且是民间性的,但是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科学性的知识?对此是有非常大的分歧,尤其是在学界和教界之间。如何形成一种真正的对话,以便对世间提供一种实在可行的知识性体系,只靠今人的自我创造是远远不够的。由此传统性的经典就越发地显得重要。因为在前人的体系里,不仅是可能而且确实是包含着科学性的见解和阐释。我们可以这样说,陈那、法称的现量说和布伦塔诺的表象论就是这样的体系。
  一、量论与表象论之目的
  所谓量论就是佛教的知识论。量论在梵文是pramā?aya-vāda,Pramā?a译为量,vāda译为论。Pra之义为最原初的,mā?a义为观见,所谓量一如一世达赖僧成大师释法称《释量论·成量品》首句“量谓无欺智”时所说“量之总相谓新生无欺智”。[1]而量论就是关于这样一种智慧的体系。
  布伦塔诺是西方现代哲学先驱之一,是有着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他以“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为基础地建构了一整套的哲学体系,[2]而这一体系的关键处就是他的表象论。
  概括而言,量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究竟位,即成佛;而布伦塔诺表象论的最终的目的在于确立哲学本源的真实性亦即在生命个体中达到上帝的存在性。正如斯皮格伯格所言:“布氏的最后目标,乃是保留智慧,布氏深信,智慧会证明一切存在都以神为渊源。”[3]
  二、境之远近与物理现象
  布伦塔诺指出,为了体证上帝存在的真实性,首先要避免认识上的误区,就需要区分物理现象与心理现象。
  何为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呢?布伦塔诺指出:“每一呈现在感觉和想象中的表象(Vorstellung)都是心理现象的一个实例;这里的表象不是指被表象的东西,而是表象活动本身。” [4]例如听一种声音,看一个颜色,感到暖或冷,我们的五官感受,以及在想象中听音乐、看山水、或者闻花香,思考“红”这个概念、肯定球是圆的、感到喜悦 、忧愁、相信上帝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心理现象。
  总括布伦塔诺所说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类:一、五官感觉的状态,二、想象中的感觉状态,三、概念活动,四、判断活动、五、情感与意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性的心理结构:表象活动。确切地说,心理现象是指表象活动以及基于表象活动之上的现象。也可以简洁地说 :心理现象归结为表象活动。
  心理现象具有一种独特的性质即它能够“指向”一个对象,使这个对象呈现在我们的意识(心理现象)当中。这即是布伦塔诺所说的心理现象所独具的“意向的”(intentional)性质。布伦塔诺是这样定义意向性的:“所有心理现象都处于这样一种关系之中,即它必须指向一个对象,这种关系被称为‘意向的’。意向的关系是这样一种关系,进入这种关系的某物不一定是实际存在的而是被作为一个对象而呈现的。没有听,除非某物被听;没有信,除非某物被信;没有希望,除非某物被希望;没有渴望,除非某物被渴望;没有愉悦,除非某物被愉悦;等等,所有其它的心理现象也是如此。” [5]
  由于心理现象的这种特性,我们所感觉到、认识到、体验到的对象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而呈现在我们目前的,比如我们听音乐,即是听的感觉功能将音乐的声音以及音乐的内涵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整个活动称为表象。也就是说,表象在布伦塔诺这里不是一个结果即听到的声音,而是指整个表象活动即包含着声音的整个“听”。布伦塔诺一再强调:“这里的表象不是指被表象的对象,而是指表象活动本身。”[6]
  而物理现象则不同。举例而言,它是我听到的声音、看到的一种颜色、一种形状;我所感觉到热、冷和闻到的气味;其中也包括在我的想象中听到的、看到的东西。显然,物理现象是指表象的内容,或者说是指感觉的材料、感觉到的内容,以及在想象中感觉到的内容。物理现象是被心理现象指向的那个对象,它本身是被动的,它不具有指向对象,从而无从形成“意向的”关系的能力。
  可以说,物理现象只是一个映像,是物投射在感觉器官上的反映,通过器官传递给神经中枢整合之后得到的映像。相比之下,心理现象的性质要丰富得多,活跃得多。由于心理现象所具有的“意向的”功能,即事物以内在对象的方式呈现在心中,因而认识实际上就是一个心灵构造对象的过程,是一个使意义显现的过程,是一个心灵读解存在的过程。
  而在法称菩萨的体系里,相当于物理现象的是“境之远、近”,也就是具有空间存在意义的映像。法称在《正理滴论》中说:“现量之境,名为自相。言自相者,谓若由其境之远、近,识中影像,现差异者,此所缘境,名为自相。”可知作为形成自相的所缘境实质是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所缘境所缘的缘,这个缘是作为所缘境之存在的内容,即首先在识心当中形成的或远或近的映像;二是以这一映像作为所缘缘,通过识心的等无间缘作用,形成现现别转的识中影像。从映像来看,远近之境还可以说具有物理的性质,但是若从影像来看,恰恰是对物理性质的超越,变成是纯粹的心理存在。可以看出,法称的这一想法和陈那的《观所缘缘论》似乎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只是法称对远近之境的境没有在概念的意义上加以限定,比如说内境,因此就形成了更加具有共法意义的学说。
  三、识中影像与心理现象
  境之远近的映像只是构成自相的所缘缘的条件,而这个条件必须在更深的层面形成一种存在的性质才能构成自相,那么这个更深的层面是什么呢?就是指“识中”,所谓识中就是“于识中”也就是“于识心之中”,在这个识心之中,也就是在见分之中形成更高层面的存在,就是识中影像。这识中的影像,也就是布伦塔诺所说的心理现象。
  四、胜义有与存在
  我们把以上内容作一个总结就是这样的,从布伦塔诺的体系来看,认识的发生其起点是意向性,通过意向性进入具体的认识,这个认识就是一个表象活动, 那么表象活动可划分为表象的内容即物理现象和表象活动本身即心理现象两部分。认识物理现象的是外知觉即五官感觉,认识心理现象的是内知觉。布伦塔诺指出,“内知觉不仅具有特殊的对象,而且还有另一种它所独具的特征,这就是它具有直接性、不谬性和自明性。在我们所有的知觉活动中,只有内知觉具有这种特点。”[7]
  而按照法称的体系,认识发生起点性的条件是“离分别、不错乱”。所谓分别,是指概念心以及具体由概念形成的判断,按照佛教的概念来讲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以及具体的分别,所谓错乱,是指“翳目,急遽旋转,乘舟以及诸界不调,所生错乱”。依法称之意,真正现量的生起必须首先排除以上所说的分别与错乱,只有这样,现量智的见分才能够构造出它的对象即相分。可以看出,法称在陈那的学说基础之上对现量生起的最为原初性的条件,与布伦塔诺所说的意向性是非常相似的,可以这样说,法称是用了遮诠的方法,布伦塔诺是用了表诠的方法。
  认识活动最后所形成的结果既是一种认识结果,这一结果同时也是一种存在,按照法称的说法就是:“唯其自相,为胜义有。” 即非是“境之远、近”为胜义有,而是境之远、近在识中形成的具有差异性的影像,作为认识条件在心中显现之境,才是胜义有。而布伦塔诺也认为,“就‘知觉’(Wahrnehmung)一语的严格意义而言,它是唯一的知觉。所谓的外知觉的现象是绝不可能被推证为是真实的和实在的,哪怕是凭借间接推理也不可能证明这一点。如果有谁信赖外知觉现象,天真地以为这些现象就是它们本来的、实在的面目,那么我们只能说他被这些现象相互联结的方式引入了歧途。严格说来,所谓的外知觉根本就不是知觉。”即依靠外知觉所得到的物理现象并非终极真实,它只是“现象性地[phenomenally]和意向性地存在” 心理现象才是唯一一种能被真正知觉到的现象,它是“唯一一种既能意向性地存在又能实际地[actual existence]存在的现象。” [8]
  不难看出,量论的现量说与布伦塔诺的表象论不仅是要确立真知是如何发生和形成的,其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什么是存在。可以看出,其存在观是即心即物的,它的真正意趣是说,所谓存在只是在我们智慧之心的具体体验中才能形成,所以布伦塔诺必以通过默祷而到达上帝,而佛家必以定慧而内证圣智。
  五、瑜珈现量与默祷
  法称四现量的最后一种是瑜珈现量,这是具体的定慧过程,正如法称菩萨所说“四者定心,谓修定者,修真实义,至究竟位,所起瑜珈智。”在布伦塔诺这里,瑜珈现量就是布伦塔诺所说的通过默祷获得的自明性体验。
  从法称的定义来看,所谓定心的瑜珈现量实质就是唯识学所说的唯识五位,
  所谓唯识五位即世亲菩萨《唯识三十颂》所言:
  乃至未起识 求住唯识性 于二取随眠 犹未能伏灭
  现前立少物 谓是唯识性 以有所得故 非实住唯识
  若时于所缘 智都无所得 尔时住唯识 离二取相故
  无得不思议 是出世间智 舍二粗重故 便证得转依
  此即无漏界 不思议善常 安乐解脱身 大牟尼名法
  与瑜珈现量相应的,是被包括在布伦塔诺体系中如下的两项内容:一是从一般心理经验的人群生活到最神秘的上帝存在之间,所建构的一个金字塔式的知识体系的构成,即艺术、政治学、实践伦理学、形而上学、神学,第二项就是默祷。
  在布伦塔诺这里,默祷既是指基督徒深度的默祷、静祷、专注仰慕上主的一种修持和情操,也是指一个迈向神人密契的相交经验和历程。在基督教实践具体默祷的过程中,一般包括三个过程:一是“思维默想”(沉思)、二是“情感祈祷”、三是“达至静观”,与上帝同在。[9]。依照布伦塔诺弟子施图姆福所记述的情况看,布伦塔诺经历了这三个过程,并且获得了深刻的神人相契的经验。由此布伦塔诺才会说:
  对我来说,一个不默祷的人几乎就不象一个活人,一个不运用并且实践默祷的人就不配称为哲学家;他不是一个哲学家,而只是一个科学工匠,一个庸人中的庸人。为了天国的缘故,不要让任何东西动摇你每天抽一点时间做默祷的决心。对上帝在你之中激起的决心的任何不诚实,都将会给你带来痛苦的后果。如果我可以清楚地告诉你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有多大的话,我只能说,或许你正盛开的美丽的生命之花,仅只绽放了一半就永远地枯萎了。然而我无法估量。我所能够真实地告诉你的唯一的就是:我宁愿抛弃我的教书生涯,宁愿死去,也绝不放弃默祷![10]
  并且指出:“我每天在美妙的静虑 (meditation)中,都能够使自己清明在躬。”施图姆弗解释道,“此刻,布伦塔诺的默祷不再是对具体的某一个基督教的观念(idea)或事件(event)的默祷,而是对宗教的整个领域的默祷。总的来说,这一默祷已经扩展到对人类伟大而高贵的思想和行为的默祷。”[11] 也就是说是对人类理性与爱的默祷。
  这种体验被称为自明性体验。布伦塔诺的自明性概念不止是认识当下的确证性,而且是对生命本原的体证。而身心每一次第的不同默祷都是为了揭示出存在之表象的不同次第,通过修行直至《圣经》所云的境界:“我们众人以揭开的脸面反映主的光荣的,渐渐地光荣上加光荣,都变成了与主同样的肖像,正如由主即神在我们内所完成的。”[12]
  通过量论现量说和布伦塔诺表象论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东西方以宗教为背景所形成的普遍认识论的体系,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的绝对真实,而其根本性的方法必须是生命的内在体验,在陈那和法称那就是瑜珈现量,在布伦塔诺就是默祷。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所谓知识爆炸而又很容易迷失于知识的时代,以上所说现量论和表象论应该是一种关乎心灵体验的启示。
  [1] 僧成大师造、苾刍法尊译:《释量论释》,中国佛教协会1980年印,第121页。
  [2] 参见拙著《布伦塔诺价值哲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美】Herbert Spiegelberg:《现象学史》(上),李贵良译,台湾:正中书局,1971年版,第29页。
  [4] 布伦塔诺:《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引自《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序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8页。
  [5] Franz Brentano, The Origin of Our Knowledge of Right and Wrong, London, 1969,p.14.
  [6]布伦塔诺:《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引文出处同上,第278页。
  [7]布伦塔诺:《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引自《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序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91-292页。
  [8]同上,第292页。
  [9] 参见谭沛泉:《基督教的静观与佛教禅定》,《人文艺术》2001年第三期,http://www.tfscc.org/j-lxydg.htm
  [10] Franz Brentano,The Found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Ethics, ed.E. H.Schneewind,London,1973, pp.13-14.
  [11] Stumpf: Reminiscences of Brentano. Cite from The Philosophy of Brentano. ed. Linda L. McAlister, London,1976.pp.26-27.
  [12] 《新约圣经》哥林多后书:3:18。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