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因明批判性思维特征初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王潇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因明中无“变项”,没有剥离开自然语言的框架,是宗、因、喻三者结合的论证体系。因此,这就意味着它与论证逻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批判性思维也以论证逻辑为主要工具。因此,二者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基于此探究了因明的批判性思维特征。
  作为佛教论辩术的因明,是印度五明之一,主要讲立、破。“因”指推理论证的理由、依据;“明”是科学、学问的意思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因明是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因明大疏》云:“因明论者,源唯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又云“求因明者,为破邪论,安立正道”。《因明正理门论本》在开篇中也提到“为欲简持能立能破义中真实故造斯论”。这些论断揭示了因明的论辩本质。而因明有古新之分,古因明以“五支作法”为论式,新因明以“三支作法”为论式,其中包含着相当论证逻辑的成分。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判断,以论证理论和谬误理论为核心,以论证逻辑为工具,而因明作为一门论辩的学问又大量运用了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这样因明与批判性思维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运用德尔菲(Delphi)方法(反复询问调查+专家意见+直观结果的方法),将批判性思维界定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推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这一定义也充分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代表了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
  辩论是正反两种观点的碰撞,是矛盾思维的对峙,是批判性思维运用最集中、最典型、最广泛的场合,而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怀疑的、分析的和批判的,即在辩论中,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是将本方的立论建立在对对方主张及其理据的怀疑和批判上。而因明作为主要讲立、破的佛教论辩术,是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因此能够集中反映批判性思维本质,具有批判性思维特征。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论述因明的批判性思维特征。
  第一、从论证的方式来看:
  在因明中,论式是论辩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是获得正确认识或知识而使用的推理论证方式,体现着推理论证方式的性质。《正理经》第一卷第八节阐述五支论式,即宗:此山有火;因:以有烟故;喻:如灶,于灶见是有烟有火;合:此山亦如此;结:此山有火②。由此可见五支论式的逻辑性质是类比法。所以,其前提与结论(论题)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即是说从前提不是必然推出结论。
  在批判性思维中,论证有三种类型,即可分为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合情论证。其中合情论证作为一种在论辩或对话中所使用的论证或论辩形式,包括类比推理,即根据两个事例存在某些相似性,进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相似。而五支论式正符合这种论证形式:“山有火”和“灶有火”在许多方面相似,在“灶有火”中,“于灶见是有烟有火”是真的,所以,在“山有火”中“此山有烟有火”是真的。合情论证是知识缺乏的推理,是人们在决策的过程中信息常常不完备,而决策的结果往往基于这种知识缺乏的推理。按照形式逻辑的观点,五分作法论题的真实性是还没有得到证明的。虽然五支论式得出或然结论一直遭到质疑,但用批判性思维的眼光看它属于合情论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后来随着因明的进一步发展,新因明的集大成者陈那将因明“五支”改为“三支”,即(宗)此山有火,(因)以有烟故;(喻)若有烟处就有火,如灶(同喻);若没有火就没有烟,如湖(异喻)。三支论式的逻辑性质是归纳和演绎的结合③。显然,三支论式可以看作充分条件假言三段论,即可以表述为:如果有烟处,那么就有火,比如灶;因为有烟,所以有火。如果没有火,那么就没有烟,比如湖。其中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两种正确的推论方法,即肯定前件法和否定后件法。其结论是必然的得出,因此属于演绎论证。
  但与单纯的演绎论证不同的是其中加上了“如灶”,“如湖”等例证组成枚举推理进行归纳论证。我们都清楚,逻辑推理中,演绎推理的前提必然地蕴涵结论,不能得出新知识;归纳不象演绎是必然得出结论的过程,它是不断通过前提支持度的增加而接近真理性结论的过程。即,归纳推理的结论对前提的内容有一定的扩展性,能够扩展知识。一个有效演绎推理前提对结论支持程度完全相同,即所有有效的演绎推理其有效程度是一定的,而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强度可以有所不同,如果填加有效的信息,那么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增加,论证的强度也不断增高。陈那在喻支上把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的方法结合起来,论证的强度有增无减,这无疑提高了论式在论证过程中的可靠程度。
  因此,三支论式把归纳论证和演绎论证相结合而没有把二者截然分开,是很科学、很可取的,同时这也极为深切地反映了因明是“旨在求真” ④的学问。因明论式从五支到三支的转变,也体现出由古因明单纯的论辩争胜向新因明学科系统的论证逻辑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明中的五支论式和三支论式的论证方式也恰恰符合批判性思维中的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合情论证三种类型。由此可见,因明的论证色彩非常鲜明,其批判性思维特征可见一斑。
  第二、从论证结构来看:
  批判性思维中论证结构大致分为:收敛式论证、线性论证、组合式论证、和发散式论证四种类型。其中收敛式论证和线性论证的论证结构也为因明所具有。
  1、收敛式论证可形象地称为“扇”形论证,多个前提分别支持主结论,它们都汇聚于一点(主结论)。例如:反对克隆人(1)有三个理由。首先,不安全。虽然克隆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目前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却只有2%左右,贸然用到人身上,克隆出畸形、残疾、夭折的婴儿,是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不尊重和损害。科学界普遍认为,由于对细胞核移植过程中基因的重新编程和表达知之甚少,克隆人的安全性没有保障,必须慎之又慎(2)。其次,可能影响基因多样性。克隆人的“闸门”一旦开启,人们很有可能会以多种多样的理由来要求克隆人或“制造”克隆人,出现所谓“滑坡效应”或“多米诺骨牌效应”(3)。第三,有损人的尊严。根据公认的人是目的而非工具以及每个人享有人权和尊严的伦理原则,生命科学界和医疗卫生界自然也要遵循。克隆人恰恰背离了这些原则⑤(4)。
  该论证有如下结构。陈述(1)是主结论,而(2)(3)(4)分别支持它。(2)(3)(4)——(1)收敛式论证。可见,收敛式论证是几个前提共同指向一个主结论的论证过程。
  而分析因明中五支论式的结构,即宗:此山有火;因:以有烟故;喻:如灶,于灶见是有烟有火;合:此山亦如此;结:此山有火。可知:“结”是主结论,它是由因、喻和合支推出的。可见,其结构符合收敛式论证模式,即因、喻、合——宗(结)结构。陈那的三支论式,即(宗)此山有火,(因)以有烟故;(喻)若有烟处就有火,如灶(同喻);若没有火就没有烟,如湖(异喻),分析其论证结构,宗支是主结论,因支、同喻支和异喻支分别支持宗支,即主结论。其结构也符合收敛式论证模式,即因、同喻、异喻——宗的结构。
  这种收敛式论证是由多个独立论证组成,甚至每一论证都是充分的。对一个主张可以有不同的质疑或提出不同的批判性问题,把多个独立论证结合在一起来论证主张,其构成的收敛式论证,正是为了使回应这些不同质疑的主张更加合理。可见,因明中的论式结构正符合收敛式论证的结构,它们把“宗”“因”“喻”或“宗”“因”“喻”“合”“结”结合起来论证,使论辩时立、破更为有力。
  2、线性论证:即从前提到结论构成支持关系、成直线式,可形象地称为“糖葫芦”式。例如:“买卖人的器官,如心脏、肾脏、角膜等,应被视为非法(1)。允许出卖器官不可避免地导致只有富人才负担得起移植费用的状态(2),这是因为,无论何种稀缺的东西作为商品买卖,其价格总是攀升(3)。这是供求规律决定的(4)。 该论证有如下结构。陈述(1)是主结论,由(2)支持,(2)由(3)支持;(3)由(4)支持。即(4)-(3)-(2)-(1)构成线性论证结构。其中的每一子论证必须均为合理论证,如果论证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整个论证链就会受到伤害。
  而因明中关于三支推论的形式,法称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三支中的“喻”可以合到“因”中,因为“喻体”的含义或作用可以为“因”所包含。这样,“喻依” 实际无单独作为一支的必要。但法称并不要求一定去除喻支或废除三支作法,他认为可以调整三支的顺序,把喻体提前,与宗对调位置,成为喻、因、宗⑥。而恰恰由于法称对三支论式顺序的这一调整,使得三支的论证成为线性论证的结构形式,即喻—因—宗的结构。在线性论证中,每一个理由或子论证都对主张的支持有所贡献。这就是说,喻和因这些子论证作为整体才能对“宗”进行充分支持。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法称三支颠倒了宗、因、喻的顺序,从而构成的线性论证,形式上才显得比五支和陈那三支更加严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陈那做出了另一重要贡献,即把三支作法在结构上作了简化,他把五支式改造为三支式,如下:
  五支,即宗:此山有火;因:以有烟故;喻:如灶,于灶见是有烟有火;合:此山亦如此;结:此山有火。
  三支,即宗:此山有火;因:以有烟故;喻:若有烟处就有火,如灶(同喻);若没有火就没有烟,如湖(异喻)。
  由以上所列出的五支和三支论式结构来看,三支论式省略了“合”和“结”, 改造了喻支,将喻支明确区分为喻体、喻依两部分,将包含一般原理的全称命题称为喻体,所列的具体事例称为喻依,而正是因为增加了这样一个全称命题喻体,才使得三支论式带有明显的演绎论证特征,从而提高了论证的可靠度。
  综上所述,因明与批判性思维有密切关系。因明作为佛教的论辩术,是求真之学,其主要方法就是立论、论证。而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也是以论证逻辑为主要工具的。本文正是从论证方式和论证结构两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因明中五支论式与三支论式的批判性思维特征,如有机会本文将作进一步研究。
  注释:
  ①张忠义.浅析“喻”在新因明中的作用[J].哲学动态.2004,增刊.
  ②彭漪涟,马钦荣.逻辑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③同上
  ④胡晓光.因明概观[J/OL].法音论坛,1996,(11):11.[2006-05-05].
  http://magazine.fjnet.com/hykw/fayin/fy199611/g9611f06.htm
  ⑤沉铭贤.从克隆人之争看生命伦理学[J].新华文摘.2004.(5)
  ⑥姚卫群.佛教因明学说的产生和主要发展[J/OL].哲学门,2003,(1):3~9.[2006-05-05].
  http://www.phil.pku.edu.cn/zxm/show.php?id=92.
  参考文献:
  [1] 武宏志,刘春杰.批判性思维—以论证逻辑为主要工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2] 姚南强.因明学说史纲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3] 武宏志.论批判性思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
  [4] 吴坚.论证逻辑刍议[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增刊.
  [5] 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4).
  [6] 姚南强.百年来中国因明学的研究概况[J]. 中华佛学学报,1999,(8):397~415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