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多识仁波切谈因明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下午去拜见了至尊恩师多识仁波切,聆听了很多仁波切对于佛法义理方面的真知灼见,大受教益。这里整理出来,一方面作为备忘录,一方面跟大家分享。
  关于因明
  因明学是藏传佛教五明学之一,是格鲁派各大寺院必修课程。所谓因就是论据,整个因明里面阐述了很多如何论证命题、论点的问题。但因明学不全是讲述推理的逻辑学,论述推理只是一部分,是入门基础,比如汉地的《因明正理论》等,仍然是处在基础入门阶段。陈那的《理摄》(集量论)和法称的《释量论》才代表因明发展的高峰。
  “量”,在汉语里面不是很容易理解的一个名词,藏语称为“萨玛”,就是尺度、标准,是衡量论点、内心心识活动的尺度。仁波切说,整个因明学其实就是认识论,是反映内心认识过程是否有序、系统的一门学问,把因明简单的理解为推理尚有失偏颇。比如谈到“现量”、“比量”,都是说的认识方面。现量是正常的五官识直接体验的境界和尺度,直接体验是针对现在非过去未来、具体非抽象事物的认识。我们的眼睛看不到昨天的太阳,也看不到明天的太阳,能看到苹果、电脑这些具体事物,但看不到人、时间、美等抽象事物。正常的五官识是针对错误、有缺陷的五官识来说的。胆溢症患者的眼睛看到的事物不能说识现量,色盲患者的眼睛看到的颜色也不能说是现量。对于过去、未来和抽象事物是用比量来认识的。通过今天现量看到太阳从东方生起,就可以知道明天太阳也可以从东方生起,是第六意识的比量认识。
  在因明中还有一种认识。就是对未来的东西只是说可能。而对过去的认识可以说必然。所谓“有果必有因、有因未必有果”。任何事物都是过去因而来的,没有无因生的事物。但有因未必有果。仁波切举例说:“有一个苹果的种子,将它种在土地上,是否一定会长成苹果树呢?未必。在阳光、水分等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或许有可能;但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也就不可能长成。但每个苹果树都是有过去的种子种在土地上而来的,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大致听完后,由于我对因明学的偏爱,同时也想让更多人能了解这门非常重要、可以运用到任何学科的学问,就恳请仁波切以后能翻译或者编写一本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因明学教材,佛爷慈悲应允,说以后有时间一定会编著这样一本教材。我当时的喜悦心情就像很久没有体验到的儿时过年父母给糖吃的感觉一样难以言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