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句 因 浅 议
一、九句因是陈那新因明的理论基础
旧因明“文广义散,备在众经”。陈那著《正理门论》,创立新因明。新因明中的九句因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陈那新因明的理论基础。九句因指的是宗的同品和异品与因之间关系的九种情况。
1、同品有,异品有。
2、同品有,异品非有。
3、同品有,异品有非有。
4、同品非有,异品有。
5、同品非有,异品非有。
6、同品非有,异品有非有。
7、同品有非有,异品有。
8、同品有非有,异品非有。
9、同品有非有,异品有非有。
所谓“同品有”,是指所有的同类事物都有该因。“品”即“类”。所谓“异品有”,是指所有异类的事物都有该因。所谓“非有”,即“无”。所谓“同品有非有”,是指有的同类事物有该因,有的同类事物无该因。“有非有”,也称为“亦有亦无”,或称为“俱”。所谓“异品有非有”,是指有的异类事物有该因,有的异类事物无该因。
在九句因的基础上,陈那改造了“因三相”理论。陈那认为,在九句因中,只有二,八句是正因,其余为似因。陈那在二、八句正因中概括出三条原则:“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这就是陈那的新“因三相”说。在九句中,四、六句同时违反了第二相、第三相;一、三、七、九句满足第二相而不满足第三相;五句满足第三相而不满足第二相。因此,只有二、八句为正因。
在九句因和新因三相的基础上,陈那改古因明五支作法为新因明的三支作法。例如:
五支作法
宗 声是无常。
因 所作性故。
同喻 犹如瓶等,于瓶见是所作与无常。
合 声亦如是,是所作性。
结 故声无常。
异喻 犹如空等,于空见是常住与非所作。
合 声不如是,是所作性。
结 故声无常。
三支作法
宗 声是无常。
因 所作性故。
同喻 若是所作见彼无常,犹如瓶等。
异喻 若是其常见非所作,犹如空等。
二、九句因是一个论证评估体系
因明是论证逻辑,本为佛家所用。所以九句因理论亦着眼于论辩,构成了一个论证评估体系,通过同品和异品的各种可能关系的分析,来确定立敌双方孰胜孰败。如前所述,陈那确定二、八句为正因,其余为似因。若是正因,则论证成立,若是似因,则论证不成立。
在似因中,陈那区别出相违因和不定因。四、六句是相违因,一、三、五、七、九句为不定因。相违因不仅不能证明立方的论题,反而能确立敌方的观点,或者说能确立反论题。如四句“同品无异品有”,如果立方的观点是“声常”,其因是“所作性故”。其同品如“空”等皆无所性,而异品如“瓶”等皆有所作性。其因“所作性”不仅不能证明立方“声常”的观点,反而为敌方“声无常”的观点提供了论据,或者说为敌方驳斥立方的观点提供了论据。敌方可以说正由于“声”有“所作性”所以“声无常”。
不定因既不能确定立方的观点,也不能确定敌方的观点。因而在语义层面上对立敌双方的有利不利程度相当。然而在语用层面上却对敌方有利,因为敌方只要说明立方的论证不能成立,就是反驳成功。
二、八句正因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二句因论证强度高,因为同品皆有因,异品皆无因,理由充分,是非分明。而八句因“同品有非有,异品无”,从推理的角度说,并不严密。因为既然同品中有的有因,有的无因,就无法确定宗一定有因。然而从论辩的角度说,既然异品皆无因,那么敌方观点或者说反论题的论证强度为零。立方的论证虽然论证强度不高,但与敌方的论证强度为零相比,显然还是很有利的,也就是立胜敌败。
九句因理论继承了古因明同品异品兼顾的思想和方法。同品异品兼顾,有利于从立敌双方来看问题,这对论证的评估分析更有价值。四、六句相违因,其实正是敌方的正因,二、八句正因,其实正是敌方的相违因。或者说,宗的正因正好是反论题的相违因,宗的相违因正好是反论题的正因。在九句因图中,正因居上下,相违因居左右。(如图)
同有异有 |
同有异无 |
同有异俱 |
同无异有 |
同无异无 |
同无异俱 |
同俱异有 |
同俱异无 |
同俱异俱 |
正所谓“上下二正因,两边二相违,四隅共不定,中央乃不共”。
若站在敌方立场上,或站在反论题的立场上,那就成了“两边二正因,上下二相违,四隅共不定,中央乃不共”。
逻辑界有陈那的新因明究竟是演绎推理还是类比推理的争论,那是以西方逻辑为参照的,这样的参照分析很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但我以为,首先应当把新因明,把新因明的理论基础九句因作为一个论证评估体系来研究。作为一个论证评估体系,它自身是严密,丰富的,而且又便于操作。当今的论证逻辑研究、批判性思维研究,应当从中汲取营养。从先哲们的理论中汲取当今仍有应用价值的思想和方法,这应当成为逻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指向。
三、九句因是对逻辑方法的天才运用
九句因囊括了宗的同品和异品与因之间的各种可能关系,而这正是逻辑方法的功效。将“因”作为一个算子,确定“有”、“无”、“俱”三个值,将“同品”、“异品”作为两个变项,那么变项的取值组合正好是九种情况。(32=9)
异品 同品 |
有 |
无 |
俱 |
有 |
同有异有 |
同有异无 |
同有异俱 |
无 |
同无异有 |
同无异无 |
同无异俱 |
俱 |
同俱异有 |
同俱异无 |
同俱异俱 |
去掉此表的表头,正好是九句因图。
诚然,在陈那的《因轮论》中,九句因并不是这样导出的。九句因的呈现用的是因轮。同品、异品各开三项,同品轮为九项,异品轮也为九项。(如图)
将两轮重合,并将异品轮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两格,成九句因图。(如图)
然而,这样的呈现方式是非逻辑的。为什么同品轮、异品轮各成九项,特别是将两轮重合后,异品轮要逆时针旋转两格?这里没有方法论的依据。因此,我们可以说,因轮呈现方式,只是一种操作方法,而不是一个导出思路。就思路而方,陈那是先有了九句因图,然后才有同品轮、异品轮,才有了两轮重合并将异品轮转动两格的操作方法,因为只有转动两格,才能拼成那样的九句因图。我的猜测是,陈那天才地运用了变项取值组合的逻辑方法,创造了九句因以及九句因图。然而,当时并没有变项、取值组合这样的理论,因此才借助于佛家常用的转轮方法,将九句因呈现出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