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因明>>正文内容

本是同根生,携手共繁荣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夏铸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本是同根生,携手共繁荣
  教育部副总督学 夏铸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能来到西北民族大学这个异彩纷呈的民族花园,聆听诸位的学术演讲和讨论,倍感荣幸。因明学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但深知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很有必要继承、研究和发扬光大。今天的聚会,是我们藏、汉、蒙等各民族连起手来为保护优秀文化遗产的一次切切实实的行动,在这里,我将自己的一点认识和感受拿出来介绍给大家,以期有起抛砖引玉之功。
  因明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古印度把知识分为五类:“一声明,释古训字,诠目疏别。二工巧明,伎术机关,阴阳历数。三医方明,禁咒闲邪,药石针灸。四因明,考定正邪,研核真伪。五内明,究畅五乘,因果妙理”。这五种学问大致相当于现代的语方学、工程技术学、医药学、逻辑和辩论学以及如何通过修行达到人生真谛的学问。因明的“因”就是原因,立论推理的基础、依据,“明”就是知慧、知识、系统的学说,合起来就是关于论证、推理及其依据的学问。它是人类关于思维认识和推理论证的一般方法,同古希腊逻辑学、中国古代的名辨学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逻辑体系,其中的基本理论和规则至今仍是我们认识事物、推理论证的有效方法。
  因明后来成了佛家特有的逻辑工具,用来论证、推导佛教思想。专家们将因明中的主要东西,归纳为“二悟八义”,二悟是自悟、悟他;八义是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现量、比量、似现量、似比量。自悟就是自己求得新知识,以使自己能够解脱。悟他就是不但自己求得解脱,还尽可能使更多的人求得解脱。这是佛教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因明学中建立了八义,其中为了悟他,建立了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为了自悟,建立了现量、比量、似现量、似比量。能立是指在论辩的时候,立论者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论式,以支持自己的主张,开启论对者和中间公证人的正智。能破则是从立者能够有效地摧破论敌的主张上来说的。也就是说,能破是用自己的现由,来反驳论对者的主张。或者说,能够破斥他人观点的言论。似能立的“似”是相似、似是而非的意思,指立论者所构建的论式在构作上犯有过错,根本就是不能令论对者和证义人生起正智。似能破的“似”也和“似能立”中的“似”一样,指要破斥他人但又起不到破斥作用的言论。似能破是讨论在何种情况下,以何种方式破斥论对者是不正确的。以上这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是用来让论对者改正错误,以使之生起正智,趋向解脱,所以叫做悟他,也就是说,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的语言——能立、能破、似能立、似能破都是通过语方来实现的——都是用来让别人理解的,所以是“悟他”。
  现量、比量、似现量、似比量是量论里的概念。所谓“量论”是指古代印度所特有的认识论。古代印度各派都有自己的认识论体系,在佛教以前因明是指对立双方的论辩方法和对一个命题的论证技术,以及新知识获得的诀窍。后来佛家又把因明的界定作了扩充,扩成了系统的量论,主要代表著作有公元六世纪初陈那论师的《集量论》以及公元七世纪时法称论师的《量评释论》,这时候因明就不但要承担如何与对手论辩,对一个命题如何论证,如何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而且要讲求如何使得别人领悟我自己的观点,所获得的新知识如何成就,如何分类,如何审核等,这实际上已经使因明变成了你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说,成了现代哲学的知识论。量分为所量和能量,所量指认识对象,能量指认识即为量论。因明发展至陈那时代,陈那将因明与佛家量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佛家所独有的量论因明学。能量又分为现量、比量、似现量、似比量。现量就是明显的、现前的,一般指人的感觉,由感觉而得到的知识是从现量得来的,由感觉而得到的知识本身也叫现量。比量中的“比”就是比度、推理、推论的意思,以已知之法推未知之法,以能知心识去认识境界,必须借推度方能认识。或者说,非靠感官知觉直接获得知识,而是借着名言概念,构成命题,组成论式来进行推理,这种由已知知识间接地推知未知知识,使正智能够生起,所运用的正确无误的推理,就是比量。似现量、似比量中的“似”跟上面说的一样,似现量就是错误的感知,即错觉。似比量就是错误的推理认识。现理、比量、似现量、似比量,是自己获得新知识,但在动机上还是要求得自悟,求得解脱,所以仍分在“自悟”名下。
  随着因明的传播,它的影响逐渐从印度次大陆扩展开去。因明传到中国分为两支——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二者都是中国因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明传入汉地,最早是南北朝时候,当时传进来的是《方便心困》、《回诤论》、《如实论》等,但在思想界没有引起大的影响。到了隋唐时候,玄奘法师重新把因明传入汉地,他翻译了诸如《因明正理门论》《因明入正量论》等因明理论及许多与之有关的经典,在思想界激起微澜。后来因明又从中国传到了日本等周边国家。但由于各种原因,宋元以后汉地因明研究逐渐萎缩,几成绝学。
  二十世纪初,随着佛学在近代中国的复兴,汉传因明亦随之复苏。更令人兴奋的是,人们发现在雪域高原这个神秘的地方竟有非常丰富的因明典籍和精深的学科研究,藏族学者们结合藏族文化需求,改进并发展了印度因明,将因明学说与藏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因明理论体系。这样,汉传因明与藏传因明交融发展,迎来了中国因明研究的第二个春天。
  藏地对因明著作的翻译,最早始于赤松德赞在位期间(约公元742年——797年),从印度请来瑜伽中观派始祖寂护,建立桑耶寺。寂护与藏人法光最先译出陈那的《因轮论》,这是译成藏文的第一部因明专著。藏传因明的中心人物,人们习惯上常常概称为“玛、俄、萨”。“玛”即玛善慧,他翻译了法称的《释量论》等因明著述,玛善慧及其后学被称为藏地的“旧量论”。“俄”即俄·洛丹喜绕,他是藏地因明经典翻译中成果最多,译文最好的一位。他和后学法狮子(公元年1109——1169)等人开启了藏地因明讲习、注解之先河。开创藏地新量论。“萨”萨迦班钦,他的牵头使藏地学者从重视《量抉择论》转向《释量论》。十四世纪末的格亦是成佛的一种重要途径。他将因明和内明合为一体,也把藏传因明推向了新的高峰。千百年来,藏族先辈孜孜不倦探求因明,而且论师辈出、论著无数,世代相传直至今天。在当今世界,研习因明的学者之众,论著之多,研究之精,莫过于藏传因明。藏传佛教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印度因明古籍,堪称世界第一。但更为重要的是,自十一世纪哈巴曲森提出了“摄类”范畴以来,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藏传量论,在佛家知识和逻辑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和创造,出现了一批藏人的因明新著,丰富和发展了印度因明。
  藏传因明以传授法称著作为主。法称时代较陈那约晚一百余年,其间印度各派因明学说已有所发展,法称在逻辑原理方面完全接受了陈那的因三相学说,而在逻辑和事实之间的关系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再加上藏人的创新,因此特色明显。祈顺来教授对其特点作了如下归纳:
  1、藏传因明不是纯讲推理形式和辨证法则的印度古因明,而是以陈那、法称的量学量论系统阐述佛教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哲学学说。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藏传因明提出存在的概念范畴(所知境),将存在定义为“量识所缘”,一切量识所缘的对象就是存在。“量识无所缘”就是不存在。古印度有此派别认为存在就是实有,存在和实有同义。藏传因明则认为具体的存在是自相即实有,抽象的存在是共相即恒常,自相和共相的属概念才是存在。其次,藏传因明提出,一切存在都是可以认识的,各种认识形式构成属于物(实有)特征的心法范畴:当今研究认为正确的无分别是现量,错误的是似现量。而藏传因明则认为正确的无分别中包含非新起之分别,所以现量与现识无互遍关系,这一点与汉传因明不同。最后、藏传因明归纳了认识方法。认为认识外境有多种方法,如:总与分、一与异、能诠与所诠等,而汉传因明没有很深地探讨这些东西。
  2、藏传因明推理省略了三支论式中的喻支,使因明论式成为纯演绎的二支论式,从而把握了结论的必然性。因明学中的三支论式是由宗、因、喻组成的,“宗”是所立,当于形式逻辑中的推理的结论。“因”相当于形式逻辑中的小前提,“喻”相当于大前提,因和喻是能立。藏传因明根据法称思想认为喻本是因的分支,确认了总的因支,其分支也就被确认了。
  3、藏传因明改进了印度因明的“因三相”定义,并具体命名为宗法、后遍和遣遍。汉传因明学中的因三相是,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异品遍无性。藏传因明在此基础上做了更为细致的研究。
  4、藏传因明把特称命题纳入论式,以特称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理,得出一特称判断的结论。在印度因明推理中,特称命题不可为论式的前提和结论,藏传因明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5、藏传因明提出持因心理论,一切比量是持因心之果。持因心就是认定推论的前提即因与所立法之间关系的种种判断,它依赖认识论式宗因逻辑关系的现量、比量和以决智生起,也就是靠实践、经验和其他科学研究生起。
  6、藏传因明运用应成推论式进行反驳论证,发展了因明论式形式,提高了因明论式效能,充实了因明的逻辑内容。应成推论式是大乘佛教中观应成派用来反驳他人主张,维护自身义理的一种反驳论证式。在汉传因明中虽有“应成”名言,却未能从逻辑理论研究这种反驳格式。这种反驳格式在藏传因明中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自续合因式。它在藏传因明中占有绝对的地位,是藏传因明区别于印度因明和汉传因明的主要标志。总之,藏传因明学说改革并发展了印度因明,将印度因明理论融化于藏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论体系,它即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又是一种现实的民族文化现象,它蕴含着藏族文化的传统特质,体现藏族文化的现代文明。
  因明学说经一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至今形成三大理论派系,即印度因明、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综观国内外因明研究状况,主要集中在两个不同层面上,一是以国内学者为主研究汉传因明,即印度陈那以前的古因明推理形式、辩论法则和陈那早期的因明思想;二是以国外学者为主研究公元五世纪后陈那法称的新因明思想即量理学说。而藏传因明这一理论体系,由于历史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挖掘和研究,可以说至今天仍是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藏传因明全面继承了印度新因明思想尤其是法称量理学说的基础,改革并发展了印度因明,形成一种更加深入、更加完整的因明理论体系。这一逻辑理论一直活跃在藏民族文化生活圈中,酿成它自身的传统特质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然而,国内外因明研究者对这一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因明理论了解不多,有的甚至理解为一种毫无逻辑意义的纯佛学理论,故而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只流传在藏民族及藏语系佛教地区。已故的学者王森先生留下了一句话,说:“藏传因明,开始于法称后辈盛弘法称之说并著有较多注疏之时。虽有人译出陈那著作,而藏人弘传法称学说之风已盛,遂相沿至今。其间颇有一些研究价值的藏人注疏与著作,迄今国内外学者注意研究藏人因明思想,尚付阙如,愿学术界及早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因明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抢救和弘扬因明遗产是我们的责任和光荣,从因明体系来说,汉传因明离不开藏传因明,藏传因明也离不开汉传因明,否则,就成了一个不完整的中国因明。
  值得庆幸的是,近几年国家和学术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这次会议是继去年西宁会议之后的第四届国际因明会议,也是首次在兰州召开的因明学术会议。这几次会议中参会的藏、汉蒙学者越来越多,会议为藏汉因明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也为因明教学和学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必将进一步开创因明交流与发展的新局面,推动藏汉因明的研究合作。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藏汉学者之间、藏汉因明科研院校之间能合作出更多的研究课题。
  谢谢大家!
  2008年10月13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