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佛教简史——英国佛教史话
人文历史的背景
十九世纪,叱吒风云的大英帝国,夹着船坚炮利的威势,胁迫东南亚诸国臣服,纳入其殖民地的范围。为了便于统治异国人民,从中获取商业利益,同时更为了在当地宣扬耶教,英国开始研究东方人的文化思想、生活习惯、语文、宗教、历史、地理,并成立“英国皇家亚洲学会”(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一八八五至一九○四),辅助梵、巴语文的研究。
南传教理的研究
一八六四年,曾于锡兰服务公职的蔡特斯( Robert Childers)返回英国,并于一八七五年独力完成巴利语辞典最早的一部巴英辞典,开启英人对巴利语佛典的研究。
一八七六年,曾在锡兰法院服务的戴维兹(T.W. Rhys Davids)回到祖国英伦执教,并于一八八二年成立“巴利圣典协会”( Pali Text Society),有计划地将巴利三藏及注释翻译成英文出版问世,晚年有鉴于蔡特斯的巴利字典不敷使用,更与助手施铁达(William Stede )合编英巴字典,不但使巴利语研究在西方成为组织,而且为英国佛教的发展铺路,将佛陀的智慧展现在世人面前。一九二二年戴维兹去世后,他的夫人芙丽( Augusta Caroline Foley Davids)女士继承夫志,接掌巴利圣典协会,佛学译着丰富。
一八七九年,阿诺德(Edwin Arnold)的诗篇《亚洲之光》(The Light of Asia),因词藻优美,极受时人欢迎,被译成十多国语文,使得许多读者因此而信仰佛教。
大乘经典的传入
南传佛教固然在十九世纪受到英人的青睐,大乘佛教也随着公职人员、学者专家、天主教徒的研究而传入大英帝国。首先是荷吉森( Brian Houghton Hodgson )于一八三三年至一八四八年间出任尼泊尔公使时,与僧侣交游,尽搜梵文贝叶经典,凡三百八十一部及纸本梵夹多件,不但自己致力于翻译刊行,而且慨赠英国伦敦大学、牛津大学、法国著名佛教学者布诺夫( Burnouf Eugene )(后藏巴黎图书馆中)及印度学人密多罗先生(后藏加尔各答图书馆中),开启了欧洲学者研究大乘佛教思想的滥殇。
穆勒( Friedrich Max Muller ),祖籍德国,一八四六年,在布诺夫的指导下,认识佛教的真谛,为他的生命“开创新的天”,一八四八年穆勒定居英国,在牛津大学任教, 一八五七年后,为“巴利圣典协会”主编《东方圣典丛书》( SacredBook of the East Series ),使佛教的学术价值与哲学意义备受重视。
匈牙利青年狄斯罗斯( Alexander Csoma de Koros )至西藏随喇嘛学习藏文及佛教文学达四年之久,于一八三四年着《西藏语文法》( Grammar of the TibetanLanguage)。次年,又出版《藏英大辞典》( Dictionary, Tibetan and English),这两本书便利欧洲学者从事藏传佛教的研究。
英国学者比尔( Samual Beal)在一八五二年以布教师身分至中国,一八七七年归国后,担任伦敦大学教授,发表甚多有关汉译佛典、中国佛教之论着,对于西人了解中国佛教有颇大的贡献。
一八九○年,英国政府派鲍尔(Hamilton Bower)在新疆库车发现梵文的《孔雀王经》桦皮写本,引起史坦因(Sir Mark Aurel Stein)探险西域的强烈欲望,遂于一八九九年来,率领英国探险队至伊朗、印度西北部、中亚、中国大陆西部等地探险,造成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其中在敦煌发现千佛洞的古经典文物,震撼西方学界,引起敦煌热潮,法、日、俄、德、美等国先后组织探险队至西域发掘探究,对于西域佛教研究有很大的助益。
精通巴利、梵文、中文、藏文、蒙古文、日文的孔兹是近代研究大乘佛教的佼佼者,一九五一年他出版《佛学本质及发展》(Buddhism: Its Essence and Develop-ment),因深入浅出,条理分明,颇受读者喜爱。一九五四年与华利(Arthur Waley)、荷娜小姐(I.B. Honer)及西藏佛教专家史尼古夫(D.L. Snellgrove )合着《各时代佛教经典》(Buddhist Texts through the Ages )。此后,他将全付身心奉献于大乘佛教经典的翻译与研究,以其学养丰富,译笔精确,被誉为当代佛学大师。
弘法活动的开展
自一九○六年英人杰克森(R.F. Jackson )在海德公园(Hyde Park)宣扬佛教教义,并自营书店,流通佛教书籍之后,佛教渐为一般民众所知晓。一九○七年,他与多人在伦敦发起成立“不列颠爱尔兰佛教会”( Buddhist Society of GreatBritain and Ireland ),以研究佛学为宗旨,并推举戴维兹教授为首任会长,阿难陀.弥勒长老(Anada Metteyya)为副会长,成员大多为学者及高知识分子。弥勒长老俗名贝尼特( Charles Henry Allan Bennett),生于伦敦,于十八岁时展读阿诺德的《亚洲之光》之后,大为感动,于一八九八年至锡兰学佛,一九○二年在缅甸披剃出家,法名弥勒,一九○三年在仰光召集佛教徒成立“国际佛教会”,在哈拉翁夫人(Mrs. Hla Oung )的资助下,组织弘法团到英国展开弘法工作,使佛教在当时受到瞩目。一九二三年,弥勒长老逝世。“不列颠爱尔兰协会”成立二十年间,重要干部老成凋谢,幸有培因( Francis J. Payne ),继续把会员聚合起来,在艾萨克斯会堂( Essex Hall )主持一系列的佛教讲座。一九二四年,他发起创办“佛教徒联合会”( Buddhist League ), 自任第一任会长,虽然不久也解散了,但他仍以无
比的热忱继续演说佛法,度人学佛。
一九二四年,韩福瑞( Christmas Humphreys )合并灵智学会(TheosophicalSociety)伦敦分会与“不列颠爱尔兰佛教会”,成立“佛教协会”(The BuddhistSociety ),自任会长,出版《中道季刊》,撰文著书,宣说佛法妙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赴各国访问,得到缅人支持,在伦敦印刷各种刊物,宣扬佛教,并将日本铃木大拙的著作介绍给英国民众。可惜自韩福瑞于一九八三年逝世后,“佛教协会”也随之没落。
摩诃菩提协会的创办人达摩波罗( Anagarika Dharmapala )志在复兴印度佛教, 有鉴于弘法工作的重要,在一九二八年组织“佛教布教团”( Buddhist Mission),派遣法师轮流驻英弘法。一九五四年,在该会协助下,锡兰佛教徒在伦敦创建“伦敦佛教精舍”( London Buddhist Vihara ),这是南传佛教在欧洲的第一座佛寺。一九二八年秋天,太虚大师环游世界弘法,从法国来到英国,受到摩诃菩提伦敦分会及伦敦佛教会的热烈欢迎。大师希望在欧洲设置“世界佛学院”,伦敦的佛教徒被大师为法忘躯的精神所感召,立即组成“佛教委员会”以为响应,可惜在大师赴往他国弘法之后,委员会的工作就告停止。
一九六四年,泰僧智成上座( Nansiddhi)与随侍翻译——帝须达多(Tissadatta)比丘,应加拿大籍比丘阿难陀菩提(Anandabodhi )的邀请,在泰英两地信徒的出资供养下,远赴伦敦弘法,受到西方高知识分子的欢迎,泰国皇室认为在英国组织僧团有其必要,所以在一九六六年成立“佛光寺”(Buddhapadipa Manastery )。
一九六七年, 僧护法师( Ven. Sangharakshita )深感英国佛教若要在西方落实发展,必需在经济上独立自足,并且在戒律上予以改革,因而组织“西方佛教僧团之友”( Friends of the Western Buddhist Order ), 展开他的革新佛教运动,以实践八正道中的“正业”为弘法的经济后盾,在世界各地成立禅坐中心及餐馆、印刷、建筑等各种合作事业。
六○年代,西藏喇嘛纷纷出走西方,藏传密教因此传入西方,例如:一九六七年,阿贡仁波切(Shetrop Akong Tarap)和创巴仁波切(Chogyamtrungpa )在英国创立的“三耶林西藏佛教坐禅中心”(Kagyu Samye Ling Tibetan Center )及奇美仁波切(Lama Chime Rinpoche)创立的“康藏之家”( Kham Tibetan House)等都是噶举派的寺院;一九七七年,提列因仁波切(Karma Thinley Rinpoche)及其英籍法嗣塔耶(Jampa Thaye)所创的“萨迦派佛法中心”( Thinley Rinchen Ling)是萨迦派的寺院;一九七六年开办的文殊师利佛学院(Manjushri Institute )主要在宣传格鲁派教义;索甲仁波切(Lama Soygal Rinpoche)主持的“莲华生佛法中心”(Dzogchen Orgyen Cho Ling)则是宁玛派的寺院。七○年代,日本佛教传入英国。像“斯卢所洞修道中心”(Throssel Hole Priory)、“英国净土真宗协会”( ShinBuddhist Association of Great Britain)、“英国真言宗佛教协会”(The Britain Shingon Buddhist Association)等分别属于曹洞禅宗、净土真宗及真言宗系统。
一九九○年十一月,星云赴欧洲弘法暨成立佛光会,途经英国考察时,赋予当时正在当地深造的依益法师及永有法师两项任务:一、在伦敦成立道场;二、在当地成立佛光会。他们不负众望,于一九九一年九月在伦敦最热闹的牛津街及里仁街侧,觅得一座基督书院( The Institute of Christian Studies, opened by ArthurMichael Ramsay in 1973 )作为寺址,旋即筹组伦敦佛光协会, 并于翌年四月邀请星云前往主持成立大会暨佛学讲座,承蒙当时台北驻英代表莅临参加。道场于六月二十日与屋主签约,经装潢后,在九月二十八日落成,名为伦敦佛光山,一九九三年七月,又应曼彻斯特信众的要求,于该地成立曼城佛光山。一九九四年,雅适士市许琼华女士舍宅为寺,供法师领众薰修。星云于一九九四年八月应邀至英主持佛学讲座,并为曼彻斯特佛光协会、雅适士佛光分会主持成立大会,英国佛光山的道场及佛光会合作无间,经常协力举办各种多元化的弘法活动,例如供僧法会、冬令营、才艺班、中小学教师研习营、各国寺院巡礼、中文班、慰问老人院、捐血救人、家庭普照、信徒联谊会、素食品嚐会等,其中一九九四年元月,由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及台北驻英代表处主办,伦敦佛光山协办的第一届伦敦海华文艺季,内容包括书画展、音乐演唱会、国剧、舞蹈等,受到当地社会的重视;同年由伦敦佛光协会暨伦敦佛光山主办的梵之旅——佛教艺术季与中华文化系列慈善义演,有来自十国,三千多人共同参与,台北驻英代表暨伦敦数位国会议员及当地侨领等贵宾均莅临观赏,全部门票收入都捐给英国医疗机构,回响热烈;一九九五年,曼城佛光山暨曼城佛光协会在皮卡迪公园(Piccadily Garden )及唐人街举办的庆祝佛诞园游会, 当地市议员及政府官员均前来游观,并获曼城首报《曼彻斯特晚报》全版报导;同年的僧宝节,伦敦佛光山于汉摩斯密千人大会堂( Hammersmith Town Hall )举行第一次全英供僧法会, 旅居英国八大宗派的僧伽及远自日、韩、斯里兰卡来此应供的比丘济济一堂,盛况空前;一九九五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是西方圣诞节的前夕,伦敦佛光山特举办佛光青年回家日,让来自奥地利、爱丁堡、英留学的青年学子及博士班研究员等,在寺院里共度温馨的夜晚;一九九六年八月九日,星云应邀赴英,与世界宗教代表大会主席布雷布鲁克牧师及伦敦佛教协会秘书长梅多士先生,主持全英各宗教代表的“和平对话宗教与社会的融和”,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天主教、耶稣教、回教教会均派代表参加讨论,气氛十分热络。伦敦佛光山及佛光会每年在唐人街例行合办的浴佛法会得到社会的肯定,西敏市市长特将这一天订为唐人街的公定节日之一,每年市政府均有高级官员如市长、副市长等莅临参加;此外,每年都有各级学校学生在校方安排下,到伦敦佛光山参访,作为课外研究的对象,乃至英国许多学校负责人或医院教育部及监狱辅导者纷纷来函或电话联络佛光寺,询问如何将佛法应用在生活上,也有学校希望寺方能协助将佛教编入教学课程之中□□,凡此均可看出佛光人不但融入当地社会,而且弘法成绩斐然。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