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洽茂〈魏晋南北朝佛经词释〉(节选)
颜洽茂〈魏晋南北朝佛经词释〉(节选)
魏晋南北朝佛经词释(节选)
颜洽茂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在此时期,大量的佛经汉译,给汉语词汇带来了不少新因素。为此,对当时译经中的若干语词加以诠释,以便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大量的佛经汉译,给这一时期的汉语词汇带来了不少新质.要想完整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词汇面貌,就必须认真研究此期汉译佛经词汇。本文试对此期译经中的一些语词加以诠释,如有纰缪,祈盼达者董之。
采女 婇女 宫女。
王即还宫,庄严供具,侠(夹)遇施帐,幢幡粲丽,宫中皆以珍宝作座,夫人、采女斋戒尽敬。(《无极宝三昧经》卷下)
按:[宋]杨侃《两汉博闻》卷九,采女?邓皇后传:“邓皇后少入掖庭,为采女绝幸。”注云:“采,择也。因采择而立名。”《一切经音义》卷二一,音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卷上,经卷第十一毗卢遮那品,夫人采女条:“采择所得之女谓之采女。〈风俗通〉曰:‘六宫采女凡数千人,天子遣掖庭丞相率于乡中开视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长壮皎洁有法相者,因载入宫,故谓之采女也。”然经中“采女”字大率作“婇女”,盖“采”受后“女”类化而加女旁。如:《佛说弥勒下生经》:“是时佛母梵摩赵复将八万四千婇女之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六度集经》卷四:“吾为国王,国大民多,宫室、婇女,诸国为上。”《太子须大拿经》:“王与夫人及诸傍臣、后宫婇女,遥见两儿,莫不哽咽。”《佛说太子墓珀经》:“五百婇女见太子端正姝好,皆为太子作礼。”《月灯三昧经》卷七:“与诸后妃,八成婇女,从千肘高殿,放身投下,为欲见此菩萨比丘。”后文云;“于其千肘殿,并八万宫人,我身自投下,身竟无诸患。”可证“婇女”就是官人,也即宫女。
存 想、想到、回忆。
忽存婿妒,怅然不悦。(《六反集经》卷五)
太子曰:“吾不免患,后必如之。”还宫存之,一心入禅。(同上卷六)
或以闻太山汤火之毒,酷裂之痛,饿思饥俭,积年之劳,畜生屠剥割截之苦,存之愕然,一心得禅。”(同上)
按:“存”作思念、忆念讲,始于先秦。《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六朝仍如此,《华阳国志》汉中志:“每存足下平素之志,岂虚托名载策者哉!”上举第三例“存之愕然”,下文则作“忆之愕然”,可怔“存”就是忆。“存”有思、想、念之义,故经中常与忆、想、念连文。如《六度集经》卷六:“不净臭处,睹之存忆,令人吐逆。”《大灌顶经》卷七:“若是佛四辈弟子中有诸邪恶鬼神所娆,恐怖毛竖,当先自存念汝身、如我之像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身长一丈六尺,项背日光。存想吾身已,次复存念一千二百五十弟子,次复存念诸菩萨僧。”又道教有修练名词“存想”、“存思”,简称“存”,为精思凝想、内思内观之法,其基本核心也是“想”。《云笈七签》卷四二至四四有“存思篇”,并有“老子存思图”。《无上秘要》身神品:“日日存之,时时相续,念念不忘,长生不死。”
选软 即选耎,怯懦不前。
是以结舌不语,十有三岁,冀得免瑕,除去垢秽,出于尘埃之外,不与罪会。除忧去累,念生若寄,不可选软,去道日远,高翔远逝。(《佛说太子墓珀经》)
按:引例为金藏广胜寺本,“选软”资福藏、碛砂藏作“[氵巽][左氵右上而下而]”,普宁藏、永乐南藏、径山藏、清藏作“选耎”。《汉书》西南夷传:“恐议者选耎,复守和解。”师古注:“选耎,怯不前之意也。”方以智《通雅》卷六謰语:“选耎,一作巽蠕、巽软、巽懦。〈史记〉:‘选蠕观望。’注:‘与巽软同。’〈汉书〉西南夷传:‘恐议者选耎’,耎正软字,不知何以用软。〈后汉〉清河王传‘选懦之恩。’西域(羌)传:‘公卿选懦,容头过身。’懦音软。”《后汉书》西羌传“公卿选懦”注:“前书音义曰:‘选懦、柔怯也。”今按《集韵》□韵:“耎,乳兖切。[左车右报字去扌]、软、需、濡,柔也。或从耎从欠,亦作需、濡,通作耎。”《龙龛手镜》水部谓“[左氵右上而下而]”是濡的俗字,懦、蠕皆从需得声。总起来看,选[上而下而]、选蠕、选软、选懦、选软、[氵巽][左氵右上而下而]为一词异写,要皆柔弱、怯懦不前之义。徐灏《说文解宇注笺》:“巽,即古选字。巽为顺,而柔弱怯懦者谓之选懦,亦曰选耎,此古时字少,以引申假借通用也。”徐氏谓巽乃古选宇,是;分训“选耎(懦)”则非,盖连绵字不可分解也。又《一切经音义》卷三三,太子墓魄经;“选[上而下火],而兖反。案选[上而下火]犹须曳也。吕氏曰:‘少选俗渭之选[上而下火],言推托不肯为也。’经文或作选[上而下罡字去正],或[氵巽][氵而],非也。”《字汇》而部:“[上而下火]耎字之讹。”“选[上而下火]”也即选耎,谓选[上而下火]为少选,有推托不肯为之义,此别一解,今存其说以质高明。
胡跪 [足胡]跪 即互跪,佛教礼节。
佛说此语竟,阿难在右边,即便正衣服,头面礼足,胡跪白佛。(《大灌顶经》卷一)
于是异道有鹿头梵志来到佛所,稽首作礼,胡跪合掌。(同上卷三)
佛说语已,尊者舍利弗、尊者阿难即从坐起,为佛作礼,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斯经,云何奉持之?”(《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座中诸鬼神,有十二神王从座而起,往到佛所,[足胡]跪合掌。(《大灌顶经》卷十二)
按:“[足胡]跪”当即“胡跪”,乃“胡”受跪字偏旁类化而加足也。“胡脆”一说为胡人跪坐之法。宋书功《申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中有《洞玄子》一书,洞玄子,姓名里贯、生平年代均不详,其书从丹波康赖《医心方》中辑出,大约是唐人所作。其书曰:“洞玄子云:考核交接之势,更不出卅法……(九)翡翠交:令女仰卧,拳足,男胡跪,开着脚,坐女股中,以两手抱女腰,进玉茎于琴弦中。”注云:“胡跪,胡人跪坐之法也。《归敬仪》:‘言胡跪者,胡人敬相,此方所无。’《慧林音义》:‘胡跪,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检慧林《一切经音义》,未见其文。《释氏要览》卷中礼数:“互跪,天竺之仪也,谓左右两膝互跪著地。故释子皆右膝,若言胡脆,音讹也。”今按《要览》说是。《释名》释形体:“胡,互也。”毕沅曰:“《周礼》:‘鳖人掌取互物。’郑注:互物谓有甲[满字去氵]胡。则胡、互音义皆相近。”据此,“胡跪”当即互跪,为佛教礼节。佛教规定比丘行互跪礼,比丘尼行长跪礼。《翻译名义集》卷五,众善行法请第四十八:“二屈膝者,即互跪也。〈音义指归〉云:不合云胡跪。盖梵之遗种居五竺间、葱岭之北诸戎羌胡。今经律多翻互跪,以三处翘耸,故名互跪,即右膝著地也。〈涅槃疏〉明三义:一右膝有力,脆能安久;二右膝有力,起止便易;三右膝躁动,著地令安。若两膝著地,则名长跪。〈毗奈耶〉云:尼女体弱,互跪要倒,佛听长跪。”“(互跪)即右膝著地也”可与《要览》“故释子皆右膝”相印正。又《释门归敬仪》卷之下云:“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地……经中以行事经久,苦弊集身,左右两膝交互而跪。”二说可互参。
理家 财主,富人,因理财有方而得名。
睹国富姓,居舍妙雅,以金银瓦,服饰光道,曰:“吾国丰哉,心甚欣豫。”还宫忆之,曰:“斯诸理家,何益于国乎?”敕录其财为军储矣。有一理家,其私财有三千万,以疏见王。(《六度集经》卷一)
昔者菩萨为大理家,积宝国财,常好济贫,惠逮众生,受一切归,犹海合流。(同上卷二)
理家门外粪上有死鼠,理家曰:“夫聪明之善士者,可以彼死鼠治生成居也。”……时有乞儿遥闻斯诲,怆然而感,进由乞食,还取鼠去,修微妙教具,乞诸味调和炙之。卖得两钱,转以贩菜,致有百余,以微至著,遂成富姓。(同上)
昔者菩萨为大理家,积财巨亿,常奉三尊,慈向众生。(同上)
昔者菩萨生于贫家,贫家不育,以[上执下衣]裹之,夜无人时,默置四街。……有一理家,独而无嗣,闻之默喜,……使人寻之,得其所在,回:“吾四姓富而无嗣,尔以儿贡,可获众宝。”母曰:“可,留钱送儿。”(同上卷四)
按:上引数例,言“理家”皆与“财”、“富”有涉。首例前言“富姓”,后言“理家”;次例前言“理家”,后言“积宝国财”;四例前言“大理家”,后言“积财巨亿”;伍例前言“理家”,后言“富而无嗣”。据此,“理家”释为富人或财主,应该没有问题。“理”者,“天竺国俗多以商贾为业”(玄应《音义》卷八),谓理财也,三例乞儿以死鼠治生而成富姓,是理财之最好说明。“家”表身份职业,汉代已然,如《论衡》中有数家(天文历算家)、道家、儒家、墨家、传家(传言《春秋》的著作家)等,六朝而后,又有田家、诗家、酒家;也作“人”解,《后汉书》皇后纪明德马皇后:“帝笑曰:‘是家志不好乐,虽来无欢。’”王先谦《集解》引惠栋曰:“是家犹云是人也。”
野马 阳焰 虚幻的雾气,状如江河。
诸法亦复然,见野马如水,愚者欲趣饮,无实可救渴。(《月灯三昧经》卷二)
计于五阴,犹如野马,迷惑之业,从虚伪兴。(《佛说大净法门经》)
如野马现,渴者为惑。(同上)
譬如春日中,晖光所焚炙,阳焰状如水,诸法亦复然。(《月灯三昧经》卷二)
心能入于如幻法,犹如睡梦阳焰等。(同上卷十)
按:[清]陆凤藻《小知录》卷一干纬;“阳焰[野马?白驹]。〈庶物异名疏〉:‘龙树大士曰:日光着微尘,吹之野中转,名之谓阳焰,愚夫见之,谓之野马。’日影曰白驹。”《一切经音义》卷九,放光般若经第二十三卷:“野马,犹阳炎也。案〈庄子〉所渭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者’注云:‘鹏之所凭而飞者,乃是游气耳。’〈大论〉云:‘饥渴闷极,见热气谓为水是也。’”又《通雅》卷十一天文?释天:“野马,阳炎也。白驹亦非景。〈庄子〉注‘野马,日光;一日游丝,水气也。’〈笔谈〉曰:‘野马、尘埃是二物。吴融云:动梁间之野马。韩偓云:窗里日光飞野马。皆以为尘,实乃田野浮气耳。’龙树大士曰:‘日光著微尘,风吹之野中转,名之谓阳焰。愚夫见之,谓之野马。渴人见之,谓之流水。’〈翻译名义〉云:‘摩利支此云阳炎,在日前行。’或曰野马,犹言白驹过隙耳,语见〈魏豹传〉。师古曰:‘白驹,日景也。’程大昌引刘孝标〈答刘沼书〉曰:‘隙驷不留。’李善注曰:‘〈墨子〉言:人之生乎地上,辟犹驷之过隙。二世谓赵高曰:人生居世间,如骋六骥过决隙也。’今人或于暑晨登高山,尝见山野之下,巨侵茫茫,惟夏秋间有之,故曰阳焰。实则雾也,少选日高,则失。”据此,野马、阳焰实乃一事。《笔谈》辩野马非为尘,是。“阳炎”就是阳焰,“炎”乃焰(焰)之通假耳。《书》洛浩“无若火始焰焰”,唐石经作“炎炎”。译经中仍如此,《顺权方便经》卷下假号品“若无光炎”,“光炎”即是光焰。明人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二地类?阳焰水影旱浪条:“燕赵齐鲁之郊,春夏间野望,旷远处如江河,白水荡漾,近之则不复见。土人称为阳焰。盖真火之气,望日上腾,而为湿润之水土所郁留,摇飏重蒸,故远见其动莽苍之色,得气而凝厚,故又见其一片浩然,如江河之流也。”此说最符经中“见野马如水”、“阳焰状如水”的情形,犹今谓之海市蜃楼之景象也。
华色 容貌美丽;美女。
黎庶之女,苟以华色,处在深宫,卧即缊綖,益以宝帐,衣天下名服,食天下贡献,故女贵也。(《六度集经》卷二)
即择青衣中有贤行兼华色者,给之为妻。(同上卷三)
眼睹华色,心为淫狂。(同上卷六)
按:“华色”一词,较早的例子见于汉代。《汉书》杜周传附杜钦:“钦为人深博有谋。自上为太子时,以好色闻,及即位,皇太后诏采良家女.钦因是说大将军凤曰:〈礼〉‘壹娶九女’,所以极阳数,广嗣重祖也。必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将军辅政,宜因始初之隆,建九女之制,详择有行义之家,求淑女之质,毋必有声色音技,能为万世大法。”师古注:“惟求淑质,无论美色及音声技能,如此则可为万代法也。”上引经首、次两例义与《汉书》同。又可用作名词,如引经之末例,“眼睹华色”就是眼睹美女。变文中,“华色”作“花色”。
住 站立。
又时增长,咸栴檀树,若有人来住其荫中,彼人离病。(《佛说一切法高王经》)
有一女人……从其室出,问须菩提:“贤者何缘住门中庭?”(《顺权方便经》卷上)
大德何缘,中门而立?须菩提言:“[女市]我乞食,故在门而住。”(《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
未来世中,若有众生能住能行。(《佛说正恭敬经》)
见弥勒欢喜,礼毕住一面,弥勒为说法。……于是龙施身,住立在佛前。(《佛说龙施菩萨本起经》)
按;上引首例的底本为金藏广胜夺本,永乐南藏本“住”作往,当以“住”为是。“住其荫中”就是站其荫中。经中诸例或以立、住互言,或住、立连文,或住、行对言,足证“住”为站立之义。
映蔽 犹言遮盖、胜过、超过。
悉能映蔽是魔众,不从魔力自在摄。(《月灯三昧经》卷三)
如来一音能映蔽,迦陵频伽诸乌众,……三界所有群生类,其中最胜上妙身,佛放一光悉映蔽。(同上)
我今当作如斯供养,令诸天人、阿修罗等生奇特想,欢喜踊跃,得法光明,令我供具映蔽彼王所有供具。(同上卷七)
假使有人大威神,广名流布遍诸方,具足势力回大地,悉皆映蔽三千界。(同上卷八)
按:《一切经音义》卷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映蔽,上英敬反,……下卑计反。〈广雅〉云:‘隐也,掩也。’〈史记〉:‘障也。’”又卷八,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七八:“交映,于敬反……〈文字音义〉:‘隐也,从日,从英声也。”又卷十一,大宝积经第二卷:“映蔽,上英敬反。〈韵英〉云:‘傍照也。’〈字书〉云:‘相掩映也。’正体从英,经文从央,于姜反,非也。……下卑衭反,弥弊反。社预注〈左传〉云:‘蔽,障也。’〈广雅〉:‘蔽,隐也。’〈考声〉云:‘蔽,掩也,从草敝。’”据音义,则映、蔽俱有隐义、掩义。“映”同映,《集韵》映韵:“映,亦从英。”《说文新附》日部:“映,隐也。”“隐”即遮盖也,《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楼观眺丰颖,金驾映松山。”李善注:“映犹蔽也。”“掩”则有超过、胜过义,故“映蔽”犹言遮盖、胜过、超过。
太山 地狱也。
时愚惑信邪,母沐浴著新衣卧,误蹈母首,故太山以火轮轹其首耳。(《六度集经》卷三)
弥兰出太山狱,闭心三恶。(同上)
调达亦为魔天王,行四天下,教人为恶,从心所欲,无有太山殃祸之报行。(同上卷六)
按:太山即泰山,又称岱山,亦称东岳。《孟子》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后汉书》乌桓传:“使(犬)护死者神灵归赤山,……如中国死者魂归岱山也。”《水经注》汶水注引《开山图》:“太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主生,梁父主死。”梁父亦作粱甫,为泰山下一座小山,亦属泰山。“粱父主死”也即太山主死也。唐李白《赠僧崖公》“晚谒太山君”王琦注:“太山君,主太山之神也。”《广博物志》云:“东岳太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死生”犹言死,偏义词也。汉魏以来,道教传说人死魂皆归泰山,故以泰山神为地下之主,时俗因之,遂使“太山”而有地狱义。
交通 通奸,性交。
乃见出家外道住室,有一地孔,中出妇女与共交通。(《杂宝藏经》卷十)。
昔此贵邦,有一侨士,适南天竺,同伴一人与彼奢婆罗咒术家女人交通。其人发意,欲还归家,辄化为驴,不能得归。(《出曜经》卷十五)
于时淫女与王家儿而共交通,贪其衣服,众宝所成。(《贤愚经》卷十三)
长者不逆,即随其愿。交通已竟,便觉有身。时婢怀妊,十月已满,生一男儿。(同上卷六)
王大夫人名帝失罗叉,于拘那罗极生爱著,欲火炽盛,逼共交通。(《付法藏因缘经》卷三)
昔有一人,与他妇通,交通未竟,夫从外来,即便觉之,住于门外,伺其出时,便欲杀害。(《百喻经》卷下摩尼水窦喻)
按:“交通”先秦已成词,有交相通达、交往、勾结串通等义,译经中亦有用例,如《大灌顶经》卷十二:“国土交通,人民欢乐。”《月灯三昧经》卷四:“常舍一切诸恶道,不与俗流相交通。”交、通单用时有性交、通奸义,不烦例举,合成一词当也可表此义,其较早的例子见于《论衡》,论死篇:“夫物未死,精神依倚形体,故能变化,与人交通。”这个意义文言典籍不经见,而译经中屡见。
承 即承闻,听说。
时婆罗门渐到大城,径至殿前,高声唱言:“我在他国承王名德,一切布施不逆人意,故涉远来,欲望乞丐。”(《贤愚经》卷六)
按:本经同篇下文为:“王闻是语,即下问讯:‘步涉遐道,得无疲倦?若欲所得,一切所须,国土珍宝、车马辇舆、衣被饮食、随病医药,一切所须,皆当给与。’婆罗门言:‘外物布施,福德不妙;内身布施,果报乃大。我久失眼,长夜处冥,承闻大王,故发意来,欲乞王眼。’”比较“承王名德”和“承闻大王”,可知“承”就是“承闻”。“承”代闻义,同时代典籍乃至后世都有其例,如《世说新语》雅量:“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宋书》何尚之传:“昨遣修问,承丈入已晦志山田。”后世的例子如唐慧立、彦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既方事孤游,又承西路艰险,乃自试其心,以人间众苦种种调伏,堪任不退。”卷二:“法师欲往礼拜,承其路道荒阻,又多盗贼,二三年来人往多不得见,以故去者稀疏。”又同卷:“又承被贼,即遣一侍者,命城中信佛法者,令为法师选食。”卷三:“法师得亲承斯记,悲喜不能自胜。”卷五:“时迄毕试王先在马修迦汉荼城,闻法师至躬到河侧,奉迎问曰:‘承师河中失经,师不将印度花果种来?’”此例以“闻”与“承”对言。卷六:“贞观十九年春正月景子,京师留守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等承法师赍经像至,乃遣右武侯大将军……奉迎。”卷七:“蒙问,并承起居康豫,豁然目朗,若睹尊颜。”“承”本敬词,因代“承闻”而获闻义,乃至后世有组成“闻承”、甚至加上敬词的例子,如《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一:“(校尉)答曰:‘闻承奘师已东还,何因到此?’”卷六:“彼□刍法长至,辱书敬承休豫,用增欣悦。”
(责任编辑 方集理)
杭州大学学报 第26卷第1期 1996年3月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