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参禅宗曹山本寂禅师公案三则
试参禅宗曹山本寂禅师公案三则
曹山本寂简介
曹山本寂(840-901),俗姓黄,泉州甫田人(今福建甫田)。少读儒书,十九岁往福州灵石山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不久,慕名参谒洞山良价。
本寂在洞山处参学数年,开悟以后就辞别,洞山遂密授宗旨,嘱云:“从先师云岩处,亲受《宝镜三昧》,今付于汝。”有“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以体验真我、佛性。“意不在言,来机亦赴”、但形文彩,即属污染”,以强调“得意忘言”,反对在文字上下功夫。
后受大众之请,开法于江西抚州吉水山(今江西临川)崇寿院,因追念和承继六祖遗风,把吉水山更名为“曹山”。后遇贼乱,移居宜黄何王山,又将何王山改名为荷玉山。两处法席隆盛,学人四集。
唐昭宗天复元年(西元901),焚香宴坐而化,寿六十二,谥“元证大师”,塔名“福圆”。曾注《寒山子诗》,有《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传世。
兹将曹山本寂的禅学思想略述如下:
一、“三种堕”
一是“类堕”,“披毛带角”,堕入异类。二是“随堕”,随声逐色,“不断声色”。三是“尊贵堕”,有所不取,“不受食”。学人悟解到声不是声,色亦非色,一切都是虚妄不实,才能不落于三种堕之中。
二、“君臣五位”
以正偏回互解君臣的关系认为君臣之间存在著五种形式:
(一)“君”,正位,“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
(二)“臣”,偏位,“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
(三)“君视臣”,正中偏,“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
(四)“臣向君”,偏中正,“不堕异诸趣,凝情望圣容”。
(五)“君臣道合”,兼带,“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
正位即是君位,是体、是理、是空,“本来无物”。偏位即是臣位,是用、是事、事色,“有物象形”。君臣关系上,可以产生两种错误的情况:一是正中偏,即君视臣,“背理就事”,唯见事相,不见理体。一是偏中正,即君向臣,“舍事入理”,唯见理体,不见事相。君臣之间应该是兼带关系,即君臣道合,“冥应众缘,不随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君臣五位”一方面反对地方割据势力,一方面又不主张王权绝对化,提出君臣道合,非君非臣的兼中到。
三、“王子五位”
一是“诞生王子”,嫡生太子,不假修证,本自圆成。二是“朝生太子”,庶生或朝封,未得本心,须借修证。三是“末生王子”,群臣位,借助功修,终无污染。四是“化生王子”,将军位,万缘具尽,借位明功。五是“内生王子”,与诞生王子根本同出,不假修证。
公案原文及语译
公案一
【原文】
师每上堂示众云:“诸人莫怪曹山不说。诸方多有说成底禅师在,你诸人耳里总满也。一切法不接不借,但与摩体会,他家差别知解,无奈阇梨何。天地洞然,一切事如麻如苇,如粉如葛。佛出世亦不奈何,唯有体尽即无过患。你见他千经万论说成底事不得自在,不超始终,盖为不明自己事。若明自己事,即转他一切事,为阇梨自己受用具。若不明自己事,乃至阇梨亦与他诸圣为缘,诸圣与阇梨为境,境缘相涉,无有了时,如何得自由?若体会不尽,则转他一切事不去;若体会得妙,则转他一切事,向背后为僮仆者。是故先师云:‘体在妙处。’莫将作等闲,到这里不分贵贱,不别亲疏,如大家人守钱奴相似。及至用时,是渠总不得知东西。这里便是不辨缁素,不是清浊。若是下人出来著衣,更胜阿郎,奈何缘被人识得伊。专甲向诸人道:向去语则净洁,事上语却不净洁,且唤什么作事上语?这里没量大人弁不得。”
【语译】
“各位学僧,你们不要怪我都不说法。如果想听教下的经论,就应该到天台、华严、净土等道场去,诸方道场也有许多善知识,在阐扬讲解佛经中所蕴涵的义理,听得你们的耳朵都塞满了许多道理啦试参禅宗曹山本寂禅师公案三则 曹山本寂简介 曹山本寂(840-901),俗姓黄,泉州甫田人(今福建甫田)。少读儒书,十九岁往福州灵石山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不久,慕名参谒洞山良价。 本寂在洞山处参学数年,开悟以后就辞别,洞山遂密授宗旨,嘱云:“从先师云岩处, 试参禅宗曹山本寂禅师公案三则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