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纪高丽僧人惠勤行迹考
提要:近年来,来自印度的胡僧指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排比,转将其主要弟子“懒翁”亦慧勤作为考察对象。重要的结论如下:慧勤的佛门主旨,以西来的印度高僧、大都路法源寺指空和杭州路净慈寺“平山”二师传授为主,从而形成强烈的个性。这种个性的体现,一言以蔽之,也就是以“恶言”、“毒语”来表述真、善,表率佛旨、释义。其之成为丽末“巨僧”,无论“觉悟”还是成名,与另一位“巨僧”普愚亦“太古”一样,均在于旅居中国的时段。而“游学”异域和“从学”异师的“传统”,当王、李二姓“革命”之际,仍为慧勤的不少徒子甚至徒孙所继承,从而展示了半岛佛教史的灿烂一页。
一
王氏高丽一朝,常以崇奉释教为“国尚”。当其末叶,又有禅僧慧勤亦惠勤出世,名动一时。慧勤,以自号“懒翁”、加号“普济尊者”、谥号“禅觉”著称。《懒翁和尚集》卷首觉宏《慧勤行状》:“师讳慧勤,号懒翁,旧名元慧,所居室曰江月轩,俗姓牙氏,宁海府人。延祐庚申(七年)正月十九日生”。“[宣光]丙辰(六年)师适疾作,舆出三门。五月七日,方到骊兴,寓神勒寺。到辰时,寂然而逝,十五日也。师寿五十七,腊三十七,谥曰禅觉”1。李穑《牧隐稿》卷文14《惠勤塔铭》:“师讳惠勤,号懒翁,初名元惠,享年五十七,法腊三十八,宁海府人,俗姓牙氏”2。其剃度初期,《懒翁和尚集》卷首《慧勤行状》:“既长,机神英迈,即求出家。年至二十,见邻友亡,中心痛悼,遂授功德山妙寂庵了然禅师所祝发”。“至正四年,到桧岩寺,时日本石翁和尚寓兹焉。一日下僧堂,击禅府云:大众还闻么?大众无语,师呈偈云:选佛场中坐,惺惺着眼看。且闻非他物,元是旧主人。勤修四载,一旦忽开悟,欲往中国寻师访道”3。“石翁”,后回国,而较慧勤大十九岁的普愚和尚,与之有着“心灵相通”的神交。《太古和尚集》卷下《寄日本石翁长老》:“吾以恁么寄,师亦恁么通。吾诚无得失,师岂有无功?海东山岳香,扶桑一点红。可怜云雪子,几乎表家风”4。
慧勤在中国的求学,以参拜指空、“平山”、“千岩”三师为要。白文宝《淡庵集》卷2《懒翁语录序》:“懒翁往游燕都,又入江南,得参指空、平山,授以法衣、麈尾。于佛法既积力久,帝优加褒奖,令驻锡广济禅寺,赐以金襕佛字,大敭其法。而又平居,示人句偈多矣”5。权近《阳村集》卷15《赠玗野云上人后序》:“且以吾(玗野云)师(慧勤)之德,犹不惮走数千里,抵燕谒指空,抵江之南谒平山,以质其得然后归于正。于是,与其友权仲英约将之中国,历名山访求尊宿如向所谓指空、平山者以就正焉”6。《牧隐稿》卷文14《惠勤塔铭》:“至正[八年]戊子三月,至燕都,参指空,答问契合。十年庚寅正月,空集众下语无能对者,师出众吐数语,三拜而出。空西天八代祖也。是春,南游江浙。秋八月,参平山。辛卯春,抵宝陀洛迦山拜观音。壬辰,至伏龙山参千岩。是岁,北还,再参指空,空授以法衣、拂子、梵书。于是,放涉燕代山川,萧然一闲道人也,名闻于内。[十五年]乙未秋,奉圣旨住大都广济寺。丙申十月望,设开堂法会,帝遣院使也先帖木儿赐金襕袈裟、币帛,皇太子以金襕袈裟、象牙拂子来锡。[十八年]戊戌春,辞指空,得投记,东还,且行且止,随机说法”7。
慧勤在江南的活动,《懒翁和尚集》卷首《慧勤行状》所及更为详细:“是年(至正十年)三月,离大都,到通州上船。四月八日,到平江府[路]休休庵结夏。七月十九日,将行,长者请留,师题一领赠之。八月,到净慈禅寺,蒙堂老宿问,师以偈答。老宿无语,师即参见平山处林禅师。十一年辛卯二月初二日,辞退山,师礼辞,诣明州(庆元路)补陀洛迦山,亲见观音,廻来育王寺瞻礼释迦像,是寺长老悟光以颂赞。又见雪宿和尚,到明州,见无相和尚,又见枯荣和尚,对座良久。壬辰四月初二日,到婺州[路]伏龙山参见千岩长和尚。是日,适集江湖千馀人,试选入室。师作颂呈似。岩问云:大德从甚处来?师云:净慈来。岩云:父母未生前从甚处来?师云:今朝四月初二日。岩云:明眼人难瞒。即许入室,因留同饭。过夏至夏末,辞去。到松江[府],见了堂和尚、泊庵和尚,不敢罗笼”8。参拜平山法师的“净慈禅寺”,盖在杭州路。周密《武林旧事》卷5《湖山胜概》:“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宋]孝宗尝临幸。山曰南屏,有慧日峰,旧名慧日永明。太宗赐寿宁院额。孝宗御书慧日阁。有千佛阁、五百罗汉堂。画壁作五十三参等。理宗御书华严法界正徧知阁等额。寺后庵宇甚幽。大抵规模与灵隐相若,故二寺号南北山之最”9。
其后,慧勤北返,再行参拜指空,并游历燕南、山西各地,又曾“奉圣旨”主持广济寺。《懒翁和尚集》卷首《慧勤行状》:“是岁(至正十三年)三月,还到大都法源寺,再参指空,迎入方丈,请茶,遂以法衣一领,拂子一枚并梵草信书一纸付嘱。因留一月,辞退,游历燕、代山川,数载道行。闻于帝,乙未(十五年)秋,奉圣旨住大都广济禅寺。丙申十月十五日,设开堂法会。帝遣院使也先帖木儿赐金襕袈裟并布帛,皇太子亦以金襴袈裟、象牙、拂子赐之。是日,千岩僚佐约与士庶、诸山长老、江湖衲子俱会。师受袈裟,拈起问中使云: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尽是一个法王身。未市这个,向甚么处披?中使云:不会。师指左肩云:向这里披。又问大众云:湛然空寂,本无一物。灿兮烂兮,从何而出?大众无对。师云:九重宫,金口中。乃披拈香祝圣罢,又拈香云;此一辨香,举为西天一百八祖指空大和尚、平山和尚用酬法乳之恩,升座普说。十七年丁酉,退院,游燕、蓟名山。还过法源寺,问指空曰:弟子当往何处?空云:汝还本国,择三山、两水间居之,则佛法兴矣”10。正是在这段时间,成就了其在宗教界中的非常声望。景闲《白云和尚集》卷首李穑《白云和尚语录序》:“余(李穑)之游燕也,懒翁方以道举,动天子开堂说法,乡人尤皈仰焉”11。
注释:
1 汉城,文集编篡委员会、景仁文化社《韩国历代文集丛书》影印本,页249、263、264。
2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121上。
3 页250。
4 汉城,文集编篡委员会、景仁文化社《韩国历代文集丛书》影印本,页564。
5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312上。
6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165上。
7 页121下、122上。
8 页252、253、254、255。
9 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烹饪古籍丛刊》本,1982年,页79。
10 页255、256、257。
11 文集编篡委员会、景仁文化社《韩国历代文集丛书》影印本,页4、5。
二
经过一年多的路途辛苦,慧勤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高丽。《懒翁和尚集》卷首觉宏《慧勤行状》:“戊戌(至正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礼辞指空,还于辽阳、平壤、东海等处随机说法。至庚子(二十年)秋,入台山象头庵居焉”12。其所住名“那迦寮”,直到数年后,仍为人所提起。朴彭年《朴先生稿》《送雪玄游方序》:“见此山(五台)懒翁所居那迦寮,今犹在焉,尔何畀惟彼之从,而不此顾欤”13?不久,因恭愍王的礼遇而停止“晦迹”。《淡庵集》卷2《懒翁语录序》:“及东还,晦迹山水间。[至正二十一年冬,]王闻其名,遣使延致,接见既敬,俾住神光寺”14。不过,他仍常常“伺机”躲避。《懒翁和尚集》卷首觉宏《慧勤行状》:“癸卯(至正二十三年)七月,师自抽身而出,到九月山金刚庵。上遣内侍金仲孙特降内香,师不获已。十月,还山。乙巳三月,游龙门、圆寂诸山,随缘任运。丙午三月,图金刚山,住正阳庵。丁未秋,上命交州道按察使郑良生请住清干寺。是年冬,普庵长老亲受指空遗嘱,袈裟一领、手书一纸到寺授之。乙酉九月,又入台山,住灵感庵。洪武庚戌(三年)秋,元朝司徒达睿举指空灵骨舍利到桧岩。三月,师因礼骨出山,入城,结夏于广明寺。八月初三日赴内斋,斋毕普说。十七日,上遣近臣安益祥为辅行,请住桧岩寺”15。
自那以后,慧勤经历了其一生中极为辉煌而又嘎然中止的时段。《懒翁和尚集》卷首《慧勤行状》:“辛亥(洪武四年)八月二十六日,遣工部尚书张子温赍书印,并赐金襴袈裟内外法服钵盂,封为王师、大曹溪宗师禅教都总摄、勤修本智重兴祖讯福国祐世普济尊者。太后亦献金襴袈裟,诣松广寺为东方第一道场,乃命居之。二十八日,发桧岩。九月二十七日,到松广。壬子秋,师偶念指空三山两水之记,请移锡桧岩,上又遣李士渭迎来桧岩。九月二十日,将指空灵骨舍利安塔于东之北峰。癸丑正月,游于瑞云、吉祥、复兴诸山。八月,还松广。九月,又遣近臣尹东明仍请住持桧岩寺。师曰:此地是吾初入道处,亦先师安骨之地,况又先师曾授记于我,乌得无心哉?即令众重搆殿阁。今上(禑王)即位,遣内臣周彦邦降内香并送印宝再封为师。至丙辰(九年)春,修营已毕。四月十五日,大设落成会。上遣具官柳之璘为行香使,京外四众,云臻辐辏,莫知其数。令台评以谓桧岩密迩京邑,四众往还,昼夜洛泽,或至废业。于是,有旨移住莹原寺,通延上道。师适疾作,舆出三门。五月初二日,到汉江,即与门徒一十馀人溯流七日方到骊兴,寓神勒寺。到辰时,寂然而逝,五月十五日也”16。当其主持桧岩寺之时,还曾惊退了意欲轻薄的“儒者”17。
身为禅僧的慧勤,善诗能画。《东文选》卷17、卷21载有多首旨在劝导世人的《警世》诗;这些诗曾经脍炙人口,广泛流播。其一:“金乌东上月沉西,生死人间事不齐。口里吐将三寸气,山头添得一堆泥。尘缘扰扰谁先觉?业识茫茫路转迷。要脱轮回又别法,祖师公案好提撕”。其二:“寒暑催人日月流,几多欢喜几多愁?终成白骨惟青草,难把黄金换黑头。死后空怀千古恨,生前谁肯一时休?圣贤都是凡夫做,何不依他样子修”?其三:“终朝役役走红尘,头白焉知老此身?名利祸门为猛火,古今烧杀几千人”18?用字造语虽然通俗易懂,含锋藏机却也深邃堪味。而见于《懒翁和尚集》中的《题江南十里松》一绝,同时包涵“诗”、“禅”:“十里荷花九里松,在山在水且非同。中间风月非山水,照地掀天到劫空”19。至于他的画,见有即兴而作的《云山图》,曾经博得了不止一个士人的由衷赞美。郑枢《圆斋集》卷中《嬾翁在清州菩萨寺,见子□往谒。翁手写云山图赠之,挂以示予,即题一绝》:“明窗点笔写云山,料得嬾翁意颇闲。要识尽中离相处,层峦古刹白云间”20。元天锡《耘谷录》卷1《题懒翁和尚云山图》:“青山隐映白云中,远近奇观一一穷。半幅华牋心万里,方知妙笔即神通”21。
慧勤平时所说的“禅诲”,由其弟子觉琏辑传于世。遣词率直,不以张扬夸大。《懒翁和尚集》《语录》:“示睦相国仁吉:此事不在在家出家,亦不在初参后学,又不在多坐熏炼。忽得开发,只在当人一念。真实的信高生,所以佛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界一切诸香法。信能增长智功德,信能必到如来地”22?主旨和气,使人有“儒”、“佛”道同的感觉。《东文选》卷102李达衷《懒翁和尚语录跋》:“余(李达衷)曰:但尝闻之佛之为言先觉,觉后以仁恕为教。其有同乎不乎?吾夫子尝曰:西方有大圣人者,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在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道则一也。世之言曰:儒佛相非。吾不知其相非之为非也,非儒非佛,但其徒未至其至者相售而相非耳。仲尼、牟尼只是一团和气,今观此录益信其为,然常以去妄修真、寿君福国为定规”23。而于其师的“赞辞”,令人味到十足的幽默。《懒翁和尚集》《语录》:“师擎骨入塔云:西天一百八代祖指空大和尚三千威仪,不顾八万细行那权。身上常穿浑金,口里痛骂佛祖。平生气压诸方,鹘眼难能插嘴。元朝默坐多年,感得人天打供。一朝传语还乡去,八部龙天叹不远。故我今朝成之塔,三韩境内镇常安。法身徧法界,且道还收入这塔中也来,若收不入,这个骨头向甚么处安着”24。
注释:
12 页257。
13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471下。
14 页312上。
15 页259。
16 页261、262、263。
17 《慵斋丛话》卷6,庆熙出版社景印《大东野乘》缩本,页38上:“懒翁住桧岩寺,士女奔波。有儒者三人相谓曰:彼髡有何幻术?而使人惊骇如此!吾辈往见厌之。遂到方丈,翁踞榻而坐,容貌雄伟,眼波明莹,望之俨然。忽大声喝云:三人同行,必有一智。智不到处,道将一句耳。三人魂遁,顶礼而还”。
18 汉城,太学社缩小影印本,1975年,页310下、373上。
19 页395。
20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201上。
21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139上。
22 页307、308。
23 页64上。
24 页314。
三
令人深味的是,释子以“善”、“良”为本,而慧勤对于本人的“评价”,却重点突出“恶”、“毒”。《懒翁和尚集》《自赞》:“咄,这村僧一无可取。细细看来,行无本分。面似慈悲,心中最毒。谤佛谤法,过犯谩天。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奉汝者,堕三恶道”。“当胸措手像如人,肚里无无一点真。骂佛谤僧心最毒,至今不得露全身”25。心为禅,心为佛,禅本空,佛本空。为表达禅义、普度众生,何妨谤?何妨骂?在“恶言”、“毒语”中体现真、善,体现佛旨、释义,乃慧勤参禅、说禅的“风格”。这一“特点”,恰与“平山”、指空二师的“禅义”表达一脉相承。《耘谷录》卷3《赞懒翁真》:“毒心雄胆入于燕,强被胡僧赤口宣。毒口毒心相契处,东韩日月照西乾。胡僧,指空也”26。《懒翁和尚集》《上复请赞平山和尚》、《赞指空》、《语录》:“胸中极毒气冲天,佛祖无能敢向前。临济狂风吹海外,三韩御室万年传”。“摩羯陀中看般若,忽然三处顿忘形。当时若负冲天志,何必南天见普明?咦!大元默坐无人识,骂动皇天振地声”。“指空和尚诞生之晨,师至真前云:蓦面相逢亲见彻,机锋嶮峻骨毛寒。诸嗯欲识西天面,一片香烟起处看。掐香良久云:且道西天面目,与东土面目是同是别。虽然黑白东西异,鼻孔堂堂却一般”27。
值得注意,当年慧勤在“平山”处的际遇极具“戏剧”性。《懒翁和尚集》卷首觉宏《慧勤行状》:“山适在僧堂,师直入堂内,东西信步。山云:大德从何方来?答云:大都来。山云:曾见老么人来?答云:曾见西天指空来。山曰:指空日用何事?答云:指空日用千剑。山云:指空千剑且置,将汝一剑来。师以座具打山,山倒在禅座大叫云:这贼杀我。师便扶起云:吾剑能杀人,亦能活人。山呵呵大笑,即把手归方丈,请茶留数月。一日,手书嘱云:三韩慧首座来见老僧,看其出言吐气,便与佛祖相合。宗昭明白,见处高峻,言处有响,句句藏锋,兹以雪庵所传及庵先师法衣一领、拂子一枝付嘱表信。作偈曰:佛子法衣今付嘱,石中取出无瑕玉。戒根永净得尝提,禅定慧光背具足。辞退,山又书一纸送行云:三韩慧首座,远来湖上相依。复欲遍参,需语勇进。拈起兔角杖,向千岩大圆镜里,一击列祖机关,必然于分付处有所分付矣。颂曰:桧岩板首驾云门,百万人无一口吞。更向明师参透了,廻家说法怒雷奔”28。从中,可以窥知彼此相知的程度。正因如此,《耘谷录》卷5《鹧鸪天—送竹溪轩信迥禅师者游江南》特别提到:“今[信迥]欲远游江浙,飞锡而去,其意无他,切欲参访明师,亦归敬懒翁旧游之地也”。“要看普济曾游处,须向平山古迹寻”29。
不过,比较起来,慧勤与指空这个来自西天竺的高僧似乎有着更多的共鸣30。这种共鸣,来自于通过无所顾忌语言的表达所体现出来的强烈个性。《懒翁和尚集》卷首《慧勤行状》:“空云:汝从甚处来?答云:高丽来。空又问:汝从高丽来,东海那边都见来也?答云:若不见,争得到这里?空云:十二个房子将来否?答云:将得来。空云:为何事来?答云:为后人来”。“师一日作偈呈似云:山河大地眼前花,万缘森罗亦复然。昳生方知元清净,尘尘刹刹法王身。空云:西天二十等人,东土七十二等人,这一等人指空这里都无,前无人后无将,指空出世,法王也再那里有?师答云:法王身,法王身,三天为主利群民。千釰单提斩佛祖,百阳普遍照诸天。吾今识得这消息,犹是侬家弄精魂。也大奇,也大奇,扶桑日月照西天。空云:爷也是狗,娘也是狗,你亦是狗”。“空即会侍者,问云:善财历参五十三善知识,末后参弥勒。弥勒一弹指下阁门遂开,善财即入,你为甚么道无内外?答云:善财其时未到这里。侍者举似指空,空云:这僧高丽奴婢”。“后一日,师作偈呈似云:迷则山河为所境,悟来尘尘是全身。迷悟两头俱打了,朝朝鸡向五更啼。空答云:我亦朝朝听铮声。空知是法器,即俾居板首”31。
除外,慧勤还曾从指空受过戒堞,《懒翁和尚集》附录《菩萨戒牒》:“若有善男信女,欲受戒者,不得爱身舍身,有心无心。此戒治者本乎无一,无凡无圣,亦无善无恶。一、受净信四归依:归依佛无形,归依法无生,归依僧无净,归戒最生无生戒。二、忏除诸三业罪:本来清净道,为迷无所知。造罪无边量,受此烦恼身。我今求哀忏,早证佛菩提。三、发弘誓六大愿:一切众生未成佛,我亦不登正觉。一切众生所有诸烦恼,我皆代受。一切众生所有诸昏愚,令得明智。一切众生所有诸灾难,令得安隐。一切众生诸贪嗔痴,今作戒定慧。一切众生悉皆与我,同登等正觉。四、最上乘无上道:众善不修,诸恶不造。牒付弟子懒翁慧勤,如来遣教弟子、传授一乘戒法西天禅师指空”32。凡此种种,表明:尽管,慧勤于平山、指空门下无多时日;然而,其所“觉悟”并在“东国”得以弘扬的,正是这二位高僧的一脉延续。难怪慧勤门下,每以“平山”、指空奉作“宗师”之“宗师”。卞季良《春亭集》卷续1《自超塔铭》:“师(自超)从先师指空、嬾翁二塔,名曰挂嬾翁真事,奉塔名为桧岩,大设挂真佛事于广明寺。自制真赞云:指空千剑平山喝,造择工夫对御前。最后神立留舍利,三韩祖室万年传”33。
注释:
25 页400、401。
26 页174上。
27 页351、399、282。
28 页253、254。
29 页207下。
30 《牧隐稿》卷文14《指空浮屠铭》,页116上、下:“迦叶百八传提纳薄陀尊者,禅贤号指空。泰定间,见天子于难水之上,论佛法称旨,命有司岁给衣粮。师曰:吾不为是也。去而东游高句丽,礼金刚山法起道场,有旨趣还燕。至正皇后、皇太子迎入延华阁问法,师曰:佛法自有学者,专心御天下,幸甚。天历以后,不食不言者十馀年。既言,时时自称我是天下主。久而闻于上,上曰:渠是法中王,宜其自负如此,何与我家事耶?师所居寺皆高丽僧,一日忽语之曰:汝何故叛耶?欲鸣鼓攻之而止。数日,辽阳省驰奏:高丽兵犯界。京师者,众之聚也,每语其人曰:速去之。既而,天子北狩,中原兵入城之,立府曰北平。师岂偶然者哉”!“师自言:吾曾祖讳师子胁,吾祖讳斛饭,皆王伽毗罗国。吾父讳满,王摩竭提国,吾母,香至国公主,吾二兄悉利伽罗婆、悉利摩尼”。
31 页250、251、252。
32 页406、407、、408。
33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176下、177上。
四
入门于懒翁名下的传法弟子,《懒翁和尚集》附录《门生名目》:“比丘:国师、大曹溪宗师、禅教都总摄、开天寺住持智雄尊者幻庵混修,前桧岩寺住持、国大禅师果庵日升,前清溪寺住持广济大禅师无学自超,前谷亭寺住持、大禅师古镜释希,前清溪寺住持铁虎祖禅,前法华寺住持慧宁,禅师谷泉尚谦。比丘尼:三韩国大夫人廉氏妙哲,顺城翁主妙玲”34。其中,混修,《阳村集》卷37《混修碑》:“字天作,号幻庵。本姓赵氏,广州丰壤县人”。“又入五台山,居神圣庵。时嬾翁和尚亦住孤云庵,数与相见,咨质道要。翁后以金襕袈裟、象牙拂、山形杖遗师为信”。“洪武三年七月,上设功夫道场,大集禅教山门衲子,命嬾翁试之,上亲临观。翁下一语,诸衲无一能对者,上不懌,将罢。师后至,具威仪,立堂门阶下。翁问:如何是当门句?师即上阶答曰:不落左右,中中而立。问:入门句?师入门曰:入已还同未入时。问:门内句?曰:内外本空,中云何立!翁又以三关问曰:山何岳边止?答曰:逢高即下,遇下即止。问:水何到成渠?曰:大海潜流,到处成渠。问:饭何白未做?曰:如蒸沙石,岂成嘉餐!翁乃颔之。五年壬子,压于上命,住佛护寺”。“春秋七十三,腊六十”35。成俔《慵斋丛话》卷6:“辛禑遂以为国师。师(混修)闻之不怿然,作偈云:三十年来不入坐,水边林下养情真。谁将扰扰人间事?系缚逍遥自在身”36。
自超,《春亭集》卷续1《自超塔铭》:“乙酉(永乐三年)九月十一日示寂。师讳自超,号无学,所居曰:溪月轩。寿七十九,法腊六十一。俗姓朴氏,三屿郡人。年十八,依慧鉴国师上足弟小止禅师剃发具戒。至龙门山,咨法于慧明国师、法藏师,遂令居浮屠庵。壬辰(至正十二年)夏,住妙香山金刚窟。癸巳秋,挺身走燕都,参西天指空。空云:高丽人都杀了,盖许之也。众乃大惊。次年甲午正月,到法泉寺考嬾翁,嬾翁一见而深器之。游雾灵,历五台,再见嬾翁于西山灵岩寺。留数载,其在定也,至是有当食而不知者。将游江浙,适南方有变路梗乃止。丙辰(洪武九年)夏,东还,住天圣山元晓庵。己亥夏,师往见,翁以拂子与之。翁在神光寺,师亦往焉。师入高达山卓庵自守。辛亥(四年)冬,前朝恭愍王封嬾翁为王师,翁住松广,以衣钵付师。师以偈谢。癸酉(二十六年),太祖欲相士建都,命师随驾。九月,师从先师指空、嬾翁二塔名曰挂嬾翁真事,奉塔名为桧岩,大设挂真佛事于广明寺。十月,国设转藏佛事于演福寺,命师主席。师自戊寅辞退之后倦于侍众,虽以上命复住桧岩,旋入金刚山真佛庵。乙酉四月,移于金藏庵”37。根据流传的说法,他还曾与慧勤师徒一起为尚未“发达”的朝鲜太祖相过葬地的风水38。
达空、造石钟以处置业师骸骨的“无及”和与自超“同年”参拜指空并“同年”投入门下的智泉,都是慧勤弟子中的皎皎者。《耘谷录》卷5《鹧鸪天—送竹溪轩信迥禅师者游江南》:“三韩无学、本寂(达空)二师,皆懒翁门之秀者也;翁信而传之异于众”39。金九容《惕若斋集》卷上《题卷》:“无及,懒翁和尚高第。去年夏,懒翁示寂于此,无及与其徒烧之,拾舍利头骨安于北冈,造石钟压之,因以居焉。无及可谓不背其道,而无负其师者矣”40。《阳村集》卷38《智泉碑》:“智泉,俗姓金,载宁人。至正癸亥,与今王师无学俱入燕京,谒指空于法泉寺。时嬾翁先入燕,受指空印可,道誉既著。二师皆投师之,同游参访,所造益高。又往五台山谒碧峰和尚,有名士赵氏仲穆为书丛源古篆二大字以赠,师之号也。丙申,还国,入香山,历五台、小白、智异、弥智等诸山,所至必独屏一室,不随从会。春秋七十二,腊五十四”。“洪武二十八年七月初七日,示寂于天屠山之寂灭庵。荼毗既有日,梦于其徒海旵曰:尔何弃设利不收?旵即惊起,告其徒,奔往荼毗之所,得舍利无算,光甚明莹。山中诸衲竟集来礼,顶戴感慕,叹未曾有。上闻而异之,追谥曰正智国师”41。
觉宏和玗野云“上人”、云雪岳“上人”等,也是慧勤的“侍者”、“嗣人”。而中者,还是收拾其师“舍利”并筑藏塔的亲近弟子。《耘谷录》卷2《送云游子觉宏游江浙》:“幽谷宏师,明信人也。自齠齕染削学道,游诸名山。业既就,参预江月轩懒翁之门为弟子职,每次丛林间为徒众所推。再经藏主之任,视经得般若之义,谈论悦三观之理。一日辞众人于金刚山,木食涧饮,昼夜服习,有佛处急回头,无佛处不着脚,歌咏道趣,修而行之者十有馀年矣”42。《阳村集》卷15《赠玗野云上人后序》、《送云雪岳上人序》:“今有玗野云者,嬾翁侍者也。其侍翁久而谨,翁甚爱之。及翁示寂,荼毗得舍利,置浮图,勒碑以记。凡翁之后事,无不为之”。“嬾翁之嗣云雪岳自山来京师,示予曰:吾事吾师二十年之久,犹不得其道之仿佛。今也失吾师,内而求之心,外而求之名,将以质之四方之先觉。欲待缙绅之言以为行远之资,自吾祝髪,足迹未尝入城市,何从知缙绅哉”43!除外,尚有一位拟将长期“从游”、而缘慧勤辞世未能如愿者。李崇仁《陶隐集》卷4《送思庵游方序》:“思庵,鸡林士族也。年十二,投神印宗剃发。学既进,中僧选,历住诸伽蓝。一旦去而从懒翁游,久之似有得也。将有以质之翁,而翁逝矣”44。
注释:
34 页422、423。
35 页328上、下、329上、330下。
36 页38下。
37 页175下、176上、下、177上。
38 车天辂《五山说林草稿》,汉城,庆熙大学校出版社《大东野乘》缩小影印本,页164下、165上:“太祖(李成桂)生于永兴外祖家,即今濬源殿是也。桓祖之丧,太祖在咸兴,欲得福地而葬之,未遇卜兆之人。二僧者驻锡于道左。太祖下马跪请之甚诚。二人遂许,与俱归。太祖舍之静处,礼接之款情留。二人遂与太祖如其山,植杖而语之曰:第一穴王侯之兆,第二穴将相之宅,择于二者。太祖曰:愿就其第一。长者曰:无乃过乎?太祖曰:凡人问事欲卜上,反得其下,是以云耳。二人者笑曰:惟息。遂不顾而去。长者懒翁(慧勤)长老,少者无学(自超)上人也”。
39 页207下。又,《阳村集》卷17《达空首坐问答法语序》,页183上、下:“山门之老有曰达空,号本寂。初事指空,后参诸方。道行高峻,操止益坚。自独栖山中,人迹罕至,潜光匿影,不使外物乱其志。积十馀载,恍若有得,就质于龙门藏公。又积十载,始谒嬾翁于洪川,举一转话,翁乃可之。又积十馀载,所造益深”。
40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8下、9上。
41 页335上、334下。
42 页150上。
43 页165上、166上。
44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601下。
五
金煐泰《韩国佛教史概说》3《高丽时代的佛教》:“太古(普愚)和懒翁是世上少有的巨僧;但国运下滑,政教混乱,他们的法化亦未能左右时代的趋势。继他们之后,高德禅匠辈出,但不久国运已到尽头,所以他们中很多人已过渡到朝鲜时代”45。不知为什么,作者没有继续探讨之所以在高丽末年出现象普愚、慧勤这样禅宗“巨僧”的原因。无独有偶,与慧勤一样,普愚也是一位在中国留学拜师、并得到传授承认的高僧。《太古和尚集》卷下维昌《普愚行状》:“国师利雄尊者讳普愚,始名普虚,号太古,姓洪,洪州人”。“年甫十三,投桧岩广智禅师剃发”。“己卯(后至元五年)春,往逍遥山白云庵。有唐僧无极航海而至,一日与师傅话,肃然心服,曰:南朝有临济宗正脉不断,可往印正。师闻而悦之。丙戌春,入燕都,寓大观寺,道答闻于天子”。“丁亥(至正七年)四月,闻三源盛禅师在南巢,往则逝矣。时方七月,师拂衣向湖州霞雾山,到天湖庵,果见所谓石屋和尚,烟霞道貌峻峻如也。明日,诣方丈,通所证,且献《太古庵歌》。屋微关云:佛法东矣。遂以袈裟表信之”。“丙申三月初六日,敕请开堂于奉恩寺。先是,闻于天子,赐杂色段疋袈裟三百事”。“寿八十二,腊六十九。癸亥(洪武十六年)正月十二日也。上益敬重,谥曰圆证”46。
说来蹊跷,慧勤、普愚二个同时代的“巨僧”,也由于另一禅僧的“游学”中国,从而形成了彼此“传授”的联结。慧勤曾从对于指空,普愚则尝就听于石屋。《韩国金石全文中世上》544郑道传《杨根舍那寺圆证国师石钟铭》:“高丽国师利雄尊者(普愚)生杨根郡大元里,游学中国,嗣临济十八代孙石屋清珙禅师之法,则师于临济为十九代之孙也。石屋赠法衣、禅杖以表相契,东还,玄陵礼以为王师,寻加国师”47。而景闲,则既从教于指空,也入闻于石屋。正是这一层关系,他与慧勤、普愚同时保持着亲密的关系。《白云和尚集》卷下《寄懒翁和尚入金刚山》、《寄太古和尚书》:“奉别尊颜又一年,喜闻山里且安禅。三家村汉疏庸甚,饥即加冷困即眠”。“往者岁在壬辰(至正十二年),于普法寺辞违已来,星霜屡换,路隔东西,久阻音问。时复遥心望风,悒怏即辰,季春盛暄,缅惟大和尚(普愚)尊体起居万福,少病少恼。弟子宿重种胜,且与大和尚同参,俱是石屋之子。在今天下,除足指空一人,如是师和尚者甚为希有。先师虽入灭,公案遗在。伏望和尚枉与弟子于公案上各出,只乎苦一月半商量个事,则如亲见先师,报恩是矣,未审尊意如何如何?昨闻和尚诏入天庭,日对龙颜,举扬宗乘,中事以助文明之花,弟子喜溢胸襟,感荷和尚,好生命快命快”48。
当王氏、李氏因替的改朝换代之际,“游学”异域和“从学”异师的“传统”,仍为慧勤的徒子、甚至徒孙们所继承。而在所向的目标拣定上,当然以中国为首选。《阳村集》卷15《赠玗野云上人后序》:“既乃叹曰:吾(玗野云)师(慧勤)在世,发吾盲开吾聋者至矣,吾尚不能祛其蒙蔽。今吾师已矣,吾东方又无吾师比。吾之蒙蔽将日深,而卒之盲聋之归乎?于是,与其友权仲英约将之中国,历名山访求尊宿如向所谓指空、平山者以就正焉。予曰:嬾翁之徒无虑数十百,得其门墙者盖寡,况言其有升室乎?惟野云侍左右,亲炙者最久,其庶几于升堂欤?然犹不敢自足,将通历天下以求师焉”49。《惕若斋集》卷上《题卷》:“丁巳(洪武十年)八月庚午,自芦滩放舟,顺流而下,泊于神勒寺。有无及头陀者,煮茗之馀,出示伽佗二轴,乃江南禅子相赠之作也。无及,懒翁和尚高第。弟子早慕印可,遂远游吴楚闽越之间,遍礼诸名师,寻探蕴具,敛而东归”。“予(金九容)甚嘉之,题诗卷末,以塞其请云。拃棹回芦濑,松舟系石矼。古寺亭台好,居僧鬓发庬。拂衣游上国,飘锡访南邦。彼佛心难见,渠僧道少双。樯风吹老树,明月满长江。更欲游东界,于今已十秋。安得从公去,飘然写我忧。升高望旌旆,青青极双眸”50。这也许就是丽末禅学格外兴盛的根本原因。
毫无疑问,在芸芸众僧中,慧勤可说是个性鲜明。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与俗相异的个性,很为具有类似个性士人或僧人的喜欢。二度为释、一度还俗的金时习,对之就有格外的关爱。《梅月堂集》卷10《懒翁香槃》、《懒翁绳床》:“勤师入燕代,跋涉千万里。飞锡渡江南,长年作行李。为法不惮远,挑包江湖里。参个本色人,痛念生老死。昼夜十二时,念念无间断。所以制香槃,点检寂与散。水边或树下,以此长为伴。遥遥清夜长,寂寂啼禽猿。睹此慕古人,荡我心尘昏”。“古木小禅床,仅可容倦膝。伊昔江月翁,腰悬向江浙。参见平山者,升堂入其室。朅来海东滨,高卧山中云。挂之庵壁间,用策同游勋。自从蕙帐空,抛掷诗人顾。绳断啮于鼠,脚败侵于蠹。我本癖好古,抚摩徒仰慕。音响邈以远,追恋逾棠树”51。至于丁克仁《不忧轩集》卷2《太学请诛妖僧行乎疏》所云:“又闻前朝之季,有僧嬾翁以寂灭之教惑愚庸之辈,当时推戴,目为生佛。至屈千乘之尊,枉拜匹夫之贱,而国势将倾,吾道寖衰。幸赖有道之士绝其根株,竟使自毙,成衰世之一大幸也”52。不过是排佛思潮中,为达到危言耸听的目的而进行的有意“歪曲”罢了。“绝其根株,竟使自毙”,也不知所指为何?实际上,慧勤寂后未几,即得加谥和褒崇了。
注释:
45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柳雪峰中译本,1993年,页113。
46 页583、584、586、588、589、592、597。
47 汉城,亚细亚文化社刊本,1984年,页1329。
48 页120、127、128。
49 页165上。又,同书卷3《送信圆禅者游江南诗》,页191下、192上:“清风轩圆禅者,溪月轩无学门徒号曰寂峰,盖有志者也。一日,过予曰:吾辈之所业,专以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事,故有行脚之说焉。吾师嗣法于懒翁,吾于懒翁义当为孙”。“吾欲南游一观先师游览之迹,以偿平生之志,即今行矣”。“萧漉乎容仪,恢弘乎识望。一盂生斗轻,万里归心壮。寂早离尘埃,不首少盐酱。闽吴为浪游,楚越亦闲放。欲跨渡江芦,常携扶路杖。宗风嗣阿谁?普济大和尚”。
50 页8下、9上、下。
51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253上、下。
52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28上。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