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塔影
凤冠塔影
□许怀中
从仙游龙华仙门寺到游洋的惠政桥,从天马寺到莆田的龟洋古刹,又初次来到海拔近千米的凤山乡九座寺,对莆仙名胜古迹之丰美,增添了丝丝缕缕情愫。
距仙游县城40多公里的凤山乡,是在西北部的山区,与德化、永泰交界,可说是县的边陲地带。从县城发车,直通乡政府。路况相当不错,经西苑峡谷,进入凤山,满山翠竹,这乡的竹林拥有几十万亩,草山草坡和耕地广大,是全县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的一个乡镇。这里以山名为乡名,可见山之优势。清代县志载:九座山……巍然高耸者凡九,旧经谓八峰环绕,一峰势若腾翥,又名凤山。我眼前出现一座山突起,两旁紧靠着两座匀称相当的小山,犹如凤凰的双翅。
乡部前一旗杆高竖,五星红旗在上空飘扬,是全县飘得最高的一面国旗,构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象。办公楼前的红豆杉、柳杉、菩提树,一下子就把外来客的情绪给调动起来。放眼四眺,山峰起伏,层峦叠嶂,林海竹洋,溪流山涧,山清水秀,是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乡村。
颇有名气的九座寺,就在平地上,“祖师殿”等遗址犹存。祖师即是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建寺的正觉大师,殿中犹供着大师的塑像。唐、宋、清三代帝王封为“太平禅寺”。东山铜陵苦莱寺来认祖,这里挂着送来的匾额,题写“匝地莲声”,其中的“地”字由“山”、“水”、“土”三字叠成,这个汉字,不知始于何时,依据何方?有副长联:“万壑争流一塔凌空冲灵霄;千峰竞秀双凤朝阳飞极乐”,点出了此地的景观。传说祖师从度尾留埔村到南少林学道15年,因此九座寺素有南少林之誉。殿中留存的大石柱,每柱高2丈8尺,直径2尺半,当时从何运来、怎样运来,猜说纷纭,象个谜团。九座寺,原有九座,后只剩下一座,八座被拆,据说是历史的误会,留下一个传说故事。南少林的遗址,在近年诸说中,又加一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罗昭先生,和中国武术学会副会长潘一经来考察天地会中,意外地发现重要材料。1993年11月罗教授在东山考察时,当地东明寺道裕法师给他一本清嘉庆年间的重抄秘笈:《香花僧秘典》卷首写道:“溯源:夫古来寺源承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正觉禅师号曰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时倡严整威仪,肃恭斋法,钵承南祖临济义玄禅师,广传临济正宗,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罗教授来到九座寺,看到的对联:“创修历一十朝耿耿金精龙象伏;气量涵三千界巍巍宝殿凤凰仪,这在《香花僧秘典》中有记载,使罗教授感到意外惊喜。参观时主人给我看了这些材料。
步出“祖师殿”,九座寺的遗址范围广大,规模宏阔,占地1万多平方米,是仙游最大的禅林宝刹。清凉的山风阵阵迎面拂来,炎热暑气在这里无影无踪,确是避暑的胜地。九溪、仙溪合流的九仙溪,从此流经永泰,直奔闽江。寺前,寺后,山环水绕,十分清幽,给人有一种仙气和灵气的感觉。
走过一段田埂羊肠小道,去看宋代的“无尘塔”,仿楼阁式,八角二层,空心石构,高14.2米,直径6.45米,造型古朴,雕刻精致,塔门两旁石柱上有两条雕龙,塔门前有石刻供桌,表明古代僧人常在此处举行祭祀的活动。清御史江春霖的《仙游九座寺山田记》载:“有塔曰无尘,则藏骨之所”。据载正觉禅师“葬于溪西双峰之下”,无尘塔就位于“凤凰双栖”的双峰之下,该塔便是迁藏正觉祖师遗骨之处。此塔是研究我省宋代石塔建筑的珍贵宝物。凤冠塔影,引人留连。
从无尘塔出来,正是正午,寺中石池里的小睡莲正是开花的时辰。折回寺里,小睡莲正开了小花,白瓣,花心带黄,小巧玲珑,可爱得很。据说不同季节,开花的时辰不同,每天花开一阵,过后便合起来,青春永存。浮在水面的小莲叶,也很可爱。小睡莲旁有一盆叫胭脂红的花,阴天花开不好,晴天对着阳光开得特别红艳,与清雅、雅淡的小睡莲,恰成异趣。临行回眸门前那棵产“此物最相思”红豆的红豆杉,和小睡莲的姿态,影印出凤山乡的情感色调。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