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时攸县十二所禅宗寺院的开创者
唐五代时攸县十二所禅宗寺院的开创者
中国佛教禅宗的发展繁荣,始于唐朝中晚期直至五代。攸县是当时传禅最活跃地区之一,特别是禅宗寺院的建立,在全国饶有名气。据《攸县志》载,开创唐五代时期的禅宗寺院,达13所,其中由勇禅师开创的有12所。
禅宗是以不立文字直指心原,顿令悟入的教外别传。禅寺是禅师在不立文字的原则下,借用语言、动作为方便,宣扬禅法的场所。禅寺(院)只立法堂,不设偶像,除了在建设方面较其他律宗寺院简单易行外,更重要的是方便众多的禅宗僧徒聚集一起参禅学佛。攸县在禅宗发展时期,禅寺林立,呈现一片繁荣景象,这在禅宗传播史上实为罕见。
勇禅师(788—907)别号涌泉,出身粤东名宦,少年披剃,到攸县保宁长髭道场,随石宝善道禅师学佛法。唐元和三年(808),将道场“继为建刹”,取名“保宁禅寺”。勇禅师因之名“保宁勇”。勇禅师学佛精进不懈,当石室善道禅师圆寂后,又赴浏阳石霜寺随庆诸禅师参学,后住台州涌泉寺,因名“涌泉”。后来,复回攸县(其法嗣绍禅师仍住台州六通院,后入天台山华顶峰晦迹歇夏,莫知所终),为弘扬佛法,致力开创禅宗寺院。郡邑志载,勇禅师在潭州攸县建刹甚多。县内名寺如资福寺(今鸭塘铺谢家龙)、大圆寺(今大同桥)、楚兴寺(今兰村)、重兴寺(今石羊塘)、延寿寺(今漕泊)、五奉寺(今钟佳桥)、仁和寺(今网岭宏市)、普利寺(原北江乡)、黄莲寺(今峦山)、善业寺(今鸭塘铺)、**寺(原永平乡)以及保宁寺(今黄丰桥)等12所禅寺都由勇禅师创建或扩建。
唐乾宁三年(896),马殷任湖南节度使,后封为楚王。马殷希图以湖广为中心建立霸业,欲借佛教笼络人心,闻攸县保宁寺勇禅师之名,遂命大学士徐仲雅来攸县迎勇禅师赴长沙开创开福寺。在开福寺说法时,因勇禅师寿高道重,僧众常达千人。勇禅师针对王室奢侈荒淫,曾向楚王马殷提出“戒奢谮”,“缓称王”的主张,促使马殷将湖春园、天册府部分宫室捐赠开福寺,使开福寺成为楚国佛教传播中心。
后梁开平元年(907)马殷正式受封为楚王。当时,勇禅师年已120岁,马殷尊重勇禅师,封勇禅师为“国师”,赐“圣寿”号。并以攸县保宁寺后山赐名“圣寿山”,“以居勇师”。勇禅师此后亦称“圣寿勇”禅师。
勇禅师是一位道重寿高的精通佛典为信众推崇的大德。一生致力《金刚经》研究,主张看经必须“净三业”,为历代禅师所推崇,写成警策文,列于《金刚经》开卷之首。
“夫看经之法,后学须知,当净三业,若三业无亏,则百福俱集,三业者,身、口、意也。
一、端身正坐,如对圣容,则身业净也;
二、口无杂言,断诸嬉笑,则口业净也;
三、意不散乱,屏息万缘,则意业净也。
内心既寂,外境俱消,方契悟于真源,庶研穷于法理,可谓水澄珠莹,云散月明。义海涌于胸襟,智岳凝于耳目,辄莫容易,实非小缘,心法双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真报佛恩。”
勇禅师这番话,被世人奉为看经经典。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