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地区佛教>> 西藏佛教>>正文内容

藏族尼僧的产生与比丘尼僧团的建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德吉卓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藏族尼僧的产生与比丘尼僧团的建立
  作者:德吉卓玛
  自佛教传入雪域藏地以后,在广大的藏族地区,就有为数不少的一大群藏族女性,尤其是年轻的藏族女性,削发入佛门,充当着“觉摩”(即“尼僧”)或“格隆玛”(即“比丘尼”)这一特殊的社会角色。她们以从事宗教活动,过着“出世”的宗教生活,构成了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对藏族出家女性,很少有人专门研究和介绍。因而,藏族出家女性实际上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宗教文化园林。为此,本文试图涉猎这一奇花异放的园林,为广大世人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雪域高原的藏族尼僧,开设一扇小窗口。
  一、藏族比丘尼的产生与比丘尼僧团的建立
  比丘尼,为梵文音译,意为乞士女、除女、熏女等,是依法受过具足戒的佛教出家女性。相传释迦牟尼的姨母摩诃波波提为第一个比丘尼,继后以她为中心,便形成了第一个比丘尼僧团。在藏族地区,从公元八世纪才开始出现女性出家者。据藏文史籍《智者喜宴》等记载,吐蕃王朝藏王墀松德赞为扶持佛教,于公元八世纪先后从尼泊尔、邬仗那国迎请寂护、莲花生等大师,建寺度僧,弘扬佛法。莲花生大师进藏后,首先为藏王墀松德赞、王妃卡尔钦萨措嘉以及三名邀请者共五人,在玛萨上宫殿前授灌顶。莲花生大师认为王妃卡尔钦萨措嘉是智慧白空行母的化身,请求藏王能以她启开密宗法门。藏王墀松德赞遂将爱妃卡尔钦萨措嘉及五种顺缘物,奉于莲花生大师。在桑耶青浦格贡(今西藏山南札壤县境内),莲花生大师引据三藏等,为卡尔钦萨措嘉剃度受戒,成为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出家者。从她以后,藏族地区才开始有了出家尼僧。
  随着桑耶寺的落成和藏族地区第一批出家僧伽“七觉士”的产生,墀松德赞的又一位妃子卓萨赤嘉姆赞(法名绛曲杰)等其他贵族妇女约30人,从汉僧摩诃衍处受戒,出家为尼。继后,又有大批的藏族女性出家为尼。据藏文史籍记载,桑耶寺竣工庆典举行“扎德哈热”大会供仪轨时,寂护任亲教师,有觉姆坚赤嘉姆与斯赞姆嘉等其他一百名藏族女性出家为尼。
  根据有关资料,当时在桑耶寺共有300名男女出家为僧尼。这300名僧尼的所有生活费用,皆由王室提供或支付。且将芒仑格汝林作为净厨,由出家为尼的王妃绛曲杰职其事,供给每一位僧尼十三种膳食,并铭文立碑,建立比丘、比丘尼僧团组织,分别为比丘和比丘尼僧团委任轨范师。这就是藏族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并与男僧比丘合寺的比丘尼僧团。由于僧伽组织的建立,桑耶寺便成为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具足的寺院。
  由此可见,在公元八世纪吐蕃王朝鼎盛时期,在藏地建立僧伽组织初始,就有大批的女性出家者,特别是王室贵族妇女步入佛门,出家为尼,使当时受到藏族土著宗教苯教势力极力抗衡、排挤的佛教,得到了大力支持和扶助,从而推动了佛教在藏地的传播和发展。在这些比丘尼中,还出现了瑜伽母、女密宗大师等大成就者,如益希措嘉等。
  益希措嘉,即卡尔钦萨措嘉,是藏王墀松德赞之妃。其父亲为吐蕃小邦卡尔钦王贝吉旺秋,母亲为努萨格措,她是姊妹三人中最小者。由于她容貌美丽,引起了斯卡尔王多杰旺秋与卡尔曲王贝吉勋努两家求婚者之间的纠纷,为逃婚受尽皮肉之苦,后被藏王墀松德赞迎请入宫为妃。莲花生大师入藏后,依止莲花生大师出家为尼,修得所有教法,莲花生大师称她为“与吾等同者”,是莲花生大师二15位著名君臣弟子当中的心传弟子,曾在雪山荒地修持八大苦行,获得大成就,成为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女密宗大师,以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著称于世,曾受到尼泊尔国王等的迎请。在桑耶寺佛、苯之争时,她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力挫群雄,辩败苯教徒等,博得庶众敬服。
  由于众王妃的嫉恨,墀松德赞去世后,在桑耶黑波日,信仰苯教的王妃觉汝萨苯姆措对益希措嘉献毒加害。毒害未遂,王妃觉汝萨苯姆措心怀愧疚而远去他方。为此众王妃怀恨在心,将益希措嘉驱逐于后藏。她在卡热雪山,摄受三百名弟子,传授密法,该地由此得名“觉摩卡热”,即“比丘尼之卡热”。其中三十九名得成就,二十名能做利乐有情之事业,七名弟子与其等同。继后,她在觉摩囊广收徒众弘传佛法,建立了有千名比丘尼的僧团组织。觉摩囊为地名(今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境内),藏语即“比丘尼之里”。在觉摩囊这一尼众道场,其中能做利乐有情事业者有百位,与其同等者七名,获成就者五百名。她在后藏摄受的女弟子中,获成就者竟达一千三百余名。由此可见,觉摩囊是藏传佛教尼僧最早建立起来的活动中心和修持密法的主要道场,由此成为藏传佛教修行圣地。后来藏传佛教觉囊派在此建立觉囊寺,即由此地而得名。
  继后,益希措嘉又到尼泊尔、门域等地,摄受徒众二百余名,弘传佛法,培养出一批藏传佛教尼僧,以此扩大和发展了藏传佛教比丘尼僧团,特别是把她们纳入统一的信仰体系下,把个人性的内在信仰变成社会性的宗教,为传播藏传佛教宁玛派教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当益希措嘉在边地大力弘扬佛法之时,藏王牟墀赞布派遣三位大臣迎请她返回桑耶寺。她同莲花生大师之著名弟子、二十五君臣中的南卡宁波、贝若扎纳等其他众多弟子,将莲花生大师传授的“修心法类”一千万部、“心髓法类”一万部及本续、经教、密诀等所有甚深教法,编目分类,笔之于书,伏藏于整个藏区。而且,诸多密法均由她传出,如“金刚橛”、“空行母心髓”等等,为藏传佛教早期宁玛派的传播和继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正因为如此,藏传佛教宁玛派将益希措嘉、莲花生大师和另一明妃曼达热哇,供奉为宁玛派“佛母三尊”,同时还将益希措嘉作为空行母和金刚帕姆语之化身加以崇奉,特别是宁玛派的许多高僧大德将她奉为本尊佛母进行修持。
  益希措嘉作为吐蕃王朝时期藏族出家女性的杰出代表,不仅为佛教在藏地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且为广大的藏族妇女开辟了一条识字习文、学法修法的道路,对提高藏族妇女整体文化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继益希措嘉之后,在广袤的藏族地区出现过不少优秀的出家女性,其中在藏传佛教“后弘期”内出现的玛久拉仲,在众多杰出的藏族出家女性中颇具典型。
  玛久拉仲(1049—1144),是继益希措嘉后在藏传佛教史上出现的又一位著名尼僧。由于她在密法修持上获得大成就,后人又尊称她为女密宗大师。她出生在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地方,父亲名叫确吉达瓦,为该地地方官,母亲叫隆姆本尖,是门阀富家之女,从小受过教育。其父母二人心地善良,崇信佛法,颇受人们尊敬。由于家庭的良好熏陶,玛久拉仲自幼喜欢习文识字,从母亲和家中供养师学习。八岁时,一日内可诵读《般若八千颂》二遍。其诵读之神速和对般若经义的不同寻常的理解天才,引起较大反响。从此,她被称誉为“希热仲美”,即“智慧明炬”。
  正当玛久拉仲崭露头角之时,不幸的人间灾难降临。13岁时,母亲去世,当时她正随姐姐东措仁钦本,于格西阿东座前修习《般若六波罗蜜多》。16岁时,姊妹二人依止格西扎巴,不久父亲离世。在格西扎巴座前,玛久拉仲修习广、中、略三品《般若波罗蜜多》,并有其独到见解。格西扎巴赞叹道:“你已获得经藏独特智识”,并赐僧衣、设法座而供养。然而,20岁时,姐姐又突然去世。这一系列的沉痛打击,更坚定了她对佛法孜孜追求的信念。这一年,她从交顿巴索南喇嘛座前,受“甚深三昧四灌顶”等。其后,又依止夏玛尔巴修习《慈氏五论》;从喇嘛白顿巴修习《大圆满法》;从喇嘛亚塘巴修习《大手印法》、《那若六法》、《时轮》、《密乘四续部》等诸深奥教法。后在扎塘(今山南扎壤县城)与印度僧人帕丹巴桑杰(藏传佛教息解派、觉域派始祖)相遇,他称赞玛久拉仲“身具四种大智慧,佛母空行之化身,启开三摩地之门,降伏众魔能胜母,拉吉仲美为恭敬。”她依止帕丹巴桑杰学修《虚空启开心识》、《定见亲训》、《能断泄障六部》、《幻化能断密训》等能断教法。
  23岁时,玛久拉仲与七位格西辩经交锋,她以自己深奥莫测的佛学理论和严密系统的辩经哲理,辩败群雄,博得众僧敬服,并奉香奏乐、设座迎请。是年在俗家忏经时,与印度班智达陀巴扎亚相遇,结为夫妻,生二子一女(有说三子二女)。34岁时,她再次拜谒其尊师索南喇嘛受“帕姆成就五神灌顶”,赐密名“多杰旺秀玛”,即“金刚自在女”。其后一直依止帕丹巴桑杰,修得多种精深密诀和修持法,游历108座雪山“年”(藏族原始神祗之一)地,修持苦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修持法。
  37岁时,她以桑日卡玛尔(今西藏山南桑日县境内)为主要道场,广收门徒,传授自己独辟蹊径体悟到的佛教学识和别具特色的密宗修持方法,随之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觉域派。于此同时,形成了以玛久拉仲为中心的尼众僧团,其道场桑日卡玛尔也由此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出家女众活动的重要中心。
  不惑之年的玛久拉仲,就像一棵根植于肥沃土壤里的参天大树,以自己独特的佛学智慧和博学才识,挺拔耸立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雪域众多的教派和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女大成就者和密宗大师而名震四方,其教法亦不胫而走,播及整个藏区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国,并且产生了巨大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她创立的“大手印觉域派”是唯一传到印度的藏传佛教宗派。
  玛久拉仲一生撰有许多觉域派论著,对藏传佛教其它诸宗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藏传佛教史上享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她的弟子不计其数,尤其是她培养了大批尼众,为提高藏传佛教比丘尼的地位起到了巨大作用,且为藏传佛教“后弘期”比丘尼僧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玛久拉仲,这位被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作“伟大母亲”的藏族出家女性的优秀代表,于公元1144年与世长辞,享年95岁。然而,她的教法汇入藏传佛教格鲁派和宁玛派等宗派中继续传播。她的事迹至今仍在藏族尼僧以及广大民间广泛流传。玛久拉仲本人亦被奉为智慧空行母的化身,为人们所依止和供养。
  二、藏传佛教女活佛体系及传承
  活佛体系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创立于公元十二世纪的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继后藏传佛教各宗派也建立起了各自的活佛转世体制,遂成为一个庞大的教法制度体系。藏传佛教女活佛体系,虽然是建立在活佛转世体制的基础之上,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在被奉为空行母化身的益希措嘉和玛久拉仲等杰出女性的巨大影响下诞生的,同时亦是“空行母化身说”付诸实践的结果,因此在世界宗教文化中独树一帜,且具有浓厚雪域高原的文化特色。当然,仅从种类、级别或数字上看,为数不多的女性活佛与数不胜数的男性活佛相比,有天壤之别。尽管如此,女活佛以她们那特有的风采给藏传佛教文化增添了几分异彩。下面就对藏传佛教三大女活佛体系及其传承作一具体叙述。
  1、女活佛多杰帕姆传承
  多杰帕姆,为藏文音译,意即“金刚亥母”,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母体本尊之一。她以身、语、意、业等之化身,出现在青藏高原和印度、尼泊尔等地。女活佛多杰帕姆,就是出现在雪域高原的“金刚亥母”之化身,现已传至第十二世。
  第一世多杰帕姆·杰增却吉仲美(?—1489),系吐蕃王朝赞普或藏王朗达玛后裔吉德尼玛贡之后代。父名赤拉旺坚赞,母名多德嘉姆,在兄妹三人中最小。多杰帕姆自幼闻思佛法,依止法王珀东·确列南杰,出家为尼后取法名贡确嘉姆。她随从珀东巴前往前、后藏各地,学修三藏教法,接受灌顶、密诀等所有教法。继后从大成就者汤东杰布,修得新旧密宗博大甚深之教法、教授。后与近侍女弟子德勒曲仲等前往贡布贝吉乃赛修持,获得证悟。后在羊卓万户长南卡坚赞的资助下,于公元1439年(有说1440年)创建了桑顶寺。该寺位于西藏山南浪卡子县境内的羊卓雍湖西南一座险要陡峭的山顶上。从此,桑顶寺成为历代多杰帕姆女活佛的驻锡地。34岁时,广收门徒,在窄贡建立正式僧伽组织,传授密法,做利乐有情之事业,为僧众百般敬仰,并视为益希措嘉的转世。
  第二世多杰帕姆·杰增贡嘎桑姆(1490—1533),生于贡布娘赤(今西藏林芝地区)地方。父亲为大成就者确丹多杰,母亲名觉姆卓玛,由大成就者汤东杰布认定为一世多杰帕姆·杰增确吉仲美之转世灵童,由此建立了多杰帕姆女活佛转世制度。从5岁始依止汤东杰布修习新旧密宗教法。后由班丹其麦珠巴增缘迎至桑顶寺修习珀东巴所传诸教授、密诀等。上部蒙古兵入侵西藏时,她与班丹其麦珠巴师徒约20人,以幻术调伏上、下门域王,制伏蒙古兵,并传授真言经教、善恶正法等。由恰尔巴囊索扎西达尔杰作施主,创建了恰尔曲德寺。在雅嘉领主、仁蚌巴、羊卓万户长等地方势力和各地施主的资助、扶持下扩建了桑顶寺,将珀东巴文集一、二卷共120部书写成金、银本(用金、银汁或粉书写),并广做利乐事业。
  第三世多杰帕姆·杰增年扎桑姆(1534—1574),出生于聂中地方,父亲名巴沃伦珠,母亲名扎西巴贝尔。由一切知其麦班桑认定坐床,取法名年扎桑姆,并依止一切知其麦班桑等诸善知识,学修《现观》、《因明》、《般若》、《中观》等经论,在桑顶寺创建辩经场,广收徒众,布道传教。著有《共同三士道次第》、《生圆和合七支导释》等论著,以讲、辩、著三业,名誉流布。享年40岁。
  第四世多杰帕姆·乌金祖姆(1575—1584),生于康区索哇西地方,父名班波居曲,母名卡卓玛塔果,由嘉央丹增扎巴等认定坐床,享年约10岁。
  第五世多杰帕姆·卡觉贝姆(1585—1640),生于贡域嘎玛中赛,从卓贡赤列南杰受沙弥尼戒。她广泛传播珀东教法,扩充密续修持法,建立各种法事仪轨,使桑顶寺的法事律仪系统化和体制化。从此,桑顶寺有了较为完善的教法体制,且延续不断。
  第六世多杰帕姆·丹增德钦赤列措姆(1641—1707),出生于卓岗达隆地方。从觉拉一切知赤列嘉措受戒,取法名丹增德钦赤列措姆,依止卓贡多杰宁波等上师修习显密诸教法和珀东巴密诀等。住持寺庙,广作法事,宏传教法,教化徒众。享年66岁。
  第七世多杰帕姆·确卓旺姆(1708—1752),出生于宁木同西地方,依止一切知赤列嘉措、卓贡班玛赤列等上师修习教法。她以神变幻术著称于世。现世多杰帕姆·德钦确吉卓美记载道:“当时,在雪域高原各大寺院大肆抢劫、摧毁寺庙的准噶尔次旺热丹军兵入侵桑顶寺时,杰增钦姆(即确卓旺姆)对徒众说:‘众僧就近躲藏,我一人留此。’便在白宫寝室德钦颇章坐禅入定。当军兵入至时,她变幻作一头恐怖忿猛的野猪,身上燃烧着熊熊烈火,示现各种幻术。当准噶尔兵来到护法神殿时,象鼻天神口喷鲜血,汇流成海,制伏众军,(准噶尔兵)遂供奉刀枪、铠甲及300余件兵器,盟誓不再侵害;护法神殿12柱间,不时显现畏怖幻术,(准噶尔兵)遂将在羊卓地区其它寺庙内搜劫的佛教法物和法器等供奉于此。”(见藏文版《西藏佛教》1994年第2期第39页)这一故事曾在藏区广泛流传。
  第八世多杰帕姆·格桑确丹德钦旺姆(1753—1802),出生于香扎西孜地方,为六世班禅班丹益希之侄女。由六世班禅灌顶,迎至桑顶寺。在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座前剃度受戒,取法名格桑确丹德钦旺姆。在桑顶寺依止一切知明久仁钦桑波和格勒坚赞修习珀东教法等。曾在札什伦布寺从六世班禅修习“大威德”等教法。六世班禅将江孜乃宁寺(位于日喀则康马县境内)及所辖土地和庶民等赐予侄女多杰帕姆,以作桑顶寺的庄园。相传曾受乾隆皇帝之邀到内地,被封为呼图克图。
  第九世多杰帕姆·确央德钦措姆(?—1856),出生于拉萨拉鲁家族中。9岁时,从策墨林阿旺绛贝次成剃度受戒,赐法名杰增阿旺洛桑确央德钦旺姆,在桑顶寺坐床。从无宗派之别的善知识赤列伦珠、仁增南嘉等修习各种教法,从绛央钦泽旺波修习宁玛派教法,与其合著《珀东确列南杰赞》。从第九世多杰帕姆开始,桑顶寺广泛修持宁玛派密法。九世多杰帕姆不但撰有《伏藏班姆心髓加行》、《资满护摩》、《往生、风息、能断三密法》、《因、道、果理义导释》等论著,而且在雪山等地苦行修持,获共同和不共生起圆满二次第瑜伽成就,还扩建修缮了桑顶寺殿宇和佛塔等,摄受徒众,广做利乐事业。
  第十世多杰帕姆·阿旺仁青贡桑旺姆(1857—1897),曾被授记为掘藏师德钦林巴的伏藏传承之教主,在弘传珀东教法的同时,大力传播伏藏,潜心修持。
  第十一世多杰帕姆·阿旺贡桑土丹却央丹姆(1898—1937),出生于堆龙芒吉康塞地方,父亲名南嘉多杰,母亲名绛曲卓玛。从十三世达赖喇嘛土丹嘉措剃度受戒,取法名杰增阿旺贡桑土丹曲央贝姆。依止格勒多杰、松丹巴沃旺秀等学得珀东巴所有教授、密诀。十三世达赖喇嘛从印度返回,在桑顶寺停留期间,她与徒众共同接受诸多灌顶和教授,并被晋升为大呼图克图。
  第十二世多杰帕姆·德钦确吉卓美,1938年生于尼木同西吉汝地方,父名仁丹嘉波,母名索南卓玛。6岁时,从拉萨仓宫尼姑寺被认定为多杰帕姆转世灵童,迎请到桑顶寺。12岁时,从摄政王达扎活佛剃度受戒,取法名杰增阿旺谢珠德钦确吉卓美。依止阿旺久美堆丹南杰,学得珀东所有教法,先后从赤强仁波切、十四世达赖喇嘛接受灌顶。1959年,从不丹、印度、阿富汗,经原苏联到北京,参加国庆大典。目前担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佛协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通过以上历代多杰帕姆女活佛的简单介绍,不难看出多杰帕姆女活佛在藏传佛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该传承在主要奉行珀东教法的同时,兼收并蓄其他诸宗派教法,体现了各宗派融合的特点。桑顶寺除了寺主多杰帕姆女活佛,住寺均为男僧,目前有僧众二十余人。
  2、女活佛贡日卡卓玛传承
  贡日卡卓玛,是位于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境内的白石崖寺之寺主,通称“卡卓玛”,意即“空行母”。该传承迄今已传至六世。
  第一世贡日卡卓玛·洛桑曲仲,系康巴人氏,又称“拉孜本姆(即夫人或女首领)索南坚”。何故以此相称有待考证。据载,她曾从拉萨一带掘出许多伏藏,但被认为是伪经,不被接受;曾预言要在帕邦喀(位于拉萨北郊色拉寺以西的一个山冈上,吐蕃藏王松赞干布在此修行,并建宫殿)掘藏,能见诸多伏藏等等,但其神通未得认可。她称前世为玛久拉仲,所说事迹被认为多有虚构,受到人们的讥讽。后来她来到多麦地方(今甘青藏区),在夏琼寺和塔尔寺等寺院广做利乐有情事业,在协寺(位于今青海省同仁县双朋西乡境内)掘出伏藏“寿水宝瓶”,游历各地,建造许多神龛殿宇,示现各种幻术。公元十七世纪,高僧噶丹嘉措(1607—1677)(即隆务寺寺主、第一世夏日仓活佛)于58岁时(即1665年),在甘加白石崖建修行殿或禅院,任塔尔寺然绛巴次丹嘉措为法台,并认为洛桑曲仲是一位具足神通先知、法力无边的成就者,洛桑曲仲由此成为寺主和一世贡日卡卓玛,白石崖寺从此成为历代贡日卡卓玛女活佛的驻锡地。
  第二世贡日卡卓玛·洛桑卓玛,据载是从前藏来到贡日地方,也有说系夏河县甘加乡人氏。相传一世贡日卡卓玛去世后,护法殿之门从未开启过,因无人知道殿门钥匙在什么地方。而她前来朝拜护法殿时,却从很多哈达中取出钥匙。打开殿门时,她看见一世贡日卡卓玛去世时点燃的神灯还在燃烧。她由此被认定为一世贡日卡卓玛·洛桑曲仲之转世。第三世贡日卡卓玛·贡确曲仲,出生于甘加地方,曾从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旺波座前修习诸多教法。
  第四世贡日卡卓玛·贡确仁增卓玛,从嘉木样座前剃度受戒,修习《弥多罗》、《金论》等教法经典,又依止德赤仁波齐等上师习闻诸多教法。
  第五世贡日卡卓玛,甘加乡人氏。
  第六世贡日卡卓玛,甘加乡人氏,现在夏河县政协工作。
  贡日卡卓玛女活佛,属藏传佛教格鲁派活佛体系,在藏区享有一定的地位。其驻锡地为甘加白石崖。该地悬崖高耸,怪石林立,因而被誉为“胜乐佛”宫殿。该寺所在地还有很多岩洞,相传能通往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协贡和河南县境内的一些圣地。白石崖寺的教权属拉卜楞寺管理,历代法台由拉卜楞寺委任。因此,贡日卡卓玛女活佛在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的拉卜楞寺内建有她的囊欠,即活佛府邸和法座。
  3、香塞杰尊仁波齐女活佛体系
  香塞杰尊仁波齐女活佛,是藏传佛教宁玛派活佛体系中的一名女性活佛。女活佛杰尊仁波齐的驻锡地为香塞寺,该寺位于今拉萨市曲水县查纳乡境内,座落在一个山青水秀、景色秀丽的山冈上。
  第一世香塞杰尊仁波齐·仁增曲央桑姆(1853—1951),父名东珠南嘉,母名边巴卓玛,系尼泊尔人。父母二人赴印度、萨霍尔等地朝圣途中,生于班玛措地方。由于家庭生活十分贫穷,自小四处行乞为生。5岁时,与母亲一同侍从瑜伽母次仁布赤。6岁时,能讲述佛本生故事,并以此为生计。其名声由此传开,被称为“玛尼洛钦”。13岁时,曾被萨霍尔王迎请行佛事。后依止夏嘎措周仁卓之法嗣传承者赤扎班玛嘉措,学得诸多甚深密诀,在黑波日等地苦行,修持三年。19岁时,随嘉姆、嘎托二位瑜伽母前往尼泊尔朝觐,刻印了“确丹恰茸卡雪”之目录。当时正值尼泊尔佛教衰落时期。返藏后,从夏嘎巴之弟子那泽多杰修习密法,游历藏区各圣地,为十三世达赖喇嘛所授记。36岁,拜谒夏嘎措周仁卓之转世,获赐法名仁增曲央桑姆。继后随杨斗仁波齐闻习三律、菩萨行等经典,又从玛珠仁波齐座前修习《隆钦宁提》与达隆诸教法。依达隆玛珠仁波齐授记,依止堪钦阿旺丹贝尼玛,受戒而未削发,成为藏传佛教女性出家者的留发尼僧之一。此后与几位尼僧赴青浦、桑日、香波雪山、岗底斯雪山等许多著名圣地修持宁玛派、觉域派等各种密法,又在香塞隐居坐静达数年之久,获得大成就,名声大噪。
  55岁时,在西藏地方势力的大力资助下,重建香塞寺,使这座最初为息解派、后为宁玛派的寺庙,演变成著名的香塞尼寺,且制定了完整的教法体制和组织制度,直到今日仍为藏族地区较有影响的尼众僧团组织。由此,她亦被信众拥立为“杰尊仁波齐”,意即“尊者大宝”,成为藏传佛教史上的又一位女活佛。由于她不是转世活佛,而是通过自己的苦行和修持成就而成为一名活佛,故又被尊称为“让琼喇嘛”,意即“自身修成的上师”。
  从此,许多藏族贵族妇女闻其道誉,纷纷前来拜谒,布施供养;同时也有广大穷苦女性纷至沓来,在她座前剃度为尼。在香塞寺,她不仅传法布道,而且广济博施穷苦百姓。相传依附该寺的男女乞丐、孤儿和老弱病残,竟达数百人之多。
  这位德高望重的女活佛,于1951年3月13日与世长辞,享年98岁。然而今日她作为“亲证”的实体,仍安坐于香塞寺主殿内,接受着徒众香客的顶礼膜拜。
  第二世香塞仁波齐·多扎·多杰热丹,系锡金王室章茸家族人氏,父辈为西藏后藏多扎庄园主(今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境内)。香塞仁波齐·杰尊曲央桑姆去世后的第二年,这位出生在拉萨多扎贵族家的男孩,被认定为女活佛的转世灵童,成为第二世香塞杰尊仁波齐。多扎·多杰热丹被认定为香塞杰尊活佛后,由于年龄幼小,不曾住寺。新西藏诞生后,他选择了不同于传统的受教育的方法,从小学到中学,由高中到大学,系统攻读,再到高级佛学院进修深造。1984年,他从西藏大学藏语系毕业后,一直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从事编辑和翻译工作。平时在宗教节日期间,他还要前往香塞寺主持各种佛事法会。总之,这种女活佛转世为男性的转世方法,不但颇为引人注目,而且在藏区也不多见。按一般传统惯例,男活佛转世为男性,女活佛转世为女性。然而,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拘泥于以往之惯例,已发生巨大演变。例如,目前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体制中,不仅有女活佛转世为男性,而且也有男活佛转为女性。这种宗教文化现象虽然较为罕见,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藏传佛教中男女所拥有的平等地位。
  藏传佛教的女活佛,除了以上所述的几个传承体系之外,藏传佛教诸多宗派中,均有女性活佛。甚至在藏族传统宗教苯教中,也曾产生过女性活佛。在此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述及。综上所述,藏族女性出家众,从公元八世纪产生以来,虽然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但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及其特异的传承方式,根植于雪域高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开花结果,大放异彩。在藏族女性出家者中,不仅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成就者或瑜伽母,有的还参与政治,用自己的才智保家卫国。直至今日,藏族女性出家者在当今藏传佛教这块园林中,仍占有重要的一席,她们的行踪遍步广大藏区,拥有自己独立的寺院。她们在宏传各自宗派教义的同时,又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文化。这不仅丰富了藏传佛教文化,而且为藏传佛教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特殊作用。特别是藏族女性活佛的产生,为藏族妇女的解放、平等和自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亦为藏族妇女树立了一个值得骄傲的典范。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西藏密宗艺术新论
下一篇:何为擦擦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