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夜之神秘”与“五祖寺的归途”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眉睫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夜之神秘”与“五祖寺的归途”
  ——也读废名《五祖寺》
  眉睫
  废名在《〈五祖寺〉附记》中说:“我想自己写些文章给小孩们看,总题目为《父亲做小孩子的时候》。”这个总题目不妨可作为我们欣赏《五祖寺》的立足点。《五祖寺》是“一个小孩子”的心灵美文,“要小孩子喜欢读,容易读”。若抛开这个立足点不顾,单看标题,自然很容易误会为“废名留给后世的风景散文”。
  《五祖寺》通篇没有谈到五祖寺的历史掌故和风景名胜,而废名“喜欢这个题目的原故”,有两个,一是五祖寺于一个小孩子有“夜之神秘”,二是“恐怕还因为五祖寺的归途”。废名在文末也坦白承认:“我真要写当时的情景其实写不出,我的这个好题目乃等于交一份白卷了。”
  废名的风景散文不在《废名文集》里,而在《桥》等小品美文之中。《桥》却又是小说,所以废名散文里头并没有风景散文,而是以说理见长。止庵在《〈废名文集〉序》中说:“他(废名)写散文则是讲道理的。”讲道理则未免容易流入晦涩,而废名散文兀自写得坦诚、自由,也就是马力先生所说:“用笔从容,像无结构可依,很悠闲,很家常,随处有一种任率之美在。”周作人说好的散文要有“简单味与涩味”,废名散文正是循此一路。不过周作人只注意到《人间世》、《明珠》时代的废名散文,而《父亲做小孩子的时候》(冯健男先生称之为废名的《朝花夕拾》)他恐怕没有读到。这未免有点可惜。三十年代中期,废名转入散文创作和新诗理论研究,这些作品固然最能代表废名散文的最高成就(《谈新诗》不是学者论文,而是作家论文,可算做散文谈),而《父亲做小孩子的时候》和“黄梅同学录序”等又是废名散文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批散文以1939年作的《五祖寺》为代表,是十年间废名创作生涯中一块空白的弥补。这些散文让我们看到废名对黄梅故乡的热爱,这是“一个小孩子”对家乡的感情。
  废名在《五祖寺》开篇就比较了大人、小孩的心理,一方面“同情于小孩子”不得自由,另一方面又羡慕“小孩时的心境,那真是可以赞美的”,“那么的繁荣那么的廉贞”。废名如此地爱惜儿童心理,珍视儿童感受,“一个小孩子”的他乃对五祖寺感到“夜之神秘”。这个“夜之神秘”由来有三:幼稚的心灵向往五祖寺的有名,“五祖寺进香是一个奇迹”,和悬空的“一天门”。儿时的废名对五祖寺(禅宗)有一种宗教的膜拜情结,也就是所谓的“夜之神秘”。这个情结成为废名文学作品里的一种灵魂。
  且看废名是怎样描写这个“夜之神秘”吧!六岁时一次五祖之行,他感到“做梦一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走到了“心向往之”的五祖寺山脚下。而停坐在一天门的车上等候,他又感到有点“孤寂”了。这是多么切实的感受!望着外祖母、母亲、姊姊下山仿佛从“天上”下来到人间街上,又感到“喜悦”了。一个“始终没有说一句话”的男孩在细细品味这些奇妙的变化。这一步一步写来,是多么地细致、自由、从容、切己。而现在回味这次经历有所悟道:“过门不入也是一个圆满,其圆满真是仿佛是一个人间的圆满”,“最可赞美的,他忍耐着他不觉得苦恼,忍耐又给了他许多涵养”。“一个小孩子”,在这“忍耐”里,自由联想,自己游戏,长大后也就在这忍耐里生出许多别人所没有的美丽的记忆。简单的追叙与深刻的悟道就这样自由穿梭与完美结合!废名文章的生成,是自然生长的结果,行乎当行,止乎当止,如同儵鱼出游从容。这其中感觉美的连串,曲折的思绪,值得读者细细把玩、思索、体味。马力先生说得好:“废名文章约似山中野衲怀藏着秘芨,不是一眼能够看透的。”
  不过,用评价废名小说的论断来谈废名散文似乎不怎么适宜。“以冲淡为衣”,“平淡朴讷的作风”,是谈废名《桃园》以前的早期小说;至于“下笔如学唐人写绝句”,则是评价《菱荡》和《桥》等田园诗化小说了。再把这些观点拿来笼统地形容废名散文显得不够精确和仔细。
  儿时的五祖寺对废名影响不可估量,以为“一天门只在我们家乡五祖寺了”,而且似乎只写在悬空的地方。这真可谓感受深深,以后游玩、读书很容易想到儿时的记忆了。而儿时的记忆又都是“夜之神秘”,真仿佛一个夜了。譬如五祖寺的归途,“其实并没有记住什么,仿佛记得天气,记得路上有许多桥,记下沙子的路”。
  所以,这篇《五祖寺》其实是写“儿时的五祖寺”,通篇写一个小孩子长大后对五祖寺怀有美丽的记忆和感情,其美丽若“一天的星,一春的花”。我读了《五祖寺》,也就只留下这么一个印象:“一个小孩子,坐在车上,他同大人们没有说话,他那么沉默着,喜欢过着木桥,这个桥后来乃像一个影子的桥,它那么没有缺点,永远在一个路上”。这个小孩子后来成为中国著名文学家并写下了不朽之作《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