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普彤塔建、修、名小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 云 英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普彤塔建、修、名小考
  张 云 英
  我对普彤塔的建、修及塔名曾着心进行了一些考证,翻阅了《南宫县志》嘉靖本四、万历本一、康熙本古迹附、光绪本卷一、民国本卷二、《南宫县乡土志》耆旧录,古迹篇等有关资料,考察了唐贞观四年修塔断碑,宋大观元年修塔碑。清光绪十一年立的重修《普彤塔寺》碑文,民国二十二年修塔刻石《普彤塔建修记》,1966年地震时从塔刹掉下来的最大的一尊明嘉靖十五年修塔时铸的铜佛背刻等铭刻碑文,并和有文史专长的老教师张子席多次进行研讨考证,亦有所得。
  一、建 塔
  普彤塔始建于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由印度三藏法师摄摩腾和印度天竺学者之师竺法兰二人主持建。
  《高僧传》卷一记载:“汉明帝刘庄永平中,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往西域天竺寻求佛法。在月支遇摄摩腾、竺法兰,邀二人来中国……。”普彤塔是我国最早五大古塔之一。建塔首选南宫,是因汉明帝刘庄随其父刘秀被王莽追杀曾在南宫驻跸。
  二、 修 塔
  普彤塔自东汉永平十五年建成,至今己有一千九百余年。历经沧桑,风雨侵蚀,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了八次较大的修葺。
  第一次在魏(三国)太和四年(公元230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修,并以大铁锔子连合上层裂檐(后海和尚住普彤寺,卒于魏景初三年)。
  第二次在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大耳禅师主持修。(当时大耳禅师己住普彤寺,曾建浮屠并著有经文——见县志,圆寂后火化于苍岩山)
  第三次在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正月修,铁指禅师主持。修完即离去。
  第四次在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七月十五日,青江、青海二人主持修。此次重修募缘人贾世保等八众人筹集资金甚多,动工规模较大,按明代建筑风格修塔一新,塔貌亦留明代色彩,并增置“仰莲钻首”塔刹,四枚声音各异的角铃,第七层正面置小玉碑一座,盲窗内各置石莲盘。本邑铜匠崔通铸佛四十四尊。
  第五次在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三月修、塔、寺修葺一新,光绪十一年立重修普彤塔、寺碑,今尚存。
  第六次在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正月,县长黄容惠主持修。为防大水冲基,在塔底层增宽围墙,并修了弥勒殿。置刻石一块,记载了建塔和这次修塔。
  第七次1982年李建勋、刘明沐主办,申请河北省政府拨款并烧砖备料;后于1984年由文教局主办,维修塔基一、二层。这次维修用水泥包角,失去了文物的原韵。
  第八次维修1992年,文化局主办,申请省政府拨款,历经年余,对三至八层进行了统修,并对上四层进行了落架维修。
  三、 塔 名
  塔名取“普彤”二字,《观世音菩萨门品》释:“普以周普为义”。佛学“普度”指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彤”为朱色。东汉时,娘娘住的皇宫涂朱色,叫“彤庭”。普彤塔后寺内供奉着菩萨,塔身及寺均朱色,故取“彤”字。塔,取名“普彤塔”;塔后寺为“普彤寺”。
  ——原载《南宫文史资料》第五辑
  注:作者张云英,南宫市风岗办事处小石村人,生前任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